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代动力学论文_林俊粒,盛亚丽,张家伟,阮燕娇,杨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毒代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毒性,中药,给药,恒河,补骨脂,代谢物。

毒代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林俊粒,盛亚丽,张家伟,阮燕娇,杨威[1](2019)在《探讨中药毒代动力学研究策略及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是指在我国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随着国家对中药传承和创新的支持政策出台以及中药毒性事件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中药毒理研究也越来越得到关注。毒代动力学是一门涉及到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的边缘性分支学科。它运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地研究毒性剂量下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和特点,进而探讨药物毒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中药毒代动力学可探索有毒成分在体内的药代特征,是否在体内有充分暴露,是否与受试动物出现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王根辈,郑成恩,王媛媛,郝瑞家,许晖[2](2019)在《芪参益气滴丸大鼠重复灌胃给药26周毒性和毒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芪参益气滴丸是天士力集团2003年上市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产品,主要用于气虚血瘀型胸痹。近年来,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开展了临床探索研究,显示较好疗效并发表临床研究文献约百余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载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心力衰竭(包括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力衰竭),芪参益气滴丸可显着改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临床指标(增加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等),提(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梁峰,王全军,董延生,关勇彪,廖沙[3](2019)在《恒河猴血浆中药物XXA和代谢物XXB的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灵敏度的液相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同时测定恒河猴血浆中药物XXA和代谢物XXB的浓度,并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评价原药的毒代动力学特征。方法以甲醇(含0.05%甲酸)为提取试剂,纳曲酮为内标,使用Agilent C8 (2.1×50mm,3.5μm)为分析柱同时对药物XXA和代谢物XXB进行分离。流动相A为水(含0.05%甲酸),流动相B为甲醇(含0.05%甲酸),梯度洗脱,柱温为23℃。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正离子扫描对药物XXA和代谢物XXB进行定量分析。猴血浆中药物XXA和代谢物XXB的线性范围均为2-1000ng/mL,定量下限均为2ng/mL。样品也有满意的日内日间精密度,提取回收率,以及基质效应、稀释可靠性、稳定性等。采取连续13周口服给药D1和D91毒代卫星组动物(对照组和高、中、低给药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的血样,每次采血的采集时间点分别为给药前(首次毒代采血不采此点)及给药后15 min、1h、2h、4 h、6 h、10 h和24 h。结果在首次给药和末次给药2h后,溶剂对照组动物血中均未检测出各待测物。首次给药后,猴血浆中原型XXA和代谢物XXB的暴露量AUC均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高,且略大于剂量比。末次给药后,猴血浆中原型XXA和代谢物XXB的暴露量均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高,且大于剂量比。猴连续13周口服给药,末次给药与首次给药相比,各个剂量组的原型XXA血浆暴露量、平均体内驻留时间、峰浓度、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均没有显着的变化,提示药物在动物体内动力学行为在首次和末次给药之间无明显的改变。末次给药与首次给药相比,原型XXA虽然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别(p>0.05),但在高剂量组动物中显示了蓄积的倾向。结论我们将此方法成功应用到测定猴血浆中药物XXA和代谢物XXB连续13周口服给药(10 mg/kg、20 mg/kg和40 mg/kg)后给药途径的毒代动力学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邓丽娜,黄凌[4](2019)在《中药的毒物代谢与毒代动力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历史沉淀的魂宝,因其在临床上有独特的疗效,关注中药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日渐增多。随着中药应用范围的扩大,中药安全性不可避免地备受关注。有毒中药含有的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大多较强,且药效与毒性并存。因此,有毒中药或者中药毒性成分的基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有毒中药及中药有毒成分的体内外代谢及动力学研究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通过毒物代谢及毒代动力学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盛亚丽,林俊粒,张家伟,阮燕娇,杨威[5](2019)在《关于中药破壁饮片毒代动力学研究的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破壁饮片是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将具有细胞结构的中药饮片经现代破壁粉碎技术加工成粒度小于45微米的粉体,并在不添加任何固化物的前提下,制成30~100目原饮片全成分的均匀干燥颗粒状饮片。破壁技术可以打破细胞壁加快细胞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避免了溶剂提取和高温等因素造成的化学成分损失,保持了中医药特色。与传统中药饮片、颗粒型饮片、单味浸膏颗粒相比,中药破壁饮片具有服用便捷、简(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孟祥,孙祖越[6](2019)在《儿科用中药制剂的毒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合理用药己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但无依据的不合理用药俨然已成为人类生活健康的极大威胁之一,儿科药物的不合理性使用尤为严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于2017年3月3日发布了《儿科用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征求意见,为我国的儿科药物合理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亦为中药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了针对儿科药物包括儿科用中药复方制剂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法规依据。儿童人群处于生长和发育阶段,在出生后仍进行发育的器官系统包括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肾脏、肺脏、免疫系统、生殖系统、骨骼系统和肝胆系统等。皮肤和黏膜相对面积大、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肝脏代谢酶系统不完善、肾功能发育不全影响药物排泄,所以儿科用药不能简单地用成人剂量进行折算,否则很有可能会导致无法预期的毒性反应。儿科用药时应按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儿童期3个阶段分别正确选择药物和给药剂量,在幼龄动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时,亦应针对性地按照临床给药人群年龄段选择对应给药期限。目前大部分儿科用中药制剂未进行过药代/毒代动力学研究,甚至受试物主要成分的检测分析也未能强制要求。随着儿科用药申报资料要求的提高,幼龄动物伴随毒代动力学的开展有利于更加科学地探索和研究儿科药物的安全性,对受试物量化评估其在幼龄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是否与成年动物有差异,并能够充分地探索得知可能未在成年动物研究中出现的毒性情况。