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传感器论文_贾永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一氧化碳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碳,传感器,微生物,频率计,马赫,光纤,电子技术。

一氧化碳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贾永康[1](2019)在《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信号传输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概述1.测量依据JJG1093-2013《矿用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2.环境条件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周围无影响被检仪器正常工作的气体和电磁场干扰。3.测量标准空气中一氧化碳标准物质;频率计的量程为0~10k Hz,分辨力为1Hz。(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期刊2019年11期)

[2](2019)在《一种煤矿管道用一氧化碳传感器及其应用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申请号:201810884929【公开号】CN108765887A【公开日】2018.11.06【申请日】2018.08.06【申请人】扬中市南方矿用电器有限公司【发明人】袁臣【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管道用一氧化碳传感器及其应用方法,属于煤矿设备技术领域。一种煤矿管道用一氧化碳传感器,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管道用传感器外置气室、DN35快装接头和管道用汽水分离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包括壳体和电路部分,电路部分设置在壳(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世界》期刊2019年08期)

梁双华,汪云甲,魏连江[3](2019)在《一氧化碳传感器综合优化布置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易自燃矿井依据现行安全规程规范布置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存在预警风险缺陷问题,提出了兼顾一氧化碳高风险点和监测覆盖范围的布置方式。借助图论和集合覆盖理论建立综合优化布置模型,定义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利用列减少—蚁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针对模型中含有已知必选布置点的约束条件,采用列减少算法约简原始监测覆盖矩阵,再利用蚁群算法求解最小全覆盖监测点集合,以矿井胶带机巷一氧化碳最短有效报警时间14. 25 min为监测有效级,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依据安全规程规范布置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基本能够满足矿井工程实际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矿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9年01期)

