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地区论文_石刚,徐振宇,郑红军,殷启春,滕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扬子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扬子,页岩,地区,荷塘,水井,宁国,古生代。

下扬子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石刚,徐振宇,郑红军,殷启春,滕龙[1](2019)在《下扬子地区“叁气一油”钻探发现及成藏地质条件——以皖南港地1井钻探发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下扬子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地质条件复杂,对油气保存条件产生了重要影响。页岩油气具有自生自储的特性,与常规油气相比,对保存条件的要求较低,在下扬子地区具备形成页岩油气藏的潜力。通过港地1井钻探,在下扬子地区二迭系大隆组和龙潭组获得了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气"叁气一油"的发现,与常规油气"上气下油"不同,港地1井油气呈现"上油下气"式非常规油气储集方式。大隆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约70m,地层倾角10°~20°,现场解吸获取的页岩气样品甲烷含量达80%,有机质丰度为1.9%~2.3%,平均值约2.0%,有机质成熟度(Ro)为1%~1.25%,平均值约1.2%,具备生成页岩油气的良好基础。基于港地1井的钻探发现,认为下扬子地区构造运动影响弱、盆地规模小、保存条件好的"小而整"的坳陷或盆地具备形成页岩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徐春华,仇卫东,秦新龙,刘理湘[2](2019)在《下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扬子地区开展的页岩气资源调查表明,下寒武统幕府山组(南部也称荷塘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底部–奥陶统五峰组、二迭系龙潭组和叁迭统青龙组地层具有页岩气勘探潜力,但潜力最大的当属沉积厚度大、分布广、热演化程度适中的志留统高家边组。另外应该注意两点:(1)因页岩气与油气是同源物质,故应在油气发育区上下就近优先寻找页岩气;(2)下扬子地区地层中断层发育,且多为拉张性的正断层,地层中不整合面也发育,这些都是潜在的高渗流通道,钻井和压裂开发时要注意避开和远离,当然更要做好地下水环境保护。(本文来源于《河北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树锋,陈汉林,龚根辉,张耀,孟立丰[3](2019)在《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盆山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下扬子地区从晚奥陶世开始沉积特征发生了明显转变,从浅海相转变为叁角洲相沉积.这一沉积特征转变与早古生代晚期经历的强烈造山事件密切相关.通过下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到志留纪沉积序列的沉积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揭示沉积盆地的性质及其时空演化过程,探讨沉积盆地发育与造山带隆升剥蚀之间的关系.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沉积学特征从东南向西北岩性由岩屑砂岩变为石英砂岩,粒度由粗粒变为细粒;沉积厚度等值线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靠近东南等值线密,且沉积厚度大;往西北等值线稀疏,且沉积厚度小;沉积中心呈狭长带状分布,并从东南向西北方向迁移;具有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上奥陶统到中志留统的碎屑锆石以900~720Ma的年龄为主,指示物源以下伏新元古代晚期裂谷层序为主;从早志留世高家边组开始,450~420Ma碎屑锆石年龄出现并逐渐增多,表明同造山岩浆岩被剥露地表并开始提供物源;碎屑锆石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代表华夏地块基底1.9~1.7Ga的特征年龄峰值,表明华夏地块不是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的主要物源区.下扬子地区前陆盆地从晚奥陶世开始沉降,晚奥陶世的构造沉降速率超过了沉积物的供给速率,前渊沉积了巨厚的浅海相泥岩夹粉砂岩和砂岩;晚奥陶世末造山带持续隆升并向西北方向扩展,沉积速率加快,沉积物粒度明显变粗,沉积相也由浅海相转变成叁角洲前缘相;早志留世开始埋深较大的同造山岩浆岩开始遭受剥蚀,导致前陆盆地中450~420 Ma的碎屑锆石含量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徐菲菲,张训华,黄正清,李建青,吴通[4](2019)在《下扬子地区宁国凹陷大隆组-孤峰组泥页岩储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皖宣页1井为对象,研究皖南宁国凹陷二迭系深水陆棚相黑色硅质页岩储层特征,探讨宁国凹陷二迭系页岩的成藏条件。对二迭系大隆组和孤峰组页岩开展有机地化特征、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成分、含气性以及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大隆组和孤峰组有机碳含量高,大隆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71%~9.28%,平均为4.13%(29个样品),孤峰组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8.02%;有机质类型为Ⅱ_2-Ⅲ型;R_o值为1.23%~3.03%(大隆组平均为1.35%,孤峰组平均为2.83%);泥页岩中普遍发育原生矿物晶间孔、有机质孔等次生孔隙,以及微裂缝,内部孔隙连通性好,有利于页岩气的赋存;页岩内石英和黏土矿物等含量高,大隆组脆性矿物指数为37%~51%,孤峰组脆性矿物指数为71.8%~85.8%。宁国凹陷大隆组和孤峰组具备页岩气富集的基本条件,是勘探的有利区域。孤峰组在生烃条件、脆性矿物指数、含气性等方面都优于大隆组,应该是宁国凹陷的主探层位。(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宋桂桥,杨振升,薛野[5](2019)在《中石化下扬子地区油气地震勘探攻关进展及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石化下扬子地区油气地震勘探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地表条件和复杂的地下构造,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差,因而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未能取得显着突破。为此,中国石化开展了多轮地震攻关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基于地震模拟的观测系统优化技术、城镇工业发达区高效地震激发技术、弱反射信号保护与提取技术、深度域速度建模与成像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增强了中、古生界地层的地震反射能量,剖面成像效果明显改善,地震解释发现了一批有利区带及圈闭。钻探结果表明地震资料可靠、准确。下一步地震勘探的主要攻关方向建议开展以满足迭前成像的基于模型正演的观测系统设计研究,继续开展提高地震激发效率研究以及低信噪比复杂构造成像和各向异性处理方法研究等,进一步探索提高下扬子地区地震勘探效果的技术方法。(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19年02期)

