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犬论文_蔡捷,姜兆磊,卢荣鑫,王巍,汤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房颤动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房,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小脑,重构,核电,门控。

心房颤动犬论文文献综述

蔡捷,姜兆磊,卢荣鑫,王巍,汤敏[1](2019)在《选择性切除左侧星状神经节下部对心房颤动犬快速心室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切除左侧星状神经节(left stellate ganglion,LSG)下部对心房颤动(房颤)维持时快速心室率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比格犬12只,体重15~25 kg。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只应用左心房快速起搏建立犬持续性房颤模型,不做其他处理。实验组:应用左心房快速起搏建立犬持续性房颤模型,房颤模型建立成功后再切除犬LSG下部。房颤模型建立成功后,在麻醉前、麻醉后、LSG切除后30 min及1个月,分别记录犬的心室率;并在LSG切除后1个月、处死犬之前,测定犬的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AVN)前传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结果左心房快速起搏3~6周后,所有犬均成功构建成稳定的持续房颤模型。切除LSG下部30 min后(对照组不切除,仅观察30 min):对照组犬的平均心室率约为(144.5±4.2)次/min,实验组犬的平均心室率约为(121.5±8.7)次/min(P<0.001);切除LSG下部1个月后(对照组不切除,仅观察1个月):对照组犬的平均心室率约为(139.2±5.6)次/min,实验组犬的平均心室率约为(106.5±4.9)次/min(P<0.001)。切除LSG下部1个月后,实验组犬的AVN前传ERP较对照组犬的AVN前传ERP明显延长[(265.6±7.8)ms vs.(251.1±4.6)ms,P=0.003]。结论切除LSG下部可以有效减慢房颤犬的快速心室率,其机制之一可能就是通过延长房颤犬的AVN前传ERP。(本文来源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贾索尔·肖克热提[2](2018)在《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诱发心房颤动犬模型的心电生理特性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诱发新发心房颤动犬模型,并进一步谈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诱发心房颤动对犬心脏电生理的变化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只比格犬随机分为模型组(5只)和空白对照组(3只),测定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造模末前及造模后4周末,8周末,12周末两组犬在正常通气状态及夹闭气道状态下通过程序刺激测量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心房颤动诱发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并测量左右心房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改变,并记录犬心率变异性的改变,以及心房肌组织在HE、电镜下的变化。结果:将8只比格犬随机分为模型组(5只)和空白对照组(3只),测定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造模末前及造模后4周末,8周末,12周末两组犬在正常通气状态及夹闭气道状态下通过程序刺激测量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心房颤动诱发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并测量左右心房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改变,记录犬心率变异性的改变,以及心房肌组织在HE、电镜下的变化。结果:(1)本研究成功建立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诱发新发心房颤动犬模型;(2)OSA造模8周后OSA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AERP可见下降(P<0.05),而造模12周后OSA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AERP显着下降(P<0.01)。(3)OSA造模4周后OSA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SNRT升高(P<0.05),而造模8周及12周后OSA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SNRT显着升高(P<0.01)。(4)OSA造模后8周,12周OSA模型组房颤诱发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OSA模型组8周后房颤诱发率显着高于4周(P<0.01),12周房颤诱发率高于8周(P<0.05)。(5)OSA造模后4周,12周OSA模型组房颤持续时间均大于对照组(P<0.05),OSA造模后8周OSA模型组房颤持续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6)造模8周及12周时LF、HF、LF/HF,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OSA模型组在造模后4周出现左心房扩大,并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左心房持续扩大。造模4周、8周、12周时OSA模型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造模4周、8周、12周时OSA模型组F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右心房内径在造模全程相比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OSA模型组犬左心房组织切片上HE染色可见,心房肌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核大小不规则,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核异型明显,细胞内可见肌纤维断裂;结缔组织增生,使心肌细胞之间的间隔增宽。(9)OSA模型组心房肌出现不同程度的超微结构改变,具体表现如下:肌丝排列紊乱,间质细胞之间间隙增宽,肌小节丧失,肌溶解细胞内糖原充斥溶解空间。闰盘扭曲模糊、不连续。结论:慢性OSA可导致犬房颤诱发率升高,房颤有效不应期缩短,同时使犬窦房结功能及左心功能降低,并且导致左心房内径增大,心房纤维化加重,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但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房颤发生之间的相关分子、离子通道机制、神经体液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董丽君,周贤惠,李耀东,张疆华,邢强[3](2017)在《成年与老年心房颤动犬钙激活中性蛋白酶表达及心房结构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左房肌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1、calpain2)、钙蛋白酶抑素(calpastatin)与L-型电压依赖钙通道a1c亚基(LVDCC_(a1c))的表达变化,探讨房颤发生、维持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杂种犬28只,雌雄不限。根据年龄大小、节律随机分为成年窦律组、老年窦律组、成年房颤组、老年房颤组,每组各7只。各房颤组通过持续快速心房起搏建立持续性房颤犬模型。取100g左房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犬calpain1、calpain2、calpastatin及LVDCC_(a1c)在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应用光镜、电镜检测细胞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用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成年组比较,老年组LVDCC_(a1c)在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着地降低(P<0.05);同年龄组内与相应窦律组比较,房颤组LVDCC_(a1c)表达显着地降低(P<0.05),而calpain1表达显着地增高(P<0.05),尤其是老年房颤组增高最为明显,老年房颤组LVDCC_(a1c)与calpain1在蛋白质表达水平呈现负相关(r=-0.583,P=0.019)。与成年和窦律组比较,老年和房颤组犬心肌纤维化程度加重、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肌原纤维退化,线粒体变性,核固缩)及凋亡指数增加。结论钙激活中性蛋白酶特异性生物活性随年龄及节律改变,可能是心房重构的分子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王蔚宗[4](2016)在《长链非编码RNA-032546、026102在心房颤动犬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型紊乱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病率约0.4%-1%,且随年龄增长逐年增加。房颤的主要危害为栓子脱落引起的脑卒中及长期快速心室率诱发的心力衰竭,房颤患者死亡率是窦性心律人群的2倍。尽管药物、外科手术及导管射频消融等治疗房颤的手段在不断发展,房颤的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与房颤发生机制不甚明了密切相关。继房颤的电重构及结构重构后,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即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的再生过度与分布的不均一性,是房颤重要的发病机制。神经重构促进房颤发生与维持的同时,房颤的快速心房率也加剧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的发展,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阻止甚至逆转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可能是一种新型治疗房颤的方法。但目前对房颤神经重构现象的发生机制,仍知之甚少,亟需研究阐明。长链非编码RNAs (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具有mRNA样结构,但缺少特异完整开放读码框架的转录本。