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遗传演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毒,基因,流行病学,圆环,起源,百色,株型。
遗传演化论文文献综述
梁莹,林雪娜[1](2019)在《解开人类演化的遗传密码》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究竟从何而来?现代人类的形成经过了怎样的演化过程?一连串的疑问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一枚发掘自广西的190万年前的巨猿牙齿化石,日前成功解开“遗传密码”,广西考古研究又一次为人类演化考古研究打开一扇新的窗户!地处北回归线的八桂红土地,(本文来源于《广西日报》期刊2019-11-25)
林中伟[2](2019)在《玉米演化关键变异的分子遗传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作为典型的异交作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然而目前仍有大量控制玉米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农艺性状未得到解析。研究的障碍在于这些性状的遗传背景复杂,表型不易测量。我们开发了两种大规模田间表型测量方法,同时结合QTL定位、关联分析及比较基因组分析等方法,为研究这些玉米演化中的关键变异创造了条件。(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魏士伟,胡庆辉[3](2019)在《一种改进的带有演化规则的元胞遗传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遗传算法(GA)在求解云计算环境下的资源调度问题时存在早熟收敛、易陷入局部最优和鲁棒性差等问题,在GA算法的基础上融入了元胞自动机的作用机理,通过制定相应的演化规则,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具有演化规则的元胞遗传算法(CGAER)。CGAER算法在种群进化过程中能够根据所制定的演化规则,不断地更新每个个体及其周围邻居的状态,确保整个种群在搜索空间的均匀性和多样性,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算法过早收敛、易陷入局部最优和寻优能力弱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的仿真并与传统的遗传算法(GA)和元胞遗传算法(CGA)相比较,CGAER算法展现了良好的寻优性能和鲁棒性。在解决云资源调度问题时具备全局解空间搜寻能力,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算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8期)
张希瑞,高文硕,王敬国,邹德堂[4](2019)在《吉林省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株型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51份吉林省不同年代的水稻品种为材料,连续2年对涉及穗、剑叶、倒二叶和倒叁叶的21种株型性状进行了调查,并利用152对多态性的SSR引物,对供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不同年代品种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株型性状在不同年代的品种间均存在极显着的差异(P<0.01)。随育成年代的推移育成品种的剑叶宽度、倒二叶宽度和倒叁叶宽度逐渐增大,株高、穗抽出度、穗茎基角、剑叶基角和张角、倒二叶基角和张角以及倒叁叶基角和张角逐渐缩小;弯曲穗型是吉林水稻品种的主要穗型。152对SSR引物共检测到648个等位变异,观测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指数、多态性信息量和Shannon信息指数的均值分别为4.263 0、0.365 4、0.556 3和1.042 2。地方品种与不同年代育成品种之间遗传差异最大。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可以将供试品种划分为2个亚群,聚类结果与它们的育成年代基本相同。(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胡栋,徐煜琳,朱迎春,赵情,王亭亭[5](2019)在《山东及周边部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变异与遗传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中国山东及周边部分地区自2017年以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基因组变化规律,作者收集来自山东省、河南省和江苏省的部分猪场采集及送检的疑似PRRS症状猪组织样品70份,利用RT-PCR方法对其进行PRRSV检测。对部分阳性病料中PRRSV的基因重组、决定中国高致病性PRRSV(HP-PRRSV)致病性和复制力的Nsp9第561、586和592位氨基酸等进行分析,以探明该区域PRRSV的遗传演化规律。结果显示,PRRSV检出率为55.7%,从上述样品筛选11株PRRSV分离株。Nsp2序列分析显示,与经典美洲毒株VR-2332相比,7株PRRSV分离株的Nsp2蛋白分别在第481及533-561位发生了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这与我国自2006年以来流行的HP-PRRSV的缺失特征相同;2株PRRSV分离株的Nsp2蛋白在481、533-561及595-597位发生了叁个部位的共33个不连续氨基酸的缺失;2株PRRSV分离株的Nsp2蛋白在475-518及533-561位出现了两个部位的共73个不连续氨基酸的缺失。该研究中PRRSV分离毒株的Nsp2基因已发生了明显的新型缺失。采用基因重组分析软件RDP4分析显示,以上后4株新型缺失株存在较大的基因重组,且重组部位和重组片段数量不相同;4株病毒均以高致病性毒株JXA1作为重组的主要亲本毒株,多数重组变化集中在Nsp2蛋白区域,在其他非结构蛋白和次要蛋白区域也可见部分重组变化。另外,Nsp9第561、586和592位氨基酸变异分析显示,该4株病毒在上述叁个氨基酸位点与中国HP-PRRSV相符。本研究为深入探索PRRSV的遗传变异规律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积累了数据。(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霍琳琳[6](2019)在《2017-2018年中国部分地区PEDV的遗传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发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猪肠道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腹泻、脱水和呕吐。