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刘姝妤[1](2021)在《微项目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对于化学学科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日趋增加,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微项目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知识的构建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将微项目学习引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分析研究微项目学习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具体实施步骤及效果。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微项目学习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展开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实验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首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微项目学习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确定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采用的思路与方法;接着对化学实验教学、项目式学习、微项目学习进行概念界定,提出微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微项目学习的设计原则、一般流程及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前面的理论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微项目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以兰州市某中学初三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展开实验教学研究。其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微项目学习模式。通过设置测试卷、调查问卷对微项目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效果及学生接受度进行考察。利用SPSS2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微项目学习的应用能显着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感与化学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有帮助。综上所述,微项目学习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可行的。本研究对今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微项目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杜丽斐[2](2021)在《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文中提出通过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实验素养,进而发展科学素养,是新时期科学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对百年来(1919-2019)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在不同时期出版的中学化学教材(主要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为主)中关于化学实验素养演进的考察,对当下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本研究以化学实验教学理论和化学实验方法论为理论依据,首先分析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理论内涵,建构中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其次,基于百年来不同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和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梳理中学化学实验素养内涵体系的百年演进历程,探寻素养演进背后的教育政策和教学改革因素;再次,从学科本体视角、教学视角以及教科书视角分析化学实验素养在内涵结构、内容体系设计以及教科书呈现三方面的演进特征;最后,对百年来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发展历程和演变特征进行反思,提出对当前教材编写和实验教学的启示。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中学化学实验素养是学生在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以及完成实验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可以划分为实验知识和技能、实验思维和方法、实验情意和品行三个方面。对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考察获得以下结论。第一,百年来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引入西方体系和成形期(1919-1949)、模仿借鉴苏联和初创期(1950-1977)、改革发展期(1978-2000)以及自主建构中国特色素养体系(2001至今)四个阶段。中学化学实验素养演进的根本因素在于不同时期育人理念不断革新以及实验教学地位的不断提升,百年来中学化学教育由学科本位不断向学科、社会、学生三位一体转变,实验教学也由辅助教学的地位逐步转变为以科学探究为载体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第二,百年来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演进特征表现为,其一,在内涵结构方面,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到将实验知识和技能作为科学探究的综合运用、从注重观察分析能力到渗透高阶化学思维的创新设计、从培养基本的实验习惯到发展科学态度和精神;其二,在内容体系设计方面,呈现从学术性到生活性与探究型的融合、实验开展形式从验证性过渡至以探究为主的多元形式融合、实验过程突破照方抓药模式发展为基于STSE的情境设计、实验评价从单一的纸笔测验发展到基于活动表现的多元评价的转变;其三,从教科书来看,实验陈述风格从单一的学术性逐渐转向科学性、趣味性和人性化。通过对百年来中学化学实验素养演进的系统深入考察,获得以下启示:新时期化学实验改革需科学建构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进一步加强实验素养的内容设计和评价机制;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以全面深化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素养,进而发展科学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功能。
金铭[3](2021)在《PCK视角下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案例研究》文中指出化学学科肩负着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重任,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要加强化学实验教学,阐述了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学科教学知识(PCK)作为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学科与教学在教育理论上的整合,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会直接影响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的理念和行为,因此,基于PCK理论探讨化学教师实验教学知识值得关注和探讨。为了了解和提升初中化学教师的PCK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应用,首先采用文献法分析了国内外在PCK理论和化学实验教学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借鉴马格努森等学者对科学教师PCK组成成分的定义,结合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化学教师的要求,对化学教师PCK的成分进行了构建。