与mRNAs相比,其表达在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生长阶段具有明显的特异性,lncRNAs可从染色质重塑、转录调控及转录后加工等多种层面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被证实与蛋白质、DNAs和RNAs存在相互作用,因其特异性强和功能多样化,已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现有研究表明,lncRNAs在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lncRNAs不仅参与了神经元的分化、发育、突触可塑性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且lncRNAs调控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室间隔缺损等的发病过程。以上均提示lncRNAs在房颤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生物学功能。但何种lncRNAs有异常表达,发挥何种作用,与房颤的发生、发展又有何种关联,尚无系统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快速右心房起搏建立房颤犬实验模型,应用高通量测序检测房颤及非房颤犬心房前右脂肪垫(anterior right fat pads, ARFPs)中差异lncRNAs的表达,并通过一系列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与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相关的lncRNAs;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研究lncRNAs对犬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及房颤诱发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lncRNA-032546和lncRNA-026102影响房颤神经重构的机理,从lncRNAs的视角研究房颤神经重构发生的新机制,对房颤的防治提供新的干预靶点。[研究方法]1、房颤犬模型的建立取6只健康成年比格犬,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起搏组。两组均放置起搏电极于右心耳,对照组不起博、喂养4周,起搏组以400次/min起搏4周建立房颤犬模型。为了检测房颤的发生,两组每周均至少行一次体表心电图。2、验证神经重构的发生取对照组及起搏组犬ARFPs组织,对神经细胞胞浆蛋白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 PGP 9.5)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神经密度,验证房颤介导神经重构的发生。3、高通量lncRNA测序并验证Triol法提取对照组及起搏组犬ARFPs中总RNAs,通过高通量二代测序检测lncRNAs及mRNAs的差异表达。并随机选取部分全新的lncRNAs,应用实时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的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4、筛选与房颤神经重构相关的lncRNAs对差异表达的转录本行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及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分析;通过差异性表达倍数、组织特异性、靶基因预测、文献检索等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鉴定与神经重构相关的全新lncRNA-032546和lncRNA-026102。5、lncRNA功能缺失实验1)在体转染体外构建lncRNA-032546和lncRNA-026102的沉默慢病毒及对照慢病毒,滴度为1×109TU/ml。根据转染慢病毒的不同,15只比格犬随机分为空白转染组、低表达lncRNA-032546组和低表达lncRNA-026102组,开胸后将相应慢病毒在体斜行注射至ARFPs中,关胸,10天后处死,免疫荧光检测转染效率。2)电生理指标的检测通过程序电刺激分别于开胸后注射慢病毒前、注射慢病毒即刻及注射慢病毒后10天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trial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AERP)及房颤诱发率。检测区域为ARFPs周围0.5 cm内的心房肌。3)分子生物学指标的检测分别取转染组及对照组的ARFPs组织,对PGP 9.5行q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对神经生长因子,即生长蛋白相关43 (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 GAP 43)行qRT-PCR,计算神经密度,检测PGP 9.5及GAP 43 mRNAs的表达水平。6、lncRNAs潜在的作用机制1)Cis预测对lncRNAs进行分类,通过cis机制寻找IncRNAs上下游300 kb内的]mRNAs, qRT-PCR检测1ncRNAs及其上下游InRNAs的表达水平,明确其表达的相关性,结合文献进行分析。2) Trans预测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及P值,计算并选取前100个与IncRNAs共表达的mRNAs,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预测]lncRNA的trans作用机制。通过文献检索明确与IncRNAs有关的分子信号通路,进一步通过qRT-PCI测通路中关键分子的表达水平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通过快速起搏成功建立房颤犬实验模型,起搏组PGP 9.5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通过二代高通量测序,共计获得61616个推定的IncRNAs,根据一系列筛选条件,得出1164个候选lncRNAs,其中,差异表达倍数>2倍的有576个转录本,410个表达上调,166个表达下调,45个转录本被鉴定为全新的lncRNAs。随机选取6个全新的IncRNAs,qRT-PCR证实测序结果真实、可靠。3、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了神经系统发育、细胞迁移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生物学过程;通过筛选差异性表达倍数>2倍的转录本、预测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并去除在骨骼肌组织中非特异性高表达的lncRNAs,筛选出2个与神经重构相关的全新的表达下调的lncRNA-032546和lncRNA-026102。4、免疫荧光检测转染效率,qRT-PCR验证沉默效率;心内电生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ERP在转染前及转染即刻均无统计学差异,而转染后10天,lncRNA-032546表达下调可明显缩短AERP,相应的,短阵房速及房颤易诱发;与之相比,下调lncRNA-026102明显延长AERP,短阵房速及房颤不能诱发。5、PGP 9.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低表达lncRNA-032546组神经密度明显增加,低表达lncRNA-026102组神经密度明显减少;qRT-PCR结果提示,GAP 43表达趋势与免疫组化结果类似,下调lncRNA-032546表达后,PGP9.5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下调lncRNA-026102表达后,PGP 9.5的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6、lncRNA-032546和lncRNA-026102均为基因间IncRNAs,易通过cis机制调控邻近靶基因的表达。基于cis预测,找出lncRNA-032546和lncRNA-026102上下游300 kb内的mRNAs,qRT-PCR结果示下调lncRNA-032546和lncRNA-026102的表达分别上调CCND1-FGF19-FGF4-FGF3基因簇和SLC25A4的表达;通过文献检索明确差异表达的CCND 1-FGF 19-FGF4-FGF3基因簇和SLC25A4与神经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计算lncRNA与mRNA间的共表达系数,推测出lncRNA-032546和lncRNA-026102潜在的靶基因分别为CCND1-FGF19-FGF4-FGF3基因簇和SLC25A4。7、根据trans预测,分别找出与lncRNA-032546、lncRNA-026102显着共表达的前100个mRNAs,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文献表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与CCND 1-FGF 19-FGF4-FGF3基因簇在促神经发生上密切相关,qRT-PCR结果表明ERK1、ERK2、JN及p38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提示下调lncRNA-032546的表达可激活MAPK通路发挥功能。同时,细胞核因子酉乙蛋白(NF-kappa B)通路在神经系统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过表达SLC25A4通过招NF-kappa B诱导细胞凋亡,低表达lncRNA-026102组SLC25A4表达上调、神经细胞密度下调,提示下调lncRNA-026102介导神经重构的发生可能通过NF-kappa B通路上调SLC25A4的表达实现。[研究结论]1、在房颤/非房颤犬ARFP内一系列lncRNAs存在显着差异性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lncRNAs参与了房颤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的发生;2、我们发现了2个全新的lncRNA-032546和lncRNA-026102与房颤神经重构密切相关,并通过功能缺失实验明确lncRNA-032546通过促进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的重构易化房颤的发生,而lncRNA-026102则抑制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进而阻止房颤的发生;3、我们预测了这2个lncRNAs的作用机制,即]lncRNA-032546通过cis调控邻近CCND1-FGF19-FGF4-FGF3基因簇并通过trans调控下游MAPK信号通路发挥作用;lncRNA-026102则通过c西调控邻近靶基因SLC25A4, trans调控TF-kappa B通路发挥生物学功能。[创新性]1、从lncRNAs的视角,观察其表达水平变化对房颤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的影响;2、探索lncRNAs通过cis调控邻近靶基因及trans调控下游分子信号通路影响房颤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的分子机制;3、应用犬心脏脂肪垫在体转染慢病毒介导的lncRNA沉默载体技术,研究lncRNAs对房颤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4-06)

