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寓言论文-郑小九

列子寓言论文-郑小九

导读:本文包含了列子寓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愚公移山,神话,道家,儒家

列子寓言论文文献综述

郑小九[1](2019)在《《列子》“愚公移山”寓言的文化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子》"愚公移山"寓言有很高的思想文化含量,是远古神话、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等交融互补的典范。移山神话体现了"人"与"山"的关联、对抗,从中可以捕捉到中华民族精神的萌芽:道家思想构成愚公移山寓言的"底色",愚公的道家气质主要表现为大智若愚的智慧、天地无私的胸怀、乐观达观的心态、精诚之至的执着等;儒家思想是愚公移山寓言的"主色",愚公的儒家风格体现在入世姿态、仁爱品德、自强精神等;佛家思想是愚公移山寓言的"配色",愚公的佛家意味主要是大慈大悲、众生平等、勤勉精进等。(本文来源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富海[2](2017)在《列子寓言:人类精神的共同诉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华泱泱传统文化中,列子寓言是一个重要构成部分,2400多年来,这些寓言已经被广泛用于生活的交流、文章的书写,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和魅力。在书籍浩如烟海的当代,重读列子寓言,不仅是对一份传之千秋万代的文化遗产的继承,更是对这些寓言中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本文来源于《河南日报》期刊2017-04-07)

程方[3](2016)在《从《列子》寓言的教益性看《列子》接受史中的儒学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子》是一座寓言的宝库,它保存了大量精湛的寓言,其中很多脍炙人口并流传至今,对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以启迪和教育。本文从《列子》寓言的教益性入手,并联系历代《列子》接受史中的儒学化特征,力求发掘《列子》作为道家论着范畴之外的思想价值。(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24期)

陆建强[4](2015)在《列子寓言的现代价值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郑宇民的新作《列子资治》的出版,在我看来,这既是他的学问之作,更是他的情怀之作。《列子》是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百家争鸣,学术思想最为丰富时候的古书之一。要读通列子、读懂列子,并非易事。而要读用经典,更可谓难上加难。作者对列子八篇的每一章节细分,(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5-12-22)

杨雪[5](2015)在《《列子》寓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寓言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产物,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诸子哲理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经典作品散见于各家典籍之中。《列子》作为一部重要的道家文献,一直因成书年代遭到质疑而被研究者们所忽视,真伪问题已经严重束缚了《列子》研究的发展。如今《列子》真伪研究虽仍为主要方向,但对其文本自身的价值挖掘也已经开始受到关注。据统计《列子》书中“寄之他人”的广义寓言达108则,在诸子文集中是含寓言比较多的,但其因真伪问题长时间被放置于魏晋时期,当是先秦寓言研究的损失。《列子》寓言研究目前可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作为证据出现在主真、主伪两派的辩论中,二是对寓言本身的文学艺术价值的研究。成书年代问题上,本文主张《列子》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可能有后人的增窜,但仍是重要的先秦文献。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综合、对比等方法,对《列子》寓言的数量、题材、艺术特点做出分析,同时文章兼具了对寓言在证明《列子》成书年代问题上的研究,希望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有一些收获与所得。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对《列子》研究、《列子》寓言研究的课题研究现状做出梳理,同时对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做出介绍。第二章,《列子》寓言。通过对《列子》寓言的全面统计对列子其人其书基本情况做出概述,对《列子》寓言的题材、艺术特点做出梳理,并从寓言角度对其时代特点进行分析。第叁章,《列子》寓言重文统计研究。对《列子》与《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的重文寓言做出统计,运用对比方法对代表性寓言进行考辨,以求理清时间先后问题。第四章,《列子》寓言在春秋战国寓言发展中的定位。概述春秋战国寓言发展历程,将《列子》放入大的历史节点中,就它对后世寓言的影响与意义进行论述,以求恢复《列子》应有的历史地位。最后,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简述课题结论。(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5-15)

