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众教育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民众,教育馆,社会教育,镇江,抗战时期,民国时期,社会。
民众教育馆论文文献综述
朱煜[1](2019)在《寓教于展: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教育馆的救国展览》一文中研究指出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教育馆通过举办一系列以抗日救国为核心主题的展览,透过展览中"国家"的视觉呈现,以唤起民众国家意识。民众教育馆举办国货展览会的重点是"宣传"而非"销售",通过"展示"国货,加之讲演和文字宣传的配合,传递出强烈的"国"之观念,使民众认识到国货与救国之间的关系;民众教育馆的史地文物展览在参观民众中灌输了一定的史地文物常识,使民众藉由本国史地文物展览唤起历史记忆、强化国家认同,体察到史地文物与国家民族历史及现实的关系。这些展览凸显了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基调,对塑造民众国家意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终身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金鑫[2](2019)在《伪满民众教育馆的殖民文化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1931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领土上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以此逐步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次年3月,其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为了实行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巩固殖民政权,日本侵略者在进行军事压迫、经济掠夺的同时,也注重实施殖民教育。不仅大力改变原有学校教育内容,而且还在东北各地建立各种各样的社会教育设施。其中,伪满民众教育馆在当时被视为社会教育的中心设施,倍受殖民统治者的重视。但是,以往的研究对此关注并不多。因此,本文以伪满民众教育馆为研究对象,从政治、经济、文化叁个方面深入探讨伪满民众教育馆产生的社会背景;尽最大努力收集原始资料,在整理分析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其一,具体描述建立之初,伪满民众教育馆的经费、组织结构、人员匹配、管理四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其二,总体呈现伪满民众教育馆通过举办讲演会、展览会,附设识字处、简易图书馆、民众学校,利用无线电广播、电影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各类殖民教育活动的基本事实。其叁,深入揭露伪满民众教育馆的实质就是日本侵略者对东北人民进行精神压迫,实施殖民教育,培养服从殖民统治的顺民。这种教育打着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幌子,实际推行殖民教育内容;不仅限制中国语的使用,还强制民众学习日语;更为甚者企图泯灭中华民族精神,强化对宗主国文化的归属感。然而,历史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伪满末期,由于东北人民越来越强的抵抗,最终导致伪满民众教育馆门庭冷落、几乎无人问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时,伪满民众教育馆也自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因此,我们不能遗忘历史,应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国家观念。研究殖民教育史,就是为了清除文化殖民对东北人民的负面影响,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永远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罗文,宋永林[3](2019)在《民国时期的河北省立实验乡村民众教育馆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立实验乡村民众教育馆于1930年2月14日在黄村正式开馆,建馆后便划定实验区,下设阅览部、讲演部、卫生部、游艺部、生计部、出版部等部门。该馆通过发行刊物、健康讲演、开办民众学校、普及文字知识等途径,积极致力于民众教育实践活动,以求达到唤起民众的目标。民国时期,河北省立实验乡村民众教育馆以《乡村民众教育月刊》《乡村民教季刊》等刊物为主要阵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涉及民众教育、民众健康、民众生计等方面。(本文来源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周慧梅[4](2019)在《抗战时期后方省份社会教育的实践困境分析——以湖南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余陈互控案”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爆发后,社会教育被纳入战时教育体系,民众教育馆作为社会教育综合机关被政府列入抗战建国的主要力量。在教育部政策推动下,沦陷区民众教育馆随政府迁徙并结合现行行政监督专员区设置分区,逐渐恢复并开展各项活动,向基层社会渗透国民政府的社会控制。在当时国家权力采取"去本地化"下潜大趋势下,民众教育馆的职员籍贯分布却呈现出一种逆风而行态势,并与地方士绅、社会精英进行很大程度的本地化糅合,其利弊在1944年湖南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馆长与会计互控案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抗战期间,该馆发生多起馆长与会计的内部纠纷,频繁且持续发生自有其经济因素,却也反映了国家权力与乡土社会政治的复杂关系,在省立民教馆职员籍贯分布、到馆时间和任职经历中予以集中显现,挑战了学界关于抗战期间湘西政治明显"去本地化"趋势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绳会敏[5](2019)在《近代安徽省立民众教育馆图书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安徽省立民众教育馆图书部存在于社会动荡的新旧转型期,践行新式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注重开放共享、馆外服务、宣传推广和规范管理,科学开展业务工作,不断丰富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教育作用,推动了近代安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大学图书情报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李冬梅[6](2018)在《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代民众教育史研究——评朱煜《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现代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现代改造》一书以1928—1937年的江苏民众教育馆为主要考察对象,资料翔实、观点鲜明、结论平实,特别是从社会史的视角探讨中国近代民众教育史,角度新颖,是一部有创见、严谨的学术专着。(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评论》2018第8辑》期刊2018-11-01)
孙一凡[7](2018)在《抗战初期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培育民众民族意识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的危机大大加深,培育民众的民族意识成为社会教育机构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民国政府的规划下,民众教育馆作为社会教育中心机构,担负起培育地方民众民族意识的任务.1930年成立的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在开展培养民族意识的教育工作中具有代表性.其通过倡导国货、开展救国讲演、举行爱国展览、推动抗日救国运动等一系列举措,提升了镇江乃至江苏民众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及向心力,激发了民众民族意识,一定程度上为民众参与抗战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孙一凡[8](2018)在《民众教育馆参与地方自治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国民党秉持孙中山遗训宣布开始实行训政。为了维护政权合法性及加强中央集权,国民党将开展地方自治工作确立为训政时期的“要政”。但囿于国民党基层党力的薄弱及地方自治机关的“有名无实”,地方自治工作几乎没有进展。而在此期间,民众教育运动蓬勃兴起,民众教育馆在各地兴办,尤以江苏省发展最快。扎根基层社会的民众教育馆让南京国民政府找到了推动地方自治工作的“助手”,于是南京国民政府积极推动民众教育馆参与地方自治建设。