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嵌锂过程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负极,电化学,石墨,电流,真空,性能。
嵌锂过程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继东,张保国,张明杰[1](2014)在《真空铝热炼锂过程动力学分析与半工业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碳酸锂和氧化铝为原料,研究真空铝热还原金属锂过程并进行半工业试验。动力学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到1 150℃,还原反应受液体金属铝通过固体产物的扩散传质控制,温度升高到1 170℃以上,化学反应和扩散传质共同控制,反应平均表观活化能为254.5 k J/mol。工业试验中,通过研究还原过程冷凝控制区的温度和真空度随时间的同步变化,监控和分析反应的工艺和过程进行阶段,最终整炉试验共持续近30 h,产锂量为3.26 kg,锂回收率达79.8%。(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4年05期)
李震春,邓健秋,王仲民,姚青荣[2](2012)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a_2Li_2Ti_6O_(14)的嵌脱锂过程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钛酸钠锂(Na2Li2Ti6O14)负极材料嵌脱锂的动力学行为,用溶胶-凝胶法合成Na2Li2Ti6O14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材料进行物相分析和微观形貌的观察。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CV)和恒电流间歇滴定法(GITT)研究了Na2Li2Ti6O14的电化学性能和嵌脱锂过程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Na2Li2Ti6O14材料纯度高,结晶度良好,循环稳定性好;由不同扫描速率的循环伏安法测出的Na2Li2Ti6O14中锂离子在氧化、还原峰对应的化学扩散系数Da和Dc分别为7.3×10-11和7.8×10-11 cm2/s;由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测得的锂离子在Na2Li2Ti6O14电极中的扩散系数为10-11~10-8 cm2/s。(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周向阳[3](2002)在《改性天然石墨的嵌/脱锂性能及嵌锂过程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本论文系统研究了,经多种改性处理后天然石墨基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嵌/脱锂性能、及部分炭阳极材料在嵌锂过程中主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研究发现: 天然石墨(NG)具有良好的储锂结构,但它与常用电解质溶液的相容性差。导致天然石墨阳极充、放电循环性能变差的主要原因是(ⅰ)第一次嵌锂过程中所形成的SEI膜不均匀、致密;(ⅱ)溶剂化锂离子嵌入石墨层间引起的层离;(ⅲ)在嵌/脱锂过程中,锂离子的嵌入/脱出引起石墨层间距先膨胀变大、后基本恢复原状的变化所引起的层离。导致天然石墨阳极大电流下嵌/脱锂容量急剧变小的主要原因是大电流下电极中存在较大的极化作用。 对天然石墨进行空气中的适度热氧化、或用浓HNO_3进行氧化改性处理,能够改善它的嵌/脱锂性能。当将空气氧化和浓HNO_3氧化方法结合起来、再进行LiOH溶液沉膜处理时,天然石墨显示出了良好的小电流嵌/脱锂特性;用这种方法处理的天然鳞片石墨(NFG),在模拟电池Carbon/1mol·L~(-1)LiPF_6/EC+DMC(1∶1)/Li(电位范围:0~2.8V(vs.Li/Li~+),电流密度:15mA/g)中测试时,第一次循环的循环效率由处理前的76%提高到了84%,并且经过第一次循环后,前20个循环的脱嵌容量基本能够稳定在340mAh/g;但氧化处理不能改善天然石墨的大电流性能。 双重包覆处理能够改善天然石墨的大电流性能。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出了一个能够制备具有较佳大电流性能的、天然石墨基复合材料的双重包覆工艺Ⅰ。该工艺是:第一次包覆过程中,最高热解温度为1000℃,H_3PO_4掺入量等于树脂重量的30%,树脂包覆量等于天然石墨重量的10%;第二次包覆过程中,最高热解温度是700℃,树脂包覆量等于天然石墨重量的10~15%;在整个包覆材料制备过程中,氩气流量、升温速率、保温时间不变,分别为300ml/min、1℃/min、1h。