导读:本文包含了分根交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苹果幼树,根区分区交替灌溉,滴灌施肥,养分运移
分根交替论文文献综述
张勇康[1](2019)在《分根交替滴灌施肥下黄土高原苹果幼树生长响应和水肥高效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是我国最适合栽培苹果的地区之一,但水资源短缺、肥料利用率低制约着该地区苹果产业的优质化发展。如何协调果园水肥利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对当地的生态和经济有着重要意义。分根交替灌溉是一种通过调控植物自身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新型节水技术;滴灌施肥可以根据作物对需水、需肥的要求,适时适量的将液体肥直接均匀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是一种节水、节肥的灌溉方式。分根交替滴灌施肥将分根交替灌溉和滴灌施肥相结合,具有节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潜力。因此,本文研究不同施肥量对苹果幼树生长响应的影响规律。本试验以一年生红富士苹果幼树做为试验对象,共设7个处理,分别是两侧同时滴灌施肥处理(N:P:K=300:300:150 kg/hm~2,CK),和6个交替滴灌施肥处理(施肥水平为CK的0%(S1)、25%(S2)、50%(S3)、75%(S4)、100%(S5)、125%(S6)),研究了CK处理与分根交替滴灌施肥方式下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水分、养分运移情况的影响,以及苹果幼树在生长过程中对水肥条件的响应,从而揭示分根交替滴灌施肥对果树生长的影响机理,提出适合该地区苹果幼树生长的优质高效分根交替滴灌施肥制度。主要结论如下:(1)土壤水分在土壤表层(0-20 cm)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大,土壤水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养分则在土壤表层(0-20 cm)含量较高,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养分含量有所降低,其中土壤速效钾含量在10-20 cm土层最高,在20-80 cm土层的变化很小;土壤硝态氮含量在0-60 cm土层的变化幅度较大,在60-80 cm土层的变化平缓。(2)在一次滴灌施肥周期(4周)结束后,CK处理下两侧根区的土壤含水率、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铵态氮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较为均匀,而分根交替滴灌施肥处理由于先进行滴灌施肥一侧水分、养分的利用及损失要高于后进行滴灌施肥一侧,表现为先进行滴灌施肥一侧的含量低于后进行滴灌施肥一侧。(3)分根交替滴灌施肥对果树新梢有刺激作用,其中S4对新梢的刺激最为显着,新梢长度最长;CK新梢粗度的增长量在各时期均高于其他处理,两侧同时滴灌施肥有利于果树幼树新梢粗度的增加,但各时期内CK与S4在新梢粗度上差异不显着(p<0.05)。(4)S1-S3处理下的低施肥量并不能满足苹果幼树的生长需求,使得苹果幼树的生长情况不如其他处理下的生长情况;S5、S6处理的高施肥量没有显着性提高全部生长指标(p<0.05);CK比S1-S6处理灌水量多50%,但其土壤含水率并没有高于其他所有处理土壤含水率,同时CK与S4处理下苹果幼树在生长后期大部分生长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种植时间的延长大部分生长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S4(225:225:112.5 kg/hm~2)处理能够满足苹果幼树生长需求,同时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赵娣[2](2019)在《分根区交替灌溉对滴灌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加工番茄是新疆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水资源日益短缺和供需矛盾问题限制了加工番茄的生产力。早期研究报道,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可以利用根系产生的水分胁迫信号调节叶片最优气孔开度,可以在减少无效蒸发损失和总灌水量的同时,提高根系吸水能力以及土壤养分利用率,以不牺牲光合产物积累为前提,达到节水效果。加工番茄栽培中应用分根区交替灌溉的研究结果还比较少,因此在新疆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开展加工番茄分根区交替灌溉桶栽试验,精确控制灌水定额,探讨分根区交替灌溉技术对加工番茄生理生长、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当地加工番茄种植的最佳灌溉模式和灌水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桶栽试验,以加工番茄品种“金番3166”为研究对象,设置灌溉方式和灌水量两因素叁水平完全处理试验;灌溉方式设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固定灌溉(FPRI)和常规灌溉(CDI)分别与滴灌覆膜结合,灌水水平设轻度亏水(5850 m~3·hm~(-2))、中度亏水(4500 m~3·hm~(-2))和重度亏水(3150m~3·hm~(-2)),APRI和FPRI的灌水量为CDI的叁分之二,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定3个重复。结果:(1)分根区交替灌溉在轻度亏水(W_1)处理下,较常规灌溉有效地控制了加工番茄株高,扩大了茎粗和叶面积指数,有效减少了植株生长冗余。