通过幼龄动物试验研究掌握儿科用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数据,在获取更多的毒性作用和机制信息的基础上,临床儿科试验研究才能够把风险降低到最小化,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于临床并进行相关毒性指标监控,从而能够最大可能地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贺敬霞,黄壮壮,苏英英,党艳妮,刘峰[7](2019)在《毒代动力学在中药毒理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毒代动力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医药企业新药研发的重要内容,我国2005年才开始起步,2014年国家颁布《药物毒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作为研究指导原则。毒代动力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学科,主要是结合药代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毒性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浓度C与AUC为参考值,探索毒性药物在动物体内全身暴露量、给药剂量、时间叁者之间的关系,用于寻找毒性靶器官、发现生物标志物、研究非线性动力学及代谢产物等。中药毒性发展历史悠久,据古书记载,有毒植物共计943种,然而进行深入研究的却不足30%。对常用中药的药理、毒理等研究程度已较为深入和成熟,非常用药其毒性研究甚少。中药成分复杂,所含毒性成分也较为复杂,表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毒性中药作用于人体肾脏、肝脏、心脏等脏器可致突变、畸形、癌症,严重会致死。近些年已报道许多严重不良事件,如鱼腥草事件、完达山事件、欣弗事件等。毒代动力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目前已用于中药毒理研究。毒性减毒机制方面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如学者刘艳文等对甘草酸与马钱子碱减毒机制的毒代动力学研究表明,甘草酸可诱导脑部P-gp,加速药物排出,为甘草酸解毒机制。有些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可达到饱和状态,过量服用,也可产生积蓄导致毒性产生,从而造成肝肾毒性等。通过对大鼠单次与连续灌药后发现,重金属元素半衰期长,消除缓慢,连续给药后出现积蓄现象,易产生中毒。此外可通过毒代动力学对比研究实验检测方法、药材粒度以及大鼠活动来观察中药在体内药物代谢情况。毒代动力学在生物技术、致癌试验、生殖试验方面等研究较少,而早期日本、美国等国家已进行相关研究。同时急长性毒性试验用于中药毒理研究较为普遍,毒代动力学应用较少,原因可能与实验周期及繁复有关。动物选择方面,有学者提出将斑马鱼用于毒代动力学研究,其喂养费用便宜、易于大量繁殖可代替果蝇、青蛙、小白鼠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毒代动力学将探索出更加合理、简单与经济的实验方法,拓宽研究范围,用于更多学科领域。(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肖百全,林俊粒,钟盈盈,喻祥,杨威[8](2019)在《生殖毒性伴随毒代动力学设计及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生殖毒性伴随毒代动力学是生殖毒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药物生殖毒性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最新版的ICH生殖毒性指导原则(S5)中对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具有明确的要求。为与各同行探讨生殖毒性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的关注要点,本研究以中药一类创新药KD-1大鼠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为例进行探讨。方法:大鼠I段研究中,试验共设定5组,分别阴性对照组、棉酚组、KD-1低、(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孙伟,顾胜华,章鑫,陆锦遥,谷颖敏[9](2019)在《大鼠经口灌胃酚氨咖敏片毒代动力学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试验研究大鼠单次经口灌胃和连续14天经口灌胃酚氨咖敏片后对乙酰氨基酚的毒代动力学,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的试验数据支持。方法:SD大鼠80只,SPF级,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动物,其中一半动物用于单次经口灌胃酚氨咖敏片后的毒代动力学试验,另一半动物用于连续14天经口灌胃酚氨咖敏片后的毒代动力学试验。4组的剂量分别设置为0、0.5、1和2片/kg。单次给药动物在当日给药后采血。多次给药动物在末次给药后进行采血。对照组只采集给药前和给药后1小时,其他剂量组采集给药前(0h),和给药后10min、30min、1h、3h、6h、12h、24h、36h。分离血浆,用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血浆测定方法考察:特异性、标准曲线与定量范围、精密度与准确度、提取回收率、稳定性、残留和高浓度稀释样本的准确度。结果: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血浆中内源性及其它物质均不干扰样本峰的测定,本方法测定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1~150μg/mL,定量下限为1μg/mL。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生物样本分析要求。血浆质控样本在室温下放置4h,在-80℃下放置14天,以及样品预处理后在4℃放置12 h均显示良好的稳定性。对乙酰氨基酚低、中、高叁个浓度的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03.16%,99.12%和94.84%。高浓度血浆样本进样后无残留,高浓度血浆样品稀释方法可靠。单次灌胃酚氨咖敏片0.5片/kg后AUC_(0-36h),AUC_(0-∞)在雌雄大鼠间有统计学差异。单次灌胃酚氨咖敏片1片/kg后AUC_(0-∞)和T_(1/2)在雌雄大鼠间有统计学差异。单次灌胃酚氨咖敏片2片/kg后AUC_(0-∞)在雌雄大鼠间有统计学差异。连续14天灌胃低、中、高3个剂量酚氨咖敏片后各项毒代动力学参数在雌雄大鼠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单次灌胃酚氨咖敏片低、中、高3个剂量,雄性大鼠的T_(1/2)分别为1.35±0.33h、1.57±0.31h和3.97±0.31h;雌性大鼠的T_(1/2)分别为1.97±0.73h、3.40±1.06h和9.54±6.50h。连续14天灌胃酚氨咖敏片低、中、高3个剂量,雄性大鼠的T_(1/2)分别为0.87±0.32h、2.19±1.73h和2.84±1.09h;雌性大鼠的T_(1/2)分别为2.23±1.42h、2.96±1.66h和3.56±1.1h。大鼠单次灌胃和连续14天灌胃低、中、高3个剂量酚氨咖敏片后,对乙酰氨基酚的暴露量(AUC_(0~t)、AUC_(0-∞)和C_(max))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SD大鼠单次灌胃酚氨咖敏片后,雌鼠体内对乙酰氨基酚的暴露量大于雄鼠的暴露量。SD大鼠连续14天灌胃酚氨咖敏片,大鼠体内对乙酰氨基酚的暴露量无明显性别差异。不管是单次给药还是连续给药,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和消除速率都与剂量有关,给药剂量高,对乙酰氨基酚的消除慢。(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门伟婕,霍香香,毕亚男,袁晓美,张玥[10](2019)在《异补骨脂素重复给药3个月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异补骨脂素重复给药3个月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Wistar大鼠3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14.0、7.0、3.5 mg·kg-1的异补骨脂素(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每天给药1次,分别在末次灌胃的给药前及给药后取血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的异补骨脂素浓度,用DAS 3.0程序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异补骨脂素重复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AUC分别为:(27287.42±2680.24)(、18483.87±2455.46)、(5189.97±791.67)μg·L-1·h-1;t1/2分别为:(4.67±0.80)、(11.30±2.37)、(5.87±1.52)h;Cmax分别是(2509.26±191.78)、(2287.06±172.43)、(825.64±76.45)μg·L-1。大鼠体内的AUC、Cmax与MRT随剂量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在本研究剂量范围内(3.5~14.0 mg·kg-1),异补骨脂素重复灌胃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过程属于非线性药代动力学。(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警戒》期刊2019年10期)

