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云南人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云南,基因,多态性,彝族,人群,生猪,汉族。
云南人群论文文献综述
罗旋,冯磊,张兴峰,徐文波,白雪晶[1](2019)在《云南傣族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云南地区傣族与汉族不同性别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随年龄变化的分布趋势。方法采集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傣族普通人群1 228例,男性537例、女性691例。汉族普通人群14 266例,男性8 831例,女性5 435例。两民族按年龄段分成5组(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75~85岁)。免疫比浊法测定HbA1c,比较两民族总体及各年龄段HbA1c差异,分析两民族不同性别HbA1c水平随年龄变化的分布趋势。结果傣族与汉族HbA1c总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傣族男性与女性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男性与女性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趋势上两民族HbA1c总体水平随年龄变化有所不同,均在55~64岁存在交叉点。傣族在交叉点前HbA1c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且男性高于女性,交叉点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且男性低于女性。汉族在交叉点前HbA1c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且男性高于女性,交叉点后汉族HbA1c水平随年龄增长仍持续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傣族与汉族HbA1c总体水平随年龄变化的分布趋势有所不同,同时存在性别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陈昌云[2](2019)在《云南对四类低收入人群实施临时价格补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陈昌云)云南省发改委日前发布消息称,针对目前猪肉价格上涨态势,为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云南已于5月启动了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以及正在按月领取失业保险(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9-10-31)
高杰,潘欣,孔树佳[3](2019)在《GSTP1(313A>G)和XRCC1(399G>A)在云南汉族恶性肿瘤人群中的基因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GSTP1和XRCC1基因的突变位点GSTP1(313A>G)、XRCC1(399G>A)在云南地区汉族恶性肿瘤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分子杂交发法检测40名恶性肿瘤汉族人的GSTP1(313A>G)、XRCC1(399G>A)的基因型。结果:在检测的40名恶性肿瘤汉族人中,GSTP1(313A>G)的野生型AA、突变杂合子AG、突变纯合子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7.5%, 40%,2.5%,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22.5%;在检测的35名恶性肿瘤汉族人中,XRCC1(399G>A)的野生型GG、突变杂合子GA、突变纯合子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7.2%,51.4%,11.4%,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37.1%。结论:在云南汉族恶性肿瘤人群中,GSTP1(313A>G)的突变频率较低,XRCC1(399G>A)的突变频率较高。(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仪器》期刊2019年Z1期)
张敏,刘继政,申元英[4](2019)在《2018年云南某市暗娼人群哨点监测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不同层次暗娼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感染情况和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4月至6月采用社区概率抽样方法(PPS法),对暗娼哨点进行横断面调查,共400人,收集人口学及高危行为等信息。结果:暗娼人群年龄中位数为29岁,多处在性活跃年龄,未婚者居多,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HIV抗体检出率为1.0%,梅毒检出率为2.5%;商业性性行为发生时,安全套使用率为95.5%,影响安全套坚持使用的危险因素是最近一年内未获得过同伴教育和未做过HIV检测咨询。结论:暗娼人群HIV、梅毒感染情况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同层次暗娼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具有差别,有必要加大对该人群的干预力度。