黄正清,周道容,李建青,吴通,徐菲菲[6](2019)在《下扬子地区寒武系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与资源潜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下扬子地区寒武系为海相沉积地层,分布面积达13×10~4 km~2,其中下寒武统荷塘组(幕府山组)发育黑色碳质泥岩,厚度达276 m,有机碳含量为0.25%~23.52%,平均含量为4.54%,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页岩气成藏条件十分有利。该区下寒武统地层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期的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的改造,个别地段已经成为变质岩的一部分;很多地区荷塘组碳质泥岩演化程度较高,镜质体反射率(R_o)最大可达6.32%,完全处于过成熟阶段。该区荷塘组上覆地层较厚,但受构造影响,荷塘组地层埋藏深度变化较大。综合荷塘组碳质泥岩的厚度、埋深、有机碳含量和镜质体反射率等4个方面的指标,开展了下扬子地区寒武系地层的页岩气地质调查和潜力评价,共划分出3个页岩气远景目标区,分布于江西上饶—浙江桐庐、江苏扬州和安徽全椒等地,估算资源量为288 944.4×10~8 m~3。(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张飞燕[7](2018)在《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下扬子下寒武统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露头采样及已钻井样品进行化验分析评价源岩条件,认为下寒武统烃源岩干酪根类型全部为Ⅰ型,有机质组分主要为腐泥组,以藻类体为主,含少量腐泥无定形体。从层位上来说,目前发现的有机质丰度比较高的层段均在剖面的下部炭质页岩层位,如果从层序的研究角度来说,可能属于海进体系域晚期或者高位体系域早期。从面上来看,有机质成熟度整体偏高,大部分处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北部地区总体上处于高成熟阶段,东南部多为过成熟阶段,即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下扬子东南部地区,往北成熟度Ro值呈降低趋势;样品显示南部有机质丰度较高,北部有机质丰度略低,结合其成熟度及源岩厚度分析认为北部生烃潜力优于南部。(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8年08期)

曹涛涛,邓模,罗厚勇,刘虎,刘光祥[8](2018)在《下扬子地区中上二迭统页岩有机孔发育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下扬子地区中上二迭统发育一套海陆过渡相页岩,其显微组成与海相页岩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研究该套页岩有机孔的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开展了有机岩石学、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气测孔隙度和压汞等相关分析。研究表明,中上二迭统页岩中有机孔整体发育较好,但不同有机质组分中孔隙的发育存在明显的差别,具体表现为镜质体内孔隙发育差,固体沥青内发育少量孤立的孔隙,腐泥质内具有丰富的孔隙。黄铁矿或黏土矿物常与有机质形成有机/矿物复合体,复合体内有机孔普遍发育较好,可能与黄铁矿或黏土矿物促进有机质生烃和分解有关。中上二迭统页岩TOC含量与比表面积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性,但与孔隙度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当w(TOC)<6.16%时,孔隙度随TO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当w(TOC)>6.16%时,孔隙度普遍较低且与TOC含量之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性。孔径分布特征也揭示高TOC页岩的中—大孔体积明显低于低TOC页岩。页岩孔隙结构发育特征表明,TOC含量越高、固体沥青组分以及贫氢组分的含量越高,这些组分占据的矿物孔隙越多,降低了页岩总的孔隙空间,且TOC含量越高,页岩越易被压实,造成中大孔塌陷,进一步降低了页岩的孔隙度。(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李云剑,朱光,顾承串,张帅,刘程[9](2018)在《肥东杂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兼论下扬子地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历史》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下扬子西缘地区厘定的一系列新元古代火成岩,为认识该区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历史与规律提供了窗口。结合本次与前人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指示下扬子地区张八岭群、肥东杂岩与董岭杂岩内变火成岩的原岩时限分别为767~748 Ma、812~745 Ma和829~754 Ma。这些新元古代火成岩分别是峰期为750 Ma、800 Ma和825 Ma岩浆活动的产物。下扬子地区峰期为825 Ma的岩浆活动只出现在靠近江南造山带的南部。锆石年代学信息显示,下扬子地区还发生过峰期为840 Ma、2010 Ma和2454 Ma岩浆活动,但缺失1000~860 Ma的岩浆活动。通过区域对比表明,攀西—汉南弧没有延入下扬子地区。下扬子地区南部受到峰期为840 Ma的弧岩浆活动的影响。扬子板块上峰期为825 Ma的岩浆活动及早阶段的南华裂谷应是江南造山带后造山伸展的产物;而峰期为800 Ma和750 Ma的岩浆活动与相应的南华裂谷扩展,代表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全面影响。(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8年03期)