毒代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芪参益气滴丸是天士力集团2003年上市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产品,主要用于气虚血瘀型胸痹。近年来,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开展了临床探索研究,显示较好疗效并发表临床研究文献约百余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载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心力衰竭(包括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力衰竭),芪参益气滴丸可显着改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临床指标(增加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等),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毒代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林俊粒,盛亚丽,张家伟,阮燕娇,杨威.探讨中药毒代动力学研究策略及案例分析[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王根辈,郑成恩,王媛媛,郝瑞家,许晖.芪参益气滴丸大鼠重复灌胃给药26周毒性和毒代动力学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梁峰,王全军,董延生,关勇彪,廖沙.恒河猴血浆中药物XXA和代谢物XXB的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邓丽娜,黄凌.中药的毒物代谢与毒代动力学研究进展[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盛亚丽,林俊粒,张家伟,阮燕娇,杨威.关于中药破壁饮片毒代动力学研究的设想[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6].孟祥,孙祖越.儿科用中药制剂的毒代动力学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7].贺敬霞,黄壮壮,苏英英,党艳妮,刘峰.毒代动力学在中药毒理研究中的应用[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8].肖百全,林俊粒,钟盈盈,喻祥,杨威.生殖毒性伴随毒代动力学设计及案例分析[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9].孙伟,顾胜华,章鑫,陆锦遥,谷颖敏.大鼠经口灌胃酚氨咖敏片毒代动力学试验[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10].门伟婕,霍香香,毕亚男,袁晓美,张玥.异补骨脂素重复给药3个月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9

论文知识图

的化学结构硫酸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硼氢化钾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原子荧光法锡标准曲线的建立Fig.1-4t...单剂量静脉注射15mg/kgDBDCT后六只大...单剂量静脉注射15mg/kgDBDCT后的血锡...

标签:;  ;  ;  ;  ;  ;  ;  

毒代动力学论文_林俊粒,盛亚丽,张家伟,阮燕娇,杨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