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1]2008年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以其高效、低排放、燃料储运方便,结构简单等特点,被认为可作为未来便携式电源的理想替代品。广泛用于DMFC的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PFSPEM)的阻醇性能较差是严重制约DMFC发展的两大瓶颈问题之一。目前针对DMFC用的阻醇性能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离子交换容量(IEC)的商业化产品上。为了更好地解决PFSPEM在DMFC中的缺陷,本文通过改变膜IEC值的办法,系统研究了不同IEC值PFSPEM的微观结构和宏观传递性能间的关系,为其在DMFC中的应用做出探索性的理论研究和数据积累。本文利用热压法,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制备了不同IEC值的PFSPEM,利用DSC、ATR、XRD、SAX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同时还测量了膜的含水率、体积溶胀度、电导率以及甲醇渗透率等。DSC曲线上有两个相转变峰,其中温度较低的相转变峰是由带SO2F基团的侧链运动造成的,且随IEC值的增大而降低。XRD衍射曲线表明随IEC值的增大和成膜温度的降低,膜的结晶度下降,主链结晶的规整性变差。SAXS表征结果表明膜内存在层状晶体结构,散射强度随IEC值的增大而变弱。膜的含水率、体积溶胀度、电导率和甲醇渗透率均表现出相似的随IEC值的增大和成膜温度的下降而上升的趋势。这说明:(1)含水率和膜内传递性能之间有着密切关系;(2)高的结晶度和较好的结晶规整性会导致传递性能下降。除此以外,不同使用温度条件下甲醇渗透率的测试结果说明甲醇渗透活化能随IEC值的增大而升高。电导率和甲醇渗透率均随膜厚度的增加而变大。
梁光临[2]2008年在《燃料电池用改性Nafion膜的制备与表征》文中指出质子交换膜(PEM)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关键部件,起到传导质子、分隔燃料和氧化剂的双重功能。PEMFC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是全氟磺酸膜,它昂贵的成本和增湿系统是阻碍PEMFC商业化的重要因素。若能制备出自增湿的质子交换膜,将大大简化PEMFC电池操作系统。本文针对目前常用的全氟磺酸膜的自增湿问题,进行了相关改性研究。首先,选用纳米TiO_2为无机掺杂物质,采用溶液再铸法制备了TiO_2/Nafion复合膜。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由于膜内纳米TiO_2具有优良的吸水能力,有望减少燃料气外部增湿的需求,因此有一定应用前景。然后,以TiO_2/Nafion复合膜为基础,制备了具有叁层结构的Pt/CNTs-TiO_2/Nafion复合膜,两侧为Pt/CNTs催化层,中间为TiO_2/Nafion复合层。膜外层中的Pt/CNTs可以催化渗透至膜内的H_2和O_2反应生成水,缓解了阳极侧在无外增湿操作时的缺水问题;同时中间层的TiO_2能起到良好的保水作用,有利于简化电池系统。
张永明, 唐军柯, 袁望章[3]2011年在《燃料电池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国内外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讨论了商业化全氟磺酸膜存在的高温质子传导率低和燃料渗透率高等问题.最后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综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研究进展.
邓慧[4]2011年在《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改性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全氟磺酸离子膜是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离子交换膜,它性能优异,除了耐氧化性、机械强度大、热稳定性好以外,低电阻和选择性高也是其突出特点,因此不仅被应用于质子膜燃料电池,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氯碱工业、电解去离子水制备氢气和氧气、电吸附脱盐、海水淡化以及污水处理等方面。因此,对国产全氟磺酸膜的开发和改性研究,以及对其各方面的应用价值的探讨就显得格外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利用国产全氟磺酸树脂,通过流延成型工艺制备了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并且采用不同网格密度的PTFE作为增强体制备复合磺酸膜,改善了膜表面因吸水溶胀收缩率过大而引起的凸凹不平的现象,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其电解应用过程中对极距的影响;采用全氟磺酸膜的回收液制备复合质子膜,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且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文利用苯酚-甲醛体系的炭气凝胶对自制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进行改性,考察了炭气凝胶孔径以及添加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电吸附脱盐以及电解食盐水,分析了其脱盐效果和电解效率。结果表明,采用平均孔径为9.76nm,比表面积为590m2/g,且添加量为2%的中孔炭气凝胶改性后的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在含水率稍微降低的同时,降低了溶胀度,提高了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保水性能以及电导率;并且应用于电吸附脱盐过程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含pt量为40%的碳载铂作为电催化剂,通过改变催化剂负载方法,研究了应用于电解水制氢的膜电极的制备工艺及性能,分析比较了不同催化剂负载方法制备的离子膜在电解水制氢中的电解效率,以及催化剂的添加量对电解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催化剂添加量为0.36mg/cm2,采用二次流延成型工艺,将电催化剂与树脂以包埋的形式制备的质子交换膜应用于电解水制氢时,电解效率较高,最高产氢速率可达到1.50ml/min/cm2。