不同处理加工番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符合Logistic曲线“慢—快—慢”的生长规律,不同灌溉组合处理下加工番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的生长量增长潜力及最大生长速率均表现为:AW_1>CW_1>CW_2>AW_2>FW_1>FW_2>CW_3>AW_3>FW_3。(2)加工番茄根系集中分布于表层(0~20 cm),分根区交替灌溉对加工番茄根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位于表层(0~20 cm)且直径≤2 mm的细小根系上。加工番茄根质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平均直径受灌水方式和灌水水平交互作用的影响显着,且与产量成显着线性正相关,增大灌水量,有利于根系生长壮大。分根区交替灌溉显着提高了根系的各项特征参数值,在轻度亏水(W_1)下达到最大值,且产量最高,与常规灌溉相比,增产18.84%。分根区交替灌溉同时也提高了根系对N、P、K养分的吸收水平,且在中度亏水下根系活力最高,分别显着高于常规灌溉和固定灌溉处理6.12%、11.60%。通过模拟两参数和叁参数模型下的根密度和土层深度的指数函数,发现叁参数指数拟合分根区交替滴灌平均和分区根密度与土层深度关系的相关系数较两参数明显提高,但模拟常规滴灌时,两参数模型较叁参数模型相关系数高。(3)分根区交替灌溉轻度亏水(W_1)处理的加工番茄叶片维持了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荧光特性(PSΙΙ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潜在活性(F_v/F_0)、光化学淬灭系数(q~p)),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C_i)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说明分根区交替灌溉供水充足前提下,可有效降低光抑制强度,激发补偿效应和自我光保护机能,抑制有关光合色素分解,对植株的二次生长有益。(4)与常规灌溉相比,分根区交替灌溉轻度亏水(W_1)处理显着提高了加工番茄的单株果数,降低了单果重,但单株总产量提高0.02 kg。加工番茄产量与单株果数的相关性(R~2=0.9034)大于产量与单果重的相关性(R~2=0.5425),表明加工番茄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果实数量的增加。在同等水分处理条件下,APRI处理表现出较高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FPRI和CDI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显着提高53.51%和50.86%、30.21%和15.47%、8.43%和15.38%,充分发挥了植物本身的生物学节水潜力。(5)分根区交替灌溉在同等水分条件下显着提高了加工番茄果实Vc含量、番茄红素、可溶性糖和糖酸比(P<0.05),与固定灌溉相比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除W_3)。通过改进模糊灰色关联度法对加工番茄综合品质评价,得到加工番茄综合指标排名为AW_1>AW_2>CW_2>AW_3>CW_3>FW_2>CW_1>FW_3>FW_1,分根区交替灌溉处理排名获得前2,高于常规灌溉和固定灌溉,因此认为分根区交替灌溉在轻度亏水(W_1)和中度亏水(W_2)时的处理可作为提高加工番茄综合品质的最优灌溉组合模式。结论:综合加工番茄生长、生理、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品质等指标,本试验结果认为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和轻度亏水处理(3900 m~3·hm~(-2))的组合模式可用于本地区种植加工番茄节水增产高质的种植模式。(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6-01)
郑健,潘占鹏,颜斐,冯正江,马彪[3](2019)在《基于Meta评价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CRDI)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_C)的作用,收集CRDI的相关试验数据,应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种植条件、灌溉制度和作物类型下CRDI对WUE_C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范围内,CRDI提升WUE_C为28.9%,西北地区WUE_C提升最为显着达到了49.29%;年均降水量在200~800 mm的区域,CRDI能够使WUE_C提升29.92%,而在南方地区和年均降水量>800 mm的区域,WUE_C提升不显着;在年均气温高于12℃的区域WUE_C提升更明显,可以达到36.98%;CRDI在温室大棚中WUE_C提升最为显着,达到了53.45%;CRDI技术应用到地面畦灌、固定灌溉、沟灌和滴灌后,其WUE_C分别提升37.03%,21.41%,16.59%和32.56%.