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面过程模式论文_周文艳,罗勇,史学丽,李伟平,张艳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陆面过程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式,过程,塔克拉玛干,参数,荒漠,温江,青藏高原。

陆面过程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周文艳,罗勇,史学丽,李伟平,张艳武[1](2019)在《陆面过程模式BCC_AVIM中地表覆盖数据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覆盖是陆面和气候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数据。以陆面过程模式BCC_AVIM为例,介绍模式中的地表覆盖数据变量、数据分辨率、不同类型数据的来源,重点比较分类方法差异巨大且类型众多的植被覆盖。综述比较了国际和国内常用的几套全球地表覆盖数据的来源、分类系统和分类方法以及空间分辨率,根据陆面过程模式的地表覆盖数据需求,确定不同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在模式中的应用方法,讨论分析了全球地表覆盖产品在模式应用中存在的差距,提出不同遥感数据产品之间一致性较差的可能解决方案,探讨遥感数据产品在模式中应用的可能方式,以期更好地发挥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9年10期)

金莉莉,李振杰,何清,刘永强,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2](2018)在《CoLM模式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陆面过程模拟评估及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011年3月22日至7月26日肖塘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资料测试了不同陆面参数对公共陆面模式(CoLM)模拟效果的影响。地表参数包括地表反照率(α)、地表比辐射率(ε)、空气动力学和热力学粗糙度(z0m、z0h)、零置位移(d)、热传输附加阻尼(k B-1)。结果表明:感热通量H和地表温度Tg对地表反照率、动力学粗糙度和地表比辐射率比较敏感,对零置位移不敏感。通过观测资料获得的这些参数及k B-1参数化方案均被用来替换原CoLM模式中相应值及参数化方案。CoLM模式基本上能较好地模拟净辐射Rn、感热通量H、地表土壤热通量G0和地表温度Tg日变化特征,只是在日峰值及其峰值出现时间的模拟上不理想;而CoLM模式对该地区土壤湿度M的模拟效果非常不好。误差统计值Bias、SEE、NSEE表明优化参数后的CoLM模式使得Rn的模拟误差被降低4.21%(SEE),H的模拟误差被降低25.19%(Bias),Tg的模拟误差被降低33.33%(Bias)、10.45%(SEE)和25%(NSEE)。(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8年06期)

杨扬,王丽娟,孙旭映[3](2018)在《基于MODIS遥感数据和陆面过程模式计算的半干旱区陆面蒸散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地蒸散发是地表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气相互作用过程中重要且复杂的物理过程。陆地蒸散发包括植被蒸发、蒸腾,及地表蒸发叁部分,它既影响陆气间的水量平衡,又是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植被的生理活动及生物产量的形成有密切关系。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获取实际蒸散量,一个是直接观测得到,另一个则利用模型或模式模拟得到。陆面蒸散量的测定方法可以归纳为水文学方法、微气象方法、植物生理学方法和遥感法。测量陆面蒸散发的仪器昂贵,维护成本高,难以实现在非均匀区域内精密布网。现有的陆面蒸散发观测站点十分稀少,无法代表区域非均匀下垫面的陆面实际蒸散发。发展建立包含不同估算方法的陆面蒸散发数据集才能满足区域陆面蒸散发研究需要。本文利用Wang经验模型、基于MODIS遥感产品和SACOL站观测资料修正改进的Wang经验模型、CLM4.0模式估算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陆面蒸散发(ET),通过估算值与观测值的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陆面蒸散发与地表温度均值、地表温度差及NDVI的相关性较好,可以利用MODIS地表温度产品估算陆面蒸散发。2)CLM模式较好地模拟了陆面蒸散发的变化趋势,可以用于半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3)Wang经验模型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陆面蒸散发的估算不理想,偏差较大。基于遥感产品的经验模型估算的陆面蒸散发与观测值的相关性较好,估算值与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和相对误差较小,但CLM模式模拟的蒸散发更接近于1:1线,改进的Wang经验模型与陆面过程模式计算的蒸散发各有优劣。总体上,比较不同模式的性能优劣,进而发展建立包含不同估算方法的陆面蒸散发数据集才能满足半干旱地区陆面蒸散发研究需要。(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3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期刊2018-10-24)

李锐超,谢正辉,高骏强,谢瑾博,刘斌[4](2018)在《陆面过程模式中冻融界面动态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冻土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陆面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不可忽视的下垫面。土壤冻结/融化界面位置的变化影响陆地生态碳循环过程以及局部甚至全球气候变化。获取准确的冻结/融化深度信息对地表能量平衡、高寒生态、水文径流和碳循环等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我们将考虑冻融界面动态变化的冻土参数化方案耦合到陆面过程模式中,并对其模拟能力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冻融界面变化的陆面过程模式可以稳定、准确地模拟出冻融界面的动态变化。(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水文气象灾害形成机理、预报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新技术》期刊2018-10-24)

