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采用脑室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探析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采用脑室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探析

许毅雄

(漳浦县医院神经科福建漳州3632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采用脑室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监测组和对照组均40例,监测组实行有创脑室颅内压监测,对照组未实行有创脑室颅内压监测,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日常生理评分情况。结果: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0%,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监测组合格率为85.0%,合格率为45.0%。监测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行有创脑室颅内压监测,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日常生理评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脑室颅内压监测;外科重症患者;并发症;日常生理评分;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027-02

NeurosurgeryinpatientswithsevereintracranialpressuremonitoringandanalysingtheclinicalvalueofusingventricleXuYixiongZhangpuHospital,FujianProvince,Zhangzhou363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nalysisbyventricularintracranialpressuremonitoringinpatientswithneurosurgicalintensiveclinicalvalue.MethodsSelectourhospitalfromDecember2012toDecember2014weretreated80casesofneurosurgeryinseverecases,randomgrouping,monitoringgroupandthecontrolgroup(n=40).Implementingamonitoringgroupandventricularintracranialpressuremonitoring.Controlgroupdidnotimplementaventricularintracranialpressuremonitoring.Comparisonoftwogroupsofpatientswithcomplicationsanddailyphysiologicalscore.ResultsMonitoringgroupcomplicationratewas25.0%,thecontrolgroupis55.0%;Percentofpassis85.0%monitoringgroup,controlgroupis45.0%.(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sForcriticallyillpatientsinneurosurgerywithgenventricularintracranialpressuremonitoring,andcansignificantlyreducethepatientswithcomplications,andimprovepatientsdailyphysiologicalscore,hasthehighfeasibility,isworthpopularizinginclinicwidely.

【Keywords】Ventricularintracranialpressuremonitoring;Surgicalcriticallyillpatients;Complications;Dailyphysiologicalscore;Clinicalvalue

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中,颅内压是对患者颅内病情诊断和愈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临床工作中,神经外科病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颅内压增高[1]。颅内压增高的病人会因脑血流量下降,脑组织严重缺乏血供和氧供而导致继发性脑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导致死亡[2]。目前,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者从病理生理等不同角度解释了颅内压增高的原因,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颅内压升高仍然是个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有创脑室内压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较准确地判断病情,成为治疗重症外科患者颅内压增高的新的重要辅助监测指标,对指导和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3-4]。但其本身也会对患者产生有创性伤害,造成患者大面积脑梗,急性脑出血,血压一过性降低等发病风险的增高。本研究将针对脑室颅内压监测对重症外科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仔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监测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在18到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3±4.5);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19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2.9)岁。监测组实行有创脑室颅内压监测,对照组未实行有创脑室颅内压监测。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1.1纳入标准[5]年龄在18到88岁之间,血压、脉压在正常控制范围内,没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没有原发颅内占位和电解质紊乱的重症脑外科患者。

1.1.2排除标准[6]颅内有原发占位性病变者;监测前已有电解质紊乱者;凝血功能异常者;非脑外科重症患者。

1.2治疗方法

监测组和对照组均给予临床常规处理,包括心电监测,血压测量和基本生命体征的观察;保持患者头高脚低位和呼吸道畅通,面罩吸氧,留置导尿管;每日按常规补液2000ml到2500ml,以防止水电解质的失衡;适当降温和药物镇静。严密监测患者各项基本生命体征和指标,并及时与主治医师联系,及时救治。

1.3颅内压检测方法

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对监测组实行脑室颅内压监测,并进行有目的的治疗。颅内压增高的分级标准:<2.0kPa为正常,2.0~2.67kPa为轻度增高,2.67~5.33kPa为中度增高,>5.33kPa为重度增高。对于中度颅内压升高的患者,排除非颅内因素后给予利尿剂治疗;对于持续的重度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及时复查头颅CT,并结合CT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好术前准备。脑室颅内压监测时间为1到14天,平均8.9天。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的状况;比较日常生理评分情况,其中8~10分为良好,6~7分为合格,<6分为不合格。将良好和合格之和作为总合格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0%,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7.5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例(%)]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交通事故发生的增加,重症神经外科患者自发性脑出血发生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由于脑组织缺血引发的脑水肿,离子紊乱等并发症逐渐增多,而且,病死率也在逐渐增加[6-7]。患者病后日常生理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如果这种情况下,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监测和救治,则会导致脑组织进一步血流灌注不足,脑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进而造成脑组织永久性的伤害[8-9]。对重症脑外伤患者实行脑室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准确掌握患者病情发展状况,预防脑外科重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防止病情的恶化,同时可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救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日常生理评分[10-11]。

3.1脑室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以前,临床工作者主要根据血压,脉压,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术后遗留骨窗感触等常规指标来判断患者颅内压是否升高,结果往往不精确,尤其是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下的患者,无法准确反映患者的真实病情,而有创脑室颅内压监测能直接反映颅内压的值的大小,直接监测颅内压的高低,并设有自动报警装置,对于颅内压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理评分[12-13]。本资料显示,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0%,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监测组合格率为85.0%,对照组合格率为45.0%。监测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有创脑室颅内压监测对减少重症脑外伤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理评分具有重要作用。

3.2脑室颅内压监测的并发症

由于监测组采用有创脑室颅内压监测,对患者造成创伤性伤害,患者的生命指数降低,氧分压较正常下降,二氧化碳分压较正常升高,血压较正常下降,应酌情给予氧疗和升压治疗;此外,患者还会出现大面积梗塞,脑积水,急性出血等并发症。对照组仅仅给予患者常规检测,没有创伤性伤害,患者的生命指数、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血压均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增加大面积梗塞、脑积水和急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有创性脑室颅内压监测自身虽然会造成大面积梗塞、急性出血、血压下降等并发症,造成患者耐受力下降,但对于重症脑外科患者颅内血肿、脑水肿、离子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对提高患者生理评分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金寿,张金锋,蒋新鸣等.一次性使用压力感受器在颅内压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5):221-223.

[2]金毅,高亮,胡锦等.颅内压监测阶梯治疗方案治疗继发严重外伤性脑水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2):203-204.

[3]曹顺华,姚秋辉,王东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956-958.

[4]张桂运,海舰,詹青.颅内压监测在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患者中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3):750-752.

[5]沈小琴.双侧脑室引流并持续腰大池引流及护理对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78-2579.

[6]廖兰,易汉娥.急性颅内压升高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8):951-953.

[7]谢冠玲,蓝海,钟洪花等.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听神经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9):2281-2283.

[8]李志强,戴新连,沈冬青等.颅内压监测在142例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1(2):75-78.

[9]吴海航,肖伟利,刘少平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Z):24-25.

[10]黄齐兵,张源,宋承明等.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2):107-110.

[11]HaddadSH,ArabiYM.Criticalcaremanagementof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yinadults[J].ScandJTraumaResuscEmergMed,2012,20(1):12-27.

[12]徐伟,邓德旺,李桂心等.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人脑室[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5):414-417.

[13]陈国锋,陈志斌,宋海鹏等.脑实质内颅内压监护对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5):641-644.

标签:;  ;  ;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采用脑室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