(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天一[5](2019)在《云南红河州高危人群HIV及其共感染的HCV/HPgV-2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艾滋病1985年传入我国,近10年来,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模式由血液和静脉吸毒传播为主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经性传播的比例从2006年的33.1%增加到2017年的94.6%,其中异性性传播的比例为69.2%。在我国,估计有400-1000万女性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s,FSWs),18~60岁成年男性约6~9%有嫖娼史,FSWs具有特殊的脆弱性,容易被边缘化,具有特别高的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感染的负担,是HIV和其他性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桥梁人群,FSWs及嫖客人群是应该受到特别重视的我国HIV流行的关键人群。HCV(Hepatitis C virus)主要经血液及经皮暴露传播,与HIV具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和危险人群,共同感染十分普遍。HIV感染可增加HCV感染的风险,降低HCV的体内清除率,加快HCV感染的疾病进程,HCV感染也可加快HIV的疾病进展,HCV相关肝病也是HIV感染者主要的疾病和死亡原因。HPgV-2(Human pegivirus 2)是2015年由两个独立的研究小组报道的一种新的主要经血传播的人类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的一个新属(Pegivirus),目前,仅有几项研究证实其主要感染HCV阳性的人,对这个病毒与HIV和HCV感染的关系、致病性等目前尚无定论。云南省是我国艾滋病流行的起源地,红河州是云南省艾滋病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为了摸清红河州艾滋病流行的特点和规律,2008年5月至2014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汪宁教授课题组在云南红河州的开远、蒙自和河口针对暗娼和嫖客人群进行了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通过系列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获得了FSW及嫖客人群的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新发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HIV阳性FSW二代传播的风险等一批重要的研究结果。本课题在此基础上,以历次调查确认的771名HIV阳性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采集并保存的血浆标本和调查信息,进行HI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与HIV共感染的HCV和HPgV-2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目的是阐明当地高危人群中HIV及其共感染的HCV和HPgV-2的基因变异特征,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揭示流行规律,明确病毒传播的关键环节,为HIV及其他两种病毒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第一部分云南省红河州高危人群HI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背景:HIV具有高度的变异性,HIV-1的M群广泛流行,可进一步分成A-D、F-H、J和K共9个亚型及88个流行重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CRF)及无数的独特重组型(Unique Recombinant Forms,URF)。云南省是我国主要流行HIV-1毒株的传入地和重组毒株的起源地,流行毒株的分布有显着的地理、民族和传播途径的差异,对红河州以暗娼和嫖客为主的高危人群缺乏HIV-1基因亚型分布及长期变化的研究。方法:挑选HIV抗体确认阳性标本并整理背景信息,提取纯化血浆病毒RNA(Ribonucleic Acid),一步法逆转录巢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HIV-1pol区约3100bp的片段并测序,进行下列研究:(1)病毒基因亚型:采用构建NJ(Neighbor-Joining)进化树和使用在线工具COMET和REGA的方法分型,两种工具分型结果一致且置信值为100%的为确定的分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信息,分析基因亚型与人群特征的关系及随时间的变化。(2)病毒基因重组:用jpHMM软件进行病毒基因重组分析,将不同插入片段分别与标准参考株构建NJ进化树,判断重组片段的来源,分析不同高危人群的重组模式特征。(3)传播簇分析:对不同亚型的序列分组,剪切为相同长度,删除已知的耐药位点,构建ML(Maximum-likelihood)进化树,判断传播簇的标准是bootstrap大于990,基因距离小于0.015。分析成簇人员的特征以及成簇相关的因素。