可见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能有效提高WUE_C,但提升率会受到作物种植条件、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灌溉方法和作物种类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赵娣,王振华,李文昊,张金珠,吕德生[4](2018)在《分根区交替灌溉对膜下滴灌加工番茄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分根区交替灌溉对新疆干旱区膜下滴灌加工番茄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研究3种灌溉方式,即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固定灌溉(FPRI)和常规灌溉(CDI)分别与滴灌覆膜结合,在3个灌水水平(常规灌溉5 850 m3·hm-2、中度亏水4 500 m3·hm-2和重度亏水3 150 m3·hm-2,交替灌溉和固定灌溉的灌溉定额为常规灌溉的叁分之二)下加工番茄生育期末根系特征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加工番茄根系集中分布于表层(0~20 cm),分根区交替灌溉对加工番茄根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位于表层(0~20 cm)且直径≤2 mm的细小根系上。加工番茄根质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平均直径受灌水方式和灌水水平交互作用的影响显着,且与产量成显着线性正相关,增大灌水量,有利于根系生长壮大。分根区交替灌溉显着提高了根系的各项特征参数值,在常规灌水水平下达到最大值,且产量最高,与常规灌溉相比,增产18.84%。分根区交替灌溉同时也提高了根系对N、P、K养分的吸收水平,且在中度亏水下根系活力最高,分别显着高于常规灌溉和固定灌溉处理6.12%、11.60%。综上,分根区交替灌溉能够有效刺激复水区根系生长的补偿效应,促进根系吸收养分、生长壮大并提高产量。本研究结果为当地加工番茄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程铭慧,范军亮,张富仓,王海东,向友珍[5](2018)在《分根区交替灌溉下水分亏缺对夏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玉米节水灌溉方式的理论依据,通过桶栽试验研究了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方式下,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夏玉米生长、干物质累积质量、籽粒产量、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灌溉(CI)方式下,苗期和全生育期水分亏缺的株高、叶面积和总耗水量均显着低于充分灌溉,但苗期水分亏缺可以提高WUE.相同的灌水方式和亏缺时期,中度亏缺的根干物质质量、地上和总干物质质量以及籽粒产量均显着高于重度亏缺;相同的灌水方式和灌水水平,苗期水分亏缺的株高、叶面积、根干物质质量、地上和总干物质质量以及总耗水量均显着的低于灌浆期,但籽粒产量和WUE均显着高于灌浆期;相同的灌水水平和亏缺时期,APRI的根干物质质量和总耗水量均显着低于CI的,但APRI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着高于CI的.本研究结果表明,APRI在苗期进行中度亏缺有利于营养生长的调控,并达到节水高产,提高WUE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宿飞飞,孙慕华,李勇,刘尚武,刘振宇[6](2018)在《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根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细胞超微结构、植株农艺性状、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分根交替灌溉处理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马铃薯植株叶片较常规灌溉处理气孔器密度低、闭合程度大,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受损程度小,叶片细胞保证了细胞器的功能,使马铃薯植株表现较强抗旱性。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在不同灌溉条件下随着含水量降低,分根交替灌溉处理较对照处理更能增强细胞抗氧化活性。分根交替灌溉处理的SOD、POD、CAT活性在各含水量时期均高于CK处理,随土壤含水量降低植株抗氧化能力更强;MDA活性较对照处理低,因此,受氧化胁迫轻。分根交替灌溉能有效促进马铃薯植株整体生长势。控水灌溉复水后,植株整体变化和累积速率高于CK处理,保证马铃薯产量。以上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诱导马铃薯植株的细胞超微结构和生理酶活性的正向调节,增强了马铃薯对于干旱刺激的应激反应能力,提高马铃薯植株的抗旱能力。[结论]该研究为非充分灌溉下的马铃薯高效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9期)
赵娣,王振华,李文昊,张金珠,吕德生[7](2018)在《分根区交替灌溉对北疆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根区交替灌溉被广泛应用于园艺作物和农作物中,以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采用桶栽试验,供试加工番茄为当地主栽品种"金番3166",研究了3种灌溉方式(AI,FI,CI)与滴灌覆膜结合,在3个灌水水平(W1:5 850 m~3/hm~2,W2:4 500 m~3/hm~2,W3:3 150 m~3/hm~2)下的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W1条件下,AI较CI加工番茄生育期末根系干物质质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95%,16.87%及17.29%;较FI分别提高14.62%,19.77%及8.33%.叶绿素SPAD,F_v/F_m,Q_p,P_n,叶片iWUE最大值均在AIW1处理,Npq最大值在FIW3处理.