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节段性不稳症论文_邢时通,王丹,李战春,袁永健,闵继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腰椎节段性不稳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腰椎,不稳,关节,不稳定性,脊柱,外科,微创。

腰椎节段性不稳症论文文献综述

邢时通,王丹,李战春,袁永健,闵继康[1](2016)在《单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微创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治疗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经检查筛选,对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46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行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37~68岁,平均50.6岁。发病节段L3-4病变4例,L4-5病变28例,L5-S1病变14例。结果46例均获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50.5个月。46例手术时间平均110分钟;术中出血平均350 ml。VAS疼痛评分由术前(7.5±5.6)分降至术后1个月(2.4±0.7)分,末次随访(1.4±0.6)分;ODI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43.9±7.3)分降至术后1个月(15.9±6.1)分,末次随访(2.8±5.2)分;手术疗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30例、良12例、可2例,差2例。其中1例出现椎弓根钉松动、脱出,1例出现融合器下沉,均行翻修手术改为双侧固定,遗留腰痛。结论对于日常活动量、活动强度要求不高、骨质量良好的患者,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征的前提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提供融合所需强度,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具有医源性干扰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相对减少邻椎病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6年04期)

邹守平,黄强,谭小云,蒲涛[2](2016)在《有限减压+椎间融合及跨节段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有限减压+椎间融合及跨节段钉棒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对53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行有限减压+椎间融合及跨节段钉棒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椎间融合、椎间高度维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3例均获得6~20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有好转,其中优31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为92.4%。复查X线片示椎间均牢固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5个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未发生融合器松动、钉棒断裂、滑脱、感染及金属过敏反应等并发症。结论有限减压+椎间融合及跨节段钉棒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临床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16年04期)

梁立升[3](2015)在《使用单侧椎弓根固定法和双侧椎弓根固定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使用单侧椎弓根固定法和双侧椎弓根固定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在行后路椎间Cage置入融合术的基础上使用单侧椎弓根固定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在行后路椎间Cage置入融合术的基础上使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腰痛症状的改善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植骨融合的情况和治疗的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使用单侧椎弓根固定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效果优于使用双侧椎弓根固定法,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得较好。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5年05期)

李新福,刘勇[4](2014)在《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2例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的患者,行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检查,测量椎间隙高度,用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48个月,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根据Bridwell腰椎融合评价标准,Ⅰ级和Ⅱ级为80例(97.5%)。末次随访时,X线片、MRI检查发现4例螺钉松动断裂但已骨性融合(4%),2例植骨未融合,椎间隙高度降低(2%)。疗效评定优24例,良46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为85.4%。结论减压融合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远期疗效肯定,但应把恢复该节段的稳定作为重点。(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杨熙创,严少荣,柏龙文[5](2014)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节段性不稳的诊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椎阶段性不稳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3例腰椎间盘退变后并腰椎阶段性不稳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男21例,女22例,年龄35~67岁。诊断明确后单纯后路减压12例,减压加稳定手术31例。结果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43例患者随访时间6~48月,平均1年6个月。未做稳定手术12例有8例在术后8月~4年间腰椎正侧动力位片和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31例做稳定术有26例在术后,腰椎正侧动力位片和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腰椎节段性不稳定征象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术中所见综合判断。当症状和影像资料及术中所见有明显因果关系时,则行减压加稳定术;如果没有必然因果关系,则行单纯减压。融合的目的是为了稳定,而内固定可提供即可的稳定,促进融合。(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付美奇,赵晓东,袁智锐,陈光福,邓立明[6](2014)在《短节段单侧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并分析短节段单侧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011年7月~2012年5月手术治疗的4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24),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单侧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方法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方法,并在术后持续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5.83%,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节段单侧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医疗费用低。(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4年17期)