纪禹同[5](2016)在《伊伐布雷定干预增龄性心房颤动犬心房肌内超极化环核苷酸门控通道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伊伐布雷定对增龄性心房颤动犬电生理指标,心房和肺静脉组织内HCN2通道和HCN4通道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伊伐布雷定对增龄性心房颤动的作用机制以及潜在的治疗价值。方法:通过无X线下经颈外静脉植入起搏器,快速心房起搏造增龄性心房颤动犬模型6周,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伊伐布雷定药物干预2周,2周后通过多导电生理仪检测电生理指标(心房颤动诱发率、诱发后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心房和肺静脉有效不应期),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olt技术检测增龄性心房颤动犬的心房和肺静脉组织内HCN2通道和HCN4通道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增龄性心房颤动犬左心房心肌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伊伐布雷定可以减少增龄性心房颤动犬的心房颤动发生率(25%VS 60%,P<0.01),缩短诱发后心房颤动持续时间(46.60±5.07s VS 205.40±1.14s,P=0.001),延长左上肺静脉有效不应期(139.00±4.18ms VS 129.00±4.08ms,P=0.005)和左心房有效不应期(135.00±3.53ms VS122.00±4.47ms,P=0.001)。伊伐布雷定组肺静脉和左心房组织内HCN2通道和HCN4通道的mRNA和蛋白表达出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伊伐布雷定对增龄性心房颤动犬的左心房心肌形态结构以及左心房内径大小并不产生影响。结论:伊伐布雷定通过降低增龄性心房颤动犬肺静脉和左心房组织内HCN2通道和HCN4通道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增龄性心房颤动犬的心房颤动发生率和诱发后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伊伐布雷定作为增龄性心房颤动的上游治疗药物,对增龄性心房颤动起到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张玉娇[6](2015)在《MicroRNA-206对实验性心房颤动犬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房颤动(房颤,AF)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带来了沉重的社会负担,但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明了。早在1995年,就有研究发现心房结构重构与电重构在房颤的发生与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来,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即心脏交感与迷走神经的再生与不均一分布,被证实为房颤的重要发病机制。心脏神经支配主要涉及心脏外在自主神经系统及内在自主神经系统。前者由脑、脊髓与心脏神经丛(GP)之前的神经纤维构成;后者则由心脏表面的神经丛及其神经纤维构成。神经丛实际上是交感与迷走神经末梢在心脏表面的“集散地”,在心脏表面被心脏脂肪垫所包绕,其神经分布比心房的其他部位更加密集。在哺乳动物,心脏主要神经丛均位于肺静脉根部,分别称为上左、下左、前右与下右神经丛。心房以及肺静脉周围的神经重构已有报道,但是神经丛及其周围的神经重构现象以及分子生物学机制还不明了。MicroRNA(miRNA)是生物体内一类较短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转录后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负调控,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多种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大量证据表明,多种miRNA参与房颤的心房结构重构与电重构的发病过程,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显示心脏外在自主神经系统有特定的miRNA表达谱,而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是否有miRNA的不同程度表达,及对房颤的发生与发展有何作用,至今仍无具体研究结论。本研究旨在探讨快速右心房起搏后犬的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并从miRNAs的角度研究自主神经的重构的分子机制,为房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实验性房颤犬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及miRNA表达谱的研究研究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心脏神经重构为房颤的重要发病机制,但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尤其是神经丛的神经重构是否能诱发并维持房颤,以及房颤内在自主神经系统中miRNAs的表达变化及潜在作用机制仍不明了。本实验旨在探讨持续性快速右心房起搏后犬上左神经丛(SLGP)是否发生神经重构,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筛选房颤犬心脏SLGP中明显变化的miRNA,从niRNA的角度揭示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的分子机制,为房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房颤犬模型制作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雌雄不拘,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心房快速起搏组(A-TP)。A-TP组以400次/分持续右心房起搏4周。2、心脏电生理指标的检测起搏结束后,开胸,测定左心房后壁上左神经丛附近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 AERP定义为不引起心房激动的最长S1S2间期。房颤由高频刺激诱发,成功的房颤的诱导定义为持续快速不规则的心房率超过30秒。然后,取左上脂肪垫(LSFP)及其周围<0.5厘米的心房组织。3、免疫组化分析对神经相关分子指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包括:酪氨酸羟化酶(TH,交感神经的标志物)与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副交感神经的标志物),计算对照组与起搏组的神经密度,来反映神经重构现象。4、高通量测序应用Illumina HiSeq二代测序系统对miRNA进行高通量测序,与犬miRNA数据库进行全基因组比较,鉴定犬心脏脂肪垫中miRNA的差异表达。并应用q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右心房快速起搏组中,心房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TH、ChAT阳性的神经密度均明显上升。