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恶嗪中间体论文_沈小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苯并恶嗪中间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间体,表征,树脂,马来,水杨,环己酮,开环。

苯并恶嗪中间体论文文献综述

沈小娟[1](2013)在《美罗培南中间体溴丙酰螺苯并恶嗪环己烷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催化下,水杨酰胺与环己酮反应合成中间体Ⅰ,中间体Ⅰ与溴丙酰溴反应合成最终产品,纯度为99%,总收率为78%。(本文来源于《河北化工》期刊2013年02期)

张英强,姚国英,严浦,周胜斌[2](2008)在《二胺型苯并恶嗪中间体的合成、表征与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以各种酚类化合物、二胺类化合物和甲醛为原料,合成了多种不同化学结构的二胺型苯并恶嗪中间体。采用核磁共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表征了苯并恶嗪中间体的化学结构。对不同化学结构恶嗪中间体固化产物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化学结构恶嗪中间体固化产物的热性能不同,以苯酚、甲醛分别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和4,4′-二氨基二苯砜为原料合成的恶嗪中间体的固化产物县有相对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47.63℃和212.10℃。(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期刊2008-05-01)

李娜,李玲,董风云,张扬[3](2005)在《双酚A为基础的双苯并恶嗪中间体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酚A为基础合成了双苯并口恶嗪中间体(BPAALF),并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探讨。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BPAALF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差热扫描量热(DSC)对树脂的反应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PAALF合成的最佳反应温度为75℃,最佳反应时间为4h,pH值在8~10内变化对产率基本上没有影响;固化后树脂的弯曲强度为54.3MPa,冲击强度为375J·m-1。(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05年04期)

谢倩,包春磊,鲁在君,符新[4](2005)在《新型苯并恶嗪中间体的合成及其固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苯甲烷二胺、甲醛、2-萘酚为原料,于30℃左右,在碱性条件下混合反应,合成了新型苯并恶嗪中间体(NPBOZ),并对其进行FTIR和1H-NMR结构表征、元素组成分析、固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其固化产物具有优良的耐烧蚀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本文来源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叶朝阳,顾宜[5](2004)在《苯并恶嗪中间体/蛭石插层纳米复合物热固化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双酚A型苯并嗪中间体 (BOZ A) 蛭石插层纳米复合物固化过程的分析表明长链烷基铵阳离子对BOZ A的热开环聚合反应没有表现出催化作用 ,也不影响纳米复合物的结构形态 .不同蛭石含量的插层纳米复合物 ,在形成不同纳米分散状态的纳米复合物的过程中 ,蛭石晶片对BOZ A的热开环聚合具有明显不同的阻碍作用 ,蛭石含量为 3%的插层纳米复合物 16 0℃的凝胶化时间较纯树脂延长约 7min ,活化能升高约8kJ mol,固化反应热焓降低约 14J g ,使得固化物的固化程度较纯树脂降低约 7%~ 10 % ,阻碍作用最大 ,其它含量的次之(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王旭,徐日炜,余鼎声,江涛[6](2003)在《溶液法合成烯丙基苯并恶嗪中间体与其固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 2 烯丙基苯酚为原料 ,采用多种溶剂通过溶液法合成一种高成环率的 3 苯基 3,4 二氢 8 烯丙基 2H 1,3 苯并嗪 (简称为烯丙基苯并嗪 ) ,利用1H NMR、FT IR、MS、元素分析和DSC对其结构和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中间体的成环率和溶剂的极性有关 ,溶剂的极性越强 ,成环率越低。(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4期)