马诗章,冯文林,彭志清,刘敏,余佳浩[4](2019)在《基于氧化铜/聚苯胺包覆光子晶体光纤的一氧化碳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氧化铜/聚苯胺包覆光子晶体光纤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将标准单模光纤与实心光子晶体光纤熔接形成马赫-曾德尔干涉结构,在光子晶体光纤表面涂覆氧化铜/聚苯胺复合材料,用于检测一氧化碳(CO)。结果表明,在光纤表面形成了一层厚度约为2μm的均匀复合膜;该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7pm;传感器在CO体积分数为0~75×10~(-6)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选择性,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约为80s和110s。该传感器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周少锋[5](2018)在《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在水处理杀菌、脱氮及一氧化碳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的研究在近十年来发展迅速。与传统的环境治理方法相比,生物能可以从废水有机物中获得能量或者化学品,获得高效的能源产出或是大幅降低环境治理能耗,是一种有潜力的“变废为宝”的技术。首先,本文从水净化的角度,将微生物电解池与芬顿反应结合,扩展出一种新型的应用——微生物电芬顿系统,以大肠杆菌为病原体模式菌,用于模拟水体消毒的过程。微生物电解消毒过程(Microbial Electrolytic Disinfection,MED)主要在系统的阴极发生。首先,阳极微生物将COD氧化降解,产生的电子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将氧气还原,同时施加微弱的电压以促进并控制这个过程。氧气的不完全还原(双电子还原过程)能够在阴极生成过氧化氢,通过亚铁离子的激发产生一系列包括羟基自由基在内的活性基团,从而将大肠杆菌杀灭。本文研究发现,微生物电芬顿系统能够在一个小时之内将大肠杆菌的数量从10~7 CFU/mL降低至600 CFU/m L左右。此外,本实验还验证了外加电压、阴极曝气和亚铁盐的投加量对系统杀菌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施加0.2 V的偏压时,阴极电位为-550 m V到-600 mV,对大肠杆菌的消毒作用能达到最高。在电压不足或者过高时,过氧化氢的产率降低,同时偏压增加也会使溶液pH升高,限制二价铁的利用;同理,提高阴极曝气能够促进氧气的还原,然而氧还原是产碱反应,过高的曝气同样会引起芬顿反应的效率下降,还会增加运行成本,因此选择将阴极曝气速率控制在29.8mL/min;亚铁盐是芬顿反应的“促发因子”,亚铁盐添加量增加,消毒的效率随之上升,但是当亚铁的添加量超过0.3 mmol/L,对消毒的边际正效应降低,还有可能引起铁盐沉淀,考虑到最大化的亚铁利用率,将亚铁添加量确定为0.3 mmol/L。从机理上分析,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经过MED过程后大肠杆菌的细菌形态,可以明显看到细胞膜凹陷并且出现细胞膜的块状缺失,表明芬顿反应破坏了大肠杆菌的磷脂双分子层,并且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胞内紊态失衡,细胞周质渗透压变化等导致大肠杆菌的不可逆死亡。迄今为止,尚未有微生物电芬顿系统应用于水体杀菌的报导。这项工作的目的是阐明和证明MED过程的可行性,以期提供一种简单,经济,高效和可靠的给水消毒方法。其次,本文对微生物电解池用于生物阴极反硝化的过程也进行了优化。本实验的过程采用单一菌种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P1作为接种物,该菌是本课题组早期筛选出的具备高效反硝化能力的异养菌种。本文首先论证了恒电流对该菌的促进作用,不仅促进了CP1的生长,还增强了其还原硝酸盐的能力。恒电流培养的实验组的反硝化率比开路状态的空白组高了50%,同时没有监测到亚硝酸盐的积累。实验显示,硝酸盐浓度越高,恒电流的促进作用越发明显。并且,不同于传统中生物反硝化必须在厌氧的状态,本文验证了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CP1仍然具备生长和高效反硝化的能力。随后,通过13组批次的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碳氮比和电流强度为生物阴极反硝化的重要影响因子(R~2=93.89%),进行下一步优化。采用基于中心组合设计的响应面实验得出了反硝化速率与碳氮比和电流强度的二元二次方程(R~2=96.26%),求极值可得最佳参数选择应该分别为5.45和9.81 mA,反硝化速率理论上能够达到最高值21.37mg(NO_3~--N)/(L·h)。最后,将铜绿假单胞菌接种进入扩大化的MEC中培养,并在20天的运行中维持了85%以上的反硝化率,同时出水中没有亚硝酸盐的积累。必须承认的是,反硝化过程中有可能产生NO这种大气污染物。为了进一步研究NO的生物电化学还原的可行性,本文继续利用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 CP1,设计了一系列以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为主的电化学测试。通过CV曲线可以看出,NO还原峰出现在-820 mV左右,证明了CP1在阴极还原NO的能力。通过对比实验可得,假设在NO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中,CP1充当的角色是分泌可溶性的电子穿梭体与电极进行电子交换。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论证发现,循环伏安所呈现的NO还原峰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成正比,这是“扩散反应”的直接证据,从而确定CP1在NO电化学还原过程中,通过电子穿梭体从阴极中得到电子再将NO还原,并且检测到中间产物一氧化二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作为传统反硝化的后续措施的一种替代策略,可扩大废水处理和废气去除应用范围,用低能耗、成本低廉并且可持续的生物电催化剂替代金属催化剂用于电化学处理一氧化氮。同时,这也是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在一氧化氮的微生物电化学还原过程中的电子传递机制。除了将MEC应用于水质处理的过程中。本文还将MFC改造成毒性生化传感器用于监测一氧化碳的浓度(体积分数)。原理在于,一氧化碳的毒性使得阳极微生物的产电性能下降,下降的电压幅度与一氧化碳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当一氧化碳浓度在10%到70%时,电压降和一氧化碳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系数R~2为0.9873,表明该系统能够很好地用于监测一氧化碳的浓度。深入研究发现,监测需要50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来使读数稳定,并且一氧化碳浓度越高,系统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这是首次提出将MFC的阳极生物膜来作为监测因子用于毒性气体的监测。基于传统的电化学方法容易催化剂中毒的原因,因此其检测限仅为ppm级,而MFC一氧化碳传感器尽管精度不如传统方法,但是能够检测更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综上所述,本文以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为背景技术,设计并验证了该技术应用于水体消毒、水体脱氮和毒性气体一氧化碳的监测的可能性,并进行了机理探讨。旨在将微生物电化学技术与传统环境治理方法结合,提供新的思路用于更加高效的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0)

