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脏移植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脏,模型,小鼠,供体,腹部,乙酸乙酯,大鼠。
心脏移植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继江,史海蛟[1](2019)在《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模型大鼠ICAM-1和LFA-1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大鼠移植心肌ICAM-1和LFA-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的机理,为苏木的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制备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造模成功后,用Western Blot法测定ICAM-1和LFA-1蛋白含量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比较,苏木组、CsA组及苏木加半量CsA组均能降低ICAM-1和LFA-1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sA组比较,苏木组作用效果较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苏木加半量CsA组作用效果相当,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中,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降低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大鼠心肌ICAM-1和LFA-1蛋白的表达,减轻移植心脏的急性排斥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李军良,张东,郭天康,田宏伟,王涛[2](2019)在《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技术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是研究免疫耐受的重要平台,虽然有各种改良方法的报道,但是最终均要行显微外科血管吻合。作者针对小鼠腹部心脏移植血管端侧吻合技术的一系列改良方法做了报道,改良的技术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微血管端侧吻合。目的:建立稳定、可靠、易于掌握的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实验动物供体为C57/BL6J(H-2b),DBA/2(H-2d),Balb/C(H-2d)小鼠共144只,每种各48只;受体为Balb/C(H-2d)共144只;由北京维通利华公司提供,实验方案经甘肃省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2017-011)。实验分为改良组和传统方法组,各施行心脏移植72对。改良组采用改良方法摘取供心;自制弧形血管夹阻断受体血管,11-0缝合针法切开血管前壁,170°双定点法吻合肺动脉与下腔静脉等方法施行小鼠腹部心脏移植;传统方法摘取供心采用游离升主动脉至头臂干处,游离肺动脉至左右分叉处,并分别离断的方法。比较2组血管吻合时间和移植成功率。结果与结论:①应用改良方法心脏移植成功率90.3%,供体手术时间(7.0±0.5)min,受体手术时间(53.5±5.9)min,血管阻断时间(30.4±4.5)min,静脉吻合时间(9.4±1.5)min;传统方法心脏移植成功率86.1%,供体手术时间(12.3±2.1) min,受体手术时间(80.0±7.1) min,血管阻断时间(45.6±6.0) min,静脉吻合时间(14.0±2.3) min,改良组心脏移植的时间及成功率显着优于传统方法组(P <0.01或P <0.05);②结果说明,改良方法提高了小鼠腹部心脏移植的速度,降低了手术难度,成功的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7期)
肖宗宇,汪继[3](2019)在《连续缝合端侧吻合技术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经典Ono式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进行改良,建立SD-Wistar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探讨相关显微外科手术操作技巧。方法 SPF级雄性SD及Wistar大鼠各50只,全身麻醉后取SD大鼠心脏作为供心,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5mm处切断胸主动脉作为供血动脉,将左肺动脉作为供心静脉。受体采用Wistar大鼠,充分游离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选择左肾动脉远心端约5mm附近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作为吻合口部位,将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的吻合口部位置于不同平面。采用连续缝合的方式分别将供心胸主动脉、左肺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结果通过该方法建立腹腔异位心脏模型,每例SD-Wistar心脏移植模型总手术时间(60±10)min,其中供心切取时间(10±3)min,受体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游离时间(4±2)min,血管吻合(12±5)min。实验动物术中及术后分均无死亡,术后所有供心全部复跳。2例供心在术后第3天出现搏动减弱,于第5天出现供心停跳。其余大鼠术后1周观察仍存在规律心跳。结论经改良成功建立了SD-Wistar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鲍志野,朱嘉亿,蹇骞,潘崎,刘博千[4](2019)在《建立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联合尾静脉注射的实践体会(附视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建立稳定的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联合尾静脉注射的实践体会。方法实验练习包括50对供、受体为昆明小鼠的同系移植,40对供、受体为C57BL/6J小鼠的同系移植;正式实验包括10对供、受体为C57BL/6J小鼠的同系移植,30对以Balb/c小鼠为供体、C57BL/6J小鼠为受体的同种异系移植。记录手术过程中每个步骤的时间(包括供体心脏摘取和修整时间、受体血管吻合等)。术后每日观察移植心脏搏动持续时间及受体存活时间,同时记录移植小鼠的尾静脉注射所需时间。同系移植术后30 d、同种异系移植术后7 d行移植心脏病理学检查(各5只)。结果正式实验心脏移植成功率为90%。供体心脏摘取和修整时间为(13.9±0.6)min,受体冷缺血时间为(14.2±1.2)min,血管吻合时间为(34.2±3.1)min,总手术时间为(86.6±5.4)min,术后同系移植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达到100 d以上,术后30 d病理学检查显示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同种异系移植小鼠因发生排斥反应,存活时间为(7.2±0.5)d。术后7 d病理学检查示心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呈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表现。尾静脉注射超过200次后,成功率达90%。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同时进行尾静脉注射可有效地利用预实验的小鼠。(本文来源于《器官移植》期刊2019年02期)