其次采用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与两位化学教师探讨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理解以及具体某一课程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并走入真实的化学实验教学课堂,对两位化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对所研究化学教师教学意识和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不同教龄化学教师的PCK构成有一定的差异,并对差异性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案例法,以PCK理论为指导思想,设计由1个学科主题和素养线、知识线、策略线、兴趣线、评价线这五线组成的“1+5”导航框架的新型PCK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模型,并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为学科主题设计了两个教学设计,并将两份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践,通过课堂观察以及学生作业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最后,根据对两位化学教师PCK的差异性分析以及化学实验教学案例研究过程的总结反思,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PCK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该论文得到了以下结论:(1)对初中化学教师PCK的成分进行了构建,将其分为6个部分:化学学科知识、化学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化学兴趣知识、化学教学策略知识以及化学教学评价知识。(2)发现不同教龄化学教师的PCK构成有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青年教师对学生不够了解、语言不够严谨、缺乏系统的课程知识网络、过度依赖其他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进度安排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过于“死板”等。(3)根据“1+5”导航框架的新型PCK教学设计模型,设计了两个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设计,通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发现将PCK理论设计运用于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中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质量,有助于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进一步研究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4)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PCK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资源、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课堂语言的表述、积极进行实验的创新和改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反思。
霍静[4](2021)在《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我国职前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有文献表明,科学实验能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与科学技能,是学生智力发展、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培养的重要载体;生物职前教师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在中学成功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已经相继开设了与中学实验教学相关的课程,但尚无关于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明确的指标体系不仅是评价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更是培养生物职前教师具备实验教学能力的目标和依据。本研究共有三个主要的内容,(1)通过调查中学生物教师在实验开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培养生物职前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提供方向;(2)根据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建指标体系的要求,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进行修订,经在职教师、职前教师的问卷验证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3)结合构建的指标体系,探寻《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训练》的课程形式和内容,检验该课程形式对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要求标准的培养效果。研究的具体结果如下:1.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初中50个实验中只有7个,高中33个实验中只有5个实验的开出率超过50%。实验开出率的高低与实验的类型没有明显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实验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越早,开出率就越高。2.以构建“中学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作为切入点,在文献研读的基础上初拟出一份中学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的框架,经过2轮专家咨询和论证,利用问卷星发放问卷,调查在职教师和职前教师对该指标体系的重要性评价,结合AMOS结构模型检测,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建立了具有6个潜变量,17个可观察变量及其具体评分标准的指标体系。并利用专家权重赋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通过调查职前和在职教师对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认同度,发现职前和在职教师均高度认同实验在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积极作用。而且中学生物教师普遍愿意投入精力开展实验教学,但由于教师缺少开出实验的基本能力,导致实验开出率低。急需进一步探寻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3.根据构建的“中学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结合教师学科知识(PCK)理论的指导,探寻了培养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课程开设基本形式,并在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了《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训练》的选修课程,明确课程前、中、后,各阶段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并利用相关问卷,追踪了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变化。进一步调查了课程教学的几个阶段对提升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作用,结果显示该课程开设的模式需要完整实施,才能有效提升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的能力,缺少其中的任一阶段,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实验教学能力的提升。将构建的指标体系用于学生自评,发现学生自评的结果与教师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证明了构建的指标体系能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实验教学能力。在生物课程改革不断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今天,在生物职前教师的培养中开设一门有针对性的课程,培养生物职前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实际的困难。
