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闻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伦理学,新闻,伦理,职业道德,隐私权,波特,图式。
新闻伦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汉熙,陈婷[1](2016)在《苹果动新闻实践的新闻伦理学关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波特方格"理论探讨苹果动新闻伦理失范行为:引入与新闻事实无关的动漫想象与艺术表述,新闻表述失去了准确性;为了获取"新奇的市井故事"网络贩售收益,表现出高度的坚韧性;围绕"裸体与尸体+枕头与拳头"等卖点,剥夺了新闻当事人的隐私与人权,缺乏互惠性;专注情色凶杀,报道题材缺乏多样性;为了获得资本收益而撕裂社会,丧失了媒体生存的社区和谐。以丑恶现象为报道选题,迷失了报道方向,无法"看清事实";基于"功利主义"进行新闻伦理抉择,抛弃了对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忠诚。(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沈莉蓉[2](2015)在《中国新闻伦理学研究模式的反思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伦理学的研究模式,既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工具与手段,也是各种具体研究方法的组合与应用方案,更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新闻伦理学研究模式的完善与创新,有利于推动学科研究的深入,以及促进新闻行业的有序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个案分析法,以中国新闻伦理学为研究对象,对其研究模式进行反思与探索。从方法论的范畴界定研究模式,认为研究模式从属于研究范式,是对研究方法应用方案的指导。新闻伦理学沿用应用伦理学的工程模式,在融合新闻学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模式。传统的“现象—原因—对策”模式和西方波特图式是中国最常见的两种研究模式,它们各有学术价值和理论缺陷,可分别从“建构循环体系”与“本土改造”对这两种模式进行完善。此外,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对这两种模式进行优势整合,提出一种创新的研究模式,为中国新闻伦理学研究模式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5-05-28)
方艳[3](2014)在《理论提升是我国新闻伦理学建设的当务之急》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闻伦理学已有了一定规模和相应成果,但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规范多、少依据的问题。新闻伦理规范和实践仅是新闻伦理学的一部分,从学科建设看,并未体现该学科深层次的内容。并且,就事论事的研究也没解决其原则与规范的合法性与现实合理性问题。缺少理论,制约着该学科的发展。本文依据伦理学学科建设中以理论伦理学为基础、以规范伦理学为核心、以实践伦理学为旨归的框架,规范实践,打造新闻实践品牌,进一步推动新闻品牌构建和学科发展。(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4年10期)
冯菊香[4](2014)在《自媒体时代《新闻伦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媒体时代,传统新闻伦理教学面临着冲击和挑战。为了解决新闻传播实践中的伦理偏差或缺失乱象,不少新闻传播院系开始加强和多方面尝试新闻伦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结合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现状,可以从传媒转型促进了新闻伦理学的教学改革、人本责任意识奠定了新闻伦理学的教学理念、交叉学科特性决定了新闻伦理学的教学内容,以及传播新技术拓展了新闻伦理学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本文来源于《玉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何希[5](2013)在《基于新闻伦理学视角的人物分析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政治人物的隐私权,如果与公共利益相冲突,或者有可能会影响到公共利益时,公众应该有权知道。但在报道政治人物隐私时,媒体只报道关乎公共利益的事实本身即可,应尽量避免过多阐述隐私的细节,以免对相关的人造成二次伤害。(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3年14期)
冯广圣[6](2013)在《新时期《新闻伦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伦理学是高校新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新时期《新闻伦理学》原有的课程体系面临解构,实践转向成为其选择。学科理论、新闻伦理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新闻伦理问题与治理是教学内容的新组成部分,文章对"一个中心,两个延伸"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和教学效果进行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3年06期)
谭璐[7](2012)在《新闻伦理学视野下的灾难报道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汶川地震到"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新闻媒体成为救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报道中出现的问题也日趋明显。怎样从人性伦理出发化解这一矛盾,成为学界和媒体从业者关心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2年06期)
李琴,徐啸[8](2012)在《自由与限制:公众人物报道中的新闻职业道德选择——由“峰芝婚变”报道引发的新闻伦理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公众人物不可避免地承受"隐私权保护的适当弱化",媒体可以适当地"爆料"公众人物的生活。但是,由于报道内容和报道角度等方面的过当,也出现许多引发伦理争议的报道。本文探讨媒体在公众人物报道中的自由与限制,并以"峰芝婚变"的报道为例,分析媒体在此类报道中所引发的新闻伦理争议,以及媒体应如何做出正确的新闻职业道德选择。(本文来源于《华中人文论丛》期刊2012年01期)
王佳翔[9](2011)在《论新闻伦理学视角下媒体人本思想的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伦理学研究大众媒体新闻实践活动的动机、行为及目的的善恶意识问题,提出了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概念,而人本思想就是新闻道德中核心的理念。现代媒体人本思想的缺失,严重影响到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心,这种丧失新闻伦理的新闻报道使公众接受到的新闻信息产生扭曲,是对公众知情权的践踏。本文以新闻伦理学的角度,研究媒体人本思想缺失在新闻实践中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人文精神的作用加以概括,从中找出人本思想的内涵。(本文来源于《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王向东[10](2011)在《学一点新闻伦理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伦理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价值取向、道德表现与日常行为品德规范等的总和。从新闻界2010年发生的一些不正常现象看,学一点新闻伦理学,对新闻界同仁而言,很有必要。(本文来源于《中国记者》期刊2011年01期)
新闻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闻伦理学的研究模式,既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工具与手段,也是各种具体研究方法的组合与应用方案,更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新闻伦理学研究模式的完善与创新,有利于推动学科研究的深入,以及促进新闻行业的有序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个案分析法,以中国新闻伦理学为研究对象,对其研究模式进行反思与探索。从方法论的范畴界定研究模式,认为研究模式从属于研究范式,是对研究方法应用方案的指导。新闻伦理学沿用应用伦理学的工程模式,在融合新闻学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模式。传统的“现象—原因—对策”模式和西方波特图式是中国最常见的两种研究模式,它们各有学术价值和理论缺陷,可分别从“建构循环体系”与“本土改造”对这两种模式进行完善。此外,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对这两种模式进行优势整合,提出一种创新的研究模式,为中国新闻伦理学研究模式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闻伦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汉熙,陈婷.苹果动新闻实践的新闻伦理学关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沈莉蓉.中国新闻伦理学研究模式的反思与探索[D].暨南大学.2015
[3].方艳.理论提升是我国新闻伦理学建设的当务之急[J].新闻知识.2014
[4].冯菊香.自媒体时代《新闻伦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
[5].何希.基于新闻伦理学视角的人物分析报道[J].商.2013
[6].冯广圣.新时期《新闻伦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新闻世界.2013
[7].谭璐.新闻伦理学视野下的灾难报道审视[J].新闻传播.2012
[8].李琴,徐啸.自由与限制:公众人物报道中的新闻职业道德选择——由“峰芝婚变”报道引发的新闻伦理学思考[J].华中人文论丛.2012
[9].王佳翔.论新闻伦理学视角下媒体人本思想的缺失[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10].王向东.学一点新闻伦理学[J].中国记者.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