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稳定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腰椎,稳定,系统,激光器,脊柱,开环,椎管。
稳定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钟建斌,胡勇[1](2019)在《动态稳定系统的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由Stoll等[1]在Graf韧带系统的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成,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LDD主要包括腰椎椎间盘突出、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退行性椎体滑脱及退行性脊柱侧凸等,当引发严重腰腿部疼痛、神经根压迫等临床症状时往往需要手术治疗。与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及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相比,Dynesys通过椎弓根螺钉连接产生的动态推拉关系在固定节段对抗异常折弯力和剪(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孟祥涛[2](2019)在《中原油田原油稳定系统绿色低碳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原油田原油稳定系统进行绿色低碳优化研究,按照"压缩规模、优化工艺、提高系统效率"的原则,分析和论证了"在柳屯油库新建1座年处理量100万t原油稳定系统,替代目前6座联合站原油稳定系统进行生产"的可行性,可以有效解决地面集输系统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高系统整体能效水平,促进绿色企业行动建设。(本文来源于《油气田环境保护》期刊2019年05期)
陈建娟,杨祖杰,李斌,丛山[3](2019)在《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模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中建立改进的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模拟流程模型,利用传统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流程的工艺参数作为初值,通过规定主要产品标准,确立了现有工艺流程的初步操作参数。使用单因素变量法对现有流程工艺参数进行调整,研究流程内主要设备的操作条件,如补充吸收剂流量、稳定塔回流比、稳定塔理论板数、稳定塔顶液化石油气抽出量、解吸塔进料温度及再吸收塔贫吸收油温度等因素对于工艺流程综合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吴巷,任莉荣,舒钧[4](2019)在《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是老年人腰背痛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neurogenic Intermittentclaudication,NIC)的常见原因[1]。LSS可导致严重的慢性疼痛和残疾,生活质量、日常活动及功能急剧下降[2]。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传统方法是全椎板切除、植骨融合,然而,传统融合术不同程度的加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ASD可导致症状加重并需要行翻修手术[3,4]。因此,非融合术理念孕育而生。动态稳定系统作为非融合术之一,其日益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靳立强,田端洋,田浩,刘蒙蒙[5](2019)在《汽车电子稳定系统制动增力辅助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可能出现的由于驾驶员恐慌等因素造成的制动力不足,以及在长距离下坡时为防止车辆超速驾驶员操作负担增大的情况,利用Stateflow状态机理论与Matlab/Simulink联合建模的方法,设计了液压制动辅助(HBA)以及陡坡缓降控制(HDC)控制策略。通过试验最终选取制动踏板位移及其变化率作为识别参数以更好地识别驾驶员意图,同时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设计坡道识别算法,并考虑到制动器高温失效的问题,建立温度模型。最后,进行离线仿真及硬件在环试验,结果均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HBA功能能够满足ECE标准,而HDC功能也能够保持车速在目标车速附近波动,说明本文控制策略能够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熙明,魏旭,窦立刚[6](2019)在《激光系统中半导体激光器温度稳定系统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器系统中半导体激光器的功率输出稳定度和工作温度有很大的关系,为了使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稳定,需要对激光器实现高精度、快速温度控制。针对现有的激光系统中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存在控制精度不够高、控制速度慢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温度稳定系统,采用PT-100热电偶测量激光器温度,并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温度数据进行拟合,使得温度测量精度达到0.01℃;使用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PSO)的PID控制器实现温度控制。仿真实验和实际测试表明,所设计的温度稳定系统能够很好地控制激光器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所需的调节时间小于11s,达到稳态后温度波动在±0.02℃内。与传统的温度控制方式相比,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实现参数自整定并自动调节温度,对大功率激光系统中激光器温度具有良好稳定效果。(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02期)
周同,白国振,高超,冯春花[7](2019)在《数据驱动ANN的SISO开环稳定系统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任意满足广义Lipschitz条件的SISO系统的开环稳定系统,提出了一种无模型的简单有效的数据驱动神经网络半开环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对系统的开环控制输入与传感器反馈输出的数据在一定时间内的特征进行神经网络拟合,直接获得一个在时域上控制参考要求与其对应的系统输入信号的开环控制"反算器",可以对该系统进行效果优秀的开环控制,从而获得一种简单实用的控制器。利用MATLAB对一个叁阶系统进行仿真,对比了控制器与传统PID的效果,验证了控制器简单、有效的特性。