杨丽君[5](2020)在《近八年甘肃省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与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考是初等教育走向高等教育的必经途径,是全国最为关注的人才晋升、社会选拔机制。研究高考真题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全面有效地把握知识点,对重点、难点逐一突破,理解命题专家的出题思路,防止出现押题误区。每年的考题都要考虑知识点的覆盖和不同难度题目的搭配,近8年的考题基本可以把考试大纲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题型等全部包含进去。通过研究发现,高考考题具有承继性,每年的考题不重复只是表观现象,考题的复杂程度、难易度和常考知识点都具有重复性。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和灵魂,是高考的必考点,实验试题在化学高考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本文主要通过对近八年甘肃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和甘肃省许多中学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甘肃省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备考策略。分析研究表明:(1)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主要从基础实验知识和综合实验知识两个方面进行考查。其中综合型实验题主要有探究型实验题、定量型实验题和有机制备实验三类:(1)在解答探究型实验题时,首先要清楚实验目的,其次要明确实验原理,然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最后找到所探究问题的答案。(2)定量型实验题需要学生能够独立理解原理、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得出结论,还能迁移运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类实验。(3)解答有机实验制备题时,学生要审清楚实验装置和反应条件,注意试剂的滴加顺序及产物的分离提纯方法等。(2)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主要有3种命题形式:(1)以教材为原型,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2)借助流程图,考查学生从流程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应用的能力;(3)以“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3)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主要两种题型:(1)选择题:主要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物质的性质及推断为主;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2)综合性实验大题:主要是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通过物质的制备、除杂、性质、推断等方面的题型,检测学生对无机物和有机物知识的掌握情况。(4)甘肃省许多学校应重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及使用,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改变教师的认知,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教学方式;(5)高考化学实验备考过程中学生应该重视操作,灵活创新,重视设计,注重实战,训练思维。
喻怀兴[6](2020)在《黔南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继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高中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不少地区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长期处在弱势的位置,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体现尤为突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该地区高中办学条件大都比较艰苦,各种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该地区高中化学教师的化学实验教学开展如何?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影响因素有那些?就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对帮助基础教育欠发达地区高中化学教师提高实验教学认识,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的对象为黔南州高中化学教师和学生。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黔南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教学实践研究。调查研究发现黔南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学校方面:学校对实验室的建设不够重视、对化学课程的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对教师开展学生实验的具体要求不到位、对化学实验教学资源资金投入不足;(2)教师方面:不少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正确认识不足、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自身发展要求不高、对学生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实验考核方式单一、不注重课外实验活动教学;(3)学生方面:多数学生缺乏对化学实验的正确认识、对化学实验的态度不够认真、没有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验方式、化学实验技能较差。在分析黔南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开展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研究发现,化学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化学成绩、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化学实验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针对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并结合实验教学实践研究,对黔南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增加对化学实验相关的资金投入,保证化学实验教学基本资源;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强化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化学实验教学,丰富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完善评价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梁晨[7](2020)在《化学实验技能测试评分者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实验技能测试是化学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而评分者效应影响化学实验技能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Rasch模型具有不项目依赖与样本依赖的特点,而且能够提供客观、等距标尺。因此本文利用Rasch模型对化学实验技能测试中的评分者效应进行监测,并提出了系列减弱评分者效应的策略。在广泛调研文献基础上,本研究编制并请学科专家与一线教师鉴定了实验操作试题,对评委进行培训,先后对某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大一大二本科生开展了两轮测试。首轮测试7名评委对225名考生进行分组打分,工作时间为一天。通过对Infit、Outfit、t等变量以及对怀特图和宽严度波动图等的分析,分割系数未处于0到2之间,评委外部一致性较差,其中4名评委Infit MnSq未处于0.4到1.2的合理范围,说明他们内部一致性较差;评委与考生共产生74次显着偏差;大部分评委发生了严重的评分者漂移现象。因此对评委进行再培训和试测练习,改进测试策略开展了第二轮测试。6名评委对39名考生进行打分。第二轮测试的内部一致性、外部一致性均有较大提升,评分者漂移现象明显减弱。经研究发现不同性别评委的评分者效应并没有显着差异。研究结论:1.利用Rasch模型可以监测化学实验技能测试中的评分者效应。2.为减弱评分者效应对化学实验测试的影响,可实施如下策略:测试前做好评委的选拔与培训;实测前应该安排试测;参加每组测试的考生不宜过多;避免评委疲劳作业;测试中评委应该分散就坐。