赵晔,徐娟,李书奎,程才,李维彬[7](2013)在《2种植骨方式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老年性腰椎不稳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同时应用后外侧及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老年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39例均采取椎间融合及改良后外侧植骨融合方式联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3年,平均2年3个月。评定手术疗效,观察术后植骨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年植骨均达骨性愈合,术后末次随访时优良率达97.4%。结论后外侧融合与椎间融合联合应用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不稳效果确切,是适合老年人的有效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邢时通,王丹,李战春,袁永健,闵继康[8](2013)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统计学比较,分析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及各自优势,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检查筛选对我院收治的92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随机分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各占46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背痛、伴有或不伴有单侧下肢根性症状,经严格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过伸及过屈动力位X线、CT扫描和MRI检查以判断椎间盘信号、椎间隙高度以及椎间盘有无突出和程度,排除其他腰椎疾患,评估腰椎稳定性。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选择致病侧作为手术的入路侧。应用METRx XTube及椎间盘镜,顶端锁定的腰椎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以及腰椎椎体间融合器。两组均行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VAS疼痛评分、ODI功能障碍评分、植骨融合时间及融合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VAS疼痛评分及ODI功能障碍评分均无显着性差异。结果:92例均获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50.5个月。甲组:手术时间平均160 min;术中、术后出血平均390 ml。VAS疼痛评分由术前(7.5+5.6)分降至术后1个月(2.4±0.7)分,末次随访(1.4±0.6)分;ODI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43.9±7.3)分降至术后1个月(15.9+6.1)分,末次随访(2.8+5.2)分;手术疗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28例、良13例、可5例。平均融合时间18个月,有2例未融合。乙组:手术时间平均290 min;术中、术后出血平均700 ml。VAS疼痛评分由术前(7.9+5.7)分降至术后1个月(2.8+0.9)分,末次随访(1.5±0.5)分;ODI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43.4±7.1)分降至术后1个月(15.2+5.8)分,末次随访(2.6+5.1)分;手术疗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30例、良12例、可4例。平均融合时间14个月,全部融合。结论:经统计学分析,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双侧对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方面,单侧具有显着性优势(P<0.01),在VAS疼痛评分、ODI功能障碍评分术前术后改善方面,二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无差异,在植骨融合时间及融合率方面,二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侧比双侧平均植骨融合时间更长,且存在不融合风险,考虑与单侧固定提供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不足有关。但是,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具有医源性干扰少、术后恢复快、相对减少邻椎病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优点。所以,对于日常活动量不大、骨质质量良好的患者,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选择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而对于从事体力劳动、骨质疏松的患者,双侧固定为融合提供的稳定性更切实,可以降低不融合的风险。(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0-09)

武汉,李文选,王洋,姜睿,王金成[9](2011)在《间盘镜与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TLIF)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短期临床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与传统正中入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采用MED与单枚Cage椎弓根钉棒系统微创TLOF手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患者(微创组)26例,其中2节段14例,3节段12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53~78岁,平均63.4岁。与同期随机选择传统正中入路PIIF手术患者(传统组)29例进行比较,其中2节段15例,3节段12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55~75岁,平均64.9岁。对两组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前术后ODI指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组切口长度平均6.9±1.1em,手术时间232±28min,出血平均361±122ml,卧床时间6.1±0.8天,ODI指数术前40.3±6.7,术后11.5±3.8。传统组切口长度平均16.3±1.6cm,手术时间204±21min,出血平均610±194ml,术后卧床23.7±9.9天,ODI指数术前39.4±7.2术后13.6±3.1。两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疗效ODI指数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椎间融合手术(PLIF)相比,MED与微创TLIF手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具有出血少、椎旁软组织损伤小、术后卧床时间短、疗效高、恢复快等优点,短期临床效果与PLIF相近,是一种优势明显的微创脊柱手术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来源于《东北叁省第二届国际骨科高峰论坛暨吉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叁届年会吉林省护理学会骨科护理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1-08-26)

晏雄伟,张洪燕,廉凯,王邦军,鲁宏[10](2011)在《自体骨粒结合单枚椎间融合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症》一文中研究指出节段性腰椎不稳是临床上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上主要采用减压后植骨融合术、手术复位内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术及前路融合内固定等治疗。后路融合术常采用2枚椎间融合器,我院采用自体骨粒(自体椎板、棘突骨粒)结合单枚椎间融合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节(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腰椎节段性不稳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有限减压+椎间融合及跨节段钉棒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对53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行有限减压+椎间融合及跨节段钉棒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椎间融合、椎间高度维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3例均获得6~20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有好转,其中优31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为92.4%。复查X线片示椎间均牢固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5个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未发生融合器松动、钉棒断裂、滑脱、感染及金属过敏反应等并发症。结论有限减压+椎间融合及跨节段钉棒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临床疗效满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腰椎节段性不稳症论文参考文献

[1].邢时通,王丹,李战春,袁永健,闵继康.单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微创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治疗效果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6

[2].邹守平,黄强,谭小云,蒲涛.有限减压+椎间融合及跨节段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J].实用临床医学.2016

[3].梁立升.使用单侧椎弓根固定法和双侧椎弓根固定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

[4].李新福,刘勇.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J].脊柱外科杂志.2014

[5].杨熙创,严少荣,柏龙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节段性不稳的诊疗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

[6].付美奇,赵晓东,袁智锐,陈光福,邓立明.短节段单侧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当代医学.2014

[7].赵晔,徐娟,李书奎,程才,李维彬.2种植骨方式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老年性腰椎不稳症[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

[8].邢时通,王丹,李战春,袁永健,闵继康.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对比分析[C].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3

[9].武汉,李文选,王洋,姜睿,王金成.间盘镜与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C].东北叁省第二届国际骨科高峰论坛暨吉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叁届年会吉林省护理学会骨科护理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2011

[10].晏雄伟,张洪燕,廉凯,王邦军,鲁宏.自体骨粒结合单枚椎间融合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症[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

论文知识图

椎体终板凹陷角度测量示意图临床资料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D...

标签:;  ;  ;  ;  ;  ;  ;  

腰椎节段性不稳症论文_邢时通,王丹,李战春,袁永健,闵继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