将HIV感染者的首次标本及其病毒基因序列分为2008~2010年、2008~2012年、2008年~2014年3组,分别构建ML树并进行成簇分析,观察传播簇数目和规模随时间的变化。(4)耐药分析:将拼接编辑的pol区序列提交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IV耐药数据库(http://hivdb.stanford.edu),通过序列比对确定耐药突变的位置、种类、耐药程度及药物敏感性的解释。(5)红河毒株与云南省流行毒株的关系:收集318例2008~2010年采样的云南各地HIV感染者的pol区基因序列,与本研究获得的序列一并构建进化树,对成簇的流行毒株构建MCC(Maximum clade credibility)进化树,分析红河州HIV-1毒株与云南省流行毒株的关系。结果:获得386例研究对象的HIV-1 pol区基因序列,除2008~2009年采样的标本扩增测序失败的比例显着高于其他时间采样的标本外,扩增测序成功与失败的人员在人口学特征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获得的主要结果:(1)HIV-1基因亚型及其人群分布和时间变化:当地流行的HIV-1毒株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CRF08_BC(62.95%)、CRF07_BC(10.88%)、新型重组毒株URF(10.88%)、CRF01_AE(8.03%)、C(6.99%)和B(0.26%)。各亚型HIV-1在各类人群的分布有显着差异,吸毒人群中CRF08_BC的比例显着高于嫖客和暗娼人群;CRF01_AE毒株几乎仅出现在不吸毒的嫖客和暗娼;HIV-1基因亚型的分布随时间呈现明显变化,CRF08_BC的比例下降,在性传播人群中最为显着;暗娼人群中CRF07_BC和CRF01_AE的比例显着提高;嫖客人群中URF毒株的比例显着高于其他人群,是新型HIV-1毒株主要来源。(2)不同人群中新型重组毒株(URF)的基因重组模式有显着差异,B/C重组主要出现IDU(Intravenous Drug Users)人群,CRF01_AE参与的重组主要出现在不吸毒的暗娼和嫖客人群,B/C重组的C亚型病毒骨架主要来源于CRF08_BC或CRF07_BC。(3)参与分析的386条序列形成32个传播簇,成簇率20.98%,簇的大小为2~8,含2条序列的簇占绝对优势(71.88%),大部分簇内人员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年龄大(50岁以上)、单身、感染CRF07_BC毒株等因素与成簇相关。虽然各亚型的成簇数均随时间而增加,但是簇内人员数和成簇率均未见增加,未见传播簇的扩张。(4)CRF07_BC、C和CRF01_AE均形成红河当地的流行簇,呈现奠基效应。结论:(1)CRF08_BC是当地优势毒株,CRF01_AE在不吸毒的嫖客和暗娼中的比例显着高于吸毒人群,当地正在发生优势毒株由CRF08_BC向CRF07_BC和CRF01_AE的转变,与性传播超越静脉吸毒成为当地主要传播途径的转变是一致的。(2)IDU人群病毒的主要重组模式是B/C,多数源于CRF08_BC或CRF07_BC的二代重组。CRF01_AE参与的重组主要出现在不吸毒的暗娼和嫖客,主要源于CRF01_AE与CRF08_BC或CRF07_BC的二代重组。不吸毒的嫖客人群是新型重组毒株的孵化器,应密切监测。(3)HIV-1传播簇以含2条序列的小簇为主,形成传播簇的多为有IDU行为的人,推测IDU嫖客与IDU暗娼在从事性交易的同时,可能也常共用注射器吸毒。未见传播簇随时间的扩张,推测静脉吸毒的暗娼和嫖客多数以长期稳定的“对子”形式活动,很少有新成员加入。(4)主要流行毒株形成当地的流行簇,与云南其他地区交集不多,是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有利条件。第二部分云南省红河州高危人群与HIV共感染的HC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背景:HCV的复制和突变速率均大于HIV-1,在RNA病毒中居首。目前将HCV分为7个基因型和83个亚型,1型和3型流行范围最广,4型和5型是低收入国家最常见的亚型。我国是HCV感染大国,已检出HCV 6个基因型的24个亚型。云南省是HCV的高流行地区,吸毒人群中HCV基因亚型复杂,各亚型毒株的分布有显着的地区差异。对红河州及以暗娼和嫖客为主且感染了HIV的人群,尚缺乏HCV基因亚型分布及其长期变化的研究。方法:挑选HIV抗体确认阳性标本并整理背景信息,进行下列研究:(1)用ELISA法检测HCV抗体,分析各类人群中HC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2)提取纯化血浆病毒RNA。(3)一步法逆转录巢式PCR扩增HCV CE2(1300bp)和NS5B(1000bp)区基因片段并测序。(4)分析HCV基因亚型:将CE2和NS5B区的序列质量控制后提交到COMET HCV比对网站,得出分型结果。再下载53条各基因型的参考序列,分别导入CE2和NS5B的fas文件,用MEGA 6构建NJ树,汇总两种方法的结果确定基因亚型。(5)HCV成簇分析:将序列构建ML进化树确定传播簇,传播簇的判断标准为bootstrap值大于99%、基因距离小于0.05。将研究对象的首次标本及其HCV基因序列分为2008~2010年、2008~2012年、2008~2014年3组,分别进行成簇分析,观察传播簇数目和规模随时间的变化,对主要流行毒株进行流行动力学分析。(6)HIV与HCV的共传播:对同时获得HIV和HCV序列的研究对象进行两种病毒传播簇的比较。结果:(1)检出HCV抗体阳性500例,仅静脉吸毒的人群(IDU)HCV抗体的阳性率是99.25%,有静脉吸毒行为的人群HCV抗体阳性率显着高于无静脉吸毒行为的人群(97.85%vs19.10%,P<0.05)。单纯嫖客人群和单纯暗娼人群HCV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36.89%和7.93%。