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髁入路论文_马逵,王富元,孙维晔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髁入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脉,枕骨,解剖学,组织学,外科,手术,颈静脉。

经髁入路论文文献综述

马逵,王富元,孙维晔[1](2008)在《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枕大孔区骨性标志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成人头颅标本相关解剖进行测量和分析,为下斜坡及枕大孔区病变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10具(20侧)成人干颅标及10具(20侧)成人湿颅标本的枕大孔区结构及模拟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显露角度进行测量及分析。湿颅在模拟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解剖前、后均行CT扫描,从影像中获取相应解剖数据。结果干颅标本测量结果包括:枕大孔面积(7.9 cm2),长(3.7 cm),宽(3.2 cm),枕髁前后径(2.4 cm),枕髁轴径(2.6 cm),枕髁磨除前、及磨除25%、50%后所显露的术野宽度a(2.4 cm)、b(2.7 cm)、c(3.1 cm)、角度A(38.5°)、B(49.2°)、C(54.2°);湿颅解剖前后分别行CT扫描后根据影像资料所得数据包括:枕大孔面积(8.3cm2),长(3.7 cm),宽(3.3 cm),枕髁前后径(2.2 cm),枕髁轴径(2.5 cm)。枕髁磨除前、及磨除25%、50%后所显露的术野宽度a(2.6 cm)、b(2.9 cm)、c(3.3 cm)、角度A(41.5°)、B(48.8°)、C(57.6°)。湿颅数据分析结果与干颅数据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中随着枕髁磨除范围的增加,可提供更大的术野视角;CT扫描对于术前判断术中枕髁切除程度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08年09期)

洪健,张建宁,佟小光[2](2008)在《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治疗是颅底外科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常采用倒U型切口分层分离枕后肌,逐层分离至枕下叁角,保护并游离椎动脉,同时磨除部分枕髁及颈静脉结节以增加脑干腹外侧的显露范围,术中可对脑干周围重要结构直视下操作并能较好保护,已成为处理颅颈交界区硬膜内外病变的经典手术入路之一。同时本入路也存在椎动脉损伤、术后颅颈失稳、皮下积液等问题需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来源于《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期刊2008年04期)

吴进松[3](2008)在《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远外侧经髁入路手术区域主要结构的特点和毗邻关系,探索获得枕骨大孔区腹侧良好显露时枕髁磨除的最适范围。方法对36具成人干颅底骨标本的乳突尖、枕骨大孔、枕髁、舌下神经管、颈静脉结节等骨性标志进行观察和测量;在10例(20侧)正常成人带颈尸头湿标本上模拟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按肌肉层、硬膜外、硬膜内进行解剖,测量磨除枕髁前、磨除枕髁至枕髁后缘与舌下神经管内口后缘长度1/2时、至舌下神经管内口后缘时、至相当于舌下神经管外口后缘时的手术暴露野最远点至中线的距离。结果1.枕髁位于枕骨大孔两侧,枕髁后缘至舌下神经管内口后缘的距离左侧为(9.64±1.44)mm、右侧为(9.14±1.55)mm。2.舌下神经管位于枕髁的上半部,由一薄层骨皮质围成,后壁与矢状面的夹角左侧为(31.3±6.0)°、右侧为(31.8±5.8)°。3.磨除枕髁前手术暴露野均未至中线,至中线的距离左侧为(2.35±0.40)mm、右侧为(2.26±0.33)mm;磨除枕髁至枕髁后缘与舌下神经管内口后缘长度1/2时,手术野最远点即能达到或越过中线,至中线的距离左侧为(0.37±0.37)mm、右侧为(0.42±0.51)mm;磨除枕髁至舌下神经管内口后缘时,手术野最远点越过中线,至中线的距离为左侧为(3.99±0.27)mm、右侧为(4.19±0.27)mm;磨除枕髁至相当于舌下神经管外口后缘时手术野又有所增加,至中线距离左侧为(5.29±0.54)mm、右侧为(5.61±0.40)mm,任意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舌下神经管周围的皮质骨可作为抵达舌下神经管的标志,并可估计枕髁切除的范围。2.寰椎横突是辨认椎动脉的重要标志。3.远外侧经髁入路手术中,随着枕髁磨除的增多,手术暴露野逐渐增大,磨除枕髁至舌下神经管内口后缘时手术暴露野最远点已能达到中线对侧,可获得枕骨大孔腹侧区的良好显露。4.研究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对提高远外侧经髁入路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有重要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赵博熙,倪振贤,刘淑声,王业忠[4](2008)在《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提供较详细的解剖资料。方法应用16例(32侧)成人尸体头湿标本,15例干标本进行显微解剖测量。结果乳突尖、环椎横突、第2颈神经前支、枕骨髁及枕下叁角都是重要的术中解剖标志。椎动脉第叁段周围有丰富的静脉丛,是术中显露椎动脉时重要的出血来源。切除枕骨髁后内侧1/3,外科术野可扩大(15±1)°,切除1/2时术野扩大(18±1)°。应用此入路解剖学研究结果治疗枕骨大孔腹侧肿瘤5例,术后效果良好。结论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解剖关系复杂,但可在不牵拉脑干的基础上充分显露枕骨大孔区腹侧,枕骨髁的切除范围仅限于其后内侧1/2。(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期刊2008年01期)

