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膜脂不饱和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豆种子,吸胀冷害,膜脂不饱和度,渗透调控
膜脂不饱和度论文文献综述
禹晓梅,李唯奇[1](2014)在《大豆种子吸胀冷害抗性与其质体膜脂不饱和度正相关(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吸胀冷害是干种子在吸胀阶段遭受低温造成不萌发的现象,结果可能造成农作物损失严重。虽然吸胀过程中细胞膜的修复是关键事件,而且细胞膜在响应水分和温度胁迫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种子吸胀过程中膜变化的过程,特别是膜流动性变化过程研究较少。本文比较了吸胀冷害耐受型(LX)和敏感型(R5)两个大豆品种在吸胀冷害过程中膜脂不饱和度(double-bond index,DBI)的变化,结果发现,LX和R5在常温(25℃)吸胀时变化趋势一致,质体膜脂DBI升高,质体外膜脂中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PG)分子DBI下降。LX和R5在低温(4℃)吸胀时DBI变化有很大差异,低温吸胀仅仅延缓了耐受型LX中质体膜脂DBI的升高,但是敏感性R5质体膜脂DBI不仅没有升高反而下降。用浓度33%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引发没有直接引起DBI变化,但是所引起的细微而显着的变化可能为萌发做好准备。PEG引发处理后的R5在吸胀冷害后第二和第叁阶段质体膜脂DBI迅速增加,这个增加模式与LX的DBI增加相似。结果表明,吸胀冷害延缓或者阻滞了质体膜脂不饱和度的升高,大豆种子的吸胀冷害抗性与质体膜脂不饱和度正相关,提高质体膜质DBI可以提高吸胀冷害抗性。(本文来源于《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贾艳霞,李唯奇[2](2013)在《拟南芥叶片衰老过程中细胞溶血磷脂和膜脂不饱和度的变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渗透性的改变是植物衰老过程中一个内在的、具有破坏性的变化。膜脂组成中,溶血磷脂的出现是膜伤害的一个重要标志;膜脂双键数目的变化是影响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应用脂类组学的方法,检测了拟南芥野生型及其磷脂酶Dδ(PLDδ)缺失型突变体在离体诱导的、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乙烯(ethylene)促进的衰老过程中,溶血磷脂(lysophospholipids,lysoPLs)的分子变化,并通过计算膜脂双键指数(double bond index,DBI)表征了膜流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离体诱导的衰老过程和乙烯促进的衰老过程中,溶血磷脂的总含量和各溶血磷脂分子的变化不显着,而在ABA促进的衰老过程中溶血磷脂总含量和部分溶血磷脂分子均显着升高;在上述叁种衰老处理下,总膜脂的DBI均下降,但是离体诱导和激素促进的的衰老过程中各类膜脂的DBI的变化却不同。同时我们还发现,抑制PLDδ基因表达降低了ABA促进的衰老过程中溶血磷脂的产生、减缓了ABA和乙烯促进的衰老过程中总的膜脂的DBI的降低。(本文来源于《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杨秀梅,刘训言,董新纯,赵世杰,孟庆伟[3](2008)在《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的增加对番茄耐盐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类囊体膜脂脂肪酸组成与耐盐性的关系。【方法】以野生型(WT),转反义番茄叶绿体ω-3脂肪酸去饱和酶(LeFAD7)基因株系T2-8(-)和转正义LeFAD7基因株系T2-7(+)为试材,测定了类囊体膜脂脂肪酸组成,盐胁迫后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体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结果】转正义基因番茄植株类囊体膜脂中亚麻酸(18﹕3)含量升高,亚油酸(18﹕2)含量下降,导致膜脂脂肪酸不饱和程度升高,而转反义基因番茄植株类囊体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盐胁迫下亚麻酸含量高的转正义基因植株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合速率(Pn)下降程度较小,而转反义基因植株的下降程度较大。与WT相比,盐胁迫下转正义基因植株维持较高的叶绿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O2-和H2O2的含量较低。【结论】番茄类囊体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增加提高了番茄光合机构的耐盐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10期)
