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韩贸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贸易,中韩,常态,模型,能源,结构,互联网。
中韩贸易论文文献综述
谢建国,徐苹苹[1](2019)在《政治冲突与国际贸易:韩国萨德事件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依据中韩两国产品贸易数据,考量萨德事件对中韩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萨德事件引发的中国消费者抵制运动使得韩国向中国的出口损失幅度达到近30%,受影响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替代性较高的日常生活消费品领域,韩国对华电子产品贸易并未受到萨德事件冲突的影响,侧面说明了中国官方表现出相对理性与克制的态度,韩国向中国出口的后果更多地来自民间自发性消费抵制;冲突带来的进口替代效应使得第叁方出口国如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从萨德事件中受益,这些国家扩大了对华出口,但是这种进口替代效应具有短期性,随着时间的推延逐渐消失。(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6期)
王丽,代文娜,康嘉玲[2](2019)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韩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0年1月—2018年8月的月度数据,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对中韩贸易的影响。本文采用GARCH模型来测定人民币对韩元汇率的波动性,利用ADF方法对各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通过EG两步法进行长期协整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考察变量间的短期关系,最后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在长期内对中韩进口是显着的,对中韩出口影响不显着,汇率波动在长期内不存在显着影响。在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波动性对中韩贸易均无显着影响,但可以较大的力度从短期不均衡状态恢复到长期均衡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9年05期)
李冬新,秦杨杨[3](2018)在《自贸区背景下中韩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5年12月中韩两国正式实施自由贸易协定以来,中韩双边贸易成果并不理想。本文从中韩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投资叁个方面对自贸区设立前后贸易情况以及中韩两国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中韩两国目前货物贸易进入"平淡期",贸易逆差虽有下降但依然存在,双边货物贸易出口竞争加剧,我国服务贸易及投资壁垒较高,中韩两国贸易创造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来源于《韩国研究论丛》期刊2018年02期)
黄玉娴,金智燕,崔文[4](2018)在《浅论新常态下中韩贸易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中韩两国贸易也自建立外交关系以后,飞跃性地得到了发展,自1992年至2013年两国贸易平均增速高达17.8%。但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中韩贸易的发展缓慢,面临诸多问题,2014年至2017年的平均贸易增速只有-0.02%,因此急需提出新的发展对策。认为,新常态下在中韩两国贸易中,中国应积极引导进出口企业,同时扩大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等,谋取中韩两国贸易的长远稳定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8年24期)
郭朝先,胡雨朦[5](2018)在《中韩贸易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分析——基于出口隐含能源生产率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贸易的背后,实质是增加值贸易的利得和资源环境的损耗,国际贸易的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取决于增加值贸易利得和资源环境损耗之间的比较。文章基于WIOD数据库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韩贸易所产生的增加值贸易和隐含能源流动规模,通过构建出口隐含能源生产率指标,度量中韩贸易的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多年来中韩出口隐含能源生产率总体上都在增长,反映了中韩两国在双方贸易中均获得了正向的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但多数年份韩国出口隐含能源生产率更高、获得的效益更好。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8年36期)
金叶[6](2018)在《新时期营销新模式对中韩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一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伴随着韩流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扩张,韩国美食、韩国人的化妆及着装通过影视文化作品、偶像明星展现在国人面前,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这些被年轻人追捧的韩货通过电商平台、中韩贸易博览会等渠道进入寻常百姓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既带来了促进作用,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研究新时期出现的新营销模式在促进韩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和扩大中韩两国贸易合作范围时如何发挥作用,探讨商品全球化浪潮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出路和贸易合作对策。(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8年17期)
高居鹏[7](2018)在《浅析中韩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韩两国一衣带水,近些年来,中韩两国贸易关系紧密,建立自贸区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更使区域、乃至整个国家贸易实现最优化。作为亚洲具有重大影响的经济体,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中韩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终针对自贸区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提出相应政策。(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经营版)》期刊2018年08期)
温莉[8](2018)在《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中韩贸易利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一件最终产品的生产,涉及到原料的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直至最终产品的销售、使用和回收处理等整个过程,自然也需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合作。在此过程中,传统贸易统计体系已不能准确的表达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附加值贸易统计体系也因此应运而生。附加值贸易统计体系作为准确衡量各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获得贸易利益的一种更好的核算方法。这种新的核算方法将改变传统的贸易统计结果,还原国家间贸易的真实状况和对本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避免因统计方法的落后造成贸易差额的过分夸大从而增加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中韩双边贸易逆差始于1992年中韩建交,且二十多年来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严重影响了中韩贸易的平衡、稳定和发展。因此,利用贸易附加值统计体系还原中韩真实的双边贸易状况对于促进两国的经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叁个部分:首先,从中韩贸易往来状况、中韩贸易价值链分工状况两方面来分析中韩贸易的现状,寻找中韩双边贸易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竞争优势的来源。其次,基于两国间投入产出模型,利用附加值对中韩贸易利益进行测度和研究;由此得出结论:就整体而言,中国的十四大制造业部门在过去2000-2011年间对韩贸易利得并未得到实质性的增长。对不同要素密集的制造业部门而言,中国对韩出口的中技术产业出口附加值高于低、高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此同时,中对韩出口中的高技术产业出口附加值处于上升趋势,低技术产业出口附加值处于下降趋势;就相对指标而言,在十四个制造业部门中,各部门国内价值增值(DV)占各部门总出口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从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优化升级、改善贸易结构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中韩贸易状况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张铭鸿[9](2018)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韩贸易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经的过程,是一种经济发展特征转向了另外一种经济发展特征。