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解液的相容性论文_梁有维

导读:本文包含了与电解液的相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相容性,尖晶石,负极,正极,硝基苯。

与电解液的相容性论文文献综述

梁有维[1](2019)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其与电解液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正极材料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储能设备对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因此,高比容量、高电压正极材料的研发成为时下热点。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_2MnO_3·(1-x)LiMO_2(0<x<1,M=Ni,Co,Mn,etc.)具有容量高、工作电压高和成本低等优势,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动力型电池正极材料。论文分别从材料的制备工艺、元素掺杂改性和材料与电解液相容性等方面入手,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的晶体结构,颗粒形貌尺寸,界面反应和电化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溶胶-凝胶法制备材料。研究了制备过程中不同金属锂盐、煅烧温度和煅烧气氛对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材料的合成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锂盐选择乙酸锂,煅烧温度为900?C,煅烧气氛为氧气时,产物晶体结构完整,颗粒均匀分散,尺寸均一,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 C倍率下,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66.5 mAh g~(-1),库伦效率为71.90%。10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为207.8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77.97%。(2)Mg掺杂改性。针对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材料本身倍率性能较差等缺陷,研究了Mg掺杂对Li_(1.2)Mn_(0.54-x).54-x Ni_(0.13)Co_(0.13)Mg_x O_2(x=0,0.01,0.02和0.05)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Mg掺杂可以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和结构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Mg~(2+)具有相对较大的半径,有利于增大Li~+的脱出/嵌入通道,从而提升材料的倍率性能。此外,Mg~(2+)(0.72?)的半径与Li~+(0.76?)的大小相近,其在循环期间会迁移至锂层,减少过渡金属离子混排程度,稳定材料的层状结构。其中,Mg掺杂量x=0.02时(Li_(1.2)Mn_(0.52)Ni_(0.13)Co_(0.13)Mg_(0.02)O_2)材料表现出了最佳的电化学性能。(3)Mg-Al共掺杂改性。虽然掺杂Mg元素的改性材料Li_(1.2)Mn_(0.52)Ni_(0.13)Co_(0.13)Mg_(0.02)O_2具有较好电化学性能,但其仍存在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严重和循环性能较差的问题,因此本章研究了Mg-Al共掺杂对Li_(1.2)Mn_(0.54-x-y).54-x-y Ni_(0.13)Co_(0.13)Mg_x Al_y O_2(x=0.02;y=0,0.01,0.02和0.05)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Mg-Al共掺杂可以减少材料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改善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这归因于Al的引入可以使材料表面形成一些含Al的化合物(如LiAlO_2和AlF_3等),这些含Al化合物可以增加材料的界面稳定性,抑制O~(2-)的氧化和氧空位的形成,从而可以有效减少过渡金属元素的迁移、阳离子混排和价态的持续降低,与Mg掺杂协同抑制富锂锰基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相转变的发生,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中,Al掺杂量y=0.02时(Li_(1.2)Mn_(0.50)Ni_(0.13)Co_(0.13)Mg_(0.02)Al_(0.02)O_2)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4)结合目前传统的LiPF_6基电解液电化学窗口窄,对水分敏感,容易生成HF腐蚀材料表面等缺陷。论文选用新型电解质锂盐二氟双草酸硼酸锂(LiODFB)基电解液,研究其与Li_(1.2)Mn_(0.50)Ni_(0.13)Co_(0.13)Mg_(0.02)Al_(0.02)O_2材料的适配性。结果表明,由于LiODFB所具有的良好成膜性,在正极材料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光滑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减少了材料表面副反应的发生和过渡金属离子的溶出,抑制了电极表面相变的发生,提升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综上,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通过双元素共掺杂改性和材料与电解液相容性研究,显着的提升了材料的综合性能,这将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任春燕,叶学海,张春丽,夏继平,张晓波[2](2017)在《高电压正极与电解液添加剂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2-二甲基-4-硝基苯(DMNB)作为提高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添加剂。基础电解液组分为1 mol/L的六氟磷酸锂/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EC)+碳酸甲乙酯(EMC)(1∶1∶1,体积比)。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线性伏安曲线(LS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研究了添加剂DMNB对电解液电化学稳定窗口的影响,以及DMNB与高电压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相容性。结果表明:DMNB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可以优先于基础电解液发生少量氧化分解,在高电压正极表面形成稳定致密的SEI膜。添加质量分数为0.2%的DMNB提高了LiNi_(0.5)Mn_(1.5)O_4/Li电池充放电效率、以及常温和高温容量保持率。(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7年05期)