对两组进行测序后,总共检测到241种miRNA表达,其中16种miRNAs的表达有显着差异。6种miRNA的表达明显上调,包括miR-206,miR-208b, miR-21, miR-224, miR-451, miR-450b,另10种miRNA的表达明显下调,包括miR-129, miR-138a, miR-34c, miR-7, miR-449, miR-205, miR-203, miR-137, miR-124, miR-202。qRT-PCR结果表明miR-206, miR-224, miR-137与miR-203的差异表达与测序结果相符。结论实验性房颤犬模型中,在心脏上左神经丛部位,发生明显的神经重构现象,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多种miRNA的差异表达,差异表的miRNAs可能参与房颤内在自主神经重构。创新性1.应用犬制作快速心房起搏动物模型,并观察犬心脏神经丛的神经重构现象。2.应用高通量测序检测心房快速起搏犬心脏神经丛中miRNAs的表达变化,从miRNA的角度探讨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第二部分:MicroRNA-206通过调节SOD1的表达促进房颇心脏自主神经重构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先前的研究发现,miR-206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神经系统均有特异表达,且在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再生,而在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及作用还不明了。本实验选取高通量测序右心房快速起搏犬中差异表达明显的miR-206,采用慢病毒感染、免疫组化及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体内实验及体外试验来研究miR-206对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的影响,揭示miR-206对靶基因及其对下游通路的调控机制。材料与方法1、实验分组及慢病毒的感染在动物水平,选取30只杂种犬,随机分为5组。分组如下:1)慢病毒对照组:不起博,在LSFP中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2周;2)起搏组(n=6),快速右房起搏后,犬心脏LSFP内注射阴性对照慢病毒2周;3)A-TP+miR-206过表达组:起博4周后,在LSFP中感染miR-206过表达的慢病毒2周;4)A-TP+miR-206沉默组:起博4周后,在LSFP中感染miR-206沉默的慢病毒2周;5)miR-206过表达组:不起博,仅在犬的LSFP中感染miR-206过表达的慢病毒2周。在细胞水平,分离对照组犬心房LSFP及其附近0.5厘米内的心肌细胞,应用辅加10%的胎牛血清与双抗的DMEM进行原代心肌细胞培养。miR-206过表达、沉默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沉默的慢病毒分别感染各组细胞48小时,阴性对照慢病毒感染对照慢病毒组。2、AERP的检测及房颤的诱导通过多通道程序刺激仪分别对照组、起搏组、起搏+感染组进行电生理检查,测定左心房LSFP附近的AERP。应用高频刺激诱导房颤。3、免疫组化分析与Western Blot对神经相关分子指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包括: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生长的标记物)、TH与ChAT,计算交感与迷走神经的密度。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OD1与GAPDH的蛋白表达水平。4、荧光素酶分析报告构建预测的靶基因SOD1的3'-UTR端野生型及miR-206的结合位点缺失型荧光素酶载体。用双荧光素报告分析系统来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用于验证SOD1基因为miR-206的靶基因。5、ROS的检测应用活性氧(ROS)敏感的2’,7’-二氯荧光乙酰乙酸盐(DCF-DA)检测细胞中ROS的水平。DCF荧光的水平可反映ROS的浓度。在动物组织中,在488nm的可见光下检测DCF的荧光水平。6、miR-206下游基因的芯片分析取感染miR-206的过表达组与阴性对照组的组织标本,应用表达谱芯片进行筛选miR-206的下游基因,并行GO分析以及KEGG通路分析来定义下游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应用qRT-PCR方法来验证分析结果。结果1、miR-206的表达上调促进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并易化房颤的发生(1)A-TP组犬的AERP明显缩短,而A-TP基础上miR-206的表达上调进一步使AERP缩短,并使房颤的诱发性增加,而沉默miR-206使AERP延长。(2)miR-206的过表达与A-TP均使PGP9.5、TH、ChAT阳性的神经密度明显上升,而miR-206的表达下降使以上神经密度明显下降。(3)miR-206的过表达会引起pGL3-SOD1-UTR-野生型细胞荧光素酶活性的显着降低,SOD1基因的3'UTR区的缺失可以抑制上述荧光素酶活性的降低,说明SOD1的3'UTR区域中包含miR-206的结合位点。验证了SOD1是miR-206的靶基因。(4)动物实验显示miR-206的过表达可减少SOD1的表达至对照组的48%,A-TP组中SOD1的表达降至对照组的39%,而A-TP后的miR-206的表达上调使SOD1下降至A-TP组的34%,说明miR-206负调控SOD1。(5)体外实验中,miR-206的过表达使ROS水平增加了近2倍,miR-206的沉默明显降低了ROS水平至对照组的50%。动物实验中,获得了相似的结果,miR-206过表达的犬中ROS水平上升至1.6倍,A-TP组中ROS水平也有明显增加,A-TP后miR-206过表达使ROS水平增加更明显。通过沉默SOD1基因,ROS水平上升至1.4倍,且miR-206沉默介导的ROS水平的下降可被SOD1基因的沉默逆转。验证了miR-206通过调节SOD1的表达来调控ROS的水平。2、miR-206调节下游多种mRNA的表达芯片分析显示miR-206过表达后,有1254种mRNA显示表达差异2倍以上。GO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表明这些mRNA涉及到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多条信号通路,显示miR-206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影响心脏自主神经重构过程。结论在房颤的自主神经重构过程中,miR-206通过促进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进而影响心脏电生理特性的改变来诱发房颤。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miR-206调节靶基因SODl的表达,后者进一步增加ROS水平以及调控多条下游信号通路有关。创新性1.制作快速心房起搏犬模型,并检测miR-206在心脏神经丛中的表达变化及对神经重构的影响;2.心脏脂肪垫内活体注射miR-206过表达及沉默慢病毒,研究miR-206通过调控靶基因SOD1及下游信号通路来影响心脏自主神经重构的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4-06)