赵阳[5]2016年在《聚降冰片烯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燃料电池由于其能量转换效率高、排放低及燃料来源普遍等诸多优点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并有希望替代传统能源装置。在一系列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因其工作温度低、启动快、比功率密度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被公认为电动汽车、固定发电站和航天器的首选电源。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质子交换膜在其中起到阻隔燃料与氧化剂直接接触反应以及传递质子的作用,其性能决定着燃料电池的性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以Nafion为代表的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它展现出良好的质子传导率及力学性能的同时,也暴露出燃料渗透严重及成本高昂的缺点。因此,探究新型聚合物材料以改善Nafion膜现状成为质子交换膜发展的一个方向。近年来,开环易位聚合(ROMP)的降冰片烯类聚合物因其聚合方法简便、原料易得、尺寸可控、良好的耐酸碱性等优点成为制备功能高分子的热门材料。本论文以开环易位聚合的降冰片烯类聚合物用于质子交换膜的使用为研究目的,并依据聚合物结构决定性能的原则,开展了以下工作:由于质子交换膜的功能特征尺寸一般集中于分子或者原子水平,因此在宏观上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及性能改善的同时,在微观上探究其机理并预测其性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利用材料模拟软件Materials Studio对所设计的降冰片烯聚合物结构进行了分子动力学计算,对模拟后的轨迹文件进行分析,基于理论方程计算了均方位移、扩散系数以及径向分布函数,得到了所制备质子交换膜内质子和水分子的扩散系数、质子传导率、原子与原子之间(S-S、S-O、O-O等)的径向分布函数等数据。其中预测室温下的质子传导率约为56 mS/cm,工作温度下的质子传导率约为105 mS/cm,满足燃料电池的使用要求(一般要求常温下质子传导率大于50 mS/cm)。因此,该聚合物的结构设计与单体配比符合质子交换膜的性能要求,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实验方案。依据分子动力学计算的聚合物结构设计并合成制备了单体及聚合物。首先以Diels-Alder反应为基础,合成了带有磺酰氯基团的功能化单体(NBSC)并使用核磁1H谱、13C谱以及傅里叶红外转换光谱验证其结构。带有磺酰氯基团的单体在ROMP常用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并能方便地转化为磺酸根,因此成功解决了带有磺酸根的单体无法进行ROMP的问题并避免了后磺化所引起的降解及交联副反应。随后利用ROMP制备了一系列基于降冰片烯(NBE)、双环戊二烯(DCPD)及NBSC的无规共聚物,并使用核磁1H谱及傅里叶红外转换光谱验证了其结构。对所制备的四组具有相同离子交换容量理论值的聚降冰片烯质子交换膜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发现,随着DCPD含量的增加,实际IEC值变化不大,吸水率、溶胀度、质子传导率、甲醇渗透系数等随之降低,主要原因为DCPD的交联作用限制了膜内的粒子传输通道;DCPD的引入以及交联结构的形成虽然降低了膜的质子传导率,但PNB-0.4室温下的质子传导率为94.42±2.67 mS/cm,高于相同测试条件下Nafion117膜的质子传导率。并且DCPD交联膜具有更低的甲醇渗透系数,PNB-0.4的甲醇渗透系数为1.06±0.23×10-6cm2/s,低于相同测试条件下的Nafion117膜(2.07±0.22′10-6cm2/s);PNB-0.4及PNB-0.6的氢气渗透情况低于同等测试条件下的Nafion117,这与甲醇渗透趋势相一致。以催化剂喷涂扩散层的GDE法制备了膜电极(MEA),并以自制降冰片烯聚合物作为粘结剂,探讨了粘结剂与催化剂比例对氢氧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并以为25 wt%的粘结剂比例组装MEA测试电池60°C下的电池性能,在催化剂担载量1mg/cm2的条件下,PNB-0.4膜制备的膜电极开路电压可达0.9685V,最大功率密度为94.5mW/cm2。
王正帮[6]2011年在《纳米纤维增强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技术与复合原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换方式,是当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作为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质子交换膜既充当质子传导介质,又起到阻隔阴阳极反应气体的作用。前者的衰减只会影响到电池性能的下降,但后者的失效将会加剧电池中阴阳极反应气体的相互穿透,发生剧烈的反应,不但总个燃料电池失去了工作的能力,而且还有可能出现爆炸的危险。因此,相对于其他性能的衰减,聚电解质膜机械性能的下降,直接造成了膜中针孔和裂缝的产生,成为燃料电池早期失效的主要因素。采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polytetrafluoroethylene microporous membrane, ePTFE)增强的复合质子交换膜取代广泛使用的均质质子交换膜作为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材料被认为是提高聚电解质膜机械性能的有效措施。