伍优敏[8](2020)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科书衔接分析与教学实践》文中认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做好衔接教育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终身发展。随着新高考改革的稳妥推进,学生踏入高中后不仅要适应初中到高中学习节奏的变化,还要面临着选科问题,因此衔接好初高中至关重要。对化学教科书展开衔接研究,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师正确领会教科书编写意图以便更好地进行衔接教育。基于此,本文从教科书入手,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和高中化学新教科书(2019版)的衔接展开研究。首先,本文结合新教科书在体系构建、栏目设计、内容呈现上的改动情况,对初、高中化学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先从宏观视角分析初、高中化学教科书内部结构衔接情况和栏目编写意图;再从中观和微观视角结合初、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对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原子及原子结构、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内容进行衔接案例分析。总体而言,初、高中化学教科书在结构编写上显示了迁移性与递进性,栏目设计上体现了相似性和层次性,内容编排上呈现了良好的衔接性。其次,依据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衔接点编制了教师调查问卷,对不同教龄层次的高中化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高中化学教师的衔接教学情况和教科书衔接内容认知情况,确定从初三进行拓展性衔接教学的实验方案。实施实践教学后,对利用对比实验法进行实践教学的两个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拓展性衔接教学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认知能力、提升科学素养。最后,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以下衔接教学建议:(1)知识衔接铺垫基础,教师应关注不同学段的教科书,把握好知识内容的衔接;(2)方法衔接提升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与高中相衔接;(3)情感衔接形成素养,注重挖掘教科书中的情感素材,落实情感目标,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初高中衔接教育有机融合。
刘泓佟[9](2020)在《化学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的设计及其优化策略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化学技能性知识是化学知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和应用化学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熟练地使用化学用语,没有形成必备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化学计算技能,必然会产生化学学习困难,影响化学问题解决的有效性。问题解决是学生学习知识、探求科学的基本途径,其机理和有效模式是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以问题解决和技能性知识学习的心理机制为指导,在技能性知识理论基础上,以问题表单作为问题解决的一种模型与化学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建立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的模型。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设计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运用表单进行教学实践,实践中除使用问题表单教学外,还强调指导学生独立使用问题表单复习知识和解决问题。并将问题表单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运用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对实施教学实践后的研究对象知识建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从研究结论可知问题表单教学模式对学生技能性知识的构建以及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帮助,并且学生对知识建构更加稳定、有效,知识掌握更加全面、深入。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笔者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从文献研究可知,问题解决领域中有关问题表单模型的研究较为新颖,而针对化学技能性知识教学的相关研究更少见文献报道。本文中笔者将问题表单与技能性知识的教学有机结合,建立技能性知识部分内容的问题表单模型,对问题表单式教学以及学生问题解决的有效方式进行了可行性探究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新方法,其有助于学生理清概念要素、填补思维漏洞、强化概念逻辑,从而深化概念内涵层次,完善知识体系建构,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林菲菲[10](2020)在《高中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探究创新的精神等,实验操作是实现实验功能的基本途径,因此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全面调查现阶段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现状,了解学生实验操作的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方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本研究在综述了实验操作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出的要求,确定实验操作能力测查方案,设计测评工具,以测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水平。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的认知情况;采用观察法,实际观察学生完成具体实验操作,了解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现状。采用访谈法,了解学生对做化学实验的态度,了解教师对自身操作水平的看法等,以补充调查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学生有关实验操作的认知情况较为理想,学生在有关溶液配制步骤、托盘天平、容量瓶的使用、过滤操作、蒸发操作、酒精灯加热操作、胶头滴管的使用、固体试剂的取用、水浴加热等有关实验操作的认知情况的合格率均在90%以上。但有关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很差,研究中关注的实验操作,只有过滤操作、液体试剂的取用、水浴加热三项实验操作处于合格水平;称量操作、固体溶解、蒸发结晶、过滤操作、固体试剂的取用、引流、洗涤及保持实验台有序整洁方面都处于不合格水平,没有一项实验操作达到优秀水平。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从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三方面分析了导致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薄弱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建议。
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微项目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化学实验教学 |
2.1.2 项目式教学法 |
2.1.3 微项目学习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实用主义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多元智力理论 |
2.2.4 发现学习理论 |
3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微项目学习的设计 |
3.1 微项目学习的设计原则 |
3.1.1 以学生为主原则 |
3.1.2 基于真实性原则 |
3.1.3 合作探究型原则 |
3.1.4 可行性原则 |
3.2 微项目学习的设计流程 |
3.2.1 确定微项目主题 |
3.2.2 设计驱动性问题 |
3.2.3 学生微项目设计 |
3.2.4 学生微项目制作 |
3.2.5 成果展示与交流 |
3.2.6 评价 |
3.3 设计微项目学习的注意事项 |
3.3.1 改变角色定位 |
3.3.2 合理规划时间 |
3.3.3 意外情况的处理 |
4 微项目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4.1 问卷调查 |
4.1.1 问卷设计 |
4.1.2 信效度分析 |