谢正辉,曾毓金,刘双[5](2017)在《考虑地下水侧向流动的全球陆面过程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分解为以垂向流为主一维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和以侧向流为主的水平二维地下水运动,从而构建拟叁维地下水流模型。再设计尺度转换方案、并行方案、海陆边界交换方案,将其与陆面过程模式CLM4.5耦合。利用耦合模式,以陆面模式1°分辨率和地下水模型1-km分辨率,对1965-2010年进行全球离线模拟试验。将模拟结果与10个国家67个观测站20年长时间地下水观测数据对比,表明模式在中国、美国、葡萄牙、法国、挪威对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模拟能力较好,而在秘鲁和非洲地区模拟能力稍差。与全球160万个站点平衡态地下水位观测对比显示,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全球地下水位埋深的空间概率分布。此外,模式可以模拟出全球主要含水层系统的位置,并且计算的陆地水储量变化与GRACE重力卫星反演结果吻合。考虑了地下水侧向流动之后,北美东部、南美北部和中部、俄罗斯中部、以及澳洲北部部分地区地下水位抬升了2-5米,而在其余地区地下水位变深2-20米。在模拟时段内,考虑了侧向流之后,全球平均地下水位埋深变深趋势增加,地下水位季节变率降低。(本文来源于《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7 水文气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理论与应用技术论文集》期刊2017-09-27)

杨启东,凌彩云,杜冰,王丽娟,杨扬[6](2017)在《粒子群算法在陆面过程模式参数优化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陆面过程模式中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会引起模式模拟偏差。为了改善模式的模拟能力,减小参数的不确定性,通常要进行参数优化过程。利用温江站观测的近地层资料,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了陆面过程模式SHAW(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中难以直接观测的土壤和植被参数。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优化后的参数和默认参数运行SHAW模式,模拟该地区陆面过程特征,并与观测值进行对比,研究优化参数后对陆面过程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PSO算法优化SHAW模式后,能提高土壤湿度和潜热通量的模拟性能,模拟的土壤湿度和潜热通量与相应的观测值偏差减小。但与此同时,并没有改进净辐射、土壤温度和感热通量的模拟性能。说明PSO算法可以用于陆面模式参数优化,但仅仅通过参数优化并不能同时提高所有变量的模拟性能。(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7年04期)

赖锡柳,王颖,杨雪玲,王丽霞[7](2017)在《WRF模式不同陆面过程方案模拟兰州新区低空气象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WRF模式中3种陆面过程(Noah、RUC和SLAB)参数化方案对兰州新区2014年1月近地面温度场和风场进行了模拟,与兰州新区测风塔和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了不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模拟低空气象场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都能较好地模拟兰州新区冬季温度场和风场特征,温度场模拟效果优于风场.3种方案对土壤湿度的不同处理,影响到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分布,使得3种方案对近地面温度的模拟产生差异.统计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为SLAB时模拟的兰州新区冬季近地面温度场和风场与观测结果最为接近.由于受温度模拟结果的影响,SLAB方案对大气稳定度的模拟效果最好,对兰州新区冬季近地面风场的模拟结果最稳定.(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陆莎,左洪超,郭阳,陈继伟,冯凯悦[8](2017)在《荒漠下垫面陆面过程模式中重要参数的修正及模拟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荒漠下垫面观测数据的分析和模拟,重新修正了陆面过程模式Co LM中的重要参数值和参数化方案,并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设计了控制实验和敏感性实验,对比分析重要参数对该下垫面陆气相互作用的敏感性。主要结论有:(1)基于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的最大频数法,优化了地表动力学粗糙度,重新计算和选择符合研究区域地表热力学粗糙度和土壤热导率的参数化方案;(2)参数优化和参数化方案修正后,提高了Co LM模式对土壤温度,感热通量和地表净辐射的模拟能力;(3)改善前后Co LM模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对比表明,地表动力学与热力学粗糙度和土壤热导率分别在春夏季和秋冬季对地表温度影响较大,感热通量在夏半年主要对地表动力学粗糙度敏感,而土壤热导率对其影响很小。(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井长青,安沙舟[9](2017)在《CoLM陆面模式对中亚干旱荒漠草地生态系统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陆面模式在干旱半干旱区模拟性能较差,本研究运用Common Land Model(CoLM)陆面模式对中亚干旱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站点验证,检验其在该区域的模拟性能,并分析了其陆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状况的草地生态系统在能量分配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干旱特征明显的阜康站和咸海站能量分配表现为以感热通量为主;水分状况较好的巴尔喀什湖站能量分配以潜热通量为主。CoLM陆面模式对典型干旱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的陆面过程有较好的模拟性能,能正确描述能量通量的日变化特征。模型对研究站点夜晚感热通量、土壤热通量的模拟效果不太理想,夜间感热通量模拟值略高于观测值,土壤热通量模拟明显低于观测值,在3个研究站点土壤热通量偏差均大于50 W/m~2,不能很好地描述昼夜温差较大的干旱区夜间较强的土壤热通量交换过程。(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刘火霖,胡泽勇,程思,陈林[10](2016)在《基于Noah-LSM模式和CoLM模式的青藏高原中部陆面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国科学院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Amdo站2012年10月1日-2013年10月1日的气象和土壤资料,通过Noah-LSM模式和CoLM模式对青藏高原中部陆面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两个模式对辐射通量的模拟均与观测值较吻合,地表长波辐射的模拟效果最好,净辐射次之,地表反射辐射最差;两个模式模拟的土壤温度与观测值很接近,均是表层的模拟效果好于深层,夏季的模拟效果好于冬季;土壤的冻结和融化过程都是由表层开始向下延伸的,CoLM模式模拟的冻融起止时间与观测值更为接近;两个模式对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模拟较好,但存在较大偏差.(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6年06期)

