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水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温度匹配养护,大体积混凝土,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强度
早期水化论文文献综述
钟翔,李北星[1](2019)在《温度匹配养护对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早期水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体积混凝土由于胶凝材料水化放热,其内部温升对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有很大影响。采用温度匹配养护和标准养护两种不同的养护方式,研究了单掺40%粉煤灰、单掺50%矿粉以及复掺30%粉煤灰和20%矿粉叁种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与纯水泥、单掺20%粉煤灰两种普通混凝土在不同温度养护条件下的抗压强度差异,并对胶凝材料水化早期的浆体进行了扫描电镜和化学结合水测试。结果表明:与纯水泥混凝土相比,温度匹配养护对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促进作用要显着得多,且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温度匹配养护方式下的各龄期强度均比标准养护方式下的要高,然而纯水泥混凝土温度匹配养护条件下的后期强度却要低于标准养护条件下的后期强度。温度匹配养护方式下较高的早期水化温度显着加速了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进程,从而使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高。(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蓝堂伟,李玉香,郑爱国,蒋奥[2](2019)在《高活性复合掺和料早期水化特性及其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掺和料是提高无砟轨枕混凝土的脱模强度、后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借助单纯重心设计法,采用矿渣粉、粉煤灰与高活性粉体A制备高活性复合掺和料,研究复合掺和料组成对早期活性指数、水化热以及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掺合料的组成对其活性指数影响较大,并体现出明显的复合增强效应;高活性粉体A与矿渣粉二元复掺的混凝土1 d与28 d活性指数均达118%; 3 d龄期后矿渣粉放热增加,而粉煤灰水化放热一直较低,矿渣粉或粉煤灰与高活性粉体A二元复掺时浆体1 d水化放热差别很小;叁元复掺混凝土的复合增强效应优于二元复掺,叁元复掺混凝土28 d与60 d抗压强度分别达68. 6 MPa和79. 6 MPa。(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夏艳晴,石战战[3](2019)在《高贝利特水泥早期水化活性的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机械粉磨和早强剂激发高贝利特水泥(HBC)早期水化活性,研究细度和早强剂对HBC早期强度的影响,并结合水化热分析和SEM等手段,得出HBC最佳细度和最优早强剂掺量。结果表明:HBC中位径(D_(50))为15.57μm左右时,有利于早期强度发挥,并且生产工艺易于控制;单掺TEA、晶胚和Fe_2(SO_4)_3在适宜掺量时能够提高HBC的早期强度;当采用2%Fe_2(SO_4)_3、0.03%TEA和3%晶胚复掺时,能够显着提高HBC的早期水化活性。粉磨较细的HBC在掺入早强剂后,早期水化活性激发不明显,而且对后期强度不利。(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丁笑笑[4](2019)在《混凝土箱梁早期水化热温度效应的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硬化阶段,混凝土箱梁会由于水泥水化热产生温度效应,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对某一箱梁分段借助有限元通用软件分析水化热效应,得到了箱梁早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变化规律,为实际施工提供一些资料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3期)
陈杰,水中和,孙涛,高旭,宋秋磊[5](2019)在《活化煤矸石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早期水化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活化煤矸石(CCG)部分取代波特兰水泥的方式,对比研究了CCG对CCG-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力学性能和水化热反应等的影响。利用水化热法研究了CCG-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特性;并基于Krstulovic-Dabic模型,分析了CCG-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活化煤矸石取代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最佳掺量为30%,此掺量下,能保证良好的力学性能与工作性能; CCG对CCG-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的早期水化无明显影响,后期活化煤矸石中的铝相、硅相会与氢氧化钙反应发生火山灰效应;活化煤矸石能增大水泥水化结晶成核与晶体生长(NG)、相边界反应(I)过程的反应程度并降低扩散(D)阶段的反应程度;同时能降低NG、I过程的反应速率,并在不高于30%的掺量下,对D过程的反应速率有一定的增强作用。(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中健,朱涵,陈伟[6](2019)在《不同分子量SAP对活性粉末混凝土自收缩及早期水化进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2种不同分子量的高吸水树脂(super absorbent polymer, SAP)作为内养护剂进行预吸水处理后引入到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中,研究其对RPC自收缩、早期水化进程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分子量SAP掺入的作用机理。自收缩试验表明,SAP的掺入对RPC有良好的减缩效果,额外引入水胶比为0.03时,掺入高、低分子量SAP的RPC在56 d龄期时的收缩率分别下降了46.6%和41.2%。等温量热试验表明,放热总量受SAP分子量高低的影响较大,低分子量SAP更有利于降低峰值放热速率与总放热量。抗压强度试验表明,低分子量SAP更有利于控制强度损失。故低分子量SAP在减缩、降低水化热、控制强度损失上较高分子SAP更具适宜性,因此更适合作为RPC内养护材料。