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虫状胶束论文_谭江,鲁红升

导读:本文包含了蠕虫状胶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胶束,蠕虫,表面活性剂,粘弹性,弹性,烷烃,稳态。

蠕虫状胶束论文文献综述

谭江,鲁红升[1](2019)在《具有磁性和CO_2响应性的蠕虫状胶束的制备及其刺激响应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阳离子磁性表面活性剂(CTAFe)、水杨酸钠(NaSal)和N,N-二甲基环己胺(DMCHA)复配,制备了一种具有磁性和CO_2响应性的蠕虫状胶束体系(WLMs),并利用流变仪,冷冻透射电镜(Cryo-TEM)等仪器对其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体系能够对CO_2产生响应,从而在蠕虫状胶束和水样溶液之间发生可逆转换。由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证明了该蠕虫状胶束还具有微弱的磁性,可以在磁场作用下发生磁迁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徐倩倩[2](2019)在《刺激响应型蠕虫状胶束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溶剂中自组装形成多种类型的聚集体,其中蠕虫状胶束因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和流变行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药物递送、生物传感器、纳米材料合成等领域。近年来,对外部环境具有响应性能的刺激响应型或“智能”型蠕虫状胶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刺激响应型蠕虫状胶束可以通过环境变化(如酸碱、温度、光、氧化还原等)调控胶束体系的微观结构,从而导致溶液粘弹性质发生变化。与传统蠕虫状胶束相比,单重或多重刺激响应型蠕虫状胶束可以更灵活和精确地控制溶液的流变性质,调节流体的粘度。因此,本文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引入含有环境响应基团(如二硫键、叔胺基团、羧基、苯乙烯基团)的有机小分子,构筑了一系列环境刺激响应型蠕虫状胶束体系。通过流变仪、原位冷冻电镜(cryo-TEM)、核磁氢谱(~1H NMR)、动态光散射(DLS)等分别研究了蠕虫状胶束体系的粘弹性质、微观形貌和响应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二硫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合成了联接链含有二硫键基团的双子表面活性剂(二硫代二-2,1-乙二基)-二(N-十二烷基-N,N-二甲基溴化铵)(C_(12)SSC_(12))和一系列不同联接链长的常规双子表面活性剂C_(12)-n-C_(12)(n=6,5,4,2),C_(12)SSC_(12)因二硫键的亲脂性强于-CH_2-CH_2-,故比同等联接链长的C_(12)-6-C_(12)有着更低的cmc和γ_(cmc)。二硫键具有氧化还原可逆性,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可断裂成巯基(-SH),因此,C_(12)SSC_(12)在还原剂存在时生成其单链表面活性剂C_(12)SH。表面张力测试结果表明,C_(12)SSC_(12)相比于C_(12)SH有着超低的cmc。此外,C_(12)SSC_(12)可在浓度高于0.6 mM时形成具有氧化还原刺激响应性的乳状液,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控制乳状液的形成与破乳。(2)CTAB-NaSal-C_(12)SSC_(12)氧化还原响应型蠕虫状胶束:向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和水杨酸钠(NaSal)二元常规蠕虫状胶束体系中分别加入常规双子表面活性剂C_(12)-n-C_(12)(n=6,5,4,2)和二硫双子表面活性剂C_(12)SSC_(12),研究结果表明,当C_(12)-n-C_(12)和C_(12)SSC_(12)的浓度增加时,零剪切粘度(η_0)迅速降低,而且联接链越长,η_0降低越快。此外,成功构筑了一种CTAB-NaSal-C_(12)SSC_(12)氧化还原响应型蠕虫状胶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使CTAB-NaSal-C_(12)SSC_(12)(70/40/15 mM)体系在蠕虫状胶束和棒状胶束间发生可逆转变。(3)N,N,N’,N’-四甲基胱胺(TMCDD)与常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构筑pH-氧化还原双重响应型蠕虫状胶束:以小分子叔胺盐酸盐N,N,N’,N’-四甲基胱胺(TMCDD)和常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构筑了一种pH-氧化还原响应型蠕虫状胶束体系。由于TMCDD结构中含有二硫键和叔胺基团,通过调节溶液pH可实现该蠕虫状胶束叁维网络结构的解聚与重组;其次,加入还原剂后该蠕虫状胶束体系被破坏,粘度迅速下降,但加入氧化剂后未能重新形成蠕虫状胶束。