刘海德,何燕,曾志羽,刘浩,李金轶[7](2015)在《药物干预缝隙连接蛋白43介导的氧化应激对交感性心房颤动犬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膜转导蛋白阻滞剂和活性氧清除剂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与心房颤动(房颤)诱发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华田园犬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交感性房颤1组、交感性房颤2组、交感性房颤3组,各组分别于交感神经刺激和药物干预前后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及房颤诱发率,检测Cx43总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交感性房颤各组干预后AERP明显缩短,房颤诱发率明显升高(P<0.05)。与交感性房颤1组和交感性房颤3组比较,交感性房颤2组AERP明显缩短,房颤诱发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交感性房颤各组干预后Cx43总蛋白无明显改变(P>0.05),磷酸化Cx43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交感性房颤1组和交感性房颤3组比较,交感性房颤2组磷酸化Cx43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膜转导蛋白阻滞剂可阻断细胞膜Cx43向线粒体膜转运,磷酸化Cx43水平下降导致氧化应激失衡,增加了房颤的易感性。活性氧清除剂可减少过度氧化导致的细胞膜和线粒体Cx43损伤作用,减轻心房电重构,降低房颤诱发率。(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印婷婷[8](2015)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犬交感神经分布与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交感神经活性与神经重构在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6只)。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血管,模型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心房支的方法构建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模型。记录不同时间点的房颤诱发率、交感神经放电幅度及频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和肾脏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浓度,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的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水平的变化。结果:(1)模型组缺血30min、缺血2h、缺血4h的房颤诱发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基础诱发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缺血5min、缺血30min的交感神经放电频率明显增多、幅度明显增大(P<0.05);(3)心肌和肾脏中的NE、E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心房、心耳、心室的TH阳性的神经纤维密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NET阳性的神经纤维密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存在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和交感神经重构现象,心肌梗死后房颤的发生与交感神经活性和神经重构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1)