徐腾飞[3](2016)在《钛酸锂软包电池电解液相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功率和高能量密度的可充电锂电池或超级电容器作为动力的电动车,是减少环境污染的理想方式。由于具有稳定的电压平台、高可逆容量、长循环寿命和充放电过程中无结构变化的零应变特性,锂离子插层化合物Li4Ti5O12被认为是满足这些应用的最有潜力的材料之一。然而,Li4Ti5O12存在较低电子电导率和较低的锂离子扩散系数,限制了它的应用。在电解液中加入少量物质作为添加剂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方法。因此,本论文研究了 LiBOB、LiODFB和LiTFSI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对钛酸锂电池性能的影响,以期改善Li4Ti5O12负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相容性,从而提高钛酸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文研究了 LiBOB、LiODFB和LiTFSI叁种锂盐作为添加剂,添加到基础电解液中时,对LiMn204/Li和Li4Ti5012/Li半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叁种不同锂盐添加剂均提高了 LiMn2O4/Li半电池的倍率和循环性能,但各添加剂之间无明显差异;添加LiTFSI的Li4Ti5012/Li半电池库伦效率和循环性能最好,最高放电比容量为173.53mAh·g-1 60次循环后,比容量从开始的172.02 mAh.g-1衰减为168.45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7.92%。组装了使用叁种不同添加剂的LiMn2O4/ Li4Ti5O12软包电池,对其进行恒流充放电和循环性能测试。添加LiTFSI的Li4Ti5O12软包电池容量提高,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2.15%,而未添加剂的Li4Ti5O12软包电池容量保持率只有74.35%。通过XRD和SEM表征循环前后的Li4Ti5O12极片,发现Li4Ti5O12峰位置不变但峰强发生明显变化,且添加LiTFSI的Li4Ti5O12表面SEI膜相对比较连续、平整,这种SEI膜一方面能提高电池的性能,另一方面能提高电解液在其表面的稳定性。以乙腈为溶剂,LiBF4、LiPF6和LiC104分别为电解质配成了叁种电解液,分别组装成Li4Ti5O12软包电池,理论容量为2000mAh,对其进行恒流充放电和循环性能测试。以LiC104/乙腈为电解液的Li4Ti5O12软包电池容量最高,高达2094.4mAh,而LiPF6的软包电池循环性能优于添加LiBF4;通过SEM表征发现在Li4Ti5O12极片表面具有SEI膜生成,其中LiBF4和LiC104的极片表面形成的SEI膜较厚且完整。在LiMn204电极表面有许多沉积物,可能是由于LiBF4和LiPF6分解能产生HF对LiMn204产生的腐蚀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6-05-01)

曹利娜,王晨旭,刘成士,宫璐[4](2014)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会与电解液发生许多副反应,导致铁的溶解,造成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相容性差。为了研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相容性及其对电池搁置性能的影响,先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对不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不同电解液中的溶铁量进行了表征,后又对制备的电池进行了常温及高温搁置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对电解液具有选择性,并且正极材料在电解液中的溶铁量越大,其相容性越差,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越大。(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4年10期)

刘伶,关昶,张乃庆,魏奇业[5](2014)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与电解液的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在四种不同的电解液体系中(LiPF6/EC+DEC(1∶1)、LiPF6/EC+DMC(1∶1)、LiPF∶6/EC+EMC(1∶1)和LiPF∶6/EC+PC+DMC(1∶1∶1))的电化学性能,讨论了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在1 mol·L-1LiPF6/EC+PC+DMC(1∶1∶1)电解液体系中,2.8~4.6 V电压范围内,LiNi1/3Co1/3Mn1/3O2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202.17 mA·h·g-1,50次的容量保持率可达88.58%。(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4年01期)

