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救灾总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总会,中国,以工代赈,湖南,局限性,分会,近代。
救灾总会论文文献综述
秦亚欧[1](2011)在《民国时期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巡回书库实践活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对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巡回书库实践活动的相关史料进行细致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合作巡回书库的服务经验和服务特点,分析了华洋义赈会在河北农村利用巡回书库作为近代中国平民教育的利器,在提高农民农业技能知识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并试图从中寻求到当今图书馆如何行而有效地开展农村知识服务的有效启示。(本文来源于《图书馆学研究》期刊2011年10期)
郑利民[2](2011)在《谈民国湖南合作救灾——以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湖南分会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20、30年代,合作思潮演变为一场规模较大的合作运动。由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湖南分会举办的合作救灾实现了农赈和合作制的联姻,颇有声势和特色,且影响深远。在湖南合作救灾事业中,各种社会力量纷纷卷入其中,并力图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导、制约运动的发展方向,这就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多元化与复杂性,其发展道路始终充满着艰辛与曲折,湖南合作救灾事业终究未能摆脱国民党专制政治的束缚和制约,最终蜕变为国民党官僚垄断资本对农民进行经济盘剥的工具,其历史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来源于《衡水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肖爱华[3](2010)在《辑佚钩沉 独具匠心——简评《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上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强度大、频率高的国家之一。在人类发展史上,有一些基本理念为全人类所共同认同和珍视,互助合作就是其中之一。救灾防灾与互助合作,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谁最早把西方合作思想与中国的农村实际相结(本文来源于《淮海文汇》期刊2010年04期)
杨琪[4](2009)在《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是20世纪二叁十年代中外合办的慈善救灾团体。它在国内十余省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了完善的组织管理和救灾体系。它以"防灾胜于救灾"为基本理念,从事防灾工程建设,推广农村合作运动,倡导和实行以工代赈和农赈赈灾。其活动说明、慈善事业可以弥补政府保障与自我保障之不足,不仅能救灾防灾,更可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来源于《暨南史学》期刊2009年00期)
刘招成[5](2003)在《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简称华洋义赈会)是民国时期专门赈济我国天灾的最大的民间性国际赈灾机构。为防救农村灾害并复兴农村,华洋义赈会举办了急赈、工赈、农赈,在河北倡办了农村合作社,后来逐渐推广到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陕西等省,还举办了农事、林事试验场、农事讲习所等,从实践中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救灾”、“防灾救灾”等颇有特色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发展、完善了一套赈灾运作机制,并成为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先驱。(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03年05期)
救灾总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20、30年代,合作思潮演变为一场规模较大的合作运动。由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湖南分会举办的合作救灾实现了农赈和合作制的联姻,颇有声势和特色,且影响深远。在湖南合作救灾事业中,各种社会力量纷纷卷入其中,并力图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导、制约运动的发展方向,这就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多元化与复杂性,其发展道路始终充满着艰辛与曲折,湖南合作救灾事业终究未能摆脱国民党专制政治的束缚和制约,最终蜕变为国民党官僚垄断资本对农民进行经济盘剥的工具,其历史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救灾总会论文参考文献
[1].秦亚欧.民国时期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巡回书库实践活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
[2].郑利民.谈民国湖南合作救灾——以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湖南分会为个案[J].衡水学院学报.2011
[3].肖爱华.辑佚钩沉独具匠心——简评《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研究》[J].淮海文汇.2010
[4].杨琪.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述论[J].暨南史学.2009
[5].刘招成.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述论[J].社会科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