(4)2,2’-二硫代二苯甲酸钠(DTSA)和常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构筑氧化还原-pH-温度多重响应型蠕虫状胶束:以DTSA和常规表面活性剂(CTAB)构筑了DTSA-CTAB二元蠕虫状胶束体系,该体系具有一定的pH响应性,通过改变pH可以调控体系的粘弹性;另外,DTSA-CTAB体系具有灵敏的氧化还原响应性,加入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实现蠕虫状胶束体系的解聚与重组。DTSA-CTAB(50/180 mM)蠕虫状胶束还具有灵敏的温度响应性,η_0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下降。(5)反-邻羟基肉桂酸钠(trans-NaOCA)和CTAB构筑pH-光双重刺激响应型蠕虫状胶束:以trans-NaOCA和CTAB配制了一种pH-光双重响应蠕虫状胶束体系,通过pH可以调控trans-NaOCA-CTAB溶液的自组装结构,使其在蠕虫状胶束和球状胶束之间可逆转变;通过UV照射,可以使trans-NaOCA中的苯乙烯基团发生顺反异构,导致蠕虫状胶束破坏成棒状胶束。(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穆瑞花,狄育慧,杨靖,赖小娟[3](2018)在《KEU/VTHEAB/St阴离子蠕虫状胶束的制备及流变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疏水单体对蠕虫状胶束聚合前后流变性能的影响,以芥酸钾(KEU)为主剂,分别选择苄基叁甲基氯化铵(BTAC)、对乙烯基叁羟乙基苄基氯化铵(VTHEAB)为助水溶物,St为增溶单体,制备阴离子型可聚合蠕虫状胶束.利用表观黏度考察了St增溶对聚合后KEU/BTAC/St及KEU/VTHEAB/St体系表观黏度(ηa)的影响,并对聚合前后胶束溶液的流变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VTHEAB与KEU的最优摩尔浓度配比为0.89∶1,KEU/BTAC/St及KEU/VTHEAB/St体系中,St最佳增溶量分别为0.12g,0.18g.67℃开始升温至101℃,170/s剪切速率下连续剪切60min后,KEU/BTAC体系及KEU/BTAC/St聚合后体系的ηa分别为24mPa·s,49.7mPa·s;相同条件下连续剪切70min后,KEU/VTHEAB体系及KEU/VTHEAB/St聚合后体系的ηa分别为29.8mPa·s,76.5mPa·s.KEU/VTHEAB/St聚合体系的剪切稳定性优越,归因于该体系中不仅存在胶束疏水内核中的St聚合物链,且存在胶束外壳中VTHEAB聚合物链和核壳间St-VTHEAB共聚物链,由此推断这些聚合物链对胶束的微结构产生了"lock-in"效应.(本文来源于《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姜关锋,秦文龙[4](2019)在《AES/Na_2CO_3蠕虫状胶束溶液流变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流变学方法分别考察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质量分数、碳酸钠(Na_2CO_3)质量分数、AES水解和温度对AES/Na_2CO_3蠕虫状胶束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_2CO_3的加入可以促进AES蠕虫状胶束的生长。与氯化钠相比,碳酸钠对AES溶液的增黏机制更加复杂。碳酸钠加量小时,反离子Na~+作用小而增黏能力弱;加量高的碳酸钠溶液碱性强,可拟制AES水解,导致活性分子数量增加,表现出较强的增黏能力。同时发现,缩短AES酸性水解时间,有利于改善蠕虫状胶束体系的黏弹性。随着温度升高,AES/Na_2CO_3体系黏弹性逐渐减弱,超过70℃后,体系呈黏性流体。(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孙晓峰,李洪光[5](2018)在《碳量子点掺杂的蠕虫状胶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富勒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炭灰为原料,利用酸回流法制备了表面含有羧基的碳量子点(CQDs)。将所制备的CQDs代替传统有机酸,发现其与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C_(14)DMAO)在水溶液中能形成蠕虫状胶束。考察了CQDs质量浓度、pH等对蠕虫状胶束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QDs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溶液pH值的降低均有利于蠕虫状胶束的形成。利用低温透射电镜可以原位地观察到蠕虫状胶束和CQDs的存在。CQDs外围-COOH解离出的H~+可以使C_(14)DMAO质子化为C_(14)DMAOH~+,而C_(14)DMAOH~+与C_(14)DMAO之间形成的氢键是蠕虫状胶束形成的主要驱动力。以上结果表明,CQDs可以有效地诱导C_(14)DMAO形成蠕虫状胶束。(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8年09期)