陆面过程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2011年3月22日至7月26日肖塘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资料测试了不同陆面参数对公共陆面模式(CoLM)模拟效果的影响。地表参数包括地表反照率(α)、地表比辐射率(ε)、空气动力学和热力学粗糙度(z0m、z0h)、零置位移(d)、热传输附加阻尼(k B-1)。结果表明:感热通量H和地表温度Tg对地表反照率、动力学粗糙度和地表比辐射率比较敏感,对零置位移不敏感。通过观测资料获得的这些参数及k B-1参数化方案均被用来替换原CoLM模式中相应值及参数化方案。CoLM模式基本上能较好地模拟净辐射Rn、感热通量H、地表土壤热通量G0和地表温度Tg日变化特征,只是在日峰值及其峰值出现时间的模拟上不理想;而CoLM模式对该地区土壤湿度M的模拟效果非常不好。误差统计值Bias、SEE、NSEE表明优化参数后的CoLM模式使得Rn的模拟误差被降低4.21%(SEE),H的模拟误差被降低25.19%(Bias),Tg的模拟误差被降低33.33%(Bias)、10.45%(SEE)和25%(NSEE)。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陆面过程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周文艳,罗勇,史学丽,李伟平,张艳武.陆面过程模式BCC_AVIM中地表覆盖数据现状[J].气象.2019

[2].金莉莉,李振杰,何清,刘永强,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CoLM模式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陆面过程模拟评估及修正[J].中国沙漠.2018

[3].杨扬,王丽娟,孙旭映.基于MODIS遥感数据和陆面过程模式计算的半干旱区陆面蒸散发[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2018

[4].李锐超,谢正辉,高骏强,谢瑾博,刘斌.陆面过程模式中冻融界面动态变化的研究[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水文气象灾害形成机理、预报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新技术.2018

[5].谢正辉,曾毓金,刘双.考虑地下水侧向流动的全球陆面过程模式[C].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水文气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理论与应用技术论文集.2017

[6].杨启东,凌彩云,杜冰,王丽娟,杨扬.粒子群算法在陆面过程模式参数优化中的应用研究[J].高原气象.2017

[7].赖锡柳,王颖,杨雪玲,王丽霞.WRF模式不同陆面过程方案模拟兰州新区低空气象场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8].陆莎,左洪超,郭阳,陈继伟,冯凯悦.荒漠下垫面陆面过程模式中重要参数的修正及模拟效果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7

[9].井长青,安沙舟.CoLM陆面模式对中亚干旱荒漠草地生态系统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J].草业学报.2017

[10].刘火霖,胡泽勇,程思,陈林.基于Noah-LSM模式和CoLM模式的青藏高原中部陆面过程模拟[J].冰川冻土.2016

论文知识图

一ZW盯模拟叁层嵌套模拟区域表4一2模式...5 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方法在陆面过程北京大学陆面过程模式模拟平凉农...北京大学陆面过程模式模拟巴丹吉...2沙漠陆面过程模式计算流程图Fi...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中陆地生物...

标签:;  ;  ;  ;  ;  ;  ;  

陆面过程模式论文_周文艳,罗勇,史学丽,李伟平,张艳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