感染可发生在所有年龄的猪群中,但临床症状有些不同,其中,以哺乳仔猪的临床症状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自2010年10月PED在南方大面积爆发,迅速蔓延至全国以来,对PEDV的流行情况进行持续的监测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收集全国部分地区不同猪场的22份猪腹泻病料,采用RT-PCR方法检测病料。其中,呈现PEDV阳性的病料13份。对13份呈现PEDV阳性的病料进行核酸提取,并扩增其S基因。与CV777疫苗株S基因序列相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3.8%~94.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1%~94.1%。进化树分析表明,13份PEDV阳性病料的S基因均属于G2亚群,且为non S-INDEL型,与北美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进一步的病原分离,将PEDV阳性病料处理后接种至Vero细胞,用含4‰胰酶的DMEM作维持液,观察病变情况。通过RT-PCR试验、电镜观察以及蚀斑纯化试验鉴定,成功分离3株PEDV毒株,分别命名为HuB-WH-2017、HLJ-JMS-2018和HLJ-2018。稳定传代至第F25,检测病毒的TCID_(50),分别为10~(5.62) TCID_(50)/mL、10~(5.6) TCID_(50)/mL和10~(6.33) TCID_(50)/mL。对3株病毒的S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与CV777毒株的S基因进行氨基酸比对,结果发现,3株病毒在抗原表位上均有氨基酸点突变发生。继而,对分离到的3株病毒HuB-WH-2017、HLJ-JMS-2018和HLJ-2018分别培养,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纯化病毒后,分别免疫小鼠,并监测血清中中和抗体水平的变化。免疫前小鼠体内中和抗体呈阴性,在免疫后14 d,3株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上升至1:478、1:489和1:502,并且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血清中中和抗体水平也随之提升。最终在加强免疫后第7 d,获得的血清中和效价达到1:614、1:614和1:631。以不同毒株的免疫后血清分别与3株分离株与1株疫苗株CV777进行抗原抗体中和试验,结果表明,3株新分离毒株与CV777疫苗株之间中和活性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6-01)
张义冉,王贞,孙怡朋,刘长清,刘金华[7](2019)在《2017年河北省蛋鸡养殖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演化和抗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鸡群中广泛流行,引起巨大损失。【目的】了解河北省蛋鸡养殖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基因序列和抗原性的变异情况,为该病原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从河北省部分蛋鸡养殖场分离鉴定出7株H9N2亚型AIV,对其H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遗传演化、关键氨基酸位点及抗原性分析。【结果】7株分离毒株HA基因同源性在95.5%-97.2%之间;与2016年前的流行毒株相比,分离病毒HA裂解位点均为典型低致病性AIV特征,在受体结合区域出现变异,潜在糖基化位点无明显差异;抗原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与早期分离株相比抗原性发生了变异,形成了新的抗原群;抗原性相关位点分析显示,分离毒株在9个位点发生了较为明显的突变,可能是导致抗原性变异的分子基础。【结论】河北省蛋鸡养殖场H9N2亚型AIV中的流行毒株在关键功能区发生基因突变,并且抗原性发生变异,提示应持续监测H9N2亚型AIV的遗传变异情况,并及时更换疫苗株。(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郭影成,付守鹏,高学勇,李旭东[8](2019)在《吉林省猪圆环病毒3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在吉林省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对吉林省2015-2017年的484份血清样品进行PCV3检测,将PCV3检测阳性的样品进行ORF2基因扩增和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和Mega 6.06对ORF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2015-2017年PCV3样品总感染率和猪场感染率分别为28.1%(136/484)和65.8%(25/3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4株PCV3 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3%~98.9%和97.7%~99.5%,4株PCV3 ORF2基因与国内外参考毒株ORF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7%~99.7%和96.7%~10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CV3存在2个亚群:PCV3a和PCV3b。本试验分离的PCV3毒株分别位于2个亚群上,1株属于PCV3a亚群,3株属于PCV3b亚群。PCV3毒株Cap蛋白第24(A、V)和27位(R、K)氨基酸的不同可能与PCV3毒株的进化相关。本试验结果表明,PCV3在吉林省猪群和猪场中存在很高的感染率,PCV3毒株之间高度保守,本研究结果为PCV3的分子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5期)
王帅勇[9](2019)在《猪圆环和猪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遗传演化分析及致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和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是猪群中常见的两种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并能够引起多种猪的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PCV是单链环状DNA病毒,自1974年首次发现PCV1以来,目前在猪群中流行的基因型有3种,其中PCV2对猪群有较强的致病性。PCV3是2016年首次在美国的母猪流产胎儿当中发现的,同PCV2相比较二者之间Cap基因的同源性较低,由于PCV3是一种新的PCV基因型,目前关于PCV3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和检测方法还不是很完善。