杨秀梅[4](2008)在《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对番茄耐盐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原产于南美西部高原地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消费多的主要蔬菜。本文以野生型(WT),转反义番茄叶绿体ω-3脂肪酸去饱和酶(LeFAD7)基因株系T2-8(-)和转正义LeFAD7基因株系T2-7(+)为试材,通过测定类囊体膜脂脂肪酸组成、盐胁迫后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体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及膜脂受伤害程度等指标,研究了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与番茄耐盐性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转正、反义基因番茄植株类囊体膜脂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类囊体膜脂的四种类脂中,转正义基因番茄植株中亚麻酸(18:3)含量均明显升高,亚油酸(18:2)含量均明显下降,导致膜脂脂肪酸不饱和程度升高,而转反义基因番茄植株类囊体膜脂中亚麻酸(18:3)含量均明显下降,亚油酸(18:2)含量均明显升高,膜脂不饱和度下降。2.通过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速率,探讨了类囊体膜脂脂肪酸组成对盐胁迫下番茄光合系统的影响。盐胁迫下与野生型相比,转正义基因植株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速率(Pn)下降程度较小,而转反义基因植株的下降程度较大。表明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的提高可以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减轻光系统Ⅱ的光抑制。3.与野生型相比,盐胁迫下转正义基因植株维持较高的叶绿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O2和H2O2的含量较低;而转反义基因植株抗氧化酶SOD及APX活性上升较WT慢,O2和H2O2的含量较高。转正义基因株系叶绿体中SOD和APX活性的相对升高,能够降低活性氧的积累,膜脂过氧化程度减轻,而反义基因株系膜脂过氧化较严重。4.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同野生型相比,转正义基因株系能积累较多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等,渗透调节能力较强;而转反义基因株系盐胁迫后饱和渗透势较高,渗透调节能力较弱。结果表明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的升高提高了盐胁迫下番茄的渗透调节能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8-06-10)
黄霄,杨秀梅,刘训言,孟庆伟[5](2008)在《转正义基因番茄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对抗旱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番茄类囊体膜脂脂肪酸的组成与其抗旱性的关系,以野生型(WT)和转正义LeFAD7基因株系T(+)-12为试材,测定了番茄叶片类囊体膜脂脂肪酸组成,干旱胁迫后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转正义基因番茄植株类囊体膜脂中亚麻酸(18∶3)含量升高,亚油酸(18∶2)含量下降,导致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升高。与WT相比,干旱胁迫下转正义基因番茄植株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合速率(Pn)下降程度较小,并能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的增加提高了番茄的耐旱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3期)
季本华,朱素琴,谢焕松,焦德茂[6](2004)在《低温强光下水稻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和叶黄素循环组分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籼稻、粳稻对低温强光敏感性的差异 ,着重研究了低温强光下水稻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与紫黄质脱环氧化酶 (VDE)活性的变化。随着低温强光处理时间的延长 ,类囊体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 ,因而膜脂不饱和指数 (IUFA)下降。同时 ,叶黄素循环的关键酶———VDE活性降低 ,叶黄素循环组分中紫黄质 (V)含量增加 ,而单环氧玉米黄质 (A)和玉米黄质 (Z)的含量减少 ,表现为 (A +Z) / (A +Z +V)比值下降。Arrhenius分析证明 ,VDE对低温和膜脂不饱和度都敏感。相关分析表明 ,类囊体IUFA分别与VDE活性、(A +Z) / (A +Z +V)和D1 蛋白量呈显着的正相关。与粳稻 95 16相比 ,籼稻汕优 6 3类囊体膜的IUFA较低 ,低温下类囊体膜脂流动性和稳定性较差 ,VDE活性和 (A +Z) / (A +Z+V)比值较低。(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04年02期)