再利用西门子电机和安川电机的扭矩伺服加载实验设备,验证了控制器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孙英飞,张启栋,石东平,李中实[8](2019)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中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allis组和融合组,各52例;Wallis组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融合组采用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评分(JOA)、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前后缘高度(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ISH)、椎间盘高度(disc height,DH)、手术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顽固性腰痛、椎体滑脱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JOA、VAS、OD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术后12个月,Wallis组JOA评分高于融合组,VAS、ODI评分低于融合组,差异显着(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Wallis组ISH、DH、ROM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2个月融合组ISH、DH明显降低(P<0.05),ROM明显增加(P<0.05);术后12个月Wallis组ISH、DH高于融合组,ROM低于融合组,差异显着(P<0.05);随访12个月,Walli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4/52),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14/5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腰椎减压融合术比较,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唐瑞,侯宏录,王秀[9](2019)在《视轴稳定系统的模糊PID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无人机视轴稳定系统的准确测量与跟踪,设计了经典PID和模糊控制为基础的视轴稳定控制器。在实际工程中PID参数整定过程存在大量不确定性,为了实现PID参数的在线整定,将模糊控制算法与经典PID控制相结合,构造了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实现了对PID控制器的修正。在MATLAB中的Fuzzy Toolbox和Simulink中,将PID和参数自整定模糊PID进行对比,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在无扰动和10 Hz的正弦扰动的阶跃响应曲线表明,模糊PID相对于模糊控制和PID控制有更短的响应时间和更小的隔离度;在输入为1~10 Hz的系统正弦响应曲线,模糊PID误差最小,控制效果最好。由此可得参数自整定模糊PID在视轴稳定系统中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控制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陈齐平,赵志,闵星星,沈进稳[10](2019)在《经Wiltse入路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经规范非手术治疗后无效或症状加重的患者需选择手术治疗。以往的经典术式为经后正中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但经过多年临床应用,该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均暴露出一些不足。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主要问题是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加速,而后正中入路需广泛剥离竖脊肌,术后常残留腰痛。为解决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存在的问题,研究者研发出了多种腰椎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其中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腰椎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属于后路动态稳定系统。Wiltse入路是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进入,直接暴露上下关节突及外侧横突,无需大范围剥离椎旁肌,可减少多裂肌损伤,保留棘突上肌肉及韧带的附着点,有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从近年来报道经Wiltse入路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文献来看,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该术式既可实现有效固定,又可避免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的问题,创伤较小,短期疗效满意。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该手术的适应证将进一步扩大,中远期疗效也将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9年02期)
稳定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中原油田原油稳定系统进行绿色低碳优化研究,按照"压缩规模、优化工艺、提高系统效率"的原则,分析和论证了"在柳屯油库新建1座年处理量100万t原油稳定系统,替代目前6座联合站原油稳定系统进行生产"的可行性,可以有效解决地面集输系统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高系统整体能效水平,促进绿色企业行动建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稳定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钟建斌,胡勇.动态稳定系统的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19
[2].孟祥涛.中原油田原油稳定系统绿色低碳优化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9
[3].陈建娟,杨祖杰,李斌,丛山.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模拟优化研究[J].天津化工.2019
[4].吴巷,任莉荣,舒钧.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19
[5].靳立强,田端洋,田浩,刘蒙蒙.汽车电子稳定系统制动增力辅助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6].刘熙明,魏旭,窦立刚.激光系统中半导体激光器温度稳定系统研究与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
[7].周同,白国振,高超,冯春花.数据驱动ANN的SISO开环稳定系统控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9
[8].孙英飞,张启栋,石东平,李中实.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疗效[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9
[9].唐瑞,侯宏录,王秀.视轴稳定系统的模糊PID控制器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9
[10].陈齐平,赵志,闵星星,沈进稳.经Wiltse入路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