SIV是分8个基因片段的负链RNA病毒,在猪群中主要流行的基因型为H1N1、H1N2和H3N2,由于不同来源的流感病毒能够在猪体内发生重组且流感病毒可以从猪传播到人群中,因此对于SIV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兽医公共卫生学意义。本研究对2016至2018年间山东省、天津市和上海市及周边地区猪场中疑似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的病料进行采集处理,通过建立PCV2和PCV3双重PCR方法对采集病料进行检测,发现PCV3的阳性率为32.7%且存在PCV2和PCV3混合感染的情况(PCV2和PCV3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15.2%)。表明PCV3目前已经在猪群中广泛流行。将阳性病料接种PK-1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实验,只成功分离鉴定到2株PCV2毒株。对代表毒株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两株PCV2属于PCV2b-1A和PCV2b-1C两个亚型,7株不同地区PCV3代表毒株属于PCV3a亚型,与GenBank中登录的PCV3序列的全长与Cap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7.6%-99.4%和97.1%-99.1%。为探究PCV3 Cap蛋白抗原性,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方式,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的去核定信号肽重组蛋白pCold TF-dPCV3-Cap,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证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特异性。为制备针对于PCV3 Cap的单克隆抗体,本研究利用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AGGS-PCV3-Cap免疫小鼠,细胞融合后进行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和亚克隆纯化,经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有3株杂交瘤细胞株上清能够与PCV3 Cap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其中一株3G10的反应效果最好。为了解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及其致病性,本研究对2018年于山东某猪场采集到的病料进行分离鉴定,获得3株二源重组H1N1 SIV,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其两个表面基因HA和NA来源属于欧洲类禽亚型,其他6个内部基因的来源属于2009年甲型流感病毒。为探究分离到的毒株对哺乳动物的致病性,本研究将代表毒株A/Swine/Shandong/L1/2018(H1N1)在小鼠模型上进行滴鼻感染攻毒实验,结果显示代表毒株对小鼠呈现较高的致病性,能够导致小鼠体重产生明显下降,小鼠死亡率为100%;代表毒株能够在小鼠肺脏中很好地复制,病毒感染对小鼠肺脏产生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刘振,白婧,施鹏[10](2019)在《动物趋同表型分子遗传和演化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远缘物种间相似性状的发生,称为趋同进化,在自然界中是比较常见的.这些趋同表型的发生被广泛认为是通过提高适合度促进了远缘物种对所处相同或相似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相似或相同的遗传变异对趋同表型的起源和演化起了关键性作用.随着基因组数据的不断增加,一些研究者从基因组范围系统性分析了趋同表型与趋同的分子变异之间的关系,全面解析了趋同表型的分子演化机制,鉴定出了许多与趋同表型密切相关的经历趋同演化的基因.尽管如此,从严格意义上检测分子水平上的趋同变异是否受到达尔文自然选择的作用还是非常困难的.除了需要满足趋同位点能够导致基因功能的趋同变化以外,更为关键的是需要证明这些分子层面的趋同确实能够导致趋同表型的产生,并显着增加经历趋同演化物种的适合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遗传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玉米作为典型的异交作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然而目前仍有大量控制玉米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农艺性状未得到解析。研究的障碍在于这些性状的遗传背景复杂,表型不易测量。我们开发了两种大规模田间表型测量方法,同时结合QTL定位、关联分析及比较基因组分析等方法,为研究这些玉米演化中的关键变异创造了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传演化论文参考文献
[1].梁莹,林雪娜.解开人类演化的遗传密码[N].广西日报.2019
[2].林中伟.玉米演化关键变异的分子遗传基础[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3].魏士伟,胡庆辉.一种改进的带有演化规则的元胞遗传算法[J].计算机仿真.2019
[4].张希瑞,高文硕,王敬国,邹德堂.吉林省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株型演化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9
[5].胡栋,徐煜琳,朱迎春,赵情,王亭亭.山东及周边部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变异与遗传演化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9
[6].霍琳琳.2017-2018年中国部分地区PEDV的遗传演化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7].张义冉,王贞,孙怡朋,刘长清,刘金华.2017年河北省蛋鸡养殖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演化和抗原性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9
[8].郭影成,付守鹏,高学勇,李旭东.吉林省猪圆环病毒3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演化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9
[9].王帅勇.猪圆环和猪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遗传演化分析及致病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10].刘振,白婧,施鹏.动物趋同表型分子遗传和演化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