周宏明,刘芙蓉,李荐,方珍奇,李艳芬[6](2013)在《LiODFB基电解液的电化学性能及其与钛酸锂的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1 mol/L LiODFB(LiPF6)EC+DMC+EMC(1:1:1质量比)电解液的热稳定性及其对铝箔集流体的腐蚀性,测试了LTO/Li电池的CV曲线及EIS图谱,并采用电池性能测试系统测试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探索LiODFB电解液与LiFePO4/LTO电极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在室温和60℃条件下,LiODFB电解液及其对铝箔的稳定性均优于LiPF6电解液,以LiODFB和LiPF6为电解液的LTO/Li电池的CV曲线都具有单一的氧化还原峰,且其首次充放曲线均具有稳定的充放电平台,室温时以LiFePO4/LTO为电极的LiODFB电池和LiPF6电池在0.5C和1C倍率的电池性能相差不大;室温和60℃时LiODFB电池的循环性能均优于LiPF6电池,60℃时尤为显着。(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彭成信[7](2008)在《锂离子电池集流体与新型离子液体电解液的相容性及界面电化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移动通讯、数字处理机、便携式计算机得到了广泛应用,空间技术和国防装备的需求以及电动汽车(EV)的研制和开发对化学电源特别是高能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迅速增长。传统锂离子电池中的有机电解液因沸点低、闪点低,易燃易挥发,且散热性差,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已无法满足锂离子电池高性能的要求。离子液体具有基本不挥发、耐热性高、离子电导率高、电化学窗口宽、化学稳定性高、不燃性或难燃性等一系列优异特性,作为替代传统有机电解液的新一代电解液材料而倍受瞩目。但它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离子液体电解液体系的设计与开发上,而它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与电极材料相容性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但这是离子液体电解液实际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必须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基础问题。正极集流体铝箔和负极集流体铜箔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面承载着活性物质并接触电解液,同时将正、负活性物质产生的电子通过它汇聚到外电路形成电流。因此,它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将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当离子液体作为新一代电解液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就必须研究集流体与离子液体电解液之间的相容性。论文通过正极集流体铝箔在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显示铝箔在EMI-BF4、PMI-BF4和BMI-BF4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中循环伏安实验后表面都生成了钝化膜。比较而言,铝箔在离子液体BMI-BF4中极化钝化效果好,生成了较为稳定的钝化膜;通过铝箔在离子液体BMI-BF4、PP14-BF4和BMI-TFSI中的阳极极化对比实验发现,铝箔在离子液体BMI-TFSI中形成的钝化膜不够稳定,导致击穿电压仅10 V vs. Ag+ / Ag左右。而在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BMI-BF4和PP14-BF4中极化表面都发生了钝化,生成了稳定的钝化膜,其击穿电压高达90 V vs. Ag+ / Ag。比较而言,铝箔在离子液体BMI-BF4中阳极极化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此外,不同阴阳离子组合的离子液体中铝箔的阳极极化行为显示铝箔在离子液体中的极化行为与离子液体的阴离子有关。进一步EDX和XPS对极化实验后表面膜成分分析可以看到,铝箔在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中阳极极化后表面生成的氟化物和氧化物的钝化膜,正是由于这种稳定的钝化膜使得铝箔在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中具有较高的击穿电压。