何继军,高文生,邵恩得,张宁[5](2007)在《远外侧经髁入路到颈静脉孔区的国人显微解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远外侧经髁入路到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结构,为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湿性头颅标本和10例成人头颅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通过模拟该手术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重要解剖标志进行描述和测量。结果:颈静脉孔内口距内耳门为4.54±0.88mm;颈静脉孔内口距舌下神经管内口为9.06±1.24mm;舌下神经管内口到枕骨髁后缘的距离是10.08±0.76mm;舌下神经管内口到颈静脉结节的距离是7.22±1.44mm;该手术入路的关键是枕髁的正确磨除和椎动脉的安全显露,并且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小脑前下动脉的变异。结论:通过远外侧经髁入路可以较好地从后方暴露颈静脉孔区及其毗邻结构,避免了颞骨岩部的磨除,面神经的移位,减少了神经损伤等不利因素。(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柳浩然,杨长虹,高俊玮,刘劲芳,罗湘颖[6](2006)在《远外侧经髁入路解剖标志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解剖标志进行观测,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模拟临床手术过程,在显微镜下对15例成年国人灌注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椎动脉从寰椎横突孔穿出后进入枕下叁角内,走行在寰椎侧块的椎动脉沟内,被寰椎后弓的骨膜紧密包绕,覆盖丰富的椎静脉丛;颈静脉结节和枕髁阻碍了脑桥延髓腹侧的术野。结论游离椎动脉会增加出血和创伤的风险,一般情况下不予采用。颈静脉结节和枕髁的磨除有利于增大操作空间和视野,是否磨髁及其磨髁的多少应根据病变的性质和位置来决定,磨除颈静脉结节时勿损伤后组脑神经,术中均需行脑神经监测。(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岳双柱,张新中,史耀亭,周文科,周国胜[7](2006)在《极外侧经髁入路识别和保护椎动脉的显微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极外侧经髁入路术中识别和保护椎动脉提供翔实的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模拟极外侧经髁入路对10例成人尸头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对椎动脉进行观察、测量和拍照,尤其关注椎动脉识别和保护的方法。结果肩胛提肌和头下斜肌、头外侧直肌、C2神经前支、寰椎横突、寰椎后结节和椎动脉周围静脉丛是识别椎动脉的解剖标志;椎动脉行程曲折,易受损伤,术中应妥善保护。结论观察、测量的结果有助于术中椎动脉的识别和保护。(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期刊2006年04期)

岳双柱,张新中[8](2006)在《极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极外侧经髁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翔实的显微解剖学资料和参数,以利于术中重要血管、神经结构的识别和保护。方法在10例干性颅骨标本上,对本入路相关的骨性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和拍照。模拟极外侧经髁入路,对10例尸头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并对入路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和拍照,尤其关注枕下段椎动脉的识别和保护及枕髁的安全磨除。结果本入路涉及众多的肌肉、血管、神经结构,它们的关系复杂;枕下段椎动脉行程曲折。结论观察和测量的结果有助于术中重要血管、神经结构的识别和保护。(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期刊2006年02期)

