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受众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受众,宪法,法治,意识,媒介,公益,媒体。
受众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明[1](2019)在《新闻引导力的受众认同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引导力主要来自受众对新闻的认同。受众之所以接受新闻透露出的倾向,源自他们对新闻的意义及媒体立场的认可,认同度越高的新闻对受众产生的引导力越大。有关受众认同的内涵、范畴、特性、梯度与新闻引导力关系等论题的研究,形成受众认同理论。(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期刊2019年12期)
赵轩[2](2019)在《网络短视频的受众心理分析——以抖音短视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抖音短视频上线以来,用户规模井喷,其用户画像集中定义在年轻人,该人群高度重合的兴趣图谱使得他们在视频信息的生产和读解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本文以抖音短视频为例,基于影视传播学和心理学分析受众在消费网络短视频时的观看心理,探究其观看过程中的各种内在动机和外部行为。(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2期)
周丽萍[3](2019)在《特权舆论事件的受众心理转向——以“严书记”和重庆“保时捷女”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传统媒体的逐渐式微和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导致受众的观看渠道和行为方式出现了根本性变化,舆论的形成机制也相应出现极大变化。对于当前"特权"舆论事件而言,其兼具当下基于互联网的一般舆情的特点,还具备对于特权的一种围观效应。本文基于"严书记"和重庆"保时捷女"事件,梳理从围观到探寻这两个受众心理阶段,剖析受众在追踪这类舆论事件时如何从好奇心理转向基于共情心理的社会心理历程。(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2期)
方婕妤[4](2019)在《重读受众商品论:新媒介环境下的“变”与“不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受众商品论因传播环境的变化而被重新激起讨论,本文通过剖析受众商品论中的"媒介"和"受众",认识到斯麦兹所秉持的整体性视角和剥削实质。对照现今媒介环境,发现变化的是媒介与受众的关系,进而用户出现分化,用户数据成为媒介平台从用户身上攫取的资源,平台对用户的剥削更加隐蔽。但不变的是资本对用户的控制和剥削,用户仍然在经济运行机制中处于底端。受众商品论走到今天进入了数字资本范畴的讨论,这是受众商品论在现代媒介化社会的延展。当用户无法脱离媒介平台而存在时需要注意的是数据资源对人的反作用力。(本文来源于《新闻春秋》期刊2019年06期)
江慧玲[5](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辑竞争更加剧烈,受众的喜好、兴趣点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占据市场的关键。相比传统的媒体编辑而言,新媒体新闻传播者与受众的立场发生了变化,传播者在市场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受众才是新闻趋势的主要操控者。基于新媒体环境的改变及其新闻传播者与受众主体位置的变化,文章主要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旨在为广播电视编辑新闻采访和编写提供一些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23期)
陈雨宁,潘红,陈伟标,颜宝婷,陈静[6](2019)在《从时代经济发展浅谈纸质媒介受众需求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现代科技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出现新媒体,使大众媒体传播方式向数字化传播方式转变,纸质媒介文化转向为电子媒介文化的变革。本文从时代经济发展,浅谈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现状、特性和转变过程探讨和展望。(本文来源于《时代经贸》期刊2019年34期)
王蓉,王中正[7](2019)在《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现场推进会在湖北咸宁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王蓉 王中正)12月2日至3日,在第六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现场推进会在湖北咸宁召开。这是中国法学会2019年“宪法宣传周”开展的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中(本文来源于《民主与法制时报》期刊2019-12-05)
金昌波,杨帆[8](2019)在《以法律“八进”种好普法“责任田”》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28日,在“12·4”国家宪法日前夕,一场“法治进校园”活动在儋州市思源高级中学举行:省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长李伟军接受聘书,正式成为该校法治副校长,并为该校师生代表300余人讲授法治课。宣讲结束后,省检二分院还向学生们赠送普法书籍。“我们坚(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19-12-04)
夏榕潞[9](2019)在《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受众导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媒体时代中音乐传播具有局限性,阻碍了音乐传播效果。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音乐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因此,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受众导向策略展开探索,立足于传统媒体时代引言传播的局限性,构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音乐传播受众导向新策略。(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2期)
关峥,冀艳[10](2019)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微信公益传播中的受众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信的普及为公益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目前关于微信公益传播的研究不多。微信公益传播中受众行为的特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探讨微信公益传播过程中的受众行为,分析受众参与微信公益活动的动因、受众主体、行为方式以及行为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微信公益传播的日常化、平民化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22期)
受众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抖音短视频上线以来,用户规模井喷,其用户画像集中定义在年轻人,该人群高度重合的兴趣图谱使得他们在视频信息的生产和读解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本文以抖音短视频为例,基于影视传播学和心理学分析受众在消费网络短视频时的观看心理,探究其观看过程中的各种内在动机和外部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众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明.新闻引导力的受众认同理论[J].新闻爱好者.2019
[2].赵轩.网络短视频的受众心理分析——以抖音短视频为例[J].视听.2019
[3].周丽萍.特权舆论事件的受众心理转向——以“严书记”和重庆“保时捷女”事件为例[J].视听.2019
[4].方婕妤.重读受众商品论:新媒介环境下的“变”与“不变”[J].新闻春秋.2019
[5].江慧玲.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探析[J].科技传播.2019
[6].陈雨宁,潘红,陈伟标,颜宝婷,陈静.从时代经济发展浅谈纸质媒介受众需求转向[J].时代经贸.2019
[7].王蓉,王中正.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现场推进会在湖北咸宁召开[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9
[8].金昌波,杨帆.以法律“八进”种好普法“责任田”[N].海南日报.2019
[9].夏榕潞.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受众导向策略[J].北方音乐.2019
[10].关峥,冀艳.社会化媒体时代微信公益传播中的受众行为研究[J].现代交际.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