然而,疏水、不导质子的PTFE增强相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当前复合质子交换膜的质子传导能力和水扩散能力,而且PTFE纤维与质子传导树脂的界面不相容性也导致了质子交换膜界面的剥离及物理的失效,成为影响聚电解质膜物理耐久性的关键因素。本论文从复合质子交换膜的质子传导、水扩散及复合膜界面物理失效机理出发,经过大量的基础研究与实验验证,分析了ePTFE双向拉伸纤维结构同时存在溶剂浸渍变形与质子传导树脂变形的不同步对复合材料制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不阻碍水扩散、具有质子传导能力的质子交换膜增强纤维结构、甚至是质子交换树脂纤维原位增强复合质子交换膜。论文取得进展如下:(1)研究分析了不同极性溶剂的浸渍处理对ePTFE双向拉伸纤维膜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ePTFE微孔膜孔隙结构和厚度的收缩行为与溶剂的润湿性密切相关。测试结果表明,当溶剂的浸润接触角<99°,ePTFE膜在溶剂挥发过程中产生收缩应力,这是导致孔径收缩现象的主要原因;而接触角>990(Cosa<-1/27π)的试剂,如水不能对ePTFE多孔膜产生明显的孔隙收缩作用。对于可浸润试剂来说,ePTFE多孔膜在溶剂挥发时产生结构收缩应力和结构收缩现象,其收缩的幅度与溶剂的表面张力有关,随着溶剂表面张力的下降,微孔膜在浸泡前后的厚度变化和收缩应力逐渐增大。当表面张力到0.02Nm-1时,收缩应力达到1.2MPa,厚度变化率也达到了16.7%。(2)本文通过Ti02表面正电荷与Nafion分子中磺酸根离子表面的负电荷的静电自组装作用,制备了Ti02纳米纤维均匀分布的TiO2/Nafion增强复合质子交换膜;由于无机Ti02纳米纤维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TiO2/Nafion复合膜在高温低湿度环境下(90℃、50%湿度)仍能保持0.11S/cm的电导率,并且采用5%Ti02纳米纤维固含量的TiO2/Nafion增强复合质子交换膜组装的电池在90℃、50%湿度、600 mA/cm2电流密度运行条件下的电压仍能达到0.59V,约为100%湿度的同等条件下的电压的93%;试验过程中,还发现无机Ti02纳米纤维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复合膜的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改善了复合膜的物理结构稳定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合膜的玻璃化转变稳定,拓宽了质子交换膜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温度范围;由于无机TiO2纳米纤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氟磺酸树脂的溶胀,从而降低了复合膜因湿度变化而产生的收缩应力,且其收缩应力随着TiO2纳米纤维固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少;通过单电池性能测试发现,采用5%Ti02纳米纤维固含量的TiO2/Nafion复合膜组装的单电池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的衰减速率仅为6.1mV/h,比同等条件下的全氟磺酸均质膜的衰减速率16.3下降了62.6%。因此,根据以上性能分析可得,TiO2固含量为5%的TiO2/Nafion复合膜表现出更加优越的性能和耐久性。(3)采用聚乳酸乙醇酸(PLGA)纳米纤维制备了Nafion/PLGA复合质子交换膜。与Nafion211膜相比,PLGA纤维的增强作用有效的降低了质子交换膜的尺寸溶胀率及其溶胀应力,从而提高了质子交换膜的机械性能。此外,由于PLGA纤维良好的亲水性使得复合结构具有更好的界面相容性和抗气体渗透率,优于相同条件下的Nafion/PTFE复合质子交换膜。而且,在单电池低湿度运行条件下,Nafion/PLGA复合膜表现出良好的水扩散能力,从而提高了单电池低湿度下运行的性能。
王小燕[7]2017年在《通过迭氮化合物固相反应制备高性能聚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文中认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比功率高,能量循环效率高,工作温度低,启动快,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希望应用于便携式电源、小型固定发电站、电动自行车等的动力电源。质子交换膜(PEM)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核心组件,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能量转化效率及电池的使用寿命等。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Nafion膜是已工业化质子交换膜的典型代表。虽然Nafion膜具有高的质子电导率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但由于其耐高温性能差及成本昂贵等不足,制约了Nafion膜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为满足发展需要,科研工作者近年来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开发新型质子交换膜。其中,磺化聚苯并咪唑(s-PBI)是一类新型的质子交换膜,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质子电导率。传统的s-PBI质子膜是由磺化单体通过共缩聚反应来制备,随着磺化单体的含量的提高,则难以获得高分子量的PBI聚合物。结果,影响了s-PBI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溶解性和导电率。本文采用两步法:先合成PBI聚合物,再将含有磺酸基团的迭氮化合物与PBI进行接枝反应来制备s-PBI质子膜。