张晓刚,郑文武,何泉[9](2012)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心房颤动犬左心房重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qial nudeus stimulation,FNS)对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预防及左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4只犬随机分为房颤组(AF组)、干预组(FNS组)及对照组(Sham组)4只,记录各组犬在不同刺激作用下AF的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小脑顶核电刺激可明显降低犬实验性AF的发生率(P<0.05)。AF组与sham组比较,左心房容积增大,射血分数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与AF组比较,左心房容积减小,射血分数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可明显降低犬实验性AF的发生率,一定程度减小实验性AF犬左心房的容积。(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汇编》期刊2012-09-13)

郑文武,张晓刚,李韫,何泉,张巧英[10](2011)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心房颤动犬左心房超声心动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小脑顶核仿生波电刺激(fastiqial nudeus stimulation,FNS)对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4只犬分为房颤组(AF组)5只、干预组(FNS组)5只及对照组(Sham组)4只,记录各组在不同刺激作用下AF的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小脑顶核电刺激可明显降低犬实验性AF的发生率(P<0.05);FNS对左房容积及射血分数的影响,AF组与sham组比较,左房容积增大,射血分数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与AF组比较,左房容积减小,射血分数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脑顶核仿生电刺激可明显降低犬实验性AF的发生率,可减小实验性AF犬左心房的容积。(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1年24期)