侯玥羲[6](2017)在《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应用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矿井生产中一种全新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功能,探究其在应用过程中性能参数的调整及其改进内容与效果。实践表明,GTH1000型传感器能够及时采集相关数据,并将其传输至井上的控制中心,可有效提升矿井作业安全性,大幅提高作业效率。(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7年10期)

张厚亮[7](2017)在《最小二乘法在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补偿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氧化碳传感器测量误差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必须使用温度补偿的方法对测量值进行修正。本文介绍了一种温度补偿的方法: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补偿法,主要讲解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的方法,同时附带一些测试的数据。实验证实此方法可以很好的补偿温度对一氧化碳传感器测量误差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6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7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8-26)

丁俊超[8](2017)在《钴酸镧基一氧化碳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易燃易爆且在工业生产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重要气体。因此,使用CO气敏传感器及时准确地对CO进行监测非常必要。至今研究的CO传感器大多工作温度在250℃以上,使得能耗大、成本高,而且还存在发生爆炸事故的隐患。因此,低温甚至室温用CO传感器具有更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LaCoO3作为研究体系,以提高CO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工作温度、开发低温(室温)用CO传感器为目的,分别采用固相合成、化学共沉淀、静电纺丝等方法合成不同形貌的LaCoO3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元素掺杂(Fe、Nd)和贵金属(Pd、Ag量子点)修饰,考察其对CO气体的敏感性能,探究了形貌改变、元素掺杂、贵金属修饰对LaCoO3基材料CO气敏性能改善尤其是对降低工作温度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 LaCoO3基材料对于CO气体的气敏响应机理。本文第一章介绍了 CO传感器的研究意义、应用背景及种类,介绍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CO传感器的气敏响应机理与研究现状,分析了 CO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与性能指标。同时,总结了 LaCoO3的基本性质、合成制备方法以及掺杂研究。本文第二章列出了实验所需的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并介绍了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类表征方法。本文第叁章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 LaCoO3颗粒,并以此为原料利用传统的丝网印刷工艺制备了 LaCoO3厚膜CO传感器,验证了 LaCoO3材料优异的CO气敏性能与低温工作潜质,并研究了 LaCoO3材料的CO气敏响应机理:O2吸附于LaCoO3表面解离成原子氧,与吸附C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和CO32-。在此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电子减少了载流子空穴浓度,使材料电阻增加形成响应。本文第四章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颗粒分散、尺寸均匀(粒径82nm左右)的LaCoO3纳米颗粒,并以此为原料制备了厚膜CO传感器。此方法合成的LaCoO3纳米颗粒尺寸小、表面吸附O22-/O-多,因而表现出了优异的CO气敏性能,将LaCoO3基CO传感器的工作温度降低至100°C。本文第五章采用静电纺丝法合成了 LaCoO3多孔纳米线,并采用滴涂PdCl2溶液的方式对其进行修饰制备了 Pd修饰LaCoO3多孔纳米线CO传感器。探究了静电纺丝及煅烧工艺对纳米线形貌的影响,制备出直径为200-800nm,晶粒粒径为30-60nm的LaCoO3多孔纳米线。Pd修饰LaCoO3多孔纳米线CO传感器不仅有较高的气体接触面积,且其表面的Pd也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与反应位点,促进了 O2的化学吸附以及吸附氧与CO间的反应,LaCoO3基CO传感器的工作温度降低至60℃。本文第六章为了进一步提高LaCoO3基CO传感器的气敏性能、提高响应度、降低工作温度,我们对其进行了固溶掺杂。我们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成分的 LaCo1-xFexO3(x = 0,0.1,0.2,0.3,0.4,0.5,0.6,0.7,0.8,0.9,1)固溶物纳米颗粒,采用滴涂工艺制备了 CO传感器,并研究了 Fe掺杂量对传感器CO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Co0.3Fe0.7O3(x = 0.7)成分的低温CO气敏性能最好,并成功将LaCo03基CO传感器的工作温度降低至50℃。本文第七章在LaCo0.3Feo.7O3成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A位固溶掺杂和贵金属修饰。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成分的La1-xNdxCo0.3Fe0.7O3(x = 0,0.1,0.2,0.3,0.4,0.5,0.6,0.7,0.8,0.9,1)固溶物纳米颗粒并制备了 CO传感器,研究了 Nd掺杂量对传感器CO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0.7Nd0.3Co0.3Fe0.7O3(x = 0.3)成分的低温CO气敏性能最好,其将LaCoO3基CO传感器的工作温度降低至室温(无加热)。我们分析了 LaCoO3基材料在室温下的CO气敏响应机理:与高温下不同,材料表面发生CO得电子生成O-和C单质的反应,增加了载流子空穴浓度,从而使材料电阻减小形成响应。最后,我们制备了 Ag量子点并用其对La0.7Nd0.3Co0.3Fe0.7O3固溶物传感器进行了修饰,Ag量子点的修饰提高了传感器的CO气敏性能。第八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本文通过不同方法合成不同形貌的LaCoO3,对其进行掺杂(Fe、Nd)和贵金属(Pd、Ag量子点)修饰,获得了高灵敏度的CO传感器并将其工作温度降低至室温。同时对LaCoO3基材料的CO气敏响应机理做了解释。(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9](2016)在《GTH1000煤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申请号:201510647952.7【公开号】CN105137004A【公开日】2015.12.09【分类号】G01N33/00【申请日】2015.10.09【申请人】扬中市南方矿用电器有限公司【发明人】袁立清【摘要】本发明提供的GTH1000煤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先通过一氧化碳传感器接收空(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世界》期刊2016年11期)

