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海龟的疾病控制(第1部分)

人工养殖海龟的疾病控制(第1部分)

一、人工养殖龟的疾病防治(上)(论文文献综述)

章宇思[1](2017)在《连续肌注恩诺沙星对养殖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s)的毒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恩诺沙星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菌类兽药,也是治疗龟鳖等爬行动物细菌性疾病的常用药物。近年其作为水产药物中为数不多的未被禁止的喹诺酮类药物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恩诺沙星对一些哺乳动物和鱼类的毒性已有少量研究,但针对龟鳖等爬行动物的研究还不曾有。为能够更加安全地使用该药物,本实验对中华草龟的急性和慢性毒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肌注恩诺沙星对中华草龟的急性毒性试验将60只3月龄、20±2.12g的人工养殖的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s)随机分为6组,分别注射恩诺沙星剂量为649.9、484.1、360.5、268.5、200.0(mg/kg)和对照组(0mg/kg),连续观察两周后根据其死亡情况用Bliss法计算出肌注恩诺沙星对中华草龟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434.45mg/kg,并发现注射量最高的两个剂量组中华草龟大多出现严重的抽搐、摆头、呕吐等行为,且迅速死亡,而其他剂量组也有部分出现呕吐、呼吸急促等行为。剖检结果显示肝脏充血严重,胃肠道也有红肿。对最高剂量组(649.9mg/kg)死亡的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肝组织的肝细胞索结构混乱,有较严重的淤血,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肠壁有水肿。肌注恩诺沙星对中华草龟的慢性毒性组织毒理学试验将16只110±12.58g中华草龟随机分为4组,分别注射恩诺沙星剂量为0mg/kg、10mg/kg、30mg/kg、50 mg/kg,连续注射30天,再停药30天,观察其行为及体重变化,并对高剂量组(50 mg/kg)死亡的龟以及中(30mg/kg)、低(10 mg/kg)剂量组和对照组随机抽样进行组织毒理学检查,发现在注射第一天除对照组外,均出现呕吐行为,且中高剂量组长期不食,注射15天后出现倒浮行为。就体重而言,对照组实验过程中体重普遍增加,而注射恩诺沙星各组体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并不显着。剖检后发现,中高剂量组肝脏密度减小,在福尔马林固定液中漂浮,高剂量组胃肠道内有黄色粘稠液体。组织毒理学的结果显示连续注射高剂量恩诺沙星能够导致中华草龟肝脏严重病变,肝组织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泡变性,肝小叶和肝细胞索无法辨识,肺组织结构混乱,胃肠壁变薄、水肿,肾组织注射组比对照组肾小管结构更清晰。注射部位肌肉出现较严重的水肿和炎症。肌注恩诺沙星对中华草龟的慢性毒性血生化检测,将16只110±12.58g中华草龟随机分为4组,分别注射恩诺沙星剂量为0mg/kg、10mg/kg、30mg/kg、50mg/kg,连续注射30天,再停药30天,于第0、2、13、28、40、50、60天各抽取0.4ml血液进行血液生化检测;血细胞计数将24只120±8.87g中华草龟平均分为4组,其他条件与血液生化相同。血液生化结果显示,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与注射剂量和注射时间分别有显着的相关性。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大,血清AST显着升高,并且连续注射30天和停药30天过程中,4组血清AST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照组在刚开始注射的前2天出现上升,后逐渐下降,低,中,高剂量组血清AST值在13天内处于最高水平后开始下降,但中、高剂量组始终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且出现部分龟死亡。总胆红素(T-bil)在连续30天注射过程中4组并未有明显差异,但在停止注射后中、高剂量组均迅速上升。血液中血细胞总数、红细胞数、嗜碱性粒细胞数和百分比、淋巴细胞数和百分比随注射剂量无显着差异。但白细胞总数从40天开始中剂量组显着高于低、高组;异嗜细胞数量和占白细胞比例从28天开始,高剂量组组显着低于其他三组;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比例从28天开始高剂量组显着高于其他三组;单核细胞数量和百分比从28天开始中、高剂量组均显着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第50天开始低剂量组也有所增加,总体呈现注随射剂量升高增加越快的情况。综上所述,恩诺沙星急性中毒易引起中华草龟肝脏及胃肠道损伤,且可能对其神经系统有严重影响。连续肌注恩诺沙星对中华草龟具有明显的肝毒性,且对肺、胃肠组织有影响,长期注射还会造成注射部位肌肉组织水肿甚至坏死,但对肾脏无明显毒性。