4.2 微项目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4.2.1 案例一-“水的净化” |
4.2.2 案例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探究” |
4.2.3 案例三-“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4.2.4 案例四-“从粗盐中获得精盐” |
4.3 微项目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结果分析 |
4.3.1 前测分析 |
4.3.2 后测分析 |
5 微项目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
5.1 优化微项目主题选择 |
5.2 优化教学设计 |
5.3 优化评价体系 |
5.4 转变教学观念 |
5.5 增强教师课堂把控能力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化学实验学习兴趣与综合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2 微项目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接受度调查问卷 |
附录3 微项目学习后测试题 |
致谢 |
(2)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潮流 |
2.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
3.发展化学实验素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素养 |
2.化学素养 |
3.化学实验素养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关于实验素养的研究 |
2.国内关于实验素养的研究 |
3.述评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化学实验素养理论框架的构建 |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
1.化学实验方法论 |
2.化学实验教学理论 |
(二)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 |
1.实验知识和技能 |
2.实验思维与方法 |
3.实验情意和品行 |
(三)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图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内容分析研究法 |
(三)研究对象 |
五、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百年演进的历程梳理 |
(一)1919-1949 年:引入西方体系和成形期 |
(二)1950-1977 年:模仿借鉴苏联和初创期 |
(三)1978-2000 年:改革发展期 |
(四)2001 至今:自主建构中国特色素养体系 |
六、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百年演进的特征分析 |
(一)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 |
1.实验知识和技能: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到作为科学探究的综合运用 |
2.实验思维和方法:从观察分析到具有高阶化学思维的创新设计 |
3.实验情意和品行:从基本的实验习惯到科学态度和精神 |
(二)化学实验素养的内容设计 |
1.实验内容体系:从学术性到生活性与探究性的融合 |
2.实验开展形式:从验证性到以探究为主的多元形式整合 |
3.实验过程设计:从照方抓药到基于STSE的情境设计 |
4.实验教学手段:从传统实验手段到现代实验手段 |
5.实验评价方式:从纸笔测验到基于活动表现的多元评价 |
(三)化学实验素养的教科书呈现 |
1.编写体例:从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到注重多维的学习视角 |
2.话语风格:从严谨的学术表达到互助式的对话描述 |
3.栏目设计:从单一形式到多元形式结合 |
七、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百年演进的启示 |
(一)建构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为推进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
(二)加强实验素养的内容设计和评价改革,为培育学生化学实验素养提供实践路径 |
(三)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为发展学生实验素养提供保障 |
八、研究结论及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1.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内涵结构 |
2.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百年演进的历程 |
3.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百年演进的特征 |
4.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启示 |
(二)研究反思及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3)PCK视角下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的重要性 |
1.1.2 教师专业化发展 |
1.1.3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面对的困境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PCK理论研究综述 |
2.1.1 PCK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
2.1.2 PCK理论国内研究现状 |
2.2 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综述 |
2.2.1 化学实验教学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化学实验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PCK理论 |
3.1 初中化学教师的PCK构成 |
3.1.1 化学学科知识 |
3.1.2 化学课程知识 |
3.1.3 学生知识 |
3.1.4 化学兴趣知识 |
3.1.5 化学教学策略知识 |
3.1.6 化学教学评价知识 |
3.2 初中化学实验现状分析 |
3.3 PCK理论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
3.3.1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
3.3.2 促进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3.3.3 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
3.4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研究思路 |
第四章 不同教龄初中化学教师PCK差异性的案例分析 |
4.1 访谈及分析 |
4.1.1 访谈过程 |
4.1.2 访谈结果及分析 |
4.2 课堂观察及分析 |
4.2.1 教学准备对比分析 |
4.2.2 教学过程对比分析 |
4.2.3 教学反思及教学评价对比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PCK视角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
5.1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研究 |
5.1.1 课程分析 |
5.1.2 学情分析 |
5.1.3 教学重难点 |
5.1.4 教学设计 |
5.1.5 教学设计的实施、评价 |
5.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研究 |
5.2.1 课程分析 |
5.2.2 学情分析 |
5.2.3 教学重难点 |
5.2.4 教学设计 |
5.2.5 教学设计的实施、评价 |
5.3 小结 |
第六章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PCK的发展建议 |
6.1 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
6.2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有效利用教材资源 |
6.3 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打磨课堂语言表述 |
6.4 积极进行实验的创新和改进 |
6.5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反思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A、B教师访谈问题及记录 |
附录2: A、B教师课堂观察记录 |
附录3: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前测问卷 |
附录4: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后习题 |