通过正极集流体铝箔在1M LiTFSI / EC+DMC有机电解液及1M LiTFSI / EMI-TFSI、1M LiTFSI / PMI-TFSI、1M LiTFSI / BMI-TFSI离子液体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显示,铝箔在有机电解液中极化时的腐蚀现象,在离子液体电解液中却没有发生,表明铝箔在离子液体电解液中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通过铝箔极化后表面膜的能谱EDX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显示铝箔在电解液中极化后表面膜含有Al-TFSI化合物,但它溶解在有机电解液中造成铝箔发生腐蚀,而不溶解于离子液体电解液中,沉积在铝箔的表面形成钝化膜阻止了铝箔腐蚀的发生;此外,铝箔在1M LiTFSI / BMI-TFSI+10wt%ES、1M LiTFSI / BMI-TFSI+ 10wt% EC和1M LiTFSI / BMI-TFSI+10wt% VC混合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显示,加入的添加剂种类对铝箔在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比较来说,VC更有利于铝箔在离子液体电解液中极化时的稳定。铝箔在1M LiTFSI / BMI-TFSI和1M LiTFSI / BMI-TFSI +10wt% VC电解液中25℃、40℃和60℃温度下的电化学行为研究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铝箔在离子液体电解液中的抗压减小,电流强度增大。但同时也看到,铝箔在电解液中不同温度下极化时表面仍然生成了比较稳定的钝化膜,有效地保护了正极集流体铝箔。通过正极集流体铝箔在1M LiTFSI / BMI-TFSI、1M LiTFSI / S114-TFSI和1M LiBF4 / BMI-BF4电解液中的循环伏安实验和计时安培实验可以看到,铝箔在不同阴阳离子组合的离子液体电解液中极化后都发生了钝化,表面生成了较为稳定的钝化膜,能够抗压4.2 V vs. Li+/Li以上,有利地提高了锂离子电池集流体铝箔的稳定性。EDX和XPS对极化后铝箔表面成分分析显示,铝箔在离子液体1M LiTFSI / BMI-TFSI和1M LiTFSI / S114-TFSI离子液体电解液中极化后表面钝化膜主要由表层的Al-TFSI化合物及深层的Al2O3和AlF3化合物组成,而铝箔在1M LiBF4 / BMI-BF4离子液体电解液中极化后表面钝化膜主要由Al2O3和AlF3化合物组成。不同的钝化膜组成主要来自于铝箔在极化时与离子液体电解液中不同阴离子的反应的产物。因此,铝箔在离子液体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主要同离子液体电解液中的阴离子有关。通过负极集流体铜箔在1M LiTFSI / EC+DMC有机电解液和1M LiTFSI/ EMI-TFSI、1M LiTFSI / BMI-TFSI离子液体电解液中3.0~3.8 V vs. Li+/Li的循环伏安实验可以看到,铜箔在有机电解液和离子液体电解液中高于3.5 V vs. Li+/Li时都发生了溶解。但随着循环的进行,铜箔在有机电解液中的溶解逐渐增大,而在铜箔在离子液体电解液中表面形成了钝化膜,阻止了铜箔进一步的溶解。通过铜箔在1M LiTFSI / EC+DMC有机电解液和1M LiTFSI / EMI-TFSI、1M LiTFSI / BMI-TFSI离子液体电解液中3.0~0.0 V vs. Li+/Li和0.0~3.8 V vs. Li+/Li的循环伏安实验可以看到,铜箔在有机电解液中主要发生了溶剂EC和DMC的还原反应,其还原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铜箔的溶解。但当电压调整到0.0~5.0 V vs. Li+/Li时,有机电解液在铜箔表面还原产物形成的钝化膜被破坏,导致铜箔的溶解继续发生。而相比之下,铜箔在离子液体电解液中主要发生了TFSI-阴离子的还原,而还原产物形成的钝化膜能够在较高电压下稳定存在,并阻止了铜箔进一步的溶解,有利地提高了锂离子电池集流体铜箔的稳定性。通过对铜箔在有机电解液和离子液体电解液中循环伏安实验后表面XPS成分分析可以看到,铜箔在有机电解液中实验后表面产物主要为碳酸盐和草酸盐类,而铜箔在离子液体电解液中实验后表面产物主要为TFSI-阴离子的还原产物Li2O、Li2S、LiF、CF3SO2Li和Li2NSO2CF3等。正是由于铜箔在有机电解液中实验后表面含有的碳酸盐和草酸盐类化合物在较高电压下不够稳定,使得沉积在铜箔表面的钝化膜被破坏,从而导致铜箔在较高电压时溶解继续发生;而铜箔在离子液体电解液中实验后表面含有的TFSI-阴离子的还原产物能够在较高电压下稳定存在,并阻止了铜箔进一步溶解的发生,有效地保障了铜箔在离子液体电解液中高压下的稳定性。论文通过电化学分析方法并借助表面表征手段研究了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铝箔和负极集流体铜箔在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及二(叁氟甲基磺酰)亚胺盐离子液体电解液中的相容性和界面电化学行为,进一步深化金属电极与电解液界面电化学行为的认识,为推动离子液体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发高比能、长寿命和安全型锂离子电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09-01)

