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趾短伸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肌腱,神经,软组织,损伤,法医,面瘫,治疗效果。
趾短伸肌论文文献综述
王可,马建军,翟雪佳,欧洋[1](2015)在《趾短伸肌以扁形肌腱与第叁趾长伸肌腱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制作1例成人男性右下肢肌标本中,发现趾短伸肌以扁形肌腱与第3趾长伸肌腱融合,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修去足背浅筋膜,清理肌腱时,见趾短伸肌外侧中下1/3的肌表面发出一扁形肌腱,与第3趾长伸肌腱呈57°融合(图1)。该扁形肌腱的后2/3有肌纤维附着,其外侧缘与趾短伸肌外侧缘融合,长29.78 mm,平均宽6.03 mm,平均厚1.32 mm;前(本文来源于《解剖学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高东,夏晴,冉聃,田东,朱广友[2](2013)在《应用针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测定量评价趾短伸肌肌力的可信度(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针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测用于评价趾短伸肌肌力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为法医临床学建立肌力定量检测方法提供基础和依据。方法纳入44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足趾进行背屈时同步测量针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测指标,前者包括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波幅、MUP计数、募集反应类型,后者包括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CMAP潜伏期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所有受试者在配合条件下以及伪装功能障碍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在配合条件下,不论同一操作者还是不同操作者间,MUP波幅、CMAP波幅、CMAP潜伏期和MNCV均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而MUP计数和募集反应类型的重测信度一般,同一操作者之间的重复性略好于不同操作者间。在伪装条件下,MUP波幅、CMAP波幅、CMAP潜伏期和MNCV的重测信度较高,而MUP计数和募集反应类型的重测信度较低(ICC系数分别为0.52和0.57)。结论 MUP波幅、CMAP波幅、CMAP潜伏期和MNCV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有利于不同操作者间和不同时期检测结果的比较;MUP计数和募集反应类型易受操作者和被检查者的主观性影响,可用于鉴别被测试者是否存在伪装。各项指标用于客观肌力的判断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李子华,刘有玉,黄雪松,邱忠朋,张兆毅[3](2010)在《足底深支为蒂带趾短伸肌的逆行足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以足底深支为蒂带趾短伸肌的逆行足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该皮瓣修复。其中,9例急诊一期手术,6例二期手术治疗,均保留伤足的跖趾关节。皮瓣切取面积为6cm×8cm~12cm×18cm。该岛状皮瓣以足底深支为蒂,并包含趾短伸肌、足背动脉及其分支跗外侧动脉和弓状动脉。术中将足背皮神经与趾神经缝合。皮瓣供区应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二期手术患者中4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一期手术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恢复了保护性感觉功能,而且皮瓣耐磨,无溃疡发生,不妨碍行走。结论:在保留跖趾关节同时以足底深支为蒂带趾短伸肌的逆行足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伤足功能。皮瓣切取面积较传统更大。该皮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手术方式,特别是急诊一期手术疗效更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0年05期)
朱伍,袁少英,陈丽娜,贾晓军[4](2008)在《趾短伸肌游离移植治疗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原因及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通过14例患者手术中局部所见,分析肌腱断裂与局部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通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重建伸肌腱后患指功能恢复状况。断裂指伸肌腱均行趾短伸肌游离移植重建,移植肌腱的远端编织缝合,近侧端端缝合,以趾短伸肌肌腹包埋吻合口。结果:1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2~5年,①外形:14例重建手指外形基本正常,其中,有1例出现轻度桡偏、1例出现轻度屈曲,无过伸畸形。②使用情况:在工作和生活中,14例均能自然地使用患指。③力量:14例中手指背伸力量基本恢复,有6例术后3个月内自觉患指背伸力量减弱,但并未影响患指的远期功能恢复。14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关节外形满意,关节稳定,畸形消失,手指活动灵活。结论:通过探讨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原因、特点,选择趾短伸肌游离移植治疗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结合术后中药熏洗、功能锻炼,能够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同时也为肌腱移植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08年05期)