季本华,曹云英,谢焕松,朱素琴,马强[7](2003)在《低温强光下籼粳稻紫黄质脱环氧化酶活性和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的变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籼稻(Oryza sativa L. spp. indica)、粳稻(O. sativa L. spp. japonica)对低温强光敏感性的差异,着重研究了低温强光下水稻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与叶黄素循环的变化。随着低温强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类囊体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因而膜脂不饱和指数(IUFA)下降。同时,叶黄素循环的关键酶——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活性降低,叶黄素循环组分中紫黄质(V)含量增加,而单环氧玉米黄质(A)和玉米黄质(Z)的含量减少,表现为(A+Z)/(A+Z+V)比值下降。Arrhenius分析证明,VDE对低温和膜脂不饱和度都敏感。相关分析表明,类囊体IUFA分别与VDE活性、(A+Z)/(A+Z+V)和D1蛋白量呈显着的正相关。与粳稻9516相比,籼稻汕优63类囊体膜的IUFA较低,低温下类囊体膜脂流动性和稳定性较差,VDE活性和(A+Z)/(A+Z+V)比值较低。(本文来源于《Acta Botanica Sinica》期刊2003年09期)
陈善娜,黎继岚,李聪[8](1995)在《云南高原水稻品种干胚膜脂脂肪酸的不饱和度与抗冷性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云南高原不同海拔、不同产地的十几种不同抗冷性的水稻品种进行了干胚膜脂的脂肪酸分析。研究表明水稻干胚膜脂脂肪酸的不饱和度高低与大田自然鉴定的抗冷性强弱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认为水稻干胚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高低确实可作为水稻开花结实期抗冷性鉴定的一个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5年03期)
苏维埃,王洪春[9](1983)在《膜脂不饱和度在水稻抗冷性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喜温植物,在籼稻和粳稻之间,一般来讲后者较抗低温。我们曾报道,线粒体氧化酶活化能的折点温度,粳稻比籼稻低。同时,粳稻干胚膜脂较不饱和,这来自膜脂中亚油酸端基较多,油酸端基较少。不少作者认为,膜系统具有较大流动性是抗冷植物在低温下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须的。然而关于膜脂不饱和度的作用,尚有意见分歧。为此,本文用差示(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83年06期)
膜脂不饱和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渗透性的改变是植物衰老过程中一个内在的、具有破坏性的变化。膜脂组成中,溶血磷脂的出现是膜伤害的一个重要标志;膜脂双键数目的变化是影响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应用脂类组学的方法,检测了拟南芥野生型及其磷脂酶Dδ(PLDδ)缺失型突变体在离体诱导的、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乙烯(ethylene)促进的衰老过程中,溶血磷脂(lysophospholipids,lysoPLs)的分子变化,并通过计算膜脂双键指数(double bond index,DBI)表征了膜流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离体诱导的衰老过程和乙烯促进的衰老过程中,溶血磷脂的总含量和各溶血磷脂分子的变化不显着,而在ABA促进的衰老过程中溶血磷脂总含量和部分溶血磷脂分子均显着升高;在上述叁种衰老处理下,总膜脂的DBI均下降,但是离体诱导和激素促进的的衰老过程中各类膜脂的DBI的变化却不同。同时我们还发现,抑制PLDδ基因表达降低了ABA促进的衰老过程中溶血磷脂的产生、减缓了ABA和乙烯促进的衰老过程中总的膜脂的DBI的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膜脂不饱和度论文参考文献
[1].禹晓梅,李唯奇.大豆种子吸胀冷害抗性与其质体膜脂不饱和度正相关(英文)[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4
[2].贾艳霞,李唯奇.拟南芥叶片衰老过程中细胞溶血磷脂和膜脂不饱和度的变化(英文)[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3
[3].杨秀梅,刘训言,董新纯,赵世杰,孟庆伟.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的增加对番茄耐盐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8
[4].杨秀梅.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对番茄耐盐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8
[5].黄霄,杨秀梅,刘训言,孟庆伟.转正义基因番茄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对抗旱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
[6].季本华,朱素琴,谢焕松,焦德茂.低温强光下水稻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和叶黄素循环组分的变化[J].中国水稻科学.2004
[7].季本华,曹云英,谢焕松,朱素琴,马强.低温强光下籼粳稻紫黄质脱环氧化酶活性和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的变化(英文)[J].ActaBotanicaSinica.2003
[8].陈善娜,黎继岚,李聪.云南高原水稻品种干胚膜脂脂肪酸的不饱和度与抗冷性关系[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
[9].苏维埃,王洪春.膜脂不饱和度在水稻抗冷性中的作用[J].科学通报.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