王欢[6](2012)在《列子寓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列子》都因其被冠以伪书的头衔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其文学价值却不因其伪而失色。《列子》一书包含大量的寓言故事,文学性极强,因此向来与同样包含很多寓言故事的《庄子》一样,被认为是先秦文学寓言的代表,以庄、列并称。本论文即是针对《列子》一书中寓言故事的文学价值进行的研究。本论文共分叁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言,分为两小节,第一小节简要介绍了中国寓言的发展流变以及《列子》寓言的新特征;第二小节对《列子》一书的研究状况与源流进行了一番大致梳理。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列子》寓言的文学价值,本部分分两小节,第一小节从“贵虚”的主导思想、深刻的人生哲理、奇妙的科学幻想和耳目一新的神话传说四个方面论述了《列子》寓言的思想内容;第二小节从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叁个方面论述了《列子》寓言的艺术特色。第叁部分则着重于《列子》寓言与《庄子》寓言的对比,分别从两者的思想意识和文学表达两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袁演[7](2010)在《《列子》寓言的叙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有关《列子》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至今尚无定论。据统计,当代有关《列子》问题研究的成果,考辨其真伪的在60%以上。结合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列子》寓言的特征,无疑是一种开阔思路、灵活拓宽《列子》研究方法的途径。本文即从叙事内容、叙事特征、叙事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列子》中的寓言进行了新的解读。(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8期)

杨春发[8](2010)在《道亦有道》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篇是具体情景中语言系统的实在化。语篇是一个系统,它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陈忠华、刘心武、杨春苑等认为,一个话语就是一个世界;世界是话语底层的心理表征,话语则是世界投向语言表层的映射。换句话说,语篇世界的最终建构其实就是一个具有连贯性的认知世界的形成。而对于语篇连贯性的看法,不同的语言学家有不同的观点,如:格利森(Gleasm)和韩礼德(Halliday)都认为,语篇研究属语言表层的语法层次,所以它们的连贯在于语篇组织,即语言的衔接。但莱考夫(G. Lakoff)、胡壮麟等认知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连贯是认知层面的内容;人们主要是通过语句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自身的内在性认知世界知识,在心智上建立一个统一的认知世界,形成连贯,并以此来理解整个语篇世界的。又如:王寅认为,一个语篇所提供的信息若能在我们的心智中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世界,那么,这个语篇就具有连贯性。另一方面,由莱考夫和约翰逊(Mark 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所以我们常利用概念隐喻来构建个人的认知世界。换句话说,由于我们人类不断同自身,周围环境以及各种民族文化之间互相影响而最终形成了经验格式塔(gestalt),这种格式塔决定我们经验的连贯性;所以我们能够用一个范畴里的格式塔来理解另一个范畴里的格式塔,也就是隐喻地理解事物。本文主要就是结合以上两方面的有关理论来论证《列子》寓言故事的连贯性的。首先,本文用概念隐喻有关理论来解析列子隐含在这些寓言故事里的哲学观点。实际上,《列子》的寓言故事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宏大的语篇。从一个个寓言故事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列子的认知世界。经过仔细分析,作者发现:这些哲学观点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一个,那就是,“顺道自然”。在此基础上,本文又进一步分析这些哲学观点所隐含的概念隐喻后发现:这些隐喻实际上也可以归纳为一个,那就是,TAO IS NATURE.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了结论:《列子》里的所有寓言故事能在读者的心智中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世界,所以它们是连贯在一起的。(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李鑫[9](2010)在《《庄子》、《列子》梦寓言对古代梦小说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家的两部重要着作《庄子》、《列子》中均有以梦为中心的寓言故事。《庄子》之"齐梦觉"论直接影响了后世的"人生如梦"主题、其梦寓言中对梦情节灵活的设置运用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对于后世小说情节结构及表现形式等多有影响、其主动虚构的意识影响了后世小说的虚构意识的发展等;《列子》在继承《庄子》梦论的基础上,其梦寓言体现出小说的初步形态,突出表现在情节、人物、环境俱备、完备的对比手法的运用、以一种"醒—梦—醒"的次序,借助梦之时空浓缩特点点明时空次序的结构方式等,这些手法多被唐代梦小说所继承。(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0年01期)