对s-PBI质子膜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探讨了磺化官能团含量对PBI质子膜性能的影响。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以4,4-二羧基二苯醚(OBBA)与3,3',4,4'-联苯四胺(DAB)为单体,多聚磷酸(PPA)为溶剂,通过高温溶液共缩聚制备了可溶性的聚苯并咪唑,采用溶剂流延法制备了PBI膜。与此同时,以氨基苯磺酸和氨基萘磺酸为原料合成了迭氮苯磺酸和迭氮萘磺酸化合物。通过核磁和红外表征,制备的PBI聚合物、迭氮苯磺酸和迭氮萘磺酸具有预期的结构。(2)通过PBI与迭氮苯磺酸或迭氮萘磺酸的固相反应,制备了磺化聚苯并咪唑(s-PBI)。通过改变迭氮磺酸的含量,制备了一系列s-PBI质子膜。较系统地考查了磺化度对PBI质子膜的电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磺酸基团含量的增加,膜的质子电导率呈现增长趋势;当迭氮苯磺酸侧基含量为40 wt%时,s-PBI的导电率为4.382×10-3 S/cm,膜仍然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和耐热性能(39.72MPa,断裂伸长率为96%,T10%=360℃);而以迭氮萘磺酸为侧基的s-PBI质子膜,其含量为40 wt%时,电导率为6.593×10-3 S/cm,复合膜仍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41.21 MPa)和热稳定性能(T10%=320℃)。(3)聚苯胺(PANI)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因此PANI的加入也可提高PBI复合膜的质子电导率。通过物理共混法,将PBI与聚苯胺(PANI)均匀混合,同时加入迭氮苯磺酸进行固相接枝反应,制备s-PBI/PANI复合质子膜。分别探索了不同含量PANI分别对PBI/PANI复合膜与s-PBI/PANI复合膜质子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40 wt%PANI的PBI/PANI复合膜具有最高的质子电导率,其质子电导率高达6.036×10-3 S/cm,力学性能与耐热性能均保持良好(32.02MPa,断裂伸长率为49%,T10%=460℃)同时,加入20 wt%PANI与10 wt%迭氮苯磺酸的s-PBI/PANI复合膜的电导率可达5.677×10-3 S/cm。
张耀霞[8]2007年在《磺化聚芳醚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合成及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两系列磺化聚芳醚类质子交换膜材料。以50%发烟硫酸为磺化试剂,以4,4′-(4-氟苯甲酰基)苯(DFKK)原料反应得到双磺化的3,3′-二磺酸钠-4,4′-(4-氟苯甲酰基)苯(SDFKK)。以4-(4-羟苯基)二氮杂萘酮(DHPZ),DFKK和SDFKK为单体,通过直接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磺化度高分子量的磺化聚芳醚酮酮。SPPEKK聚合物的特性粘度在0.43dL/g和1.80dL/g之间。以DHPZ,SDFKK,DFKK和2,6-二氯苯腈(DCBN)为单体,通过直接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磺化度高分子量的磺化聚芳醚腈酮酮(SPPENKK)。SPPENKK聚合物的特性粘度在0.62dL/g和1.57dL/g之间。利用FT-IR,~1H-NMR和XRD等手段表征了SPPEKK和SPPENKK的结构特征。用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氢型聚合物均质膜的耐热性能,10%热失重温度分别在400℃和500℃左右。测定了聚合物的溶解性,两系列聚合物均可以溶解在非质子型极性溶剂中。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用溶液浇铸法制备聚合物均质膜。测定了这两种聚合物膜的含水率、溶胀率、质子交换容量、氧化稳定性、水解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质子传导率等性能。测试结果证明,两系列聚合物膜将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结合磺化聚芳醚聚合物的特点,采用复合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种类的SPPEKK复合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低磺化度SPPEKK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但其质子传导率太低影响了其应用。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原位复合法在SPPEKK中引入具有良好的质子传导性能的无机粒子磷酸硼(BPO_4)来提高其质子传导性。BPO_4是一种无机质子导体,表现出极高的质子传导特性。实验结构表明,无机粒子的引入对膜的机械性能影响不大,而有效的提高了其质子传导性。高磺化度的SPPEKK膜在温度较高时具有优良的质子传导率,但是溶胀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溶解,使用温度受到限制。针对上述问题,将高磺化度的SPPEKK和聚芳醚酰亚胺(PEI)共混制备了SPPEKK/PEI共混膜,利用酸碱之间的相互作用对SPPEKK进行改性。SPPEKK/PEI共混膜的热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都有了明显地提高,而质子传导率有所降低。综合共混膜的质子传导率和溶胀率,当SPPEKK/PEI的比例为90/10时,共混膜的综合性能比较优异。为了进一步的改善共混膜的性能,提高膜的质子传导率,在SPPEKK/BPO_4和SPPEKK/PEI复合膜的基础上,探索制备了SPPEKK/PEI/BPO_4叁元复合膜。