通过该工艺制备的天然鳞片石墨基复合材料在300mA/g的电流密度下,有228mAh/g的首次脱嵌容量与72%的第一次循环效率,前10次循环的脱嵌容量几乎没有衰减,但首次循环效率仍然太低。 制备了在NFG表面化学镀金属Ag、Ni、Cu的复合材料,同时用热分解法制备了NFG-CuO和物理掺杂的方法制备了NFG-Zn、NFG-TiB_2等复合材料,并测试了它们的电化学嵌/脱锂性能后发现,金属或金属化合物能够改善天然石墨基负极材料大电流下的嵌/脱锂性能,其中,化学镀Ag的改善效果最为显着。复合材料中的金属含量不宜超过10wt%。 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对复合材料嵌/脱锂性能的改善机理不同。金属Ag与Zn能与锂进行锂化反应,这些反应有利于SEI膜的形成与稳定,提高复合材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的循环特性;在天然石墨表面沉积上的Ag、cu、Ni,能有效阻止溶剂化锉离子嵌入,维持石墨结构在嵌/脱铿过程中的稳定性;这些高电导率金属的掺入,可以降低大电流充、放电时的极化作用,提高嵌/脱铿容量。金属化合物CuO、TIB:改善大电流性能的机理与金属的不相同,金属化合物的掺入可能能够催化铿离子与溶剂分子的分离,提高铿离子在电解质溶液/电极界面上的传输速率,从而改善大电流下的电化学嵌/脱锉性能,但该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 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个能制备具有良好大电流充、放电性能的NFG基复合材料的工艺n。该工艺为:经工艺I处理后的复合材料再进行化学镀Ag处理。通过工艺11处理后的复合材料在模拟电池Carbon八mol·L一‘LIPF6/EC+DMC(z:1)/Lj中以300mA/g的电流密度充、放电时,有272mAh/g的第一次脱嵌容量和82%的第一次循环效率,循环20周容量几乎没有衰减,仍然有266mAh/g;当用物理混合的方法在复合材料中掺入金属Zn粉替代化学镀Ag时,同样提高了复合石墨材料的大电流循环性能,因此用Zn粉替代化学镀Ag制备复合材料的工艺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铿离子在纯天然石墨样品JD一A、用工艺1制备的样品JD一、以及用工艺n制备的样品JD一C叁种炭阳极材料中的嵌铿过程动力学。用工艺n所制备的样品JD一c大电流下嵌/脱铿性能优越的动力学原因是:化学镀Ag降低了膜电阻Rsl、电荷转移电阻Rct,提高了交换电流密度i。;双重包覆及Ag的掺入均提高了锉离子在炭复合材料中的化学扩散系数DL应。 对天然石墨~基复合材料的自放电性能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工艺n制备的样品JD一C具有最低的自放电容量损失。(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2-06-01)
嵌锂过程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钛酸钠锂(Na2Li2Ti6O14)负极材料嵌脱锂的动力学行为,用溶胶-凝胶法合成Na2Li2Ti6O14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材料进行物相分析和微观形貌的观察。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CV)和恒电流间歇滴定法(GITT)研究了Na2Li2Ti6O14的电化学性能和嵌脱锂过程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Na2Li2Ti6O14材料纯度高,结晶度良好,循环稳定性好;由不同扫描速率的循环伏安法测出的Na2Li2Ti6O14中锂离子在氧化、还原峰对应的化学扩散系数Da和Dc分别为7.3×10-11和7.8×10-11 cm2/s;由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测得的锂离子在Na2Li2Ti6O14电极中的扩散系数为10-11~10-8 cm2/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嵌锂过程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继东,张保国,张明杰.真空铝热炼锂过程动力学分析与半工业试验[J].有色金属工程.2014
[2].李震春,邓健秋,王仲民,姚青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a_2Li_2Ti_6O_(14)的嵌脱锂过程动力学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
[3].周向阳.改性天然石墨的嵌/脱锂性能及嵌锂过程动力学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