附录5: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前测问卷 |
附录6: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后习题 |
致谢 |
(4)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1.1 职前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 |
1.1.2 职前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能力中的困境 |
1.1.3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课程的探索 |
1.1.4 生物职前教师亟待建立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指标 |
1.2 研究的概念界定 |
1.2.1 生物职前教师 |
1.2.2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能力 |
1.3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综述 |
1.3.1 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作用 |
1.3.2 实验教学能力评价的分类与构成 |
1.3.3 培养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理论基础 |
1.4 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
1.4.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4.2 研究假设 |
1.5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设计 |
1.5.2 研究方法 |
2 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 |
2.1 研究方法 |
2.1.1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和数量统计 |
2.1.2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的问卷设计 |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2.2.1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和数量统计结果 |
2.2.2 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
2.2.3 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2.3 小结 |
2.3.1 中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
2.3.2 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亟待提升 |
2.4 对研究的启示 |
2.4.1 提升教师实验准备和设计的能力 |
2.4.2 改进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 |
3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
3.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基本结构 |
3.1.2 研究方法 |
3.2 基于文献研究的指标体系初选 |
3.2.1 实验属性 |
3.2.2 教学属性 |
3.2.3 评价属性 |
3.2.4 评价量表的初选 |
3.3 基于专家咨询的指标体系初构 |
3.3.1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的统计分析 |
3.3.2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意见统计分析 |
3.3.3 指标体系初构小结 |
3.4 指标体系的因子分析与验证 |
3.4.1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3.4.2 指标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 |
3.4.3 综合分析与讨论 |
3.4.4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3.5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 |
3.5.1 指标权重分配数值分析 |
3.5.2 二级指标权重分配数值分析 |
3.5.3 指标权重的小结 |
3.6 实验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关系的研究 |
3.6.1 职前教师对实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认同度分析 |
3.6.2 在职教师对实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认同度分析 |
3.6.3 在职教师和职前教师对实验认同度的比较 |
4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实践教学研究 |
4.1 课程开设模式的探索 |
4.1.1 课程开设的形式 |
4.1.2 实验对象的选取和问卷调查的设计 |
4.1.3 研究结果 |
4.1.4 小结和问题 |
4.2 指标体系的效果评价 |
4.2.1 研究方法 |
4.2.2 学生自评问卷的基础信息统计 |
4.2.3 学生自评成绩与真实平时成绩的差异性检验 |
4.2.4 课程各阶段对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影响分析 |
4.3 实践教学的小结 |
4.3.1 课程前自主训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 |
4.3.2 试讲试做是提升能力的关键 |
4.3.3 课中和课后的情境创设是达成能力的保障 |
5.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表 1 重庆中学生物实验开设情况统计表 |
附表 2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统计表 |
附录 |
附录1 生物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现状与存在困难调查问卷 |
附录2 问卷调查的咨询专家名单 |
附录3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4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5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重要性的观点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6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重要性的观点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7 指标体系相对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8 实验教学课程中的基本模式说明 |
附录9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基本情况调查问卷1 |
附录10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基本情况调查问卷2 |
附录11 课后教学能力评价问卷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及科研成果 |
(5)近八年甘肃省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与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3 化学实验与高考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研究理论基础 |
2 甘肃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
2.1 问卷调查情况说明 |
2.2 问卷调查结果 |
2.3 甘肃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4 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 |
3 2013-2020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与备考复习策略 |
3.1 2013-2020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全国新课标Ⅱ卷)统计 |
3.2 2013-2020高考(全国卷Ⅱ)化学实验题的命题特点 |
3.3 高考化学实验题考查题型与内容分析 |
3.4 高考化学实验大题的类型与解题思路 |
4 对甘肃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反思与建议 |
4.1 研究后的反思 |
4.2 研究后的建议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实验室建设及相关设备配置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2 教师对待化学实验的立场问卷调查 |