刘辉[2](2014)在《饲养条件下五种淡水幼龟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龟类动物养殖的兴起,有关于养殖龟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大部分集中于提高龟类的养殖效率和预防、治疗疾病。关于生长发育的研究,特别是对幼龄龟的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龟的科学管理。本研究通过对实验室同一条件下饲养的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黄耳龟(Trachemys scripta)、矩斑图龟和(Graptemys ouachitensis)和优雅伪龟(Pseudemys concinna)的幼龟从出生3-8日龄到200日龄之间,体重、龟甲量度和胃、小肠、大肠、心脏、肺、肾等器官的干重进行测定,分析生长发育规律。结果显示:1)五种幼龟的在本实验设置的环境下,生长发育速率中华花龟>优雅伪龟>矩斑图龟>红耳龟>黄耳龟;2)五种幼龟的体重和背甲的生长呈显着正相关;3)五种幼龟生长过程中背甲形状始终保持不变;4)红耳龟和中华花龟的胃、小肠速度最快,心脏次之,肾脏和肝脏生长最慢;5)中华花龟(植食性)大肠生长快,且与胃的生长正相关;6)红耳龟(水栖龟类)的肺发育快于中华花龟(陆栖龟类);7)红耳龟和中华花龟幼龟的左、右肾和左、右肺基本同速生长,但个体间有一定变化。这些结果揭示了幼龟生长发育过程中,器官的变化趋势,对深入了解其生理提供基础,为幼龟的饲养管理提供借鉴。

严福祥[3](2010)在《乌龟孔雀石绿浸泡后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及肝脏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与鉴定》文中研究表明龟类在药用、观赏、食用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用途和经济价值。龟类的人工养殖不仅可以补充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而且可以满足人们食用及药用的需求。乌龟为国内最常见的养殖品种。在人工养殖中,由于养殖密度的增加和养殖环境的污染等因素,病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已危及养龟业的发展。因此,龟类病害的防治日显重要。孔雀石绿常用于水产经济动物病害的防治。众所周知,孔雀石绿对人类有致畸、致癌等毒副作用,而且长期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及其他不良后果,按照农产品无公害化质量标准要求,孔雀石绿已在水产禁用药品之列。在龟类的疾病中,水霉病是最常见的疾病,对稚龟和幼龟的影响最大,而且难以治疗,除了孔雀石绿的疗效较好外,其他药物的治疗效果均不佳。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养殖者仍使用孔雀石绿来防治水霉病。因此,探讨孔雀石绿对龟类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乌龟经孔雀石绿浸泡后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孔雀石绿对乌龟肝脏的影响最大,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组织出现大片空斑;细胞胞质出现较大的空泡,部分肝细胞溶解坏死。其它组织器官病变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经孔雀石绿浸泡后的乌龟肝脏全长cDNA文库。用RNAiso Reagen从实验组乌龟肝脏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进行LD-PCR合成第二链cDNA,蛋白酶K消化,Sfi I酶切,通过CHROMASRIN-400柱,回收大于500bp的cDNA,cDNA与λTriplEx2载体连接及连接产物的体外包装后构建cDNA文库。建文库滴度为7.5×109pfu/ml,插入片段平均长度大于1.Okb,文库重组率为94.38%。构建的cDNA文库可进一步为基因组测序、有关基因的克隆和筛选等研究奠定基础,并通过与正常乌龟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进而阐明孔雀石绿的致畸和致癌机制。

潘凤莲,吴凡[4](2000)在《人工养殖龟的疾病防治(上)》文中认为

二、人工养殖龟的疾病防治(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养殖龟的疾病防治(上)(论文提纲范文)