产量与Pn、根冠比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分根区交替灌溉在适宜的灌溉定额下不仅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还能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以提高净光合能力,达到增产的目的.综上,AIW1处理是加工番茄高效节水增产的最佳灌溉模式.(本文来源于《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杜少卿[8](2017)在《西北旱区分根交替灌溉苹果树水分利用及蒸发蒸腾量估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北旱区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果品生产基地,但水资源短缺是该地区果品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提高灌溉水生产力是该区域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分根交替灌溉是一种创新型的节水技术,它能够减少奢侈蒸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因此,研究分根交替灌溉条件下苹果树水分利用及蒸发蒸腾量估算,可为科学制定灌溉制度,促进苹果节水丰产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干旱区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苹果树为研究对象,于2013-201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布置了两因素田间试验,设3种灌溉方式(高频分根交替灌溉PRIH、低频分根交替灌溉PRIL和常规灌溉CI)和2种灌溉定额(400 mm、500 mm),分析了分根交替灌溉条件下苹果树生理生态和生长特性,揭示了蒸发蒸腾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规律,构建了分根交替灌溉条件下苹果树蒸发蒸腾量估算模型,提出了诊断苹果树水分状况的优化指示参数,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揭示了分根交替灌溉条件下苹果树生理生态和生长指标的差异性。与常规灌溉处理相比,分根交替灌溉处理显着降低了苹果树叶片气孔导度和茎叶水势,但对光合速率没有显着影响;提高了苹果树根长密度、根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但对根干重的影响不显着;提高了缝隙度和叶倾角,降低了叶面积指数和丛生指数。与低频分根交替灌溉处理相比,高频分根交替灌溉处理降低了苹果树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茎叶水势、缝隙度和叶倾角,但提高了根系参数、叶面积指数和丛生指数。(2)分析了分根交替灌溉对苹果树蒸发蒸腾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与常规灌溉处理相比,分根交替灌溉处理显着降低了苹果树蒸发蒸腾量,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低频分根交替灌溉处理相比,高频分根交替灌溉处理提高了蒸发蒸腾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3)构建了基于下垫面局部湿润条件下苹果树蒸发蒸腾量估算模型,并评价了上述模型估算干旱区不同灌溉方式条件下苹果树蒸发蒸腾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S-W_(PRI)模型是适合估算干旱区苹果树蒸发蒸腾量的优化模型,它同时提高了分根交替灌溉和常规灌溉条件下实际蒸发蒸腾量的估算精度。(4)探究了基于树干直径日最大收缩量的信号强度(SI_(MDS))诊断分根交替灌溉条件下苹果树水分状况的适用性。在400 mm灌溉定额条件下,分根交替灌溉处理树干直径日最大收缩量(MDS)显着低于常规灌溉处理;而在500 mm灌溉定额条件下,两种灌溉方式MDS之间差异不显着。SI_(MDS)和基于液流量的信号强度(SI_(SF))不受气象因子影响,但MDS与各气象因子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SI_(SF)相比,SI_(MDS)在分根交替灌溉条件下与土壤含水量和茎叶水势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分根交替灌溉处理SI_(MDS)显着低于常规灌溉处理,且两种灌溉方式间SI_(SF)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吴泳辰[9](2016)在《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酿酒葡萄水分利用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根区交替灌溉(Alternate 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APRI)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灌溉方式。它强调使作物的一部分根部区域保持干燥,另一部分根区保持湿润,干湿交替锻炼能够刺激根系的吸收补偿功能,通过根源信号调节叶片气孔开度,减少不必要的蒸腾以达到节水目的。本研究以5年生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材料,分根区交替滴灌为灌溉方式,分别在萌芽-开花期、开花-坐果期、坐果-转色期3个时期设充分灌溉(对照)、中度和重度3个干旱水平,研究分根区交替滴溉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分析交替灌溉对酿酒葡萄新梢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酿酒葡萄萌芽-开花期、开花-坐果期、坐果-转色叁个时期的灌水量占总灌水量的40%、15.5%、44.5%。