方大正,胡伟,张波[5](2019)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情况对受体肝脏移植术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近年来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探讨影响肝脏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高危因素成为热点,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受体术前情况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研究供体术前情况对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变化的影响,为受体肝脏移植术后病情恢复提供新的思路。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术前情况对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DCD肝脏移植供体25例,收集供体的性别、年龄、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术前血清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计数(WBC)及血红蛋白(Hb)]和受体肝脏移植术前、术后MELD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供体19例、女性供体6例,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下降速度分别为(2.80±1.32)%和(1.40±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6,P=0.021);供体年龄<45岁15例,≥45岁10例,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下降速度分别为(2.73±1.26)%和(2.07±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0,P=0.242);供体ICU治疗时间<5 d 3例,5~10 d 14例,>10 d 8例,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下降速度分别为(2.30±1.38)%、(2.85±0.85)%、(2.94±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7,P=0.516)。供体年龄、ICU治疗时间、术前AST、DBiL、WBC、Hb水平、受体肝脏移植术前MELD评分与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下降速度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0.344,P=0.093;r=-0.294,P=0.154;r=-0.271,P=0.090;r=-0.181,P=0.386;r=-0.310,P=0.096;r=-0.205,P=0.325;r=-0.219,P=0.294)。供体术前ALT、TBiL水平与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下降速度呈负相关(r=-0.301,P=0.044;r=-0.372,P=0.012)。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供体术前ALT、AST、TBiL水平与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下降速度相关(P<0.05)。结论 DCD供体术前ALT、AST、TBiT水平越高,受体肝脏移植术后MELD评分下降速度越低,患者恢复越慢。DCD供体术前ALT、AST、TBiT水平是肝脏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武睿超,黄兆宇,张黎,刘钧汉,郑克谱[6](2018)在《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的经验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巧并总结经验。方法将120只大鼠按热缺血时间分为3组:A组(热缺血0 min)、B组(热缺血10 min)、C组(热缺血20 min),每组各40对。通过改良"二袖套"法,对3组大鼠行原位肝移植术,记录3组大鼠手术各阶段所用时间。记录3组大鼠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72 h、7 d的存活率,如出现死亡及时解剖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3组大鼠的供肝冷缺血时间、无肝期及受体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结束时,A组、B组、C组大鼠的存活率分别为97%、97%、100%;术后24 h,3组相应存活率分别为92%、90%、92%;术后72 h,3组相应存活率分别为90%、80%、77%;术后7 d,3组相应存活率分别为85%、70%、57%。3组大鼠手术结束、术后24 h和术后72 h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 d C组大鼠的存活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和术后24 h内死亡原因多为手术操作导致,术后72 h死亡原因多为胆漏和缺血性肝衰竭,术后7 d死亡原因多为胆道并发症,且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只数增多。结论大鼠DCD供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稳定建立关键在于保护肝脏和胆道功能,难点在于肝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和缩短无肝期。(本文来源于《器官移植》期刊2018年04期)
孟小琳[7](2018)在《大鼠腹腔心脏异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瑞香素在术后抗免疫排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抑制药物是一类临床上被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药物,在人类与动物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器官移植已成为极其普遍的治疗手段,但其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成为移植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近几年的研究中显示,瑞香素对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效果,但未有实验从调节性T细胞的角度来证实其对免疫排斥有抑制作用。因此,本研究将以异种大鼠腹腔异位移植为模型,术后给予瑞香素的药物治疗,通过检测术后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来探究瑞香素的免疫抑制效果。以此开辟免疫抑制剂药物的新方向,为治疗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瑞香素(Daphnetin DAP)是一种植物来源的香豆素二羟基化衍生物,从名为长白瑞香的植物中提取的有效化合物。瑞香素以其抗血栓,抗炎和抗氧化活性而闻名。它已被临床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类风湿性关节炎、腰痛和发热等疾病。此外,瑞香素在体外显示出显着的抗癌作用并能抑制激酶活性。瑞香素还能够在不同的恶性细胞系中产生显着的抗增殖活性。通过这些发现表明瑞香素具有潜在的免疫抑制功能。本实验采用大鼠心脏异位移植模型,选用Wistar大鼠和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其中供体Wistar大鼠15只、受体SD大鼠15只,分别随机分为3组。A组术前12小时及术后每天腹腔注射瑞香素4mg/kg,在术后5d、7d时采集样品;B组术前12小时及术后每天腹腔注射环孢素10mg/kg,在术后5d、7d时采集样品;C组空白对照术前12小时及术后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在术后5d、7d时采集样品。术后观察大鼠精神状态,进行血液学检测。在术后5d、7d采集外周血和脾脏,检测CD4~+CD25~+Treg细胞含量、Foxp3基因的表达量、IL-10含量。