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分类操纵——来自业绩型股权激励“踩线”达标的证据

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分类操纵——来自业绩型股权激励“踩线”达标的证据

论文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型股权激励实践,研究公司是否对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分类操纵。本文发现,近20%的观测(公司方案—年)在待权期内年度业绩考核时"踩线"达标行权业绩条件;而这些"踩线"达标公司的异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营业外支出正相关性更强;当审计师专业能力较弱或独立性更低时,抑或管理层现金报酬更低时,分类操纵行为更为明显。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公司更可能在首个业绩考核年度中使用损益分类操纵,而在后续的业绩考核年度中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这意味着管理层在股权激励多期考核情境下对3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收益做出了综合考量。总体上,本文的发现意味着,股权激励"踩线"达标公司通过将经常性费用藏匿于营业外支出(尤其是识别难度更大的其他营业外支出)的方式对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分类操纵。

论文目录

  • 一、引言
  • 二、理论分析与损益分类操纵方式讨论
  •   (一) 理论分析
  •   (二) 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分类操纵的方式讨论
  • 三、研究设计
  •   (一)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二) 行权业绩条件的“踩线”达标:度量与初步证据
  •   (三) 损益分类操纵的度量
  •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   (二) 回归结果与分析
  •     1. 股权激励公司“踩线”达标与损益分类操纵
  •     2. 审计师对损益分类操纵的影响
  •     3. 管理层现金报酬水平对损益分类操纵的影响
  • 五、进一步分析
  •   (一) 管理层对3种盈余管理方式的综合考量
  •   (二) 对管理层降低行权业绩条件达成难度行为的讨论
  • 六、稳健性检验
  •   (一) 基于业绩考核指标为“扣非后净资产收益率”观测的研究
  •   (二) 不同口径定义的“踩线”达标
  •   (三) 综合考虑管理层现金薪酬与股权激励所得
  •   (四) 增加控制变量与其他固定效应
  • 七、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谢德仁,张新一,崔宸瑜

    关键词: 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分类操纵,业绩型股权激励,盈余管理

    来源: 管理世界 2019年07期

    年度: 2019

    分类: 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企业经济,金融,证券,投资

    单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为71672098),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的资助

    分类号: F275;F272.92;F832.51

    DOI: 10.19744/j.cnki.11-1235/f.2019.0099

    页码: 167-181+204

    总页数: 16

    文件大小: 1320K

    下载量: 3892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分类操纵——来自业绩型股权激励“踩线”达标的证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