分根区交替滴灌处理下灌水量较常规灌溉节水可达47.9-%56.1%。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在水平方向上呈现上下起伏的波浪型,在垂直方向上大致呈“S”型分布。2、在酿酒葡萄萌芽-开花期内新梢生长速率与灌水量成正相关,而在开花-坐果期内进行中度调亏分根区交替灌溉更有利于新梢的生长。萌芽-开花期分根交替滴灌下的调亏处理使酿酒葡萄的果穗数、果穗重、单果重和产量下降,中度调亏较对照减产4.3%,重度调亏较对照减产达38%。但是亏缺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酿酒葡萄的灌水生产效率。3、在开花-坐果期和坐果-转色期的中度亏缺能够提高酿酒葡萄果实的品质。果实总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Vc含量和单宁含量均与灌水量呈负相关,但重度水分亏缺会降低果实品质。4、酿酒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日变化均呈现“双峰”趋势,而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则呈下降趋势,分根交替灌溉能够降低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亏水处理能够提高单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在萌芽-开花期进行调亏处理相对于在坐果转色期进调亏处理灌水较多,但是单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却不高。根域交替灌溉处理能够显着降低酿酒葡萄叶片的日平均羧化效率。5、分根区交替灌溉处理增强了酿酒葡萄叶片的渗透调节能力。中度水分调亏下的分根交替灌溉能够显着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增强酿酒葡萄叶片的保水能力。(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韩小虎,王雷,王钰馨,李玲,陈修德[10](2016)在《分根交替灌溉对桃树~(13)C分配和光合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分根交替灌溉对肥城桃~(13)C同化物分配的影响,以2年生肥城桃为试材,分根区处理设置1/4、2/4、3/4、4/4 4种灌水根区和500、1 000 m L 2种灌水量,交替周期处理设置2/4、4/4 2种灌水根区和4、8、16d 3种交替间隔,研究不同处理对各器官~(13)C分配率、光合指标和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根区(C)处理叶部和新梢的~(13)C分配率显着高于分根区(P)处理,分根区(P)处理果肉和根部的~(13)C分配率则显着高于全根区(C)处理,多年生枝和主干的规律不明显;2/4根区8d交替处理果肉和根部的~(13)C分配率最高,而新梢的~(13)C分配率显着低于其它处理;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灌水根区和灌水量的减少降低,蒸腾速率较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更大,单叶水分利用效率随之提高,其中2/4根区8d交替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单叶水分利用效率显着高于其它处理;荧光参数受处理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2/4根区8d交替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能促进光合产物向果实的分配并抑制新梢的旺长。本研究结果为分根交替灌溉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分根交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加工番茄是新疆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水资源日益短缺和供需矛盾问题限制了加工番茄的生产力。早期研究报道,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可以利用根系产生的水分胁迫信号调节叶片最优气孔开度,可以在减少无效蒸发损失和总灌水量的同时,提高根系吸水能力以及土壤养分利用率,以不牺牲光合产物积累为前提,达到节水效果。加工番茄栽培中应用分根区交替灌溉的研究结果还比较少,因此在新疆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开展加工番茄分根区交替灌溉桶栽试验,精确控制灌水定额,探讨分根区交替灌溉技术对加工番茄生理生长、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当地加工番茄种植的最佳灌溉模式和灌水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桶栽试验,以加工番茄品种“金番3166”为研究对象,设置灌溉方式和灌水量两因素叁水平完全处理试验;灌溉方式设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固定灌溉(FPRI)和常规灌溉(CDI)分别与滴灌覆膜结合,灌水水平设轻度亏水(5850 m~3·hm~(-2))、中度亏水(4500 m~3·hm~(-2))和重度亏水(3150m~3·hm~(-2)),APRI和FPRI的灌水量为CDI的叁分之二,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定3个重复。结果:(1)分根区交替灌溉在轻度亏水(W_1)处理下,较常规灌溉有效地控制了加工番茄株高,扩大了茎粗和叶面积指数,有效减少了植株生长冗余。