江苏民众教育馆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及江苏省政府的规定,开展诸多举措以推动地方自治建设。民众教育馆虽然最终未能完成地方自治建设,但其在提升民众参政能力、集体意识以及改善基层政治环境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国民党借实行地方自治之名,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民众教育馆则成为了国民党控制基层社会的助手。民众教育馆通过教育力量训导民众,将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影响力延伸至基层社会,从而加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权威。对民众教育馆参与地方自治建设的举措及成效进行研究,可以考察民众教育馆在推动地方自治中起到的作用,也能够全面考察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自治政策。但目前学界研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地方自治,多聚焦于“官办自治”,对民众教育馆参与地方自治建设的研究为数不多,专题研究更是空白。因此,对民众教育馆参与地方自治建设开展研究有着一定的学术意义。本文以江苏民众教育馆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搜集整理江苏地区民众教育馆的相关资料,运用历史学研究方法,概括并分析民众教育馆在参与地方自治建设中所采取的措施及产生的作用。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民众教育馆参与地方自治建设的背景;第二部分主要概括江苏民众教育馆参与地方自治建设的举措,涵盖协助开展基层政治工作、组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叁个层面;第叁部分对民众教育馆参与地方自治建设的成效与弊端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语,简要比较了民众教育馆与乡村建设派推行地方自治的方式与效果,并对民众教育馆推动地方自治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探析。(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6-01)
左秋玲[9](2018)在《河北省立实验乡村民众教育馆生计教育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众教育馆是民国时期颇具特色和影响的综合性社会教育机构。1930年河北设立实验乡村民教馆。初以文字教育为民教馆工作的重心,后渐次转移到生计教育上。民教馆职员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农业改良,尤其重视发展合作社事业。各种措施的推行使农民得到相当补救。然而这些措施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对彻底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成效有限。(本文来源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斌[10](2018)在《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与近代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电化教育学史上,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扮演着重要角色。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在从事电化教育实践之余,编印了一些电化教育书刊,从事电化教育研究。文章利用文献分析法对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电化教育研究书刊进行学术史梳理,以求揭示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开展电化教育研究的背景、内容和价值。研究发现:这些书刊从"大教育观"出发,探讨了教育电影理论、管理、设备、技术,电化教育教材编制、教学法等问题;镇江民众教育馆为民众教育馆开展电化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并通过探讨电化教育问题,促进了近代中国电化教育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民众教育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31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领土上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以此逐步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次年3月,其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为了实行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巩固殖民政权,日本侵略者在进行军事压迫、经济掠夺的同时,也注重实施殖民教育。不仅大力改变原有学校教育内容,而且还在东北各地建立各种各样的社会教育设施。其中,伪满民众教育馆在当时被视为社会教育的中心设施,倍受殖民统治者的重视。但是,以往的研究对此关注并不多。因此,本文以伪满民众教育馆为研究对象,从政治、经济、文化叁个方面深入探讨伪满民众教育馆产生的社会背景;尽最大努力收集原始资料,在整理分析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其一,具体描述建立之初,伪满民众教育馆的经费、组织结构、人员匹配、管理四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其二,总体呈现伪满民众教育馆通过举办讲演会、展览会,附设识字处、简易图书馆、民众学校,利用无线电广播、电影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各类殖民教育活动的基本事实。其叁,深入揭露伪满民众教育馆的实质就是日本侵略者对东北人民进行精神压迫,实施殖民教育,培养服从殖民统治的顺民。这种教育打着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幌子,实际推行殖民教育内容;不仅限制中国语的使用,还强制民众学习日语;更为甚者企图泯灭中华民族精神,强化对宗主国文化的归属感。然而,历史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伪满末期,由于东北人民越来越强的抵抗,最终导致伪满民众教育馆门庭冷落、几乎无人问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时,伪满民众教育馆也自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因此,我们不能遗忘历史,应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国家观念。研究殖民教育史,就是为了清除文化殖民对东北人民的负面影响,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永远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众教育馆论文参考文献
[1].朱煜.寓教于展: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教育馆的救国展览[J].终身教育研究.2019
[2].金鑫.伪满民众教育馆的殖民文化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19
[3].罗文,宋永林.民国时期的河北省立实验乡村民众教育馆述论[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4].周慧梅.抗战时期后方省份社会教育的实践困境分析——以湖南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余陈互控案”为考察中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
[5].绳会敏.近代安徽省立民众教育馆图书部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
[6].李冬梅.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代民众教育史研究——评朱煜《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现代改造》[C].《当代教育评论》2018第8辑.2018
[7].孙一凡.抗战初期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培育民众民族意识述评[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8
[8].孙一凡.民众教育馆参与地方自治建设研究[D].扬州大学.2018
[9].左秋玲.河北省立实验乡村民众教育馆生计教育探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10].李斌.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与近代中国电化教育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