于文志,陈晗,薄红志,韩绍昌[8](2006)在《LiFePO_4与六种电解液的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正极活性材料的充、放电性能不仅与其本身结构有关,还与装配电池时所选用的电解液有很大关系。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在电池中始终与正、负极保持接触,充电时正极电位不断升高,当电位高于电解液的氧化电位时,电解液就先会在导电剂乙炔黑的表面发生分解,从而失去离子导电作用。如果电池在多次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活(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1-01)

尹笃林,范长岭,徐仲榆[9](2006)在《尖晶石LiMn_2O_4和LiCoO_2与电解液的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尖晶石LiMn2O4和LiCoO2与6种电解液充、放电时的相容性。用X射线衍射检测自制的LiCoO2试样和尖晶石LiMn2O4试样的结构;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6种电解液在导电剂乙炔黑表面的氧化电位;将制得的尖晶石LiMn2O4试样和LiCoO2试样在上述电解液中进行恒电流充放电实验。结果表明:充电至高电位3.3~4.3 V(vs Li/Li+)时,如果正极活性材料表面与电解液发生不可逆反应并在其上覆盖一薄层电子不可导的钝化膜,则将导致活性材料的充、放电效率降低,放电容量减少,即正极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相容性差;反之,则相容性好;尖晶石LiMn2O4与上述6种电解液的相容性都很好,普适性强;LiCoO2与上述6种电解液的相容性差别较大,呈选择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06年10期)

武山,庄全超[10](2005)在《锂离子电池碳负极/电解液相容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碳负极/电解液相容性的研究现状。从碳负极/电解液界面现象、SEI膜的形成机理、溶剂还原机理、锂盐对碳负极性能的影响、碳负极在长期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等论述了碳负极容量衰减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05年03期)

与电解液的相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1,2-二甲基-4-硝基苯(DMNB)作为提高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添加剂。基础电解液组分为1 mol/L的六氟磷酸锂/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EC)+碳酸甲乙酯(EMC)(1∶1∶1,体积比)。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线性伏安曲线(LS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研究了添加剂DMNB对电解液电化学稳定窗口的影响,以及DMNB与高电压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相容性。结果表明:DMNB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可以优先于基础电解液发生少量氧化分解,在高电压正极表面形成稳定致密的SEI膜。添加质量分数为0.2%的DMNB提高了LiNi_(0.5)Mn_(1.5)O_4/Li电池充放电效率、以及常温和高温容量保持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与电解液的相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梁有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其与电解液相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2].任春燕,叶学海,张春丽,夏继平,张晓波.高电压正极与电解液添加剂相容性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7

[3].徐腾飞.钛酸锂软包电池电解液相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4].曹利娜,王晨旭,刘成士,宫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相容性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4

[5].刘伶,关昶,张乃庆,魏奇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与电解液的相容性[J].硅酸盐通报.2014

[6].周宏明,刘芙蓉,李荐,方珍奇,李艳芬.LiODFB基电解液的电化学性能及其与钛酸锂的相容性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3

[7].彭成信.锂离子电池集流体与新型离子液体电解液的相容性及界面电化学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8].于文志,陈晗,薄红志,韩绍昌.LiFePO_4与六种电解液的相容性[C].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9].尹笃林,范长岭,徐仲榆.尖晶石LiMn_2O_4和LiCoO_2与电解液的相容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

[10].武山,庄全超.锂离子电池碳负极/电解液相容性的研究进展[J].电池.2005

论文知识图

不同电解液LiFePO4电极的首次充放电曲线电池循环前后LiFePO4极片的...不同电解液中LiFePO4正极的循环伏安曲线6种电解液在导电剂乙炔黑表面的氧化曲...LiCoO2试样在6种不同组分电解液中的恒...不同电解液的石墨负极的充放电曲线

标签:;  ;  ;  ;  ;  ;  ;  

与电解液的相容性论文_梁有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