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由式磨料磨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磨损,磨料,形貌,光滑,有限元,表面,结构。
自由式磨料磨损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波[1](2009)在《自由式磨料磨损下棱纹形仿生结构表面摩擦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穿山甲鳞片和栉孔扇贝的瓣所表现出的优越的耐磨特性,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对生物几何结构信息进行采集,建立了生物耐磨结构的数学模型,制备了叁种不同分布间距的棱纹形表面样件,并在磨料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模拟土壤环境的自由式磨料磨损试验,利用试验优化设计方法对磨损数据进行了分析,探索了试验条件(磨损速度、棱纹分布和磨料粒径)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利用离散元软件对仿生棱纹形几何结构磨料磨损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磨损速度和土壤颗粒的粒径对样件表面磨损的影响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探讨。分析了棱纹形几何结构表面的磨损机理,并与相同试验条件下的平板形表面的磨损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仿生棱纹形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磨特性。本研究充实了自由式磨料磨损理论与试验研究等方面的内容,为仿生与磨损的耦合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6-01)
贾兵云[2](2004)在《凸包型仿生非光滑表面自由式磨料磨料磨损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式磨料磨损现象在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煤炭机械、建筑机械等工程领域中广泛存在,是导致这些机械与自由式磨料接触的工作部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以往人们对磨损部件的研究主要是从材料角度出发,即针对不同的磨料和机械部件服役条件研究各种耐磨材料,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着某些不足和局限。仿生学的诸多观察和研究发现步甲、蜣螂等许多土壤动物爪趾和体表具有凹坑、凸包、鳞片等几何非光滑形态。生物体表非光滑形态的形成不仅与其种属遗传有关,而且与生物习性和环境等有直接的关系,是生物为适应其生存环境优化而来的。这为从形态方面研究耐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和依据。设计并制备了七种分布的凸包型非光滑表面,在JFY50型热压机上通过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轻质碳酸钙填充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凸包结构,并通过粘接方法将凸包固定在45钢底板上,制备了凸包型仿生非光滑表面试样。探索使用LSV50型叁维激光扫描系统和逆向工程软件及叁维造型软件Pro/E2001相结合来测定非光滑表面体积磨损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数据可重现很好,有效解决了仿生非光滑表面磨损测量问题。在JMM型转盘式磨料磨损试验机上对所设计的试样进行了磨料磨损试验,探索了凸包分布、凸包尺寸变化、磨损环境等对凸包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凸包与凸包之间的组合分布方式对凸包型非光滑表面的自由式磨料磨损特性有很大影响;钢包试样上目标包的耐磨性远不如同分布的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包试样,即凸包在磨损过程中的动态尺寸变化倾向于获得更轻的磨损;在试验范围内,对于同一种尺寸的磨料,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目标包的体积磨损量增加;当滑动速度为1.68m/s和3.02m/s时,随着磨料粒子尺寸的增加,体积磨损量增加,当磨料尺寸达0.420-0.840mm时又有所减小;当滑动速度为2.35m/s时,随着磨料粒子尺寸的增加,体积磨损量一直增加。结合逆向工程技术和叁维造型技术及统计数值分析技术,引入凸包结构近中线概念,进行了非光滑表面磨损形貌分析。分析表明,随着磨料尺寸的增加,近中线变化区域变得狭长,磨损表面积增加,磨损深度减小。<WP=85>凸包型仿生非光滑试样目标包的体积磨损量随滑动距离的回归分析表明其体积磨损量与滑动距离近似呈线性关系;利用正交多项式回归方法求出了非光滑表面与磨料尺寸和滑动速度的数学模型,回归方程为:,表明滑动速度和磨料粒子尺寸对非光滑表面的磨损量影响大小顺序为:滑动速度z2,磨料粒子尺寸z1。选用泥沙流变模型为宾汉模型,其模型为。使用ANSYS/FLOTRAN模块对单包试样在泥沙中的运动形式进行了ANSYS有限元探索。其分析表明,泥沙在较高滑动速度、较大凸包尺寸及凸包与基底无过渡圆角时凸包分布对自由式磨料磨损的作用更大,倾向于获得较轻的磨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4-05-01)