(2)有357例HCV RNA扩增测序成功,其中CE2区334例、NS5B区293例,扩增测序成功率为71.2%,不同特征人群扩增测序的成功率无显着差异。依据CE2和/或NS5B区确定HCV基因亚型,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3b(37.25%)、3a(26.05%)、6n(17.37%)、1b(10.36%)、6a(7.84%)和其他亚型(6k、6v和2a)。不同人群HCV基因亚型的分布有显着差异,暗娼人群6a多于1b,且未检出5个亚型(3b、3a、6n、1b、6a)以外的其他亚型。(3)HCV基因亚型的分布在2008~2011、2012~2014两个时间段呈明显变化,6n在各人群均呈下降趋势、6a在暗娼和嫖客人群显着上升、3a在吸毒人群中显着升高而在嫖客和暗娼人群中下降、3b在嫖客人群中显着升高,在其他人群中变化不大。(4)共确认30个传播簇,成簇率为16.81%,绝大多数(93.33%)为仅有2条序列的传播对。簇内人员为IDU嫖客与IDU暗娼的占75%、均为仅IDU人员的占25%、簇内人员同民族的居多(85.71%)、文化程度均偏低居多(66.67%)、含单身人士的居多(89.34%),不同HCV基因亚型成簇率具有显着差异,由高到低依次是6a(37.04%)、3b(21.37%)、3a(17.02%)、6n(6.35%)、1b(5.41%),不同类型高危人群的成簇率未见显着差异。(5)HCV传播簇的数目和成簇率随时间增加,但未见传播簇随时间而扩张,保持以2条序列的小簇为主。在同时获得HIV和HCV序列的研究对象中,有6对2种病毒均成簇,可能为共同传播。结论:(1)有静脉吸毒行为的人群HCV抗体阳性率最高。获得了性高危人群(暗娼和嫖客)HCV抗体阳性率的数据,明显高于目前所知异性传播HCV的水平,需要密切监测和研究。(2)HCV的基因亚型复杂,毒株的种类和分布正在发生变化,3b毒株在嫖客人群中的增加最为显着。(3)HCV的成簇率为16.81%,绝大多数为传播对,簇内人员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多数相近,基本信息未知的人显示成簇率较高的趋势,提示调查依从性较差的人可能具有多重危险因素,感染和传播的危险较大。不同HCV基因亚型成簇率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毒株的流行和传播特征,成簇率较高的更多在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群中传播,成簇率低的可能主要通过偶发的针刺等事件传播。(4)未见传播簇随时间而扩张,提示当地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员长期保持稳定的关系,很少有新成员加入,HCV传播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共用注射器吸毒的对子(2人)增加所导致的,预防控制的重点应该是减少新增吸毒人员。第叁部分云南省红河州高危人群与HIV共感染的HPgV-2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背景:HPgV-2是一个新的经皮传播的血源性传染性病毒,几乎所有确诊的HPgV-2病例都是与HCV双重感染,但在无HCV感染的人群中也有低流行率。在云南省的特殊高危人群中HPgV-2的流行状况如何?是否HPgV-2影响HIV和HCV感染的进程?都需要深入研究。由于这个病毒多数是与HIV和/或HCV共感染,对其致病性尚无定论。方法:挑选HIV抗体确认阳性标本并整理背景信息,进行下列研究:(1)检测HPgV-2抗体,采用自建的ELISA法检测HPgV-2抗体,分析不同特征人群抗体阳性率的差异。(2)提取纯化血浆病毒RNA。(3)获得HPgV-2基因片段并测序,采用逆转录巢式PCR扩增HPgV-2 NS3区长度为153bp的基因片段并测序,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HPgV-2 RNA阳性率。(4)高通量测序获得HPgV-2的全长基因组。(5)整理HPgV-2基因序列,质量控制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确定HPgV-2与其他Pegivirus属病毒的亲缘关系,比较全长序列各基因片段的基因离散率。(6)HIV和HCV载量的检测和比较:取全部HPgV-2 RNA阳性标本,挑选2倍数量HPgV-2 RNA阴性标本,两组标本HIV和HCV RNA均阳性,采样时间为同一年份、抗病毒治疗情况和传播途径相同。分别检测HIV和HCV载量。结果:(1)HIV-1感染者的HPgV-2抗体阳性率为25.29%,HIV抗体和HCV抗体均阳性者的HPgV-2抗体阳性率显着高于HIV抗体阳性而HCV抗体阴性者(27.69%vs 20.83%,p<0.05)。HPgV-2与HIV-1共感染率呈随时间升高的趋势。HIV-1感染者的HPgV-2核酸阳性率为5.32%,HIV-1与HCV同时阳性者的HPgV-2核酸阳性率高于仅仅HIV-1阳性者(6.37%vs 3.35%,p<0.05)。(2)单纯吸毒者、单纯暗娼嫖客人群和混合行为组,HPgV-2抗体和核酸的阳性率分别为38.57%和6.09%、21.75%和3.57%、19.55%和6.77%,单纯吸毒人群的阳性率显着高于暗娼和嫖客人群(p值均<0.01)。(3)HPgV-2核酸阳性组和阴性组的HCV载量平均值分别为1.11E+06cp/ml和7.19E+05cp/ml、HIV载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36E+04cp/ml和2.14E+05cp/ml,均无显着性差异。(4)获得了7条HPgV-2的全基因组序列,红河的HPgV-2独自成簇,奠基者效应显着。鉴定出3个可能的传播簇,1个簇可能为HPgV-2与HIV和HCV的共传播。结论:(1)本研究特殊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中,HPgV-2的流行率较高,可能与研究对象既有IDU等经皮经血暴露的行为,还有频繁的经性暴露行为有关。(2)HPgV-2感染最常发生于HCV阳性的人,常通过经皮经血途径传播,也可能存在经性传播。(3)未发现HPgV-2感染对HIV和HCV的复制有影响。(4)HPgV-2基因序列较为保守,红河的毒株在局部地区独立传播流行,与HIV和HCV的共感染比较罕见。静脉吸毒与性乱行为交织的高危人群是新病毒产生和传播的沃土,需要密切监测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军事科学院》期刊2019-05-30)