心房颤动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诱发新发心房颤动犬模型,并进一步谈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诱发心房颤动对犬心脏电生理的变化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只比格犬随机分为模型组(5只)和空白对照组(3只),测定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造模末前及造模后4周末,8周末,12周末两组犬在正常通气状态及夹闭气道状态下通过程序刺激测量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心房颤动诱发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并测量左右心房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改变,并记录犬心率变异性的改变,以及心房肌组织在HE、电镜下的变化。结果:将8只比格犬随机分为模型组(5只)和空白对照组(3只),测定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造模末前及造模后4周末,8周末,12周末两组犬在正常通气状态及夹闭气道状态下通过程序刺激测量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心房颤动诱发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并测量左右心房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改变,记录犬心率变异性的改变,以及心房肌组织在HE、电镜下的变化。结果:(1)本研究成功建立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诱发新发心房颤动犬模型;(2)OSA造模8周后OSA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AERP可见下降(P<0.05),而造模12周后OSA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AERP显着下降(P<0.01)。(3)OSA造模4周后OSA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SNRT升高(P<0.05),而造模8周及12周后OSA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SNRT显着升高(P<0.01)。(4)OSA造模后8周,12周OSA模型组房颤诱发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OSA模型组8周后房颤诱发率显着高于4周(P<0.01),12周房颤诱发率高于8周(P<0.05)。(5)OSA造模后4周,12周OSA模型组房颤持续时间均大于对照组(P<0.05),OSA造模后8周OSA模型组房颤持续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6)造模8周及12周时LF、HF、LF/HF,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OSA模型组在造模后4周出现左心房扩大,并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左心房持续扩大。造模4周、8周、12周时OSA模型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造模4周、8周、12周时OSA模型组F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右心房内径在造模全程相比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OSA模型组犬左心房组织切片上HE染色可见,心房肌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核大小不规则,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核异型明显,细胞内可见肌纤维断裂;结缔组织增生,使心肌细胞之间的间隔增宽。(9)OSA模型组心房肌出现不同程度的超微结构改变,具体表现如下:肌丝排列紊乱,间质细胞之间间隙增宽,肌小节丧失,肌溶解细胞内糖原充斥溶解空间。闰盘扭曲模糊、不连续。结论:慢性OSA可导致犬房颤诱发率升高,房颤有效不应期缩短,同时使犬窦房结功能及左心功能降低,并且导致左心房内径增大,心房纤维化加重,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但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房颤发生之间的相关分子、离子通道机制、神经体液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房颤动犬论文参考文献

