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慧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德保初中533700
摘要:当前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优化历史课堂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因素,让他们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中解读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本人认为: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索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优化历史课堂激发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着这样的感悟: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想方设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历史教师如何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优化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如下的一些做法:
一、以情感教育作为历史教育的切入点,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曾经的历史课教学面临着这样尴尬的局面: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小说、讲座等能够引起大众的极大兴趣,但是学生对历史课却并不太感兴趣。究其原因,是学生感觉:历史是过去的,带着一副冰冷的面孔,让人敬而远之;历史离我们太遥远了,不能理解,对现实生活没有什么帮助。因为觉得没有用,所以他们才对历史不感兴趣。因此,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首先要从情感教育入手,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历史对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作用。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需求相连接,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吻合,按照学生的兴趣特点、情感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好、历史情感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撷取史料进行情感教育。譬如,深化中国古代文明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民族特色,及在世界文明史上经久不衰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深化中国近代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通过了解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追求救国真理,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通过了解历代封建王朝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管辖的史实,使学生能够以历史事实为武器,与当前的“台独”、“藏独”分子作斗争,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的统一等等。由此可见,中学历史课对于培养学生革命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以及高尚的情操,起着其它学科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是对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联系历史,找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探究根源,以史为鉴,使学生加深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强化历史学科德育功能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历史对现实生活没有帮助”这一思想认识根源,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历史对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设计,构建和谐的历史课堂
教学方法的僵化呆板、教学手段的陈旧单一、教学模式的固定不变等是造成学生不愿学习历史的另一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建成和谐的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那么,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建成和谐的历史课堂呢?本人认为只有从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各环节入手,历史课堂的和谐之花才能竞相绽放。
1、优化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宽松、和谐、民主的气氛,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怎样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
首先,要把爱心带进课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课堂上,老师亲切和善的教态、欣赏鼓励的目光、温和慈爱的话语,都会使学生感到如沐春风,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其次,要运用语言与情感等手段,创设和谐氛围。历史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要生动地再现已逝的历史,离不开教师的描述;而教师的情感,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某种气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淋漓尽至地抒发出来,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
再次,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恰当地使用艺术手段,营造出一个充满情感的和谐教学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导入新课时,可播放与教学相关的音乐或影片,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情绪、聚集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的思维顺利引进课堂,为和谐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2、优化教学内容,力求知识与能力的和谐。
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处理,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原则精神,尤其是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大目标出发,创造性地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让教学方案更贴近学生的现实,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和谐统一。
对教材内容的优化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可以采用逆推法。教师可以打破教材原有的框架,重新编排教材内容。例如,我在讲述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就没有采用原教材先讲述措施再讲述影响最后描述经济繁荣表现的编排顺序,而是先让学生了解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再推出促进经济繁荣的原因,进而联系当前我国改善民生的举措,使学生认识到执政者要适时地调整统治政策,要重视发展经济、重视人才,认识到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意义。
二是可以采用新编历史剧的方法,把教材中的人和事剧本化、故事化,在课堂上上演。如我把“五四运动”的教材内容改编成了历史剧,共分三回:第一回,北洋政府无天日,巴黎外交燃激情;第二回,北京上海洒热血,五四青年把国救;第三回,五四运动留青史,五四精神代代传。这样的编排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是以课标为依据对历史教材进行整合和创新。在历史教学中,要求教师要精读教材,对照《历史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挖掘。对原有教材进行重组、挖掘、补充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掌握程度重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如在学习“百家争鸣”时,我先让学生分组学习,每个组的同学都可以围绕着诸子百家的生平、思想、评价等方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把自己从杂志、图书或互联网上收集的相关资料展示出来,与同学分享。其间,我还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赞成哪个学派的主张?说明你的理由。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被激发出来,竞相参与,既阐发了自己的观点,支持了同组其他同学的观点,又反驳了其他组的不同观点。为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我还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演出小品《老师与学生》。一个扮演乱仍纸屑的学生,另外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倾向儒家、法家、道家的典型性教师,分别表达对乱仍纸屑行为的处理意见。演完小品后又设计了“你比较喜欢哪一位老师的做法”进行讨论,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课后我还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班级管理建议书”的活动,把学生的所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了接轨。
这些优化教材内容的措施,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变成了“活”的脚本,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使教材变得更丰富、更有立体感,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了条件。
3、优化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大胆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在“和谐”理念下,科学地促进教与学的“合一”,促进学习与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的做法有:
(1)全面参与。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发挥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调动全体学生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体现课改的价值。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2)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把书读懂、读透和如何收集、研究历史资料时,教师是教师;学生搜集的资料教师未见过时,学生提出有别于教材、有别于教师的观点时,教师就变成了学生;学生独立自学、研究和共同探索、相互讨论时,学生就是自己的教师。这一多维角色转变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益。教师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供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促成生生和谐与发展。教学中,我大胆地将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借助“活动”来展开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一课时,将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一个组只有十分钟的时间向其他组提问,其他三组作答,每提出一个问题或每答出一个问题均得20分(问题不能重复),最后积分最多者胜出,授以“最佳答题组”和“最具创意组”称号,并记入学习档案,作为期末综合成绩的参考。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一堂课中,绝大多数同学能踊跃发言,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问题,作出了一些绝妙的回答。与此同时,教师也通过活动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送给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帮助他们学会了学习,使他们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总之,要实现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学得会,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实现历史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马丽娟《有效备课》(初中历史).光明日报出版社。
3、马丽娟《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初中历史).光明日报出版社。
4、丹晓莉《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