陈珺,杨瑾,刘楠楠,刘舒媛,李传印[6](2019)在《云南汉族人群HLA-DM基因多态性与HCV慢性感染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云南汉族人群中HLA-DM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云南汉族人群HCV慢性感染者185人(病例组),健康对照180人(对照组),采用Sanger测序法和TA克隆测序法对HLA-DMA,HLA-DMB基因进行基因分型,计算这两个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构建单倍型,比较两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共检出4种HLA-DMA等位基因和5种HLA-DMB等位基因,DMA*01∶01-DMB*01∶03单倍型在病例组中的频率显着高于对照组(0.287 vs 0.197,OR=0.134,95%CI为1.529~2.305,P=0.005),DMA*01∶02-DMB*01∶03单倍型在病例组中的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0.024 vs 0.056,OR=0.424,95%CI为0.194~0.944,P=0.031)。结论:单倍型DMA*01∶01-DMB*01∶03和DMA*01∶02-DMB*01∶03可能与云南汉族人群HCV慢性感染相关。(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雷红涛,甘源,毕艳,周倩,唐松源[7](2019)在《云南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高危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美沙酮维持治疗(MMT)人群的高危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在MMT的吸毒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4个MMT门诊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正在接受MMT者,建立前瞻性队列,运用音频计算机辅助自我访谈问卷系统(ACASI)对参加研究者进行基线调查和第6个月随访调查。结果共招募正在接受MMT者523人,第6个月随访时仍坚持接受治疗者204人(39.0%),发现男性(P=0.023)、无工作(P=0.008)、每月收入0~1 999元(P=0.035)和无配偶(P=0.000)对治疗者的脱失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4名坚持MMT者上个月发生性行为的平均次数由基线的2.87次增加至3.37次(P=0.044);其寻找商业性性服务的比率,上个月发生商业性行为由基线的8.8%增加至17.2%(P=0.039);过去与随意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由基线的47.5%降至38.7%(P=0.208);与随意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不安全行为和安全行为作为结局,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无意义。结论针对MMT吸毒人群高脱失率,男性、失业、收入低和无配偶是干预的主要人群;采取综合性性健康干预措施以降低接受MMT吸毒人群不安全性行为风险刻不容缓。(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9年04期)
李灿彪,何连菊,张凤英,杨艳江,李四乐[8](2019)在《云南鹤庆县二十年HIV/AIDS人群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鹤庆县(1999~2018)年HIV/AIDS人群特点及空间分布特征,为今后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鹤庆县(1999~2018)年HIV/AIDS相关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用MapInfo 12.0软件进行地图的制作。结果鹤庆县(1999~2018)年间,共报告368例HIV/AIDS病例,HIV感染者235例,AIDS患者133例,死亡62例。自2006年起,历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数呈总体上升趋势,传播途径由注射吸毒逐渐转变为异性传播。不同时期和不同感染途径下HIV/AIDS病例乡镇分布不同,2006年以前HIV/AIDS病例主要集中在金墩乡和云鹤镇,仅4个乡镇有病例报告;至2011年9个乡镇均出现病例,草海镇和云鹤镇病例数相继超过金墩乡;截至2018年鹤庆县HIV/AIDS形成以草海镇、云鹤镇、金墩乡为聚集中心,其余乡镇散在发生的流行趋势。结论鹤庆县艾滋病疫情呈总体上升趋势,集中在主要城区与城乡结合部,正在向周围的乡镇扩散和蔓延,需要进一步加强各乡镇的艾滋病监测和宣传教育,从而全面控制HIV/AIDS的流行。(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9年02期)