蔡泽星,刘新星,丁俊超,郭新[10](2016)在《基于锰-莫来石(Sm,Gd)Mn_2O_5的全新一氧化碳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一氧化碳(CO)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有毒和易燃易爆气体之一。并且,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CO气体的排放量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具有良好的气敏性能,可用于特定气氛的检测。SnO_2,TiO_2,CeO_2以及LaCoO_3等是最常用的一氧化碳传感材料。这些材料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地合成了一种全新的一氧化碳气体传感材料—锰-莫来(本文来源于《第18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电化学储能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11-03)

一氧化碳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申请号:201810884929【公开号】CN108765887A【公开日】2018.11.06【申请日】2018.08.06【申请人】扬中市南方矿用电器有限公司【发明人】袁臣【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管道用一氧化碳传感器及其应用方法,属于煤矿设备技术领域。一种煤矿管道用一氧化碳传感器,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管道用传感器外置气室、DN35快装接头和管道用汽水分离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包括壳体和电路部分,电路部分设置在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一氧化碳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贾永康.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信号传输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计量.2019

[2]..一种煤矿管道用一氧化碳传感器及其应用方法[J].传感器世界.2019

[3].梁双华,汪云甲,魏连江.一氧化碳传感器综合优化布置模型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9

[4].马诗章,冯文林,彭志清,刘敏,余佳浩.基于氧化铜/聚苯胺包覆光子晶体光纤的一氧化碳传感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

[5].周少锋.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在水处理杀菌、脱氮及一氧化碳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6].侯玥羲.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应用简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7

[7].张厚亮.最小二乘法在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补偿中的应用[C].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6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7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2017

[8].丁俊超.钴酸镧基一氧化碳传感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9]..GTH1000煤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J].传感器世界.2016

[10].蔡泽星,刘新星,丁俊超,郭新.基于锰-莫来石(Sm,Gd)Mn_2O_5的全新一氧化碳传感器[C].第18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电化学储能技术论坛论文集.2016

论文知识图

主机监视画面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结构图回采工作面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布置1系统原理1.1一氧化碳传感器新型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原理框...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原理框图

标签:;  ;  ;  ;  ;  ;  ;  

一氧化碳传感器论文_贾永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