不同处理加工番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符合Logistic曲线“慢—快—慢”的生长规律,不同灌溉组合处理下加工番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的生长量增长潜力及最大生长速率均表现为:AW_1>CW_1>CW_2>AW_2>FW_1>FW_2>CW_3>AW_3>FW_3。(2)加工番茄根系集中分布于表层(0~20 cm),分根区交替灌溉对加工番茄根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位于表层(0~20 cm)且直径≤2 mm的细小根系上。加工番茄根质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平均直径受灌水方式和灌水水平交互作用的影响显着,且与产量成显着线性正相关,增大灌水量,有利于根系生长壮大。分根区交替灌溉显着提高了根系的各项特征参数值,在轻度亏水(W_1)下达到最大值,且产量最高,与常规灌溉相比,增产18.84%。分根区交替灌溉同时也提高了根系对N、P、K养分的吸收水平,且在中度亏水下根系活力最高,分别显着高于常规灌溉和固定灌溉处理6.12%、11.60%。通过模拟两参数和叁参数模型下的根密度和土层深度的指数函数,发现叁参数指数拟合分根区交替滴灌平均和分区根密度与土层深度关系的相关系数较两参数明显提高,但模拟常规滴灌时,两参数模型较叁参数模型相关系数高。(3)分根区交替灌溉轻度亏水(W_1)处理的加工番茄叶片维持了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荧光特性(PSΙΙ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潜在活性(F_v/F_0)、光化学淬灭系数(q~p)),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C_i)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说明分根区交替灌溉供水充足前提下,可有效降低光抑制强度,激发补偿效应和自我光保护机能,抑制有关光合色素分解,对植株的二次生长有益。(4)与常规灌溉相比,分根区交替灌溉轻度亏水(W_1)处理显着提高了加工番茄的单株果数,降低了单果重,但单株总产量提高0.02 kg。加工番茄产量与单株果数的相关性(R~2=0.9034)大于产量与单果重的相关性(R~2=0.5425),表明加工番茄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果实数量的增加。在同等水分处理条件下,APRI处理表现出较高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FPRI和CDI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显着提高53.51%和50.86%、30.21%和15.47%、8.43%和15.38%,充分发挥了植物本身的生物学节水潜力。(5)分根区交替灌溉在同等水分条件下显着提高了加工番茄果实Vc含量、番茄红素、可溶性糖和糖酸比(P<0.05),与固定灌溉相比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除W_3)。通过改进模糊灰色关联度法对加工番茄综合品质评价,得到加工番茄综合指标排名为AW_1>AW_2>CW_2>AW_3>CW_3>FW_2>CW_1>FW_3>FW_1,分根区交替灌溉处理排名获得前2,高于常规灌溉和固定灌溉,因此认为分根区交替灌溉在轻度亏水(W_1)和中度亏水(W_2)时的处理可作为提高加工番茄综合品质的最优灌溉组合模式。结论:综合加工番茄生长、生理、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品质等指标,本试验结果认为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和轻度亏水处理(3900 m~3·hm~(-2))的组合模式可用于本地区种植加工番茄节水增产高质的种植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根交替论文参考文献
[1].张勇康.分根交替滴灌施肥下黄土高原苹果幼树生长响应和水肥高效利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2].赵娣.分根区交替灌溉对滴灌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3].郑健,潘占鹏,颜斐,冯正江,马彪.基于Meta评价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赵娣,王振华,李文昊,张金珠,吕德生.分根区交替灌溉对膜下滴灌加工番茄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8
[5].程铭慧,范军亮,张富仓,王海东,向友珍.分根区交替灌溉下水分亏缺对夏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8
[6].宿飞飞,孙慕华,李勇,刘尚武,刘振宇.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
[7].赵娣,王振华,李文昊,张金珠,吕德生.分根区交替灌溉对北疆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8
[8].杜少卿.西北旱区分根交替灌溉苹果树水分利用及蒸发蒸腾量估算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
[9].吴泳辰.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酿酒葡萄水分利用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6
[10].韩小虎,王雷,王钰馨,李玲,陈修德.分根交替灌溉对桃树~(13)C分配和光合能力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