实验结果显示瑞香素在4mg/kg的剂量下腹腔注射8d,不会引起大鼠的肝肾损伤,并且有一定抗炎作用。瑞香素可以提高器官移植后大鼠体内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含量,从而起到抗免疫排斥的作用。与临床上常用的环孢素A相比,瑞香素具有副作用少,且可提高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含量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巍,扬梁,杜正文,杨祝,梅红[8](2018)在《一种改良的套管式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Cuff法("袖套"法血管吻合术)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的基础上,改良出一种效果更稳定、个体差异更小、术程更简易的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制备供体时直接阻断下腔静脉并同时4℃肝素灌注,后立即剥离供心置于冰盘上冷却停跳。在移植过程中使用套管法吻合肺动脉与颈外静脉,主动脉与颈总动脉,将心脏总缺血时间降低到8min以内。结果:模型较以往方法术程明显缩短,手术难度降低,移植物热缺血时间<1min,并使每次手术间冷缺血时间变得稳定可控,续重复C57BL/6J小鼠同系移植20对,24h存活率为97%,14d后移植物窦性跳动的18对,成功率为90%,大大高于缝线法颈部移植和腹部移植术式。结论:本文介绍的模型较传统模型更为简单、快速、稳定、可靠,可以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8期)
宋少华,徐春扬,郭猛,刘芳,丁国善[9](2018)在《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并改进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为器官移植免疫学研究提供支持。方法选取C57BL/6小鼠为同系移植供、受体和同种移植受体,BALB/c小鼠为同种移植供体。将供体心脏的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建立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对受体准备、供体心脏摘取和修整以及血管吻合技术加以改良,观察改进后的手术效果并分析其优势。结果预实验完成50对。正式实验同系间移植完成20对,成功17对,成功率为85.0%;同种间移植完成15对,成功13对,成功率为86.7%。模型总成功率为85.7%(30/35)。受体血管吻合前准备时间平均为(11.2±2.5)min,供体心脏摘取和修整时间平均为(13.6±3.3)min,供、受体血管吻合时间平均为(21.7±3.5)min。结论改进的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具有简便、成功率高等优点,为进一步移植免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武睿超,黄兆宇,张黎,刘钧汉,郑克谱[10](2018)在《建立大鼠心脏死亡供体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肝脏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肝病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供体短缺的环境下,心脏死亡供体(DCD)成为了获取供肝的重要途径。随着DCD肝移植的开展,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建立稳定的大鼠DCD原位肝移植模型是研究的基础。该文就建立稳定的大鼠DCD原位肝移植模型中的大鼠,手术麻醉,术前准备,热缺血时间,保存液,灌洗保存方式,手术操作,术后监护等关键性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为选择恰当的建模方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8年03期)
心脏移植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是研究免疫耐受的重要平台,虽然有各种改良方法的报道,但是最终均要行显微外科血管吻合。作者针对小鼠腹部心脏移植血管端侧吻合技术的一系列改良方法做了报道,改良的技术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微血管端侧吻合。目的:建立稳定、可靠、易于掌握的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实验动物供体为C57/BL6J(H-2b),DBA/2(H-2d),Balb/C(H-2d)小鼠共144只,每种各48只;受体为Balb/C(H-2d)共144只;由北京维通利华公司提供,实验方案经甘肃省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2017-011)。实验分为改良组和传统方法组,各施行心脏移植72对。改良组采用改良方法摘取供心;自制弧形血管夹阻断受体血管,11-0缝合针法切开血管前壁,170°双定点法吻合肺动脉与下腔静脉等方法施行小鼠腹部心脏移植;传统方法摘取供心采用游离升主动脉至头臂干处,游离肺动脉至左右分叉处,并分别离断的方法。比较2组血管吻合时间和移植成功率。结果与结论:①应用改良方法心脏移植成功率90.3%,供体手术时间(7.0±0.5)min,受体手术时间(53.5±5.9)min,血管阻断时间(30.4±4.5)min,静脉吻合时间(9.4±1.5)min;传统方法心脏移植成功率86.1%,供体手术时间(12.3±2.1) min,受体手术时间(80.0±7.1) min,血管阻断时间(45.6±6.0) min,静脉吻合时间(14.0±2.3) min,改良组心脏移植的时间及成功率显着优于传统方法组(P <0.01或P <0.05);②结果说明,改良方法提高了小鼠腹部心脏移植的速度,降低了手术难度,成功的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脏移植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继江,史海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模型大鼠ICAM-1和LFA-1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2].李军良,张东,郭天康,田宏伟,王涛.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技术改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3].肖宗宇,汪继.连续缝合端侧吻合技术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9
[4].鲍志野,朱嘉亿,蹇骞,潘崎,刘博千.建立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联合尾静脉注射的实践体会(附视频)[J].器官移植.2019
[5].方大正,胡伟,张波.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情况对受体肝脏移植术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
[6].武睿超,黄兆宇,张黎,刘钧汉,郑克谱.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的经验总结[J].器官移植.2018
[7].孟小琳.大鼠腹腔心脏异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瑞香素在术后抗免疫排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8].王巍,扬梁,杜正文,杨祝,梅红.一种改良的套管式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
[9].宋少华,徐春扬,郭猛,刘芳,丁国善.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改进[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8
[10].武睿超,黄兆宇,张黎,刘钧汉,郑克谱.建立大鼠心脏死亡供体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