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通信论文_林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际通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际,人际交往,法兰西共和国,人格,即时通信,通信,腾讯。

人际通信论文文献综述

林芳[1](2019)在《理工科大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问题与对策——以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干部是大学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干部,他们要处理诸多人际关系问题,随之而来的压力也大。通过叁场团辅聚焦大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问题,采用焦点团体的形式,切实发现问题,利用小组优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8期)

李秉阳[2](2018)在《互联网背景下智能通信设备中人际传播研究——以微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微信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及时通讯工具。本文针对微信中人际传播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微信中人际传播的建模过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期刊2018年08期)

李智[3](2017)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人际交往方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延续,人际间的交往活动就从未间断过。而为了更好地进行物质和精神的交往,人们不断通过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使人际间的交往方式不断得到进一步地完善。尤其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产生以后,随着该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际间的交往方式也变得更加的频繁和多元化,地球越来越来成为一个不分地点、紧密联系的“村落”。国际电信联盟(ITU)对“通信”所下定义为:根据公认的约定进行的信息传递。其包含两个组成部分:一是邮政,即通过信函、包裹等实物传送实现信息的传递;二是电信,即通过电或电磁信号实现信息的传递。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历史非常短暂,自电话电报发明至今,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历史。但是该领域每一次技术的革新与进步都会对人际间的交往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数字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技术的相继出现,这些技术的发展更是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使人际间的交往方式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变革,由此也对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人际间的交往从狭义上来讲,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和物质交换活动,也就是由两个独立地个体系统相互连接而组成的新信息交换系统。从广义上来讲,它不仅应当包括两个人的精神性交往,同时也应该存在着广泛的物质性交往以及其它方式的交往。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际交往的渠道不断被拓宽,文本符号不断变得多元化,而且信息传输的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快,传输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因而人际间的交往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本文通过使用文献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对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历史和人际间交往方式发展变化的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寻找出两者之间互相对应和互相影响的关系,梳理和展现这种影响和发展变化的具体历程及各个方面。通过研究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对人际间交往方式产生何种影响,以及技术的变革对其影响的不同方面和维度,探讨出其对人际交往所产生的作用,寻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规律,并在人际交往方式影响的研究基础之上,探究人际交往方式如何对人际间交往规则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以及人际间交往规则是如何随着人际交往方式产生新的变化,并且对人际关系产生作用和影响的,最后对如何更好地构建人际关系进行深入地探讨。通过系统的研究信息通信技术对人际交往方式的影响及规律,本文得出如下结论: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人际间交往的范围不断得到扩大,交往的速度不断加快、频率不断变高,文本更加的多元化和复合化,每一种旧有技术的弊端也将会被新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所打破;而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更为重要是人际间的交往规则以及人际间交往的价值观,也在随着技术的不断变化和社会的不断变迁产生不同方面的变化。这些影响和变化对人际关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使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产生了变化,使人际关系和人际间的交往更加的复杂,不仅有利于对传统的人际间关系的发展和保持,同时技术的进步也更加有利于人们建立起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而在社会变迁以及文化变化的大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产生着不同层面的变化,个人通信应用中所新增的财务性质的功能,使以前人际间局部性质的物质性交往变成了一种普遍化现象,而这样的技术特性必然也会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产生有害的影响。尽管技术的进步永远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技术所带来有利之处必然比其弊端要更大,正是因为如此,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得到增强,使人性得到不断的解放。而这正是技术不断得到发展的目的,未来的技术会使我们变成更加自由的人。(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7-06-30)

