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君(宁夏中宁县大战场医院755100)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7-0407-01
中药的处方剂量,有一定的规矩准绳,剂量不同,疗效不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选择性地灵活选定药物剂量,是医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本文兹就中药用量的一般原则浅述如下。
1.药性中药药性是指药物性味功效而言。但很多药物常因药量变化,其功能效用表现不同。如肉桂大辛大热,量小时,能引火归原和鼓舞气血生长;量大时,则温补肾阳。红花乃活血化瘀药,量大破血,利尿作用甚微。大黄泻下通便,然少于3克以下则泻下作用甚微或基本上不起泻下作用。木通利尿消肿,有报道用200克者,非但不利尿,反而导致肾功能衰竭,出现尿闭中毒现象。可见改变某些药物剂量,其功效亦相应发生变化。药性平和无毒之品,剂量可适当大些。而药性强烈,如附子、干姜大辛大热,黄连、龙胆草等大苦大寒之品,剂量又宜小些。因大辛大热易助热伤阴,大苦大寒易损阳败胃。峻烈有毒药,量宜小,或先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需要逐渐增量。
2.质地中药有草、根、花、叶、树皮、金石、介壳、虫兽等,质地有轻重。质轻之品量宜小,如桑叶、菊花类。某些芳香走散药物如薄荷、木香、砂仁用量宜轻。质地沉重之品剂量可适当加大,如代褐石、石决明、磁石之类。
3.配伍处方多由复方组成,剂量变化,作用亦异,如桂子汤、桂子加桂汤、桂子加芍药汤三方组成相同。桂子汤为解表散寒方,方中加重桂子量为桂子加桂汤,治疗心阳虚发奔豚证;方中加重芍药量为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太阴虚寒,腹满时痛证。药物若单用量可重,配入复方量宜轻。复方中主治药物量可稍重,辅助药物量宜轻,这是一般的配伍法度,亦有非尽然者。有些本来是方中主药,因配伍关系,量也不宜过大,如肾气丸为补阳方,方中补阳的桂附较补阴六味量要少得多,此乃阴中求阳,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剂量亦应根据配伍情况灵活掌握。
4.剂型一般多喜投汤剂,因汤剂吸收快,取效迅速,又便于加减药物,能灵活照顾到病人的具体情况,使更适合病情。汤剂量一般较大。丸、膏剂吸收慢,药力持久,在体内停留时间长,缓缓发挥药效,剂量一般较小。
5.病情病情主要反应疾病的深浅程度。病轻,药量宜小,否则病轻药重,徒伤正气,如风寒感冒轻证,微散风寒即可,发汗过甚,易致汉出过多而伤阴,汗出不止而亡阳。病重,药量可大,否则病重要轻,犹如杯水车薪,难伏病邪,如阳明气分高热患者,应大剂量直折其火。否则若扬汤止沸,无济于事。
6.病程病程主要是指患病的久暂。慢性病药量宜小,因病程长,脏腑抗病功能相对减弱,妄投重剂,操之过急,影响疾病預后。但肿瘤患者虽因病程长,由于邪盛正虚,病情较重,攻补兼施,多以重剂。急性病剂量宜重,因病程短,病势多急聚,非重剂则无以力挽狂澜。
7.体质体质的强弱,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体质强,抗病力亦强,剂量亦可加大,。体质弱,无论是对药物的耐受力及对疾病的抵抗力均较弱,故剂量应适当减少,若剂量过大,超过了病人本身的耐受力,非但疾病不能速愈,反而药过病所,易引起其它病变。身体极度衰弱时,投补药应逐渐增量,否则虚不受补,反致萎顿。即使同患某病,因体质差异,剂量当殊。
8.年龄年龄不同,用药剂量大有区别,小儿因脏腑娇嫩,对药物敏感,耐受力不强,剂量宜小。老年人因生机减退,脏腑功能相对减弱,气血渐衰,剂量亦应小些。成年人血气方刚,抗邪力强,耐受力大,剂量可稍大。
9季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气温悬殊,人体气质不同,药物寒热温凉亦异,药物剂量当有区别。温暖季节,温燥药物量宜小,以免火上加油,助热伤阴;寒凉季节,寒凉药物量宜小,以免雪上添霜,益寒损阳。
10.地区我国东西南北气温相差甚大,南方与北方,平原与高寒地区的人抗病力是有区别的。高寒地区,寒凉药物量可稍大。温暖地区,温热药量宜小。如同患外感风寒感冒,平原、东南地区患者,只投荆芥、防风之属即可药到病除,而高原、西北地区患者常需投麻黄、桂子之类方可祛邪。
此外,新鲜药物因其含水分较多,剂量宜大,如鲜藿香、鲜佩兰、鲜芦根、鲜茅根之类,干燥药物含水分较少,剂量以常用量为妥。
综上所述,中药用量是有一定的原则,“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切实掌握好剂量对提高疗效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