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浮游动物是一类悬浮在水体中,游泳能力很弱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的异养水生动物。淡水浮游动物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和枝角类,它们以水中浮游植物、细菌、碎屑为食,同时又被其他水生生物捕食,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生物分类方法存在耗时、准确率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等缺点,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与DNA条形码技术来识别环境样品物种的技术---DNA复合条形码技术应运而生。三门峡水库是国家珍稀鸟类的重要栖息地,水生生物种类繁多。目前基于DNA复合条形码技术对三门峡水库浮游动物多样性的研究处于空白阶段。本研究于2017年7月、10月和2018年1月、4月在三门峡水库的9个地点采集浮游动物样品和水样。选取18S rRNA基因和CO Ⅰ基因的部分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应用DNA复合条形码技术对三门峡水库不同季节的浮游动物多样性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初步得到三门峡水库不同季节的浮游动物组成情况及其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变动的关键生态因子。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18S rRNA基因的扩增子测序在IIllumina MiSeq PE250平台高通量测序后进行质控、双末端序列的拼接、过滤以后共得到3245439条优质序列,并将优质序列进行聚类、注释,得到334个OTUs,其中131个OTUs注释为浮游动物。CO Ⅰ基因的扩增子测序在IIllumina MiSeq PE250平台高通量测序后进行质控、双末端序列的拼接、过滤以后共得到2028940条优质序列;并将优质序列进行聚类、注释,得到512个OTUs,其中188个OTUs注释为浮游动物。(2)群落结构分析结果:种类组成:18S rRNA基因共鉴定出浮游动物82属131种,包括原生动物95种,轮虫13种,桡足类19种,枝角类4种;CO Ⅰ基因共鉴定出浮游动物84属188种,包括原生动物31种,轮虫83种,桡足类45种,枝角类29种;两基因共鉴定浮游动物150属31 1种,包括原生动物126种,轮虫93种,桡足类60种,枝角类32种;表明三门峡水库浮游动物表现出原生动物、轮虫种类多,桡足类、枝角类少的特点。季节分布:18S rRNA基因的鉴定结果中,浮游动物在春季有58种,夏季有92种,秋季有82种,冬季有76种;COⅠ基因的鉴定结果中,浮游动物在春季有101种,夏季有132种,秋季有151种,冬季有89种;两基因的共同鉴定结果中,浮游动物在春季有156种,夏季有219种,秋季有229种,冬季有161种;表明三门峡水库浮游动物具有夏、秋季种类多,春、冬季种类少的特点。丰度变化:三门峡水库浮游动物呈现出桡足类和轮虫丰度相对较高,原生动物和枝角类丰度相对较低的特点。(3)多样性分析结果:浮游动物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均表现出夏、秋季相对较高,春、冬季较低的特点。(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冬季与春季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最相似,其与夏季的群落结构差异最大。(5)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水温、总氮、pH、和氨氮是影响三门峡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生态因子。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总氮、总磷密切相关,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温、化学需氧量密切相关,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温、总氮密切相关,冬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氨氮密切相关。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赵丽娜
导师: 黄原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浮游动物多样性,复合条形码,环境因子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分类号: Q958.8
DOI: 10.27292/d.cnki.gsxfu.2019.001273
总页数: 100
文件大小: 6409K
下载量: 37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科学思维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J]. 教育观察 2019(30)
- [2].基于粪便DNA的贺兰山岩羊亲权鉴定和婚配制研究[J]. 生态学报 2019(22)
- [3].通过调节蛋白酶K消化时长优化DNA提取方法[J]. 生物化工 2019(06)
- [4].蛹虫草线粒体DNA与细胞核DNA进化关系的比较[J]. 微生物学报 2019(12)
- [5].有毒有机物影响DNA酶解和抗生素抗性基因横向迁移[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1)
- [6].蓝莓栽培品种的DNA条形码[J]. 林业科学 2019(12)
- [7].应用于多个沉香属物种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筛选[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23)
- [8].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3)
- [9].幽门螺旋杆菌诱导的胃腺癌DNA甲基化基因修饰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06)
- [10].DNA分析技术在法医物证鉴定中的应用[J]. 法制博览 2020(03)
- [11].磁性纳米颗粒负载质粒DNA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1)
- [12].DNA智慧扶贫工作室教育扶贫策略与实践[J]. 科技风 2020(06)
- [13].家畜冷冻精液DNA的纯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0(02)
- [14].蝙蝠蛾拟青霉及金水宝胶囊的DNA条形码鉴定[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8)
- [15].3种DNA分子标记法联合鉴别草珊瑚及其混伪品[J]. 中草药 2020(03)
- [16].探讨无创DNA检测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的意义[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03)
- [17].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线粒体DNA突变的研究[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0(01)
- [18].非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DNA检测中的应用[J]. 激光生物学报 2020(01)
- [19].彗星电泳检测草胺磷对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01)
- [20].基于DNA检测的肉制品鉴伪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8)
- [21].绵羊血液中布氏杆菌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 畜牧与兽医 2020(03)
- [22].环境DNA在水体中存留时间的检测研究——以中国对虾为例[J]. 渔业科学进展 2020(01)
- [23].云斑白条天牛成虫不同组织部位DNA提取方法比较[J]. 滨州学院学报 2019(06)
- [24].三七片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及方法学考察[J]. 中草药 2020(07)
- [25].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脱落细胞学及术中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03)
- [26].DNA免疫吸附治疗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07)
- [27].红肉猕猴桃再生体系的建立及DNA条形码鉴定[J]. 植物生理学报 2020(03)
- [28].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调控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凋亡[J]. 海洋科学 2020(03)
- [29].基于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稳定同位素DNA的方法研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0(02)
- [30].基于DNA链置换的可满足性问题的计算模型[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