刘景堂,刘兴炎,高秋明,田琦[5](2007)在《逆行趾短伸肌瓣转移修复第一趾蹼软组织缺损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36岁。枪击伤致第一趾蹼贯通伤9h入院,清创后形成第一趾蹼处约3.0cm×1.5cm×20cm大小的软组织缺损,缺损从足背贯通至跖侧,经换药2周,创面分泌物细菌(本文来源于《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尹博,顾立强,金丹,林晓岗,相大勇[6](2006)在《吻合神经血管的趾短伸肌移植重建手内肌功能的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吻合神经血管的趾短伸肌游离移植重建臂丛根性损伤后手内肌功能的相关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经甲醛防腐固定成人尸体下肢标本30侧,显露腓深神经沿其走行追踪腓深神经趾短伸肌肌支,显微解剖分离趾短伸肌,观察趾短伸肌肌肉形态、主要血供来源及主要支配神经走行,测量趾短伸肌的长度、宽度、厚度及腓深神经、趾短伸肌肌支的直径和最大可逆行分离长度。结果短伸肌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肌腹和一条肌腱,趾短伸肌有一个共同的肌腹,3条肌腱,也有4腱发出其中3腱型占80%,4腱型占20%。趾短伸肌长度为(6.15±0.40)cm,宽度为(3.85±0.04)cm,厚度为(0.21±0.02)cm,其主要血供来自足背动脉,受腓深神经的趾短伸肌肌支支配,后者在腓深神经可主干中逆行分离的最大长度为(27.41±2.54)cm。结论趾短伸肌为羽状肌,有独立、恒定的血管、神经支配,且神经逆行分离长度较长,适合行利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趾短伸肌移植以重建臂丛根性损伤后手内在肌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黄渭清,王先成,乔群,赵玉明,杨红岩[7](2006)在《吻合血管的口止母和趾短伸肌移植修复晚期面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吻合血管的去神经止口母、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2003年4月~2005年4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以去神经止口母、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26例,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6~65岁。病程6个月~60年。将肌肉的肌腱端悬吊于患侧鼻翼、鼻唇沟中点、口角及颏窝,肌腹埋藏于咬肌的支配神经周围,并进行跗外侧动、静脉与颞浅动、静脉或面动、静脉吻合,修复面瘫的口鼻畸形及运动障碍。术后采用Douglas临床指标及Stennert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26例患者的静态外观均即刻恢复双侧对称;均获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后有明显的动态外观恢复:病史在2年以上者23例,除1例仅有轻微口角动度恢复外,余22例术后均可自然微笑并基本对称地暴露牙齿。病史在2年以下者3例,仅1例可自然微笑并基本对称地暴露牙齿,1例可微笑但不能对称暴露牙齿,另1例仅有口角动作但不能有协调的表情。经Douglas指标评价,效果为“”者共23例。经Stennert评分术前术后差值在5分以上者22例。结论吻合血管的去神经止口母、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术式简便、创伤小、疗程短、效果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尹博[8](2006)在《吻合血管神经的(?)、趾短伸肌移植重建手内肌的解剖学与组织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一直是创伤骨科临床的难题,尤其全臂丛或下臂丛根性撕脱伤,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修复方法以恢复有用的手内肌功能。借鉴吻合血管、神经的(?)、趾短伸肌皮瓣移植重建严重火器性手部损伤后拇对掌及内收功能的成功经验,应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趾短伸肌移植重建臂丛根性撕脱伤,尤其是陈旧性损伤手内在肌功能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臂丛根性撕脱伤的特殊性,在手腕部受区缺乏可供直接缝接的运动性移位神经支,而可供缝接的运动性移位神经支的平面在上臂部或肘部(如下臂丛根性撕脱伤)。因此,研究(?)、趾短伸肌的运动神经支在腓深神经中的定位及其可逆行分离的最大长度等相关解剖学基础,有助于确立行选择性运动性神经支(束)移位直接缝接或经神经移植缝接(?)、趾短伸肌的运动神经支,这也是(?)、趾短伸肌移植重建臂丛根性撕脱伤后手内在肌功能这一新术式能否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二、材料和方法 1、显微解剖研究: 采用完整的中国成人尸体进行研究(由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研究所提供),尸体经甲醛防腐固定、红色乳胶动脉灌注。共采用尸体下肢标本30侧,其中男性20侧,女性10侧。于(?)、趾短伸肌起止点对其进行完整解剖,进行神经血管修洁,充分清除肌表面的脂肪和筋膜,对(?)、趾短伸肌的大体形态——长度、厚度及宽(本文来源于《第一军医大学》期刊2006-03-01)
