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小说派的时间观念

法国新小说派的时间观念

范景兰[1]1997年在《法国“新小说”与中国新时期小说》文中提出法国“新小说”与中国新时期小说范景兰由于国门的再度打开,在激发传承本土传统活力质素与借鉴吸收西方优秀创作的大背景上,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主旋律是碰撞的、交错的,并在迷惘的选择中和选择的迷惘中走向下一世纪。因为在短短不到十几年的时间里,西方在一个世纪里所酝...

姚公涛[2]2014年在《论中国文坛对法国“新小说”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文坛对"新小说派"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取得进展。流派研究的标志是80年代开始出现直接以"法国新小说派"为研究对象的论文。90年代后,学者们更为关注这一流派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新小说派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如有些文章开始对"新小说派"的技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理性总结,有些文章跨越国别、民族对新小说派展开比较研究。中国对新小说作家和作品的研究也开始于80年代,至今为止,对"新小说派"四大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徐海燕[3]2015年在《谈法国当代小说异象——“新小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人有罗伯·格里耶、西蒙、杜拉斯、萨洛特等,他们一致认为传统的小说创作方法导致小说艺术停留在滞后状态。所以他们提倡摆脱传统的小说创作观念,从人物、情节、时间、主题等方面予以创新,深入探索前人尚未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内心世界。可以看出,法国新小说有着独特的创作倾向,自成一派、独具特色。本文尝试研究法国新小说的创作魅力与特色,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宋学智, 许钧[4]2005年在《法国“新小说”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文中研究指明反叛传统、注重形式冒险的法国“新小说”对中国当代先锋文学产生了多重影响,表现在小说观念和写作技巧两大方面。中国当代年轻作家在小说形式探新的写作实践中,也出现了接受变形的种种情况。无论先锋小说在形式探索上的“功”与“过”,都与法国“新小说”有着直接和明显的渊源。

宋学智[5]2004年在《法国“新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与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法国“新小说派”崛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法国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它在哲学思想上背弃了存在主义,在文学艺术上穿越了意识流。代表作家有阿兰·罗伯-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和克罗德·西蒙,他们标举“反传统”的大旗,以令人惊异的笔锋,在充满“谎言的世界”里进行各执一端的“反小说”实验,大胆探索“未来小说的道路”。六十年代初,新小说派的理论和创作开始广泛影响欧美,并风行至亚

李松岳[6]2003年在《一次“有限度的革命”——论实验小说对法国新小说的吸纳与变异》文中认为中国当代实验小说与法国新小说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两者都表现出强烈的后现代解构特征。但由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大牵连,实验小说在总体性意义生成和建构人与世界的关系等方面,又与新小说存在深层的歧异。这种深层歧异也证明着实验小说的解构,只是一次“有限度的叙述革命”。

邹定宾[7]1998年在《论中国当代实验小说本体的内在矛盾》文中认为本文对中国当代实验小说与法国新小说在相似的“解构”叙述形态下的深层的文本构成特点进行了比较辨异。从这种比较中,显露出实验小说中普遍存在着的叙述分裂现象:意义解构与意义象征、意义否定中的意义选择间的对抗。本文认为这种分裂源于实验小说本体蕴含的内在矛盾———后现代观念与传统理性意识的双重挤压。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得实验小说的“解构”,无论是在目的、功能还是在其感应效果上,都与法国新小说有着显着的差异

姚岚[8]2002年在《余华对外国文学的创造性吸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为理论基础,结合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创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前期作品与法国新小说派以及卡夫卡小说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他后期创作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契合与呼应。

李松岳[9]2008年在《论中国实验小说对法国新小说的吸纳与变异》文中研究表明1980年代中期崛起的实验小说,无疑是中国文坛的重大事件。它完全溢出了传统小说的模式,打破了现实主义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并超越了现代主义的文学和文化观念,显示出强烈的后现代解构

陈婷婷[10]2010年在《从法国“新小说”看后现代主义的悖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后现代主义迷失在否认定义的文字盘旋之中,已经掉入了定义的陷阱;"新小说"坚信世界和人生毫无意义,这种认知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尤其当它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新小说"反对阐释,拒斥合理的故事情节,而读者受传统阅读心理的制约,阅读时会自动赋予"新小说"以意义和情节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法国“新小说”与中国新时期小说[J]. 范景兰. 国外文学. 1997

[2]. 论中国文坛对法国“新小说”的研究[J]. 姚公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3]. 谈法国当代小说异象——“新小说”[J]. 徐海燕.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

[4]. 法国“新小说”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J]. 宋学智, 许钧.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5]. 法国“新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与研究综述[J]. 宋学智. 法国研究. 2004

[6]. 一次“有限度的革命”——论实验小说对法国新小说的吸纳与变异[J]. 李松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

[7]. 论中国当代实验小说本体的内在矛盾[J]. 邹定宾. 文学评论. 1998

[8]. 余华对外国文学的创造性吸收[J]. 姚岚. 中国比较文学. 2002

[9]. 论中国实验小说对法国新小说的吸纳与变异[J]. 李松岳. 文艺争鸣. 2008

[10]. 从法国“新小说”看后现代主义的悖论[J]. 陈婷婷.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标签:;  ;  ;  ;  ;  ;  

法国新小说派的时间观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