实验结果表明,叁元复合膜保持了较低的溶胀率,而质子传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罗杰[9]2007年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研究》文中认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具有高能量密度、运行温度低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在航天领域、潜艇、电动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各国的科研工作者正在致力于相关材料的研究,力图降低PEMFC的成本,提高相关材料的性能。其中,膜电极(MEA)作为PEMFC的关键材料与技术,其价格昂贵且性能有限,成为制约PEMFC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主要因素,对PEMFC膜电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全氟磺酸树脂质子交换膜是一种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可以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介质苛刻条件下使用,广泛应用在氯碱工业,水电解工业和电化学合成等领域;所以开发国产质子交换膜,降低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成本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国产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在燃料电池上的应用,通过对山东东岳全氟磺酸树脂性能的研究,并用它作为基底材料,制备了全氟磺酸树脂/PTFE复合膜、全氟磺酸树脂/PTFE/SiO2改性复合膜和全氟磺酸树脂/PVDF共混膜。复合膜和共混膜的机械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比单膜都有所提高,而且在燃料电池中的发电性能稳定。
王雅丹[10]2006年在《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电极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是一种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可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介质等苛刻条件下使用,所以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不但被用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关键组件,而且还广泛地应用于氯碱工业、水电解制氢、电化学合成等领域。但是由于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价格昂贵,其生产一直被国外所垄断,所以开发国产质子交换膜,并且根据质子交换膜的特性测试出其使用的最佳工作条件和控制手段就显得格为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国产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电极在燃料电池上的应用。通过对两种国产全氟磺酸树脂性能的研究,选出了一种树脂制备全氟磺酸复合膜。复合膜的机械强度和尺寸稳定性都比单膜有所提高,在复合膜厚度为20μm左右时,燃料电池电性能最好。 本文还研究了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电极在合成二氯联苯胺盐酸盐(DCB)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将离子交换膜用在电化学合成二氯联苯胺盐酸盐中是可行的,当反应条件为温度T=80℃,阳极电解液浓度为30%(质量分数),阴极电解液浓度为10%(质量分数)时,电流效率最高,可达到93%,收率达到90%。
参考文献:
[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研究[D]. 王立.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2]. 燃料电池用改性Nafion膜的制备与表征[D]. 梁光临.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3]. 燃料电池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J]. 张永明, 唐军柯, 袁望章. 膜科学与技术. 2011
[4].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改性与应用研究[D]. 邓慧. 北京化工大学. 2011
[5]. 聚降冰片烯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赵阳. 北京理工大学. 2016
[6]. 纳米纤维增强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技术与复合原理[D]. 王正帮. 武汉理工大学. 2011
[7]. 通过迭氮化合物固相反应制备高性能聚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D]. 王小燕. 江西师范大学. 2017
[8]. 磺化聚芳醚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合成及改性研究[D]. 张耀霞.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的研究[D]. 罗杰. 北京化工大学. 2007
[10].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电极的研究[D]. 王雅丹. 北京化工大学. 2006
标签: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论文; 复合膜论文; 电导率论文; 燃料电池论文;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论文; 质子交换膜论文; 氢氧燃料电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