王旭[7](2003)在《含烯丙基的苯并恶嗪中间体的合成及其固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烯丙基苯并恶嗪中间体是由烯丙基苯酚类化合物,与苯胺、甲醛脱水缩合反应而成。研究该化合物的合成及固化性能的原因是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烯丙基双键和恶嗪环两类活性反应官能基团,用带有烯丙基双键的苯并恶嗪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聚合后增加了韧性,并保持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耐热性。同时,在加热和/或催化剂的作用下,苯并恶嗪发生开环聚合,固化成型过程中无小分子释放,体积收缩很小。本文首先对烯丙基苯酚类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了探索。在实验中,详细研究了影响最终产率和反应时间的多种反应条件因素。结果表明在氮气保护下并加入无机盐作催化剂,不仅可以提高产率,还大大提高反应效率。以自制的烯丙基苯酚作为酚源,合成了烯丙基苯并恶嗪中间体,利用 H-NMR、FT-IR、MS、DSC 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推断。结果表1明,不同的合成方法及反应介质对产物的组成及结构有明显的影响。其中以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法合成出的烯丙基苯并恶嗪成环率最高,是一种有效的合成方法。此外,烯丙基苯并恶嗪中间体存在两种不同的固化机理,双键加成反应与恶嗪环固化反应,双键加成反应放热峰的温度接近于恶嗪环固化放热峰的温度。通过非等温 DSC 法对烯丙基苯并恶嗪自催化固化行为进行了分 I<WP=4>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析。采用 Kissinger 方程和差减微分法分析了在升温速度为 2.5℃~20℃/min 之间的烯丙基苯并恶嗪非等温固化行为。结果表明,Kissinger 方程和差减微分法均能较好的分析体系的固化行为。差减微分法表明,固化反应活化能和反应级数随着升温速度的增大而减小。 苯并恶嗪具有灵活的分子设计性,本文对带有两个烯丙基具有双环结构的苯并恶嗪中间体和 3-烯丙基-3,4-二氢-2H-1,3-苯并恶嗪的合成工艺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最后对带有烯丙基的苯并恶嗪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共聚体进行了固化分析,探讨其改性结果。(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3-05-26)

王昌花,向福如,赵修贤,顾宜[8](2001)在《苯并恶嗪中间体生产中含酚污水的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和醋酸丁酯萃取法对苯并恶嗪中间体生产中产生的含酚污水进行脱酚处理研究 ,考察了影响脱酚效率的一些因素。结果显示 ,当水中苯酚浓度分别为 10 0、10 0 0、6 6 70、1170 0mg/L时 ,在 4BV/h的流速条件下 ,XDA - 2大孔吸附树脂对污水中苯酚的动态吸附率超过 99% ,处理后污水中的酚浓度可以控制在 1mg/L以下。采用丙酮或稀碱可以定量地对树脂进行解吸并回收苯酚。醋酸丁酯萃取污水虽然也可达到以上结果 ,但是存在较为严重的萃取剂溶解损失和二次污染 ,同时处理成本也较高。(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01年03期)

王昌花[9](2001)在《悬浮法合成苯并恶嗪中间体工程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苯并恶嗪中间体开环聚合制备各种高性能材料,是一种先进的技术路线,是酚醛树脂高性能化的新途径,因此关于苯并恶嗪中间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刻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悬浮法合成苯并恶嗪中间体工程学方面的内容。按小试、模型釜(冷、热模)试验、初步工程放大的思路进行阐述。 通过小试及模型釜(冷模试验),确定适合中间体合成的斜桨面叁叶后掠式搅拌器与扁管挡板相搭配,搅拌器几何参数为:D/T=0.35~0.54,b/T=0.09,上翘角α=15°,后掠角β=45°,叶面倾角θ=35°;挡板数n_B=3,挡板宽w=0.09T,离壁间隙C=(0.5~1.0)w,在湍流区可获得混合时间准数C_1=N·t_b<20,功率准数与流量准数之比N_p/N_(qd)=4.11,搅拌特性属剪切型。 在40L釜中合成中间体,选择预聚阶段搅拌速度N_1=60~80r/min,液-液分散期N_2=200~250r/min,悬浮期N_3=100~150 r/min时,可获得平均粒径为40目左右、粒径分布较窄,表面疏松多孔的球形中间体,各项性能(凝胶化时间、软化点、含酚率等)都达到预期指标,且反应过程稳定。 在模试釜试验基础上结合中间体反应的特点,针对反应的控制期(液-液分散期)确定工程放大准则为:单位体积功率恒定即P_y=2.1~2.5Kw/m~3;循环次数N_c>10次/分;放大后叶端线速度ND>1.00m/s且尽可能提高ND的值;同时预聚期均匀混合,悬浮期颗粒均匀悬浮。按此放大准则进行工程放大设计,搅拌器按部分几何参数相似,只调节D/T的值。1.0m~3釜采用D/T=0.5,液-液分散期搅拌转速N_2=111r/min=1.85r/s,叶端线速度:ND=1.11m/s。所设计的1.0m~3釜已通过试车,运行正常,产品性能合格(凝胶化时间为2~4分/160±1℃,软化点108~121℃/落球法,含酚率<4.0%);颗粒平均粒径为30~40目,粒径分布窄,已形成300t/y的生产能力。5.0m~3釜设计中采用D/T=045,液-液分散期搅拌转速N_2=114r/min=1.90r/s,叶端线速度ND=1.54m/s。最后本文还研究了一种处理合成中间体工业中产生的大量含酚污水的方法—XDA-2大孔树脂吸附法,该法脱酚率高,投资少,操作简便。(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1-05-16)