赵博熙[9](2004)在《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 枕骨大孔腹侧病变因其位置深、周围毗邻解剖关系复杂,并有重要的结构,该区病变的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枕骨大孔区腹侧病变手术入路的选择是此区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传统的经口—经斜坡入路仅适用于硬膜外正中病变,操作距离长、术野狭小、病变与脑干之间无法直视,易导致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经颈入路虽然缩短了距离,但术野倾斜偏向一侧,并需要分离保护颅神经外段。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常不能直视斜坡腹前侧病变,且对小脑半球、脑干牵拉大。乙状窦上、下联合入路其乙状窦、椎动脉影响枕大孔、下斜坡的暴露。枕下中线入路,距离相对较远,常不能直视病变,显露困难。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是枕下外侧入路的改良,该入路更靠外侧,显露和处理了部分枕骨大孔侧方结构如:枕骨髁、乙状窦及寰椎侧块等,使经延髓侧方达腹侧的视角进一步扩大。无需牵拉脑干即可良好的显露枕骨大孔腹侧病变。是枕骨大孔区腹侧病变治疗的最佳手术入路。为熟悉此入路我们对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进行了显微解剖学研究。 目的 拟“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逐层解剖,探讨切口的范围,研究骨窗的安全范围,枕骨髁切除程度与外科术野扩大的关系。仔细观察颅神经、椎动脉及延髓的关系,测量重要结构间的间隙,研究椎动脉水平段的体表投影,取得正常数值,为此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收集颅底保存完好的干燥颅骨标本15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正常成人带颈部的头颅标本16例(32侧)。在数字减影机下行双侧椎动脉造影并标记椎动脉水平段中点在体表的投影。血管灌注,干燥颅骨颅底的观测,头颅部标本逐层解剖,记录解剖结果,每层解剖结构均用数码相机摄像,测量枕骨髁切除1/3、1/2时所扩(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04-11-20)

柳浩然,黄勤,彭蔚,方加胜[10](2004)在《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尸头的解剖研究,为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例成人汉族尸头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按肌肉群、硬膜外、硬膜内进行描述和测量。结果枕下叁角由头直肌、上斜肌、下斜肌组成,内含椎动脉和C1神经,椎动脉被一层丰富的椎静脉丛包绕,呈“叁明治”样结构;C2神经的腹侧支恒定地跨过椎动脉的第2部分后方;头外侧直肌由于连接颈静脉孔后缘的颈静脉突,是判断颈静脉孔和面神经的标志。当椎动脉穿过硬膜时,进入一个纤维通道,内含脊髓后动脉、齿状韧带、第1颈神经、副神经的脊髓根。结论枕下叁角和C2神经的腹侧根是辨别椎动脉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识别静脉孔的重要标记;枕髁的磨除有利于增大操作空间,磨除枕髁时应避免损伤舌下神经;后颅窝手术要注意小脑后下动脉的变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04年03期)

经髁入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治疗是颅底外科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常采用倒U型切口分层分离枕后肌,逐层分离至枕下叁角,保护并游离椎动脉,同时磨除部分枕髁及颈静脉结节以增加脑干腹外侧的显露范围,术中可对脑干周围重要结构直视下操作并能较好保护,已成为处理颅颈交界区硬膜内外病变的经典手术入路之一。同时本入路也存在椎动脉损伤、术后颅颈失稳、皮下积液等问题需引起足够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髁入路论文参考文献

[1].马逵,王富元,孙维晔.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枕大孔区骨性标志的定量研究[J].临床医学.2008

[2].洪健,张建宁,佟小光.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

[3].吴进松.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定量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8

[4].赵博熙,倪振贤,刘淑声,王业忠.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及临床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8

[5].何继军,高文生,邵恩得,张宁.远外侧经髁入路到颈静脉孔区的国人显微解剖[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

[6].柳浩然,杨长虹,高俊玮,刘劲芳,罗湘颖.远外侧经髁入路解剖标志的应用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6

[7].岳双柱,张新中,史耀亭,周文科,周国胜.极外侧经髁入路识别和保护椎动脉的显微解剖学研究[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6

[8].岳双柱,张新中.极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6

[9].赵博熙.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D].石河子大学.2004

[10].柳浩然,黄勤,彭蔚,方加胜.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

论文知识图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显微外科解...枕骨大孔区脑膜瘤MRI1A术前1B术后1A1B枕骨大孔腹侧神经鞘瘤术前、术后MRI影...由于钻取股骨隧道时屈膝不够时PL束的经前内入路定位到达股骨的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术-图15.1.3 咽后壁...

标签:;  ;  ;  ;  ;  ;  ;  

经髁入路论文_马逵,王富元,孙维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