付凡[6](2018)在《蠕虫状胶束的制备与黏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活性剂在合适条件下可形成具有良好黏弹性的蠕虫状胶束,在油田压裂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关于蠕虫状胶束的报道多集中在探究温度、pH、CO_2等外界因素影响胶束黏弹性质,对于制备蠕虫状胶束所用表面活性剂对胶束形成的响应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选取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叁甲基溴化铵作主剂,分别与NaSal、NaOA混合制备蠕虫状胶束,利用流变仪测试各胶束稳态流变性及动态黏弹性,冷冻刻蚀电镜观察胶束形貌,研究各体系形成蠕虫状胶束的加量范围,助剂种类、主剂碳链长度对胶束黏弹性影响。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STAB、CTAB、TTAB叁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分别与NaSal、NaOA两种助剂以不同摩尔比形成具有不同黏弹特性的蠕虫状胶束。(2)六种蠕虫状胶束体系中,主剂为STAB,选取NaOA为助剂时,可形成长度最长,网状结构最紧密的蠕虫状胶束。STAB质量浓度5.8%,摩尔配比2.6:1时,溶液η_0取得最大值20047mPa·s,G_0可达14089,τ_R可达1.61。(3)STAB、CTAB、TTAB作主剂制备蠕虫状胶束时,选用NaOA比NaSal作助剂所得胶束的η_0、G_0、τ_R均更大,溶液中所形成蠕虫状胶束更长,胶束间支化程度更普遍。说明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制备蠕虫状胶束时,加入NaOA反离子比加入NaSal可形成黏弹性更好的蠕虫状胶束。(4)STAB、CTAB、TTAB溶液中加入同种反离子制备蠕虫状胶束时,STAB所形成蠕虫状胶束溶液的η_0、G_0、τ_R均可取得最大值,CTAB次之,TTAB最小。说明利用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制备蠕虫状胶束,主剂其他基团相同时,烷基链越长,所制备蠕虫状胶束黏弹性越好。(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8-06-12)

梁国琦[7](2018)在《表面功能化纳米颗粒与蠕虫状胶束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洁压裂液耐温性差,在高温下粘度迅速降低,滤失量变大。纳米可以提高压裂液的耐温性能,降低清洁压裂液的滤失。然而纳米粒子易团聚,难以发挥纳米材料的性能。因此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再复合清洁压裂液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3―氨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KH-550)对纳米SiO_2表面进行修饰,采用电导率法研究KH550的水解工艺。通过红外光谱,Zeta电位等方式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H550最佳水解条件如下:以水/乙醇混合溶液为溶剂,采用正水解方式,当KH550体积分数为10%,KH550水解效果最佳。纳米SiO_2的最佳改性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0℃,SiO_2与KH550物质的量之比为1:4,反应3h,此时表面羟基数最小为2.2个/nm~2。本论文采用机械搅拌法和超声波振荡法将纳米均匀分散于压裂液中,并采用流变学方法考察了温度、盐度、改性纳米加量对粘弹性表面活性剂的流变性能影响,探讨了改性纳米SiO_2对粘弹性流体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3.0%的N-甲基油酰氨基乙基磺酸钠(JXJ209)在6.0%的KCl盐水中形成强度较高的胶束网络结构,零剪切粘度可达44.06Pa·s。而质量分数为0.3%的KH550-SiO_2加入KCl质量分数为3.0%至4.0%的蠕虫状胶束可使该复合体系零剪切粘度分别提高12.6倍与3.8倍。但KCl质量分数提高至6%到7%时,纳米的增益效果开始减弱。在低振荡频率下,KH550-SiO_2对JXJ209/KCl粘弹性胶束的增稠作用明显,不仅松弛时间延长,体系的粘弹性也得到改善。此外,KH550-SiO_2还可以提高JXJ209/KCl蠕虫状胶束的热稳定性和抗滤失性。将配方为3%209+5%KCl+0.3%KH550-SiO_2的粘弹性流体进行压裂液性能评价,该纳米复合粘弹性流体在剪切速率为170s~(-1),100℃时粘度仍保持在25mPa·s,破胶后粘度小于5mPa·s、岩心伤害率只有8.9%,各项压裂液性能评价均结果优良。(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8-06-05)