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在减速放缓的同时其过去的比较优势、增长动力以及制度环境都发生了改变。2014年5月习总书记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不仅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遵循,也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中国与韩国贸易发展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作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两国,中韩两国经济贸易发展已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两国经济环境发生了显着变化。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中韩两国贸易逆差逐渐扩大、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中韩政治意识形态冲突都为中韩贸易发展带来不同以往的挑战。本文在介绍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与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后,分析了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而得出中国与韩国合作的国内经济环境。然后,以2014年为分界点,对比分析了经济新常态前后中韩两国贸易规模的变化和中韩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并就国际金融、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旅游文化及东北亚国际物流发展等新兴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最后,从总体上提出当前环境下中韩贸易发展存在的贸易收支不平衡、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政治干扰性强等问题及其对策建议。中韩两国近年来贸易发展迅速,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两国贸易发展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中国与韩国FTA的建立助力了两国贸易发展。当年的国际环境下,中韩两国应当抱团取暖,不断增强贸易发展。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确保中韩两国贸易发展稳步前进。(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5-27)
李春晖[10](2018)在《中韩贸易逆差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韩两国是世界上较为活跃的经济体,中韩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稳定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中韩建交以来,两国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随着中韩贸易的发展,中韩两国之间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也愈演愈烈。1992年中韩两国的贸易逆差为2.18亿美元,而在2017年两国的贸易逆差接近750亿美元。长期巨额的贸易逆差势必会影响中韩两国的经贸关系,对两国长久的经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通过研究中韩两国贸易发展的历程,找出贸易逆差的变化趋势,通过对中韩两国贸易商品类别的分析,找出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以求改善贸易逆差状况,推动两国进出口贸易更好发展。中韩贸易逆差呈现出持续时间长、贸易逆差额超过了中国对韩国贸易出口额和贸易逆差占贸易总额比重过大的特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韩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加速的作用,中韩两国的贸易逆差也不断增加。中韩两国产业分工对贸易逆差产生了重要影响。建交初期,中韩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两国资源禀赋的差异都使得两国在产业分工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而中国整体的产业竞争力又明显弱于韩国,使得中国对韩国贸易中处于劣势。近些年来,尽管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整体产业竞争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对韩贸易结构有了明显的优化改变,但是在机械电子类等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韩国依旧占据着优势。通过对1992年-2017年中韩两国商品贸易结构分析,可以得出农产品和矿产品贸易对贸易逆差的影响日益减小,而钢铁化工产品对贸易逆差影响依旧很大,并且机械电子类产品贸易是中韩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也影响了中韩贸易逆差。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在中国投资设厂,其在华企业所需零部件和设备需要从韩国进口,从而带动了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韩国企业在中国主要从事加工装配业,从韩国进口原材料,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加工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产品很少返销韩国,从而加剧了中韩贸易逆差的状况。面对中韩贸易失衡的情况,本文提出减少中韩贸易逆差的一些建议,主要是通过加强国家对高新技术的产业的投入,提高国内产业整体的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对韩贸易结构。引导韩国企业提高在华采购率,充分发挥中韩FTA的作用。通过本文系统的分析,笔者认为中韩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是符合中韩两国双边经济利益的。中国可以通过自身产业的提升,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来逐步减少对韩贸易逆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中韩贸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2010年1月—2018年8月的月度数据,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对中韩贸易的影响。本文采用GARCH模型来测定人民币对韩元汇率的波动性,利用ADF方法对各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通过EG两步法进行长期协整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考察变量间的短期关系,最后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在长期内对中韩进口是显着的,对中韩出口影响不显着,汇率波动在长期内不存在显着影响。在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波动性对中韩贸易均无显着影响,但可以较大的力度从短期不均衡状态恢复到长期均衡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韩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1].谢建国,徐苹苹.政治冲突与国际贸易:韩国萨德事件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
[2].王丽,代文娜,康嘉玲.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韩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论.2019
[3].李冬新,秦杨杨.自贸区背景下中韩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韩国研究论丛.2018
[4].黄玉娴,金智燕,崔文.浅论新常态下中韩贸易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8
[5].郭朝先,胡雨朦.中韩贸易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分析——基于出口隐含能源生产率的视角[J].中国市场.2018
[6].金叶.新时期营销新模式对中韩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8
[7].高居鹏.浅析中韩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
[8].温莉.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中韩贸易利益分析[D].广西大学.2018
[9].张铭鸿.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韩贸易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18
[10].李春晖.中韩贸易逆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