杨学东[10](2009)在《《列子》寓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因系伪作,《列子》一直得不到学界应有的重视。综观《列子》研究史,关于《列子》真伪的考辨几乎贯穿了全过程,但对于《列子》文本的研究则廖若晨星、屈指可数,其命运与道家另两位巨擘老子、庄子所受到的礼遇诚不可同日而语。其实伪书亦是古籍,它承载着古籍应有之价值。研究中我们可以充分开掘材料本身,最大限度发挥古籍价值。《列子》书中之寓言蔚为大观,《列子》的说理辨析几乎都是通过寓言来完成的。但历来研究者们往往只留意其单篇或类型寓言,对寓言整体风貌的关照则付之阙如。本论文拟从寓言角度探骊《列子》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列子》就不得不提《庄子》。在有关"生死、体道、理想之世"等论题上,《列子》的观点与《庄子》大同小异。如认为,生死就是一气之转,"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也"。因为看淡生死,所以《列子》采取知时安命处顺的态度。关于体道,《列子》认为,道是自然的,体道者只有保持内心的虚静,去掉一切是非好恶美丑等世俗观念,顺应万物的本性来行事,方可体道。《列子》也主张"无知即真知",强调去知,反智。关于理想之世,《列子》虚构了一个逍遥自在,自然无为的理想国。以上种种理论,我们都可以在《庄子》那里找到源头,可见《庄子》对《列子》影响之深。享乐思想是《列子》最为人所诟病的,但我们要知道这里面的内容不是一时一人所作,所以要区别对待。《列子》的处事原则是:掌握事物变化的根本规律,要善于处弱不争,此外,为了保全生命,还应做到随时势而变,随物而变化,这里,能看到《老子》对其的影响。本文着力于对其寓言渊源及其艺术特点的挖掘及开拓。《列子》寓言来源有二:借鉴寓言和自铸寓言。借鉴寓言以借鉴《庄子》寓言为最多,绝大部分是原寓言照录。此外旁及《吕氏春秋》、《淮南子》、《韩非子》等,采录情况同于借鉴《庄子》,偶有借题发挥处。而自铸寓言才是《列子》寓言最精彩的部分。其构思之奇不亚于以怪诞着称的《庄子》,有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叙事之工,语言之隽屡为后人所称道,实为后世文言小说之渊薮。其寓言之成就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和经典语汇。(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学院》期刊2009-04-01)

列子寓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华泱泱传统文化中,列子寓言是一个重要构成部分,2400多年来,这些寓言已经被广泛用于生活的交流、文章的书写,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和魅力。在书籍浩如烟海的当代,重读列子寓言,不仅是对一份传之千秋万代的文化遗产的继承,更是对这些寓言中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列子寓言论文参考文献

[1].郑小九.《列子》“愚公移山”寓言的文化阐释[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赵富海.列子寓言:人类精神的共同诉求[N].河南日报.2017

[3].程方.从《列子》寓言的教益性看《列子》接受史中的儒学化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6

[4].陆建强.列子寓言的现代价值解读[N].光明日报.2015

[5].杨雪.《列子》寓言研究[D].山东大学.2015

[6].王欢.列子寓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7].袁演.《列子》寓言的叙事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0

[8].杨春发.道亦有道[D].福建师范大学.2010

[9].李鑫.《庄子》、《列子》梦寓言对古代梦小说创作的影响[J].求索.2010

[10].杨学东.《列子》寓言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9

标签:;  ;  ;  ;  

列子寓言论文-郑小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