郭严[8](2018)在《光响应型智能蠕虫状胶束的流变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自组装蠕虫状胶束能够响应外部刺激(如:光、电、温度等),虽然其设计过程简单---通过小分子的芳香化合物与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形成,但其所构成的体系却拥有诸多功能,在石油工业、生物医学、清洗流程减阻等领域均有重要的潜在应用。在众多外部刺激中,光有很多其它环境刺激不具备的优势,故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论文拟通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十六烷氧基-2-羟丙基叁甲基溴化铵(R_(16)HTAB)与不同芳香化合物构筑系列光响应智能胶束,主要通过流变学测量、紫外光照射并辅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核磁,电镜,等技术对各体系进行性能表征与机理探讨。此工作对丰富光响应智能蠕虫状胶束的理论研究与发展,促进智能光流变流体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1473084和No.21073081)的部分工作,具体研究工作如下:(一)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R_(16)HTAB)与邻甲氧基肉桂酸钠(NaOMCA)构筑的光响应胶束体系用稳态和振荡剪切实验测定了298K时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酸钠(trans-NaOMCA)与3-十六烷氧基-2-羟丙基叁甲基溴化铵(R_(16)HTAB)/水杨酸钠(NaSal)混合体系的流变特性。在R_(16)HTAB/NaSal混合体系中加入trans-Na OMCA会导致体系黏度降低。此外,含有trans-Na OMCA的混合体系显示出光响应特性。在紫外光照射下,trans-Na OMCA异构化为顺式(cis)-NaOMCA,改变了胶束界面的分子堆积,胶束变短,体系黏度下降。(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R_(16)HTAB)与邻、间、对羟基肉桂酸构筑的光响应流变体系3-十六烷氧基-2-羟基丙基叁甲基溴化铵(R_(16)HTAB)与不同取代基位置的羟基肉桂酸(OHCA)构筑一系列蠕虫状胶束体系,探索了取代基位置的不同对构筑光响应蠕虫状胶束流变行为的影响。通过流变学方法测试各个体系的流变学性质,运用量子化学的知识对邻、间、对羟基肉桂酸进行分子静电势的模拟。分析、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分子与芳香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取代基位置的差异导致的空间位阻直接影响芳香分子在胶束界面的吸附,从而影响胶束自组装结构,宏观表现为体系黏弹性行为的不同。此外,各体系经紫外光照射后,体系黏度的大小从以下规律:对羟基肉桂酸体系>间羟基肉桂酸体系>邻羟基肉桂酸体系。(叁)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R_(16)HTAB)与偶氮苯衍生物构筑的光响应蠕虫状胶束体系构筑了一系列R_(16)HTAB与偶氮苯-4-苯甲酸混合体系,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光谱,流变学等方法考察这些体系在紫外光照射前后的流变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混合体系的自组装结构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光进行调控。反式偶氮苯-4-苯甲酸加入到R_(16)HTAB溶液中可以形成黏弹性的蠕虫状胶束,蠕虫状胶束在紫外光照射之后转化为短胶束,溶液的黏度明显降低。是因为偶氮苯-4-苯甲酸分子由反式光异构化为顺式结构,空间结构发生转变,打破了胶束分子间的紧密堆积,胶束变得松散,再经可见光照射后,体系黏度又可恢复到最初状态。(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8-06-01)