朱柯颖,蒋涛,盘婕,范志祥,张璐[9](2019)在《CYP4A11基因rs9333025 A/G多态性在云南彝族人群中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云南省晋宁县彝族人群CYP4A11 rs9333025基因A/G多态性分布情况,为探讨CYP4A11基因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云南省晋宁县303例彝族健康个体的CYP4A11基因A/G多态性进行分析,计算AA、AG、GG基因型频率和A、G等位基因频率,与其他人群该位点多态性进行比较。结果云南省晋宁县彝族CYP4A11基因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31%、27.72%和69.97%,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6.17%和83.83%。与日本人群比较,无论是基因型分布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汉族比较,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蒙古族比较,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4A11基因rs9333025 A/G多态性分布存在一定民族差异。(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朔,姜焰凌,方宝雄,计艾岑,张寿勋[10](2019)在《云南彝族人群19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云南彝族215个健康无关个体19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计算群体遗传学参数,建立云南彝族群体的遗传学基础数据,为法医物证亲权鉴定和个体识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Chelex-100法提取样本DNA,Power PlexR21 System试剂盒进行扩增,ABI 3130XL自动遗传分析仪对PCR复合扩增产物进行分析,用ABI的Gene Mapper v3.2软件进行STR基因分型分析,用Modified-Powerstates软件进行法医学遗传学参数统计分析以及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共检出203个等位基因和666种基因型。除D1S1656、D5S818、D12S391外,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规律(P> 0.05),累积非父排除率(CPE)为0.999 999 907,累积个人识别能力(TDP)为0.999 999 999 999 999 999 999 9。结论 19个常染色体基因座在云南彝族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和较好的个体识别能力,能够为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提供科学的遗传学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云南人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记者陈昌云)云南省发改委日前发布消息称,针对目前猪肉价格上涨态势,为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云南已于5月启动了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以及正在按月领取失业保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云南人群论文参考文献
[1].罗旋,冯磊,张兴峰,徐文波,白雪晶.云南傣族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陈昌云.云南对四类低收入人群实施临时价格补贴[N].工人日报.2019
[3].高杰,潘欣,孔树佳.GSTP1(313A>G)和XRCC1(399G>A)在云南汉族恶性肿瘤人群中的基因多态性[J].生命科学仪器.2019
[4].张敏,刘继政,申元英.2018年云南某市暗娼人群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大理大学学报.2019
[5].李天一.云南红河州高危人群HIV及其共感染的HCV/HPgV-2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9
[6].陈珺,杨瑾,刘楠楠,刘舒媛,李传印.云南汉族人群HLA-DM基因多态性与HCV慢性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7].雷红涛,甘源,毕艳,周倩,唐松源.云南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高危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
[8].李灿彪,何连菊,张凤英,杨艳江,李四乐.云南鹤庆县二十年HIV/AIDS人群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9
[9].朱柯颖,蒋涛,盘婕,范志祥,张璐.CYP4A11基因rs9333025A/G多态性在云南彝族人群中的分布[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
[10].杨朔,姜焰凌,方宝雄,计艾岑,张寿勋.云南彝族人群19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