纪凤龙,顾宜,谢美丽,盛兆碧[10](2001)在《一种新型苯并恶嗪中间体的合成及其固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对氨基酚、苯酚和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苯并 恶嗪中间体。运用FTIR和1H -NMR对中间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1H -NMR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中间体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 70~ 90℃下反应 1~ 2h有利于形成 恶嗪环。同时 ,对该中间体的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 ,表明该中间体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并能够促进苯并 恶嗪树脂的固化反应进行。(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01年02期)

苯并恶嗪中间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以各种酚类化合物、二胺类化合物和甲醛为原料,合成了多种不同化学结构的二胺型苯并恶嗪中间体。采用核磁共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表征了苯并恶嗪中间体的化学结构。对不同化学结构恶嗪中间体固化产物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化学结构恶嗪中间体固化产物的热性能不同,以苯酚、甲醛分别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和4,4′-二氨基二苯砜为原料合成的恶嗪中间体的固化产物县有相对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47.63℃和212.1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并恶嗪中间体论文参考文献

[1].沈小娟.美罗培南中间体溴丙酰螺苯并恶嗪环己烷的合成[J].河北化工.2013

[2].张英强,姚国英,严浦,周胜斌.二胺型苯并恶嗪中间体的合成、表征与热分析[C].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08

[3].李娜,李玲,董风云,张扬.双酚A为基础的双苯并恶嗪中间体的合成与表征[J].粘接.2005

[4].谢倩,包春磊,鲁在君,符新.新型苯并恶嗪中间体的合成及其固化行为研究[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5

[5].叶朝阳,顾宜.苯并恶嗪中间体/蛭石插层纳米复合物热固化行为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4

[6].王旭,徐日炜,余鼎声,江涛.溶液法合成烯丙基苯并恶嗪中间体与其固化性能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7].王旭.含烯丙基的苯并恶嗪中间体的合成及其固化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

[8].王昌花,向福如,赵修贤,顾宜.苯并恶嗪中间体生产中含酚污水的处理技术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1

[9].王昌花.悬浮法合成苯并恶嗪中间体工程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1

[10].纪凤龙,顾宜,谢美丽,盛兆碧.一种新型苯并恶嗪中间体的合成及其固化性能的研究[J].塑料工业.2001

论文知识图

85℃下树脂组成对粘度随时间变化的影响BOZ中间体的FT-IR谱图BOZ中间体的1H-NMR谱图90℃下几种苯并口恶嗪液体树脂的75℃下树脂组成对粘度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热塑性酚醛树脂/乌洛托品固化反应机理

标签:;  ;  ;  ;  ;  ;  ;  

苯并恶嗪中间体论文_沈小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