[1].蔡捷,姜兆磊,卢荣鑫,王巍,汤敏.选择性切除左侧星状神经节下部对心房颤动犬快速心室率的影响[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9

[2].贾索尔·肖克热提.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诱发心房颤动犬模型的心电生理特性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8

[3].董丽君,周贤惠,李耀东,张疆华,邢强.成年与老年心房颤动犬钙激活中性蛋白酶表达及心房结构的比较[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

[4].王蔚宗.长链非编码RNA-032546、026102在心房颤动犬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

[5].纪禹同.伊伐布雷定干预增龄性心房颤动犬心房肌内超极化环核苷酸门控通道的表达[D].新疆医科大学.2016

[6].张玉娇.MicroRNA-206对实验性心房颤动犬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

[7].刘海德,何燕,曾志羽,刘浩,李金轶.药物干预缝隙连接蛋白43介导的氧化应激对交感性心房颤动犬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

[8].印婷婷.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犬交感神经分布与功能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5

[9].张晓刚,郑文武,何泉.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心房颤动犬左心房重构的影响[C].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汇编.2012

[10].郑文武,张晓刚,李韫,何泉,张巧英.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心房颤动犬左心房超声心动图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1

论文知识图

实验组PVA区域TTCCalH亚基免疫组化染...心脏超声检测仪左心房HE染色形态观察实验组犬停止刺激后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各组心肌组织总胶原表达结果(V-G法,×...1例犬AF发作的实例图

标签:;  ;  ;  ;  ;  ;  ;  

心房颤动犬论文_蔡捷,姜兆磊,卢荣鑫,王巍,汤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