附录3 学生对待化学实验的态度问卷调查 |
附录4 实验教学实施教师问卷调查 |
附录5 实验教学实施学生问卷调查 |
致谢 |
(6)黔南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课程发展需要 |
1.1.2 化学知识及其学习特点的要求 |
1.1.3 黔南州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要求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实验和化学实验 |
2.1.2 实验教学和化学实验教学 |
2.1.3 黔南州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多元智能理论 |
2.2.3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 |
2.2.4 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理论 |
2.2.5 课标对高中化学实验的要求 |
3 黔南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3.1 调查对象 |
3.2 调查工具的设计 |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2.2 调查的实施 |
3.2.3 问卷的收集和处理 |
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3.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3.3.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3.4 黔南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1 黔南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
3.4.2 黔南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4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与研究评价 |
4.3 研究对象 |
4.4 研究内容的选取 |
4.5 实践时间 |
4.6 教学案例 |
4.7 研究结果统计与分析 |
4.7.1 前测结果统计与分析 |
4.7.2 后测结果统计与分析 |
4.7.3 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黔南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部分 |
5.1.2 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部分 |
5.2 改善黔南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建议 |
5.2.1 增加对化学实验教学相关的资金投入,保证化学实验教学基本资源 |
5.2.2 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化学实验教学 |
5.2.3 发展化学实验教学,丰富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
5.2.4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完善评价机制 |
5.2.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5.3 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 |
5.3.1 研究的不足 |
5.3.2 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读硕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7)化学实验技能测试评分者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实验技能测试是化学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 |
1.1.2 评分者效应影响化学实验技能的测试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步骤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步骤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
2.1.2 评分者效应 |
2.2 理论基础 |
2.2.1 项目反应理论 |
2.2.2 Rasch模型 |
第3章 研究综述 |
3.1 评分者效应研究现状 |
3.2 化学实验技能测试研究现状 |
3.3 基于Rasch模型的测试研究 |
第4章 化学实验技能测试 |
4.1 实验过程 |
4.2 结果分析 |
4.2.1 首轮实验 |
4.2.2 第二轮实验 |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不足和反思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在学期间其他成果 |
致谢 |
(8)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科书衔接分析与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2.1 研究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
1.2.2 研究初高中化学教科书衔接 |
1.2.3 文献总评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教科书的界定 |
1.3.2 衔接的界定 |
1.4 理论依据 |
1.4.1 贝塔郎非的系统论 |
1.4.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1.4.3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1.4.4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 研究设计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的对象及其来源 |
1.6.3 研究的材料和工具 |
1.6.4 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
2.初高中化学教科书的宏观衔接分析 |
2.1 初高中化学教科书的内部结构衔接分析 |
2.2 初高中化学教科书的栏目设计衔接分析 |
3.初高中化学教科书的中、微观衔接分析 |
3.1 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原子结构相关内容的呈现和衔接分析 |
3.2 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化学计算的呈现和衔接分析 |
3.2.1 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以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基础相关计算的呈现和衔接分析 |
3.2.2 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溶液浓度计算的呈现和衔接分析 |
3.3 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实验的呈现和衔接分析 |
3.3.1 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实验图表的呈现和衔接分析 |
3.3.2 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实验内容的呈现和衔接分析 |
4.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实证研究与建议 |
4.1 高中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
4.1.1 问卷调查对象 |
4.1.2 高中教师对初中教科书的熟悉程度 |
4.1.3 高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衔接教学情况 |
4.1.4 高中教师对各衔接点的认知情况 |
4.2 初三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
4.2.1 问卷调查对象 |
4.2.2 初三学生化学学习情况 |
4.2.3 初三学生对衔接知识的接受度 |
4.2.4 初三学生对教科书的看法 |
4.2.5 初三学生的科学素养 |
4.3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建议 |
4.3.1 知识衔接铺垫基础 |
4.3.2 方法衔接提升能力 |
4.3.3 情感衔接形成素养 |
5.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1.1 教科书研究结论 |
5.1.2 教学研究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化学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的设计及其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