欧凯恩[9](2018)在《咪唑类离子液体/SDS蠕虫状胶束的流变性能及其烷烃响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蠕虫状胶束具有较高的粘弹性使其在采油、压裂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在外界条件影响下,蠕虫状胶束处于不断的断裂与重组的动态平衡当中,致使其宏观粘弹性发生改变,因此考察其对不同碳链长度烷烃的响应性对实际应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离子液体由于其结构具有可设计性,可以通过调节疏水链的链长,用于构建不同类型的分子有序聚集体,从而达到调节宏观粘弹性的目的。因此,本文选用一系列带有不同烷基侧链的咪唑类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己基、辛基、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与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水溶液中复配以构筑蠕虫状胶束,并研究了所得蠕虫状胶束的流变性质。通过低温透射电镜、等温滴定量热、DLS、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研究了所得蠕虫状胶束的微观结构和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烷基侧链长度,显着影响咪唑类离子液体与SDS复配体系中蠕虫状胶束的形成及其流变性质,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的烷基侧链较短,无法形成蠕虫状胶束。氯化1-己基(辛基、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与SDS复配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蠕虫状胶束。相对于其他叁种碳链长度的咪唑类离子液体,氯化1-辛基-3-甲基咪唑由于适中的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与SDS复配体系形成的蠕虫状胶束具有显着的粘弹性。当控制SDS浓度不变,随着氯化1-辛基-3-甲基咪唑浓度的增大,蠕虫状胶束的零剪切粘度(η_0)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高浓度条件下线性蠕虫状胶束会出现分支化使η_0减小。此外,等温滴定量热和核磁共振氢谱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SDS体系蠕虫状胶束的形成的驱动力是这两种表面活性剂之间的静电作用以及离子液体的疏水作用。本文选用了氯化1-辛基-3-甲基咪唑/SDS体系为代表,研究蠕虫状胶束体系对不同碳链长度烷烃(正己烷、正辛烷、正癸烷)的响应性并对其进行流变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对微观结构不同的蠕虫状胶束引入烷烃会产生不同的响应。对于支状蠕虫状胶束体系,引入烷烃能够使支状蠕虫状胶束逆向形成线性蠕虫状胶束,样品粘度和粘弹性显着上升;在线性蠕虫状胶束体系引入烷烃,随着烷烃含量的增加,其粘度逐渐降低,直至蠕虫状胶束被破坏。(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付凡,燕永利[10](2018)在《蠕虫状胶束溶液组成对其黏弹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叁甲基溴化铵(STAB)作为主剂,水杨酸钠(NaSal)/碳酸钠(Na_2CO_3)、油酸钠(NaOA)作为助剂,制备蠕虫状胶束溶液,研究组分摩尔比及助剂种类对蠕虫状胶束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总质量分数为3.3%,STAB与助剂摩尔比R在2.2~2.6时,两个体系均形成了蠕虫状胶束。助剂为NaSal/Na_2CO_3,R=2.4时体系形成的胶束最长;助剂为NaOA,R=2.6时体系形成的胶束最长,数目最多。摩尔比相同时,STAB/NaOA溶液黏弹性更好。由溶液的实际模量所得Cole-Cole图在低频及中频时为半圆形,说明所制备的2种溶液均为符合麦克斯韦模型的黏弹性流体。(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蠕虫状胶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溶剂中自组装形成多种类型的聚集体,其中蠕虫状胶束因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和流变行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药物递送、生物传感器、纳米材料合成等领域。近年来,对外部环境具有响应性能的刺激响应型或“智能”型蠕虫状胶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刺激响应型蠕虫状胶束可以通过环境变化(如酸碱、温度、光、氧化还原等)调控胶束体系的微观结构,从而导致溶液粘弹性质发生变化。与传统蠕虫状胶束相比,单重或多重刺激响应型蠕虫状胶束可以更灵活和精确地控制溶液的流变性质,调节流体的粘度。因此,本文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引入含有环境响应基团(如二硫键、叔胺基团、羧基、苯乙烯基团)的有机小分子,构筑了一系列环境刺激响应型蠕虫状胶束体系。通过流变仪、原位冷冻电镜(cryo-TEM)、核磁氢谱(~1H NMR)、动态光散射(DLS)等分别研究了蠕虫状胶束体系的粘弹性质、微观形貌和响应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二硫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合成了联接链含有二硫键基团的双子表面活性剂(二硫代二-2,1-乙二基)-二(N-十二烷基-N,N-二甲基溴化铵)(C_(12)SSC_(12))和一系列不同联接链长的常规双子表面活性剂C_(12)-n-C_(12)(n=6,5,4,2),C_(12)SSC_(12)因二硫键的亲脂性强于-CH_2-CH_2-,故比同等联接链长的C_(12)-6-C_(12)有着更低的cmc和γ_(cmc)。二硫键具有氧化还原可逆性,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可断裂成巯基(-SH),因此,C_(12)SSC_(12)在还原剂存在时生成其单链表面活性剂C_(12)SH。表面张力测试结果表明,C_(12)SSC_(12)相比于C_(12)SH有着超低的cmc。此外,C_(12)SSC_(12)可在浓度高于0.6 mM时形成具有氧化还原刺激响应性的乳状液,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控制乳状液的形成与破乳。(2)CTAB-NaSal-C_(12)SSC_(12)氧化还原响应型蠕虫状胶束:向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和水杨酸钠(NaSal)二元常规蠕虫状胶束体系中分别加入常规双子表面活性剂C_(12)-n-C_(12)(n=6,5,4,2)和二硫双子表面活性剂C_(12)SSC_(12),研究结果表明,当C_(12)-n-C_(12)和C_(12)SSC_(12)的浓度增加时,零剪切粘度(η_0)迅速降低,而且联接链越长,η_0降低越快。此外,成功构筑了一种CTAB-NaSal-C_(12)SSC_(12)氧化还原响应型蠕虫状胶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使CTAB-NaSal-C_(12)SSC_(12)(70/40/15 mM)体系在蠕虫状胶束和棒状胶束间发生可逆转变。(3)N,N,N’,N’-四甲基胱胺(TMCDD)与常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构筑pH-氧化还原双重响应型蠕虫状胶束:以小分子叔胺盐酸盐N,N,N’,N’-四甲基胱胺(TMCDD)和常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构筑了一种pH-氧化还原响应型蠕虫状胶束体系。由于TMCDD结构中含有二硫键和叔胺基团,通过调节溶液pH可实现该蠕虫状胶束叁维网络结构的解聚与重组;其次,加入还原剂后该蠕虫状胶束体系被破坏,粘度迅速下降,但加入氧化剂后未能重新形成蠕虫状胶束。(4)2,2’-二硫代二苯甲酸钠(DTSA)和常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构筑氧化还原-pH-温度多重响应型蠕虫状胶束:以DTSA和常规表面活性剂(CTAB)构筑了DTSA-CTAB二元蠕虫状胶束体系,该体系具有一定的pH响应性,通过改变pH可以调控体系的粘弹性;另外,DTSA-CTAB体系具有灵敏的氧化还原响应性,加入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实现蠕虫状胶束体系的解聚与重组。DTSA-CTAB(50/180 mM)蠕虫状胶束还具有灵敏的温度响应性,η_0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下降。(5)反-邻羟基肉桂酸钠(trans-NaOCA)和CTAB构筑pH-光双重刺激响应型蠕虫状胶束:以trans-NaOCA和CTAB配制了一种pH-光双重响应蠕虫状胶束体系,通过pH可以调控trans-NaOCA-CTAB溶液的自组装结构,使其在蠕虫状胶束和球状胶束之间可逆转变;通过UV照射,可以使trans-NaOCA中的苯乙烯基团发生顺反异构,导致蠕虫状胶束破坏成棒状胶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蠕虫状胶束论文参考文献