(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丰,白银,蔡跃波,陈波,宁逢伟[7](2019)在《低温养护下溴化锂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早强组分已不能满足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加之早强剂在低温(尤其是5℃)下的研究较少,且低温早强性能有限、低温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溴化锂(LiBr)作早强组分,研究5℃下LiBr对砂浆强度、净浆凝结时间以及水泥早期水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低温下,LiBr的掺入使净浆初凝、终凝时间略有缩短,可显着加快砂浆试件早期强度的发展,且28 d强度仍有较大幅度提高;掺0.5%LiBr砂浆1 d、3 d、7 d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383%、54%、41%和11%,各龄期强度已接近对比样20℃养护下的强度。LiBr的存在可促进低温下C3S的溶解,使其溶解量有明显增大趋势;增大Ca(OH)2溶解量、使溶液pH值增大,有利于水化产物的沉淀生成。LiBr使低温下水泥水化的诱导期缩短、加速期提前,最大放热速率增大、放热量增大;使水泥水化更早进入了受扩散控制的D阶段;水化12 h时产物中即有大量Ca(OH)2生成,且生成了水化硅酸钙和水化溴氧铝酸钙产物。(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子龙,丁建彤,白银,蔡跃波,张丰[8](2019)在《CaO熟料的早期水化放热过程及水化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用于膨胀剂的CaO熟料早期水化放热过程及其在水泥浆体中的水化程度。结果表明,在CaO熟料-水体系中,CaO熟料水化放热过程与水泥熟料类似,分为表面水化加速期、诱导期、内部水化加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量化了该过程的时间节点。在水固比为0. 35的CaO熟料-硅酸盐水泥浆体体系中,CaO熟料掺量4%~8%时,CaO熟料在水泥浆体中水化24 h时的反应度约85. 5%。这是氧化钙膨胀剂在混凝土中水化2 d后膨胀效能增加缓慢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颜帮川,李中,刘先杰,冯茜,霍锦华[9](2019)在《粉煤灰及矿渣对水泥浆体系早期水化热效应的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深水天然气水合物层固井对水泥浆体系低水化热、及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对工业废料有效利用的双重要求,重点利用粉煤灰及矿渣对水泥浆体系水化热的控制效应制备了以常规波特兰水泥为主料、粉煤灰及矿渣为辅料的低水化热水泥浆体系。采用自研半绝热测试实验设备对水泥浆体系早期水化过程中温度进行了连续测量,以水泥浆体系最高温度(TMAX)及最大水化温升(TRISE)表征了粉煤灰及矿渣对水化热控制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及矿渣均可大幅度降低水泥浆体系早期水化热。同时,后期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复掺矿渣有助于水泥浆体系早期强度的发育;另外,结合文献报道复掺粉煤灰有利于水泥浆体系后期强度的发育,极大的改善了水泥石致密性及耐久性。因此,基于2∶1∶1 (水泥∶粉煤灰∶矿渣)的质量配比制备了低水化热水泥浆体系CFS1-1,综合性能研究表明该低水化热水泥浆体系CFS1-1低温条件下具备较好的工程应用性能,为深水天然气水合物层固井水泥浆体系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同时也实现了粉煤灰及矿渣等工业废料的高效及合理利用。(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亚丽,姚羽涵,崔素萍,王卉,王为[10](2018)在《高炉矿渣的组成和结构对其在碱性环境中早期水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组成和结构的高炉矿渣作为研究对象,借助XRD、ICP-MS以及29Si MAS NMR等微观测试手段,探究了高炉矿渣在碱性环境中的离子溶出特性、硅氧四面体聚合状态随水化龄期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高炉矿渣中玻璃体的活性受其化学组成和结晶相含量影响,结晶相及铝氧结构单元的存在和增多降低了玻璃体结构的聚合度;网络改性剂在玻璃体结构中表现为不均匀分布,不同网络形成体结构单元的水解会伴随不同的水化特性;在碱性环境下,高炉矿渣玻璃体结构中硅氧四面体含量较大时,其硅氧结构更易被破坏,溶液中硅离子的浓度较高,溶液pH值维持在较低水平,生成的水化产物中高聚态硅氧四面体较多;高炉矿渣玻璃体结构中铝氧四面体含量较大时,其铝氧结构更易被破坏,溶液中铝离子及钙离子的浓度较高,液相pH值维持在较高水平,生成的水化产物中高聚态硅氧四面体较少。(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22期)
早期水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入掺和料是提高无砟轨枕混凝土的脱模强度、后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借助单纯重心设计法,采用矿渣粉、粉煤灰与高活性粉体A制备高活性复合掺和料,研究复合掺和料组成对早期活性指数、水化热以及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掺合料的组成对其活性指数影响较大,并体现出明显的复合增强效应;高活性粉体A与矿渣粉二元复掺的混凝土1 d与28 d活性指数均达118%; 3 d龄期后矿渣粉放热增加,而粉煤灰水化放热一直较低,矿渣粉或粉煤灰与高活性粉体A二元复掺时浆体1 d水化放热差别很小;叁元复掺混凝土的复合增强效应优于二元复掺,叁元复掺混凝土28 d与60 d抗压强度分别达68. 6 MPa和79. 6 MP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水化论文参考文献
[1].钟翔,李北星.温度匹配养护对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早期水化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9
[2].蓝堂伟,李玉香,郑爱国,蒋奥.高活性复合掺和料早期水化特性及其力学性能[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9
[3].夏艳晴,石战战.高贝利特水泥早期水化活性的激发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9
[4].丁笑笑.混凝土箱梁早期水化热温度效应的仿真分析[J].山西建筑.2019
[5].陈杰,水中和,孙涛,高旭,宋秋磊.活化煤矸石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早期水化动力学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
[6].王中健,朱涵,陈伟.不同分子量SAP对活性粉末混凝土自收缩及早期水化进程的影响[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张丰,白银,蔡跃波,陈波,宁逢伟.低温养护下溴化锂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J].水利学报.2019
[8].王子龙,丁建彤,白银,蔡跃波,张丰.CaO熟料的早期水化放热过程及水化程度[J].硅酸盐通报.2019
[9].颜帮川,李中,刘先杰,冯茜,霍锦华.粉煤灰及矿渣对水泥浆体系早期水化热效应的控制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
[10].王亚丽,姚羽涵,崔素萍,王卉,王为.高炉矿渣的组成和结构对其在碱性环境中早期水化特性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