林希龙,隋广维,刘谟震[9](2005)在《带趾短伸肌跟骨瓣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附6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距骨骨折多发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较大外力引起的损伤,多见于距骨颈、体部损伤,常合并半或全脱位,严重损伤血运,常导致缺血坏死[1]及骨性关节炎,因而合理的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显得十分重要,作者采用趾短伸肌跟骨瓣治疗距骨缺血坏死,疗效十分满意。1临床资料1(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刘守东,陈山林[10](2005)在《趾短伸肌肌皮瓣治疗手足部皮肤缺损深部组织感染9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应用趾短伸肌肌皮瓣治疗慢性手足部皮肤缺损深部组织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顺行或游离趾短伸肌肌皮瓣治疗手足部皮肤缺损深部组织感染 9例。结果 :所有皮瓣完全成活 ,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趾短伸肌肌皮瓣用于治疗皮肤缺损深部组织感染 ,其手术操作安全可靠 ,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解剖与临床》期刊2005年01期)
趾短伸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针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测用于评价趾短伸肌肌力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为法医临床学建立肌力定量检测方法提供基础和依据。方法纳入44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足趾进行背屈时同步测量针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测指标,前者包括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波幅、MUP计数、募集反应类型,后者包括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CMAP潜伏期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所有受试者在配合条件下以及伪装功能障碍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在配合条件下,不论同一操作者还是不同操作者间,MUP波幅、CMAP波幅、CMAP潜伏期和MNCV均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而MUP计数和募集反应类型的重测信度一般,同一操作者之间的重复性略好于不同操作者间。在伪装条件下,MUP波幅、CMAP波幅、CMAP潜伏期和MNCV的重测信度较高,而MUP计数和募集反应类型的重测信度较低(ICC系数分别为0.52和0.57)。结论 MUP波幅、CMAP波幅、CMAP潜伏期和MNCV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有利于不同操作者间和不同时期检测结果的比较;MUP计数和募集反应类型易受操作者和被检查者的主观性影响,可用于鉴别被测试者是否存在伪装。各项指标用于客观肌力的判断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趾短伸肌论文参考文献
[1].王可,马建军,翟雪佳,欧洋.趾短伸肌以扁形肌腱与第叁趾长伸肌腱融合[J].解剖学研究.2015
[2].高东,夏晴,冉聃,田东,朱广友.应用针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测定量评价趾短伸肌肌力的可信度(英文)[J].法医学杂志.2013
[3].李子华,刘有玉,黄雪松,邱忠朋,张兆毅.足底深支为蒂带趾短伸肌的逆行足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缺损[J].中国医药导报.2010
[4].朱伍,袁少英,陈丽娜,贾晓军.趾短伸肌游离移植治疗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
[5].刘景堂,刘兴炎,高秋明,田琦.逆行趾短伸肌瓣转移修复第一趾蹼软组织缺损一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
[6].尹博,顾立强,金丹,林晓岗,相大勇.吻合神经血管的趾短伸肌移植重建手内肌功能的解剖学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
[7].黄渭清,王先成,乔群,赵玉明,杨红岩.吻合血管的口止母和趾短伸肌移植修复晚期面瘫[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
[8].尹博.吻合血管神经的(?)、趾短伸肌移植重建手内肌的解剖学与组织化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
[9].林希龙,隋广维,刘谟震.带趾短伸肌跟骨瓣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附6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
[10].刘守东,陈山林.趾短伸肌肌皮瓣治疗手足部皮肤缺损深部组织感染9例报道[J].解剖与临床.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