(二)构建有效问题解决模型有助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
(三)探讨技能性知识学习模型有利于丰富高中化学学习方式 |
(四)建立问题表单教学模式有助于优化素养为本的教学形态 |
二、研究现状 |
(一)问题链教学研究现状 |
(二)问题解决表征的研究现状 |
(三)化学技能性知识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访谈法 |
(三)案例研究法 |
四、研究思路 |
五、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的基础理论研究 |
一、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问题解决理论 |
(三)信息加工理论 |
二、问题表单的基础理论研究 |
(一)问题表单的内涵 |
(二)问题表单模型的心理机制分析 |
(三)问题表单的构成要素 |
三、技能性知识的基础理论研究 |
(一)化学技能性知识的内涵 |
(二)化学技能性知识的分类 |
四、基于技能性知识心理表征的问题表单可行性分析 |
(一)问题表单可以降低技能性知识的学习难度 |
(二)问题表单可以提供技能性知识问题的解决方法 |
(三)问题表单可以提高教师技能性知识的教学效率 |
五、基于问题表单技能性知识教学的教育功能 |
(一)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 |
(二)促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
(四)便于教师开展教学 |
(五)符合素养教育要求 |
第三章 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的设计方法研究 |
一、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的设计 |
(一)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的设计原则 |
(二)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的设计方法 |
(三)技能型知识问题表单的设计模板 |
二、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的评价标准 |
(一)概念核心维度 |
(二)维度等级划分 |
三、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的设计举例 |
(一)化学表达型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 |
(二)化学计算型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 |
(三)实验操作型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 |
四、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的课堂教学过程 |
(一)学情及教材分析 |
(二)表单设计 |
(三)教学实施 |
(四)课后反馈 |
第四章 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实证研究 |
一、教学实践的设计 |
(一)实践目的 |
(二)实践对象 |
(三)实践过程 |
(四)数据处理 |
二、教学实践结果的总体分析 |
(一)问题表单教学的优点 |
(二)问题表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的优化策略讨论 |
一、注意学生反馈情况,创造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 |
二、课前进行表单问题预测,保证教学顺利完成 |
三、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
四、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一)针对技能性知识内容建立问题表单模型 |
(二)将技能性知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具体化 |
(三)对化学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高中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是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 |
1.2 化学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
2 相关研究综述 |
2.1 有关化学实验能力的研究 |
2.2 有关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研究 |
3 研究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
3.1 研究目的及任务 |
3.2 研究方法 |
4 高中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测查框架 |
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4.2 高中必修课程学生必做实验梳理 |
4.2.1 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
4.2.2 主题2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
4.2.3 主题3 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 |
4.2.4 主题4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
4.3 本研究用于测评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化学实验分析 |
4.3.1 学生必做实验包含的主要实验操作 |
4.3.2 确定实验项目 |
4.3.3 具体实验方案 |
4.3.4 测查的主要实验操作及操作要点 |
4.4 纸笔测查框架 |
4.4.1 纸笔测查问卷的具体情况 |
4.4.2 纸笔测查问卷的赋分情况 |
4.5 实验操作测查框架 |
4.5.1 实验一测评表 |
4.5.2 实验二测评表 |
4.5.3 实验三测评表 |
4.6 访谈 |
5 高中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测查及结果分析 |
5.1 纸笔测查及结果分析 |
5.1.1 测查对象 |
5.1.2 实施过程 |
5.1.3 纸笔测查成绩分析 |
5.1.4 纸笔测查总结 |
5.2 实验操作测查及结果分析 |
5.2.1 测查对象 |
5.2.2 实施过程 |
5.2.3 实验操作测查成绩分析 |
5.2.4 实验操作测查总结 |
5.3 纸笔测查成绩与实验操作测查成绩对比分析总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实验操作能力较低成因分析 |
6.2.1 学生方面成因 |
6.2.2 教师方面成因 |
6.2.3 学校方面成因 |
6.3 培养建议 |
6.3.1 学生方面 |
6.3.2 教师方面 |
6.3.3 教学资源方面 |
6.4 反思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微项目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刘姝妤.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2]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D]. 杜丽斐.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PCK视角下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案例研究[D]. 金铭.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4]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 霍静. 西南大学, 2021(01)
- [5]近八年甘肃省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与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研究[D]. 杨丽君. 西南大学, 2020(05)
- [6]黔南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实践研究[D]. 喻怀兴.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20(04)
- [7]化学实验技能测试评分者效应研究[D]. 梁晨.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8]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科书衔接分析与教学实践[D]. 伍优敏.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化学技能性知识问题表单的设计及其优化策略教学研究[D]. 刘泓佟.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10]高中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 林菲菲.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