张明喆,刘勇兵,佟金[3](2000)在《两种高聚物减粘材料在自由式磨料磨损中的分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减粘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 UHMWPE)和聚四氟乙烯 ( PTFE)在自由式磨料磨损中 ,自由磨料对固体表面层的磨损作用带有一定的随机性 ,其磨损表面形貌是不规则的 ,这种具有随机性的不规则磨损表面形貌有着一定尺寸范围内的分形结构。利用分形几何学理论(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自由式磨料磨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由式磨料磨损现象在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煤炭机械、建筑机械等工程领域中广泛存在,是导致这些机械与自由式磨料接触的工作部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以往人们对磨损部件的研究主要是从材料角度出发,即针对不同的磨料和机械部件服役条件研究各种耐磨材料,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着某些不足和局限。仿生学的诸多观察和研究发现步甲、蜣螂等许多土壤动物爪趾和体表具有凹坑、凸包、鳞片等几何非光滑形态。生物体表非光滑形态的形成不仅与其种属遗传有关,而且与生物习性和环境等有直接的关系,是生物为适应其生存环境优化而来的。这为从形态方面研究耐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和依据。设计并制备了七种分布的凸包型非光滑表面,在JFY50型热压机上通过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轻质碳酸钙填充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凸包结构,并通过粘接方法将凸包固定在45钢底板上,制备了凸包型仿生非光滑表面试样。探索使用LSV50型叁维激光扫描系统和逆向工程软件及叁维造型软件Pro/E2001相结合来测定非光滑表面体积磨损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数据可重现很好,有效解决了仿生非光滑表面磨损测量问题。在JMM型转盘式磨料磨损试验机上对所设计的试样进行了磨料磨损试验,探索了凸包分布、凸包尺寸变化、磨损环境等对凸包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凸包与凸包之间的组合分布方式对凸包型非光滑表面的自由式磨料磨损特性有很大影响;钢包试样上目标包的耐磨性远不如同分布的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包试样,即凸包在磨损过程中的动态尺寸变化倾向于获得更轻的磨损;在试验范围内,对于同一种尺寸的磨料,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目标包的体积磨损量增加;当滑动速度为1.68m/s和3.02m/s时,随着磨料粒子尺寸的增加,体积磨损量增加,当磨料尺寸达0.420-0.840mm时又有所减小;当滑动速度为2.35m/s时,随着磨料粒子尺寸的增加,体积磨损量一直增加。结合逆向工程技术和叁维造型技术及统计数值分析技术,引入凸包结构近中线概念,进行了非光滑表面磨损形貌分析。分析表明,随着磨料尺寸的增加,近中线变化区域变得狭长,磨损表面积增加,磨损深度减小。<WP=85>凸包型仿生非光滑试样目标包的体积磨损量随滑动距离的回归分析表明其体积磨损量与滑动距离近似呈线性关系;利用正交多项式回归方法求出了非光滑表面与磨料尺寸和滑动速度的数学模型,回归方程为:,表明滑动速度和磨料粒子尺寸对非光滑表面的磨损量影响大小顺序为:滑动速度z2,磨料粒子尺寸z1。选用泥沙流变模型为宾汉模型,其模型为。使用ANSYS/FLOTRAN模块对单包试样在泥沙中的运动形式进行了ANSYS有限元探索。其分析表明,泥沙在较高滑动速度、较大凸包尺寸及凸包与基底无过渡圆角时凸包分布对自由式磨料磨损的作用更大,倾向于获得较轻的磨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由式磨料磨损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波.自由式磨料磨损下棱纹形仿生结构表面摩擦学行为[D].吉林大学.2009
[2].贾兵云.凸包型仿生非光滑表面自由式磨料磨料磨损行为[D].吉林大学.2004
[3].张明喆,刘勇兵,佟金.两种高聚物减粘材料在自由式磨料磨损中的分形特性[J].农业机械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