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偏振模色散仿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偏振,色散,均衡器,群时延,放大器,光纤,系统。
偏振模色散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龙俊铭,王小华[1](2013)在《基于FPGA技术的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技术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骨干通信网上的传输速率已经向40 GB/s甚至是160 GB/s发展,传输线路以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通道。与光纤相关的损耗和单模光纤的主要色散,即偏振模色散,不仅仅限制了光信号在通信过程中的传输距离,还很大程度上影响其通信容量。其中,偏振模色散对单模光纤高速和长距离通信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应现代光纤通信技术网的高速发展的需要,把当前流行的FPGA技术应用到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的自适应补偿技术中,用硬件描述语言来实现,可以大大提高光纤的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对实时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3年08期)
李乐村[2](2010)在《相敏光放大器对光纤偏振模色散补偿作用的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通过计算机系统仿真,对相敏光放大器PSA作为在线放大器时不同系统传输速率和不同偏振模色散情况下系统传输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进行比较。仿真分析得出,采用PSA作为在线放大器的系统性能优于EDFA系统性能,对光纤偏振模色散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技术》期刊2010年05期)
陈琦玮[3](2007)在《不同调制码型偏振模色散性能的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介绍基于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码型调制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光纤偏振模色散模型,对高速光纤传输系统中各种不同码型的抗偏振模色散性能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光码型可有效的提高系统的抗偏振模色散性能,改善传输质量。(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7-11-01)
刘娟,刘剑飞,乔延华,杜青[4](2007)在《偏振模色散电域均衡器的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基于最小均方算法的均衡器,用于补偿光纤通信系统中由偏振模色散引起的码间干扰。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单信道10Gbit/s 的 NRZ 系统,在高斯噪声条件下,电域均衡器能有效改善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07-08-01)
常怡萍,刘琴,叶会英[5](2007)在《波分复用系统中偏振模色散补偿方法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纤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比特率及中继距离也随之增大,偏振模色散(PMD)将产生严重的功率损失。为了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发展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一种比较经济的方法就是对光纤通信系统的PMD进行补偿,因此,如何补偿PMD已成为光纤通信领域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07年01期)
李新林,李正斌,吴德明[6](2006)在《一种新型偏振模色散仿真器的设计与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偏振模色散仿真器是研究偏振模色散的重要工具。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偏振模色散仿真器,并对该仿真器作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偏振模色散仿真器能够产生可调的差分群延时和实现偏振态的各态遍历。(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06年06期)
叶东银,陈鹤鸣[7](2005)在《重要性抽样在一阶偏振模色散仿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重要性抽样的原理,分析说明了重要性抽样在偏振模色散差分群时延仿真中的应用。仿真结果证明,采用重要性抽样后只需较少的仿真次数即可获得极小概率的事件,提高了Monte Carlo方法在一阶偏振模色散仿真中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叁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11-01)
叶东银,杨国锋,蒋晓通[8](2005)在《重要性抽样在一阶偏振模色散仿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重要性抽样的原理及其在偏振模色散差分群时延仿真中的应用。仿真结果证明采用较少的仿真次数即可获得极小概率的事件,大大提高了MonteCarlo方法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光子技术》期刊2005年03期)
解军,范毅,陈鹤鸣[9](2004)在《偏振模色散的波片级联仿真模型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研究偏振模色散常用的两种数值仿真模型,并且利用常用的两种仿真模型分别对特定角频率下的差分群时延在不同光纤中的分布情况和同一根光纤中的差分群时延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最后发现对于特定角频率下的差分群时延在不同光纤中的统计分布,两种模型都可以给出比较满意的结果,但是在模拟同一根光纤中的差分群时延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统计分布时,发现等段长模型给出的分布结果和理论相差较大,但是模拟得到的平均差分群时延和理论结果还是比较吻合的。(本文来源于《光子技术》期刊2004年04期)
何军,刘德明,李蔚,杨春勇[10](2004)在《偏振模色散仿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模光纤内核圆对称结构的破坏而导致的缺陷会在传播时引起光学脉冲变形展宽,从而导致偏振模色散,且偏振模色散具有统计特性。本文通过计算机仿真偏振模色散系统。通过改变通信系统参数,研究一阶偏振模色散对不同通信系统的影响,分析在不同系统参数情况下的偏振模色散群时延差、信号脉冲展宽和信号眼图,并讨论了不同码型对偏振模色散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技术与信息》期刊2004年05期)
偏振模色散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通过计算机系统仿真,对相敏光放大器PSA作为在线放大器时不同系统传输速率和不同偏振模色散情况下系统传输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进行比较。仿真分析得出,采用PSA作为在线放大器的系统性能优于EDFA系统性能,对光纤偏振模色散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振模色散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1].龙俊铭,王小华.基于FPGA技术的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技术设计与仿真[J].电子设计工程.2013
[2].李乐村.相敏光放大器对光纤偏振模色散补偿作用的仿真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2010
[3].陈琦玮.不同调制码型偏振模色散性能的仿真分析[C].全国第十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4].刘娟,刘剑飞,乔延华,杜青.偏振模色散电域均衡器的设计与仿真[C].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07
[5].常怡萍,刘琴,叶会英.波分复用系统中偏振模色散补偿方法仿真研究[J].河南科技.2007
[6].李新林,李正斌,吴德明.一种新型偏振模色散仿真器的设计与模拟[J].光通信研究.2006
[7].叶东银,陈鹤鸣.重要性抽样在一阶偏振模色散仿真中的应用[C].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叁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8].叶东银,杨国锋,蒋晓通.重要性抽样在一阶偏振模色散仿真中的应用[J].光子技术.2005
[9].解军,范毅,陈鹤鸣.偏振模色散的波片级联仿真模型的比较[J].光子技术.2004
[10].何军,刘德明,李蔚,杨春勇.偏振模色散仿真系统研究[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