何辉[4](2015)在《零熟悉度开始的即时通信中的人格和人际内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而,也给人们的沟通互动和了解他人提供新的机会和渠道,包括人际关系建立的初始阶段。即时通信(IM)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网络应用,人们通过即时通信建立了成千上万的新的人际关系。即时通信沟通方式在传统的面对面沟通基础上延伸了个体和人际关系,也为人格表现和收集信息来知觉判断他人人格提供新的场所。在“人格特质——互动中的人格表现——人格知觉”和“一方的人格特质和具体的互动行为——另一方的人格特质和具体的互动行为——人际结果和任务结果”的框架下,从人格表现、人格知觉两个视角来探索即时通信中的人格议题,并进行人际互补分析。在学校招募298名大学生,随机配成149对零熟悉度互动对子。首先,被试在大五和人际特质量表上进行自我报告,同时邀请一位朋友对其做出人格知觉。随后,随机配对双方在“认识对方”的互动任务下,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与互动对象进行30分钟左右互动(平均互动回合数为48个,平均互动时间为35分钟);互动结束后,再用大五和人际特质完成对对方的人格知觉,并完成人际关系满意度量表(包括关系评估量表,感知到的关系质量量表,人际吸引量表)。数据分析分为叁个部分:即时通信中的人格知觉、词语使用和人格表现、人际特质相似或相反对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影响。人格知觉视角的研究关注人们获得某个知觉目标的词语使用情况后,继而对其人格特质进行知觉判断所依据的信息和准确性进行探索。同时探索影响人格知觉准确性的因素,包括知觉的特质,知觉者,知觉对象等。人格表现视角的研究探索人格特质在词语使用上的表现,包括自我知觉的人格特质与即时通信互动中的词语使用的相关(人格特质表现在具体的互动中的词语使用上),互动对象知觉的人格特质与自己在即时通信互动中的词语使用分析(利用词语线索进行人格知觉)。互动双方的互补分析及其人际效果,即人际互补(亲和性相似或能动性相反)对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人格知觉上:①总体上,自评-他评-朋友评定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一致性。其中,朋友评定与自我评定的相关性最高,在七个变量(大五人格:外向性、随和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人际维度:亲和性、能动性)上平均达到0.41的中等偏低程度相关,通过即时通信初始互动之后,互动对象的人格知觉准确性只有较低程度(平均为0.22),而朋友和一个仅初次互动的他人对同一个人的知觉的一致性(共识)更低(平均为0.13)。②影响人格知觉准确性因素分析:知觉的特质(能动性、外向性、开放性上最高,尽责性、神经质次之,随和性和亲和性最低)、知觉者(高尽责性知觉者能更准确的知觉互动对方人格)、知觉对象(人际特征越典型的个体被知觉的准确性倾向于越高)、双方之间的关系(朋友知觉准确性高于即时通信中的初次互动对象)。(2)人格表现上:①自我报告人格与自己的词语使用、互动对象评定的人格与自己的词语使用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如自评神经质维度与负向情绪词(担忧、猜疑、报复)、悲伤词(心痛、沮丧)等存在显着相关。②自我报告人格与自己词语使用之间的相关性更多、更高。(3)人际互补(相似或相反)与关系满意度:①采用2×2组间设计的方差分析,自变量为P1亲和性(P1高亲和性、P1低亲和性)、P2亲和性(P2高亲和性、P2低亲和性),因变量为我对互动对象评定的人际关系满意度、互动对象对我评定的人际关系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总分。结果发现在亲和性上处于相似位置,人际关系满意度更高。②采用2×2组间设计的方差分析,自变量为P1能动性(P1高能动性、P1低能动性)、P2能动性(P2高能动性、P2低能动性),因变量为我对互动对象评定的人际关系满意度、互动对象对我评定的人际关系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总分。结果发现在能动性上处于相反位置,人际关系满意度更高。最后,反思了本研究的不足,包括被试性别的选择和配对、朋友评定的熟悉度问题、测量工具的限制等。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设想,包括在实验室中通过词语使用的人为操作检验词语使用的人格内涵、陌生的第叁方评定的差异、计算机媒介沟通与面对面沟通的对比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5](2015)在《人际脑电波通信实验首获成功跨越8000km被接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有灵犀"是人际交流的极高境界,做到这点可不是件容易事。日前远在欧洲的科学家用脑电波和一大堆仪器设备,试图实现这种"人际交流",成功将两个单词从一位印度志愿者的脑中传送到8 000 km外的法国实验人员的脑中。研究人员称,这是人类首次"几乎直接"地通过大脑收发信息。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人类大脑由几十亿个神经元组成,轴突的总长度约为170 000 km。每当产生一个想法的时候,大脑就会产(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2015年02期)

侯露露[6](2005)在《透视人际传播的IM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TQQ、MSN、UC、POPO、搜Q,过去的一年,是IM(Instant Message,即时通信工具)软件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我们为什么关注网络即时通信工具?是因为我们上网时会习惯性地打开它,用它传文件、播音乐、查邮箱、谈恋爱、聊闷天。我们(本文来源于《中华新闻报》期刊2005-01-26)

刘正捷,朱宗元[7](1998)在《人际通信中图的作用及其对人机对话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人机界面之所以不能支持针对图的语义的对话,原因在于机器既不理解图的语义.也缺乏对图的语义的运用能力。相比之下,面对图的对话者形式的人际通信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对话双方对图的语义的相同理解,这构成了双方通信的公共基础(eommon ground)[,];二是双方在表达与理解信息时对图的语义有相同的运用方式(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1998年04期)

刘正捷[8](1996)在《人际通信对人机通信的启示:轮廓与细节相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做为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延伸与补充,其人机通信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现在它已成为决定计算机应用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计算机处理容量、输入输出设备以及软件技术的发展使人机通信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与自然形态下的人际通信相比,目前人机通信的效率仍然远低于前者,这已对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成为一个硕待解决的问顾。(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1996年04期)

人际通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信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及时通讯工具。本文针对微信中人际传播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微信中人际传播的建模过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际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林芳.理工科大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问题与对策——以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J].现代交际.2019

[2].李秉阳.互联网背景下智能通信设备中人际传播研究——以微信为例[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

[3].李智.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人际交往方式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7

[4].何辉.零熟悉度开始的即时通信中的人格和人际内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人际脑电波通信实验首获成功跨越8000km被接收[J].技术与市场.2015

[6].侯露露.透视人际传播的IM时代[N].中华新闻报.2005

[7].刘正捷,朱宗元.人际通信中图的作用及其对人机对话的意义[J].计算机科学.1998

[8].刘正捷.人际通信对人机通信的启示:轮廓与细节相分离[J].计算机科学.1996

论文知识图

托架控制系统的结构图物流研究与教育国内外物流发展与教育现状对...绘制的"9.11”劫机犯关系网[141表...中国联通用户数年增加的品牌竞争扩散模...绘制的人物地理空间网16丨 ;图5Mcc...中国联通用户数年增加的寡头扩散模型拟...

标签:;  ;  ;  ;  ;  ;  ;  

人际通信论文_林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