(1)连续肌注恩诺沙星对养殖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s)的毒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龟鳖病防治药物临床应用和毒副作用及喹诺酮类药物毒性的研究现状
    1.龟鳖病防治药物的临床应用
        1.1 龟鳖病防治药物的群体临床应用
        1.1.1 中草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1.1.2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1.1.3 消毒剂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1.1.4 营养辅助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1.2 龟鳖病防治药物的个体临床应用
        1.2.1 临床应急药物的用量及给药方法
        1.2.2 抗菌药的临床用量及给药方法
        1.2.3 其他药物的临床用量及给药方法
    2.龟鳖病防治药物的毒副作用
        2.1 龟鳖群体养殖药物安全性问题
        2.2 龟鳖个体药物安全性问题
    3.龟鳖病防治药物的探讨及展望
    4.喹诺酮类药物的毒性研究
第二章 恩诺沙星对中华草龟的急性毒性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和来源
        1.1.2 实验器材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动物驯养
        1.2.2 急性毒性试验LD50测定
        1.2.3 组织毒理学检查
    2.结果
        2.1 注射后14天内行为及食欲观察
        2.2 半数致死量(LD_(50))
        2.3 急性毒性实验解剖学和组织毒理学结果
    3.讨论
        3.1 恩诺沙星对中华草龟急性毒性分级
        3.2 恩诺沙星急性中毒对中华草龟的影响及致死原因分析
第三章 长期注射恩诺沙星对中华草龟的组织毒理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和来源
        1.1.2 实验器材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环境
        1.2.2 实验方法
    2.结果
        2.1 吃食和行为变化
        2.2 体重变化
        2.3 临床解剖结果
        2.4 组织毒理学结果
    3.讨论
        3.1 肌注恩诺沙星对中华草龟主要内脏的毒性
        3.1.1 注射恩诺沙星对中华草龟肝毒性
        3.1.2 注射恩诺沙星对中华草龟肾脏的影响
        3.1.3 注射恩诺沙星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3.1.4 恩诺沙星对中华草龟注射部位肌肉的影响
第四章 长期注射恩诺沙星对中华草龟血细胞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和来源
        1.1.2 实验器材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环境
        1.2.2 慢性毒性血液学研究方法
    2.结果
        2.1 肌注恩诺沙星中华草龟血液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2.1.1 血生化检测结果
        2.1.2 血细胞形态和计数结果
    3.讨论
        3.1 肌注恩诺沙星对中华草龟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3.2 长期注射恩诺沙星对中华草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课题资助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饲养条件下五种淡水幼龟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龟类受威胁情况
        1.1.1 过量捕猎
        1.1.2 栖息地破坏
        1.1.3 非法贸易
    1.2 龟类的全球贸易
        1.2.1 贸易源头
        1.2.2 龟类贸易的地域特点
        1.2.3 龟类贸易对生态影响
        1.2.4 龟类贸易的监管
        1.2.5 人工养殖龟与野生龟
    1.3 全球龟类养殖业现状
        1.3.1 中国龟类养殖现状
        1.3.2 欧洲龟类养殖现状
        1.3.3 美国龟类养殖现状
    1.4 研究幼龟生长发育规律的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的选取
    2.2 幼龟的饲养和处理
        2.2.1 幼龟的饲养条件
        2.2.2 幼龟的标记
        2.2.3 幼龟的处死和解剖
    2.3 数据的测量和器官的观察
        2.3.1 数据的测量
        2.3.2 器官的观察
    2.4 数据的分析
3 结果
    3.1 不同种龟生长发育的比较
        3.1.1 体重生长发育的比较
    3.2 龟量度特征的生长发育
        3.2.1 量度特征的发育曲线估计
        3.2.2 量度特征之间的关系
    3.3 幼器官生长发育
        3.3.1 器官的基本描述
        3.3.2 器官发育的曲线估计
        3.3.3 脏器对称性
4 讨论
    4.1 幼龟脏器异速生长原因
        4.1.1 胃、小肠和心脏生长快速原因
        4.1.2 肝脏、肾脏生长缓慢原因
        4.1.3 两种幼龟的肺和大肠生长速率相异的原因
    4.2 背甲形态的保守性
    4.3 成对器官的对称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乌龟孔雀石绿浸泡后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及肝脏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龟类的养殖现状
        1.1.1 龟类的价值
        1.1.2 龟类养殖的主要品种
        1.1.3 龟类养殖的主要病害
    1.2 孔雀石绿的有关研究
        1.2.1 孔雀石绿的化学性质
        1.2.2 孔雀石绿在生物体内的代谢
        1.2.3 孔雀石绿的用途
        1.2.4 孔雀石绿的研究概况
        1.2.5 孔雀石绿的毒性作用机理
    1.3 cDNA文库构建的有关研究
        1.3.1 SMART构建cDNA文库的技术原理
        1.3.2 SMART法的应用情况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性
第二章 乌龟孔雀石绿浸泡后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1.5 实验方法与步骤
    2.2 结果
        2.2.1 肝脏
        2.2.2 脾脏
        2.2.3 肾脏
        2.2.4 心脏
        2.2.5 肺
        2.2.6 消化道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孔雀石绿浸泡乌龟肝脏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3.1 材料与主要仪器设备
    3.2 方法
        3.2.1 肝细胞总R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3.2.2 第一链cDNA的合成
        3.2.3 LD-PCR合成第二链cDNA
        3.2.4 LD-PCR产物的蛋白酶K消化
        3.2.5 cDNA进行Sfi Ⅰ酶切
        3.2.6 cDNA的分级分离
        3.2.7 cDNA与λTripIEx2载体连接
        3.2.8 包装产物的连接
        3.2.9 cDNA文库的滴度
        3.2.10 重组比的确定
        3.2.11 cDNA文库的扩增及质量鉴定
    3.3 结果
        3.3.1 总RNA的提取
        3.3.2 LD-PCR
        3.3.3 cDNA分级分离
        3.3.4 cDNA文库的生成及滴度
        3.3.5 cDNA文库的鉴定及重组率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人工养殖龟的疾病防治(上)(论文参考文献)

  • [1]连续肌注恩诺沙星对养殖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s)的毒理学研究[D]. 章宇思. 上海海洋大学, 2017(02)
  • [2]饲养条件下五种淡水幼龟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D]. 刘辉.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2)
  • [3]乌龟孔雀石绿浸泡后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及肝脏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与鉴定[D]. 严福祥. 暨南大学, 2010(11)
  • [4]人工养殖龟的疾病防治(上)[J]. 潘凤莲,吴凡. 科学养鱼, 2000(01)

标签:;  ;  ;  ;  ;  

人工养殖海龟的疾病控制(第1部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