张世哲[10](2018)在《中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地质条件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鄂宜页1井的勘探成功为启示,通过野外调查、样品测试、实验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对比分析了中、下扬子地区的页岩形成的沉积-构造演化背景、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页岩储层及等温吸附特征,探讨了中、下扬子页岩气的成藏条件与资源潜力。取得了的主要认识如下:(1)中扬子地区整个地区暗色泥岩地层发育丰富,水井沱组为一套缺氧环境下沉积的暗色泥页岩、夹粉砂质层系,分布广泛,而下扬子地区的下寒武统荷塘组岩性以含碳硅质页岩、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等,厚度比中扬子地区大。(2)中扬子地区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总有机碳含量在0.15%—9.64%之间,平均值为2.33%;下扬子地区有机质类型主要以I型干酪根为主,总有机碳含量在0.13%-38.39%之间,平均值为4.78%。下扬子地区的有机质类型与有机质丰度均比中扬子地区优越。(3)中扬子地区页岩镜质体反射率Ro在2.0%-5.0%之间,总体达到过成熟阶段;下扬子地区镜质体反射率Ro大部分大于3.0%,最高能到达4.94%,总体达到过成熟阶段-准变质阶段。中、下扬子地区页岩热演化程度相当,皆属于过热演化生气阶段。(4)中扬子地区水井沱组碳酸盐岩矿物平均含量约58.5%,是下扬子地区荷塘组的3倍左右,而黏土矿物平均含量28.1%,比下扬子地区荷塘组低15.9%。其它矿物,如斜长石、钾长石、黄特矿等则相差不大。(5)中扬子地区水井沱组页岩的次生溶蚀孔孔径1—10μm之间,微裂缝在1—2μm之间,页岩孔隙度在0.41%—21.42%之间,平均为7.05%。下扬子地区荷塘组页岩溶蚀孔径在2—20μm之间,微裂缝在1—2.5μm之间,页岩孔隙度为2.06%。由于中扬子地区碳酸盐矿物百分含量远超过下扬子地区,所以中扬子地区页岩孔渗性较下扬子较好。(6)中扬子地区的构造改造强度比下扬子地区要弱。(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下扬子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年扬子地区开展的页岩气资源调查表明,下寒武统幕府山组(南部也称荷塘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底部–奥陶统五峰组、二迭系龙潭组和叁迭统青龙组地层具有页岩气勘探潜力,但潜力最大的当属沉积厚度大、分布广、热演化程度适中的志留统高家边组。另外应该注意两点:(1)因页岩气与油气是同源物质,故应在油气发育区上下就近优先寻找页岩气;(2)下扬子地区地层中断层发育,且多为拉张性的正断层,地层中不整合面也发育,这些都是潜在的高渗流通道,钻井和压裂开发时要注意避开和远离,当然更要做好地下水环境保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扬子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石刚,徐振宇,郑红军,殷启春,滕龙.下扬子地区“叁气一油”钻探发现及成藏地质条件——以皖南港地1井钻探发现为例[J].地质通报.2019

[2].徐春华,仇卫东,秦新龙,刘理湘.下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新认识[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9

[3].杨树锋,陈汉林,龚根辉,张耀,孟立丰.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盆山过程[J].地球科学.2019

[4].徐菲菲,张训华,黄正清,李建青,吴通.下扬子地区宁国凹陷大隆组-孤峰组泥页岩储层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宋桂桥,杨振升,薛野.中石化下扬子地区油气地震勘探攻关进展及方向[J].石油物探.2019

[6].黄正清,周道容,李建青,吴通,徐菲菲.下扬子地区寒武系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与资源潜力评价[J].石油实验地质.2019

[7].张飞燕.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8

[8].曹涛涛,邓模,罗厚勇,刘虎,刘光祥.下扬子地区中上二迭统页岩有机孔发育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8

[9].李云剑,朱光,顾承串,张帅,刘程.肥东杂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兼论下扬子地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历史[J].地质论评.2018

[10].张世哲.中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地质条件对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论文知识图

中国南方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下扬子地区浦口期沉积体系分布图下扬子地区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1 下扬子地区构造纲要图中国南方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下扬子地区海相构造区划图(据刘东...

标签:;  ;  ;  ;  ;  ;  ;  

下扬子地区论文_石刚,徐振宇,郑红军,殷启春,滕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