[1].谭江,鲁红升.具有磁性和CO_2响应性的蠕虫状胶束的制备及其刺激响应行为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2].徐倩倩.刺激响应型蠕虫状胶束体系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9

[3].穆瑞花,狄育慧,杨靖,赖小娟.KEU/VTHEAB/St阴离子蠕虫状胶束的制备及流变性能[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18

[4].姜关锋,秦文龙.AES/Na_2CO_3蠕虫状胶束溶液流变性研究[J].应用化工.2019

[5].孙晓峰,李洪光.碳量子点掺杂的蠕虫状胶束[J].日用化学工业.2018

[6].付凡.蠕虫状胶束的制备与黏弹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8

[7].梁国琦.表面功能化纳米颗粒与蠕虫状胶束作用机制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8

[8].郭严.光响应型智能蠕虫状胶束的流变行为[D].聊城大学.2018

[9].欧凯恩.咪唑类离子液体/SDS蠕虫状胶束的流变性能及其烷烃响应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10].付凡,燕永利.蠕虫状胶束溶液组成对其黏弹性影响[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与CB[7]体系自组装体形貌随HDB...4St用量对聚合CTAB/NaSal~...(a)PS80-b-P2VP1130蠕虫状胶束(a)PGMA56-P(HPMA170-stat-MTC0.8...3TrimerC16/NaSS蠕虫3St用量对聚合16-4(OH)-16...

标签:;  ;  ;  ;  ;  ;  ;  

蠕虫状胶束论文_谭江,鲁红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