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悬浮细胞论文-王丹丹

虎杖悬浮细胞论文-王丹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虎杖悬浮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虎杖,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白藜芦醇

虎杖悬浮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王丹丹[1](2010)在《虎杖的悬浮细胞培养和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工业化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白藜芦醇的新途径,本文以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幼苗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并优化虎杖幼苗细胞悬浮培养体系。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对虎杖愈伤组织诱导、悬浮细胞系的初步建立、细胞悬浮培养基及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实验以虎杖的茎尖、幼叶及茎段分别作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培养;并利用获得的松散的愈伤组织在不同条件下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在整个过程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白藜芦醇的含量。以虎杖茎尖为外植体时,诱导的愈伤组织的出愈率偏低,以幼叶及茎段为外植体时,愈伤组织的出愈率均大于茎尖的出愈率,且幼叶的愈伤组织最高诱导率为100%,茎段的愈伤组织最高诱导率为97%。利用幼叶和茎段获得松散愈伤组织时其诱导及继代培养基组成是MS培养基+2,4-D4.0mg/L+6-BA2.0mg/L。单因子及正交试验结果证明,虎杖细胞悬浮培养最佳的培养体系为:以幼叶在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十2,4-D4.0mg/L+6-BA2.0mg/L上诱导的愈伤组织为起始细胞;接种量为60%(20mL液体接种12mL);25℃、振荡速度为120r/min;并在培养的第3d添加2mL的1mol/L的NH4CL溶液、第9d添加4mL的1mol/L蔗糖溶液。此时的白藜芦醇达到63.5μg/g,细胞干重为45.5mg/mL。本文通过虎杖形成愈伤组织外植体的筛选、松散型愈伤组织的获得和细胞悬浮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白藜芦醇积累了初步的实验参数。(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0-02-01)

唐永红,曹庸,黄早成,卢成英[2](2007)在《真菌B-39与虎杖悬浮细胞的共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初步探讨了虎杖来源真菌B-39与虎杖悬浮细胞之间的共培养关系及其白藜芦醇的积累特征。通过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真菌B-39与虎杖悬浮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生长情况,并用HPLC检测其白藜芦醇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两者均能在共培养体系中正常生长,且生长量可达4.908g,但白藜芦醇的含量下降了50μg/mL,而真菌接种量的大小可与虎杖悬浮细胞共培养建立一种动态平衡体系,由此推测真菌B-39与虎杖悬浮细胞可能为共生状态。(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07年03期)

唐永红[3](2007)在《B-39菌株产白藜芦醇的条件及其与虎杖悬浮细胞共培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来源(内生菌)微生物是近年深受重视的一类重要微生物资源,一般认为它们可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以传统药用植物虎杖为对象,寻找能产生白藜芦醇物质的微生物,为白藜芦醇物质开辟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新途径。试验菌株B-39由湖南省林产化工化工重点实验室提供,并已证实能够产生白藜芦醇物质。通过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菌株B-39发酵液进行检测与分析,明确了真菌B-39能够产生白藜芦醇,并且初步鉴定为青霉属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对真菌B-39的培养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20 g/L蔗糖和2 g/L硝酸铵,最适培养温度为28℃、最佳培养时间7 d,自然pH值(6.8-7.0)和接种量为10%,这些条件有利于该菌的生长及白藜芦醇的积累。在均等的浓度(0.5%)下,Mg~(2+)能明显促进其产白藜芦醇能力的提高,Zn~(2+)也起到了一定作用;3 mmol/L苯丙氨酸溶液对真菌B-39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较大,有明显的增加。综合因子对真菌B-39的生物量及白藜芦醇含量影响较大,生物量达4.9570 g/100 mL,白藜芦醇含量达8.6617μg/100 mL。通过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真菌B-39与虎杖悬浮细胞的形态和用HPLC检测两者的白藜芦醇积累情况,发现两者均能生长,从植物与内生菌的微生态关系来看,推测真菌B-39与杖悬浮细胞可能为一种动态平衡的拮抗共生体系。当接种量为0.2%时,共培养组的生物量最高,可能因为真菌B-39与虎杖悬浮细胞势均力敌,竞争力相当,抢占空间与食物的能力趋于均衡,从而和谐发展,协同进化;培养时间对共培养体系的生长和白藜芦醇积累也有较大影响,且呈一定的周期性与规律性。这为微生物与植物协同进化、共生形态的机制等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07-06-01)

曹庸,陈雪香,杜亚填,宋惟艳,卜晓英[4](2005)在《激动素对虎杖悬浮细胞合成白藜芦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通过添加0.1mg/L、1 mg/L、3 mg/L浓度的激动素对培养6d的虎杖悬浮细胞进行调控,在调控后每3d取样一次,并测定其生长量、生长相关指标和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表明:0.1 mg/L、1 mg/L和3 mg/L激动素添加组的生长趋势大致相似,其生长量最大的时期都是出现在调控后的第15d,其悬浮细胞的干重分别为0.7353g、0.9223g、0.8425g,在第15d后,其生长量开始下降,但0.1 mg/L加入组的生长量较1 mg/L和3 mg/L加入两组的生(本文来源于《2005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5-04-01)

虎杖悬浮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初步探讨了虎杖来源真菌B-39与虎杖悬浮细胞之间的共培养关系及其白藜芦醇的积累特征。通过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真菌B-39与虎杖悬浮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生长情况,并用HPLC检测其白藜芦醇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两者均能在共培养体系中正常生长,且生长量可达4.908g,但白藜芦醇的含量下降了50μg/mL,而真菌接种量的大小可与虎杖悬浮细胞共培养建立一种动态平衡体系,由此推测真菌B-39与虎杖悬浮细胞可能为共生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虎杖悬浮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丹丹.虎杖的悬浮细胞培养和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D].天津科技大学.2010

[2].唐永红,曹庸,黄早成,卢成英.真菌B-39与虎杖悬浮细胞的共培养[J].微生物学通报.2007

[3].唐永红.B-39菌株产白藜芦醇的条件及其与虎杖悬浮细胞共培养的研究[D].吉首大学.2007

[4].曹庸,陈雪香,杜亚填,宋惟艳,卜晓英.激动素对虎杖悬浮细胞合成白藜芦醇的影响[C].2005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5

标签:;  ;  ;  ;  

虎杖悬浮细胞论文-王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