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写作路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女性,语境,十日,世俗,生死,原始,欲望。
女性写作路向论文文献综述
陈晨[1](2019)在《进入现场的写作与知识分子的自我观照——从邵丽、孙惠芬看女性作家乡村书写的一种路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邵丽的"挂职系列小说"与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均建立在作家对于当下乡村生活真实参与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纪实性。她们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中那种自上而下的俯视姿态和严谨的写实手法,而是将自己置身于驳杂纷乱的乡村现场,既能够直面当下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同时又立足于多样的生命诉求和复杂的现实生活基础,力图在众声喧哗中接近生活的本相。邵丽和孙惠芬对知识分子的自我观照也是这类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对于当下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的隔膜有着清醒的认知,同时又主动寻找与他者之间在生命上的内在关联,并由此完成了对自我的丰富。邵丽和孙惠芬的写作具有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她们的写作融入了女性经验又体现出超性别的视野,对于现实主义的乡土书写富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写作》期刊2019年05期)
瞿维[2](2016)在《1990年以来女性都市写作的平民路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因为一系列历史原因曲折发展。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的城市逐渐脱离封建时代以政治职能为主的传统模式,走向现代城市发展的道路,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代表的都市成为都市写作的宠儿;战争时期的破坏使得城市发展畸形繁荣又不断遭到破坏;1949年以后又因为政治因素,城市发展几近停滞甚至出现倒退。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和不断深化,各个城市在其原有基础上不断复苏,小城市和小县城也在不断实现城镇化乃至城市化。与此同时,1990年以来当代文学从原来的文革文学、农村文学、改革文学等等具有政治性的题材转向城市写作,而在这个转向中女性作家们的反应速度远远超过男性作家。由于女性天生与城市具有亲缘性,1990年以来女性都市写作具有题材多、主题新颖、作品多、代表作家多等一系列特征。女性主义视角、私人化写作、欲望写作、商业化写作、现代性等女性都市写作将1990年以来都市的风貌一一诉说。在整个女性都市写作都以都市繁华面为写作主题之时,有这样一群女性作家,她们关注城市平民和贫民,书写城市繁华反面的世俗平民生活,将都市底色一样却并不为作家注意的普通生活揭示出来。虹影是出生于重庆南岸贫民区的城市女儿,在游历、出国、成名等一系列人生经历过后,依旧无法忘怀故乡那城市盲肠一般重庆南岸和那里的人们经历的苦难生活;池莉一直为武汉市民阶层代言,专注于书写鸡毛蒜皮的武汉普通人生活;王安忆是上海书写的代表人物,上海这座城市是繁华的代表,王安忆却并不是简单的书写繁华、商业化、欲望和消费的上海,在她的笔下上海不再充斥着财富和光芒而是审美化的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本文主要分为绪论、主体和结语叁个部分,在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内容。主体部分分为叁个章节,第一章以虹影身世、重庆历史等为引子,以虹影作品《饥饿的女儿》、 《好儿女花》等作品为研究文本揭示虹影的重庆写作,了解虹影笔下重庆的市民性格和城市性格,了解那个充满原始野性和欲望的重庆;第二章从武汉历史、池莉与武汉的关系等出发,以池莉《所以》、《她的城》、《烦恼人生》等中篇小说及其1990年以来所写的短篇小说为研究文本,揭示武汉市民世俗的生活和性格;第叁章从王安忆的生活经历和上海历史入手,以《长恨歌》、《桃之天天》等作品为研究文本了解王安忆“审美化的日常生活”,揭示一个不一样的上海。最后一部分主要总结叁人平民视角、关注普通世俗生活等共同点下各自写作的差异性,揭示叁人平民路向写作对现代都市写作的贡献和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6-04-01)
蒋青芳[3](2001)在《论90年代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写作路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九十年代女性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对九十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的潮流及代表作家作品作系统梳理,指出九十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基本文化语境及写作路向,揭示其各自的思想文化内涵,并进行反思,指出各自的成就与不足。 本论文认为九十年代的文化语境与八十年代相比,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文化转型使女性有了从自己的角度解读历史与人生的空间,女性对文化传统的质疑变得强烈起来;西方女性主义话语的深入介绍与传播,使女性在中国现实中获得了方法与武器;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女性对依附男性的基础(道德的、经济的)日渐崩溃,等等。这样,女性在社会文化中的处境问题,女性自身的精神问题也随之成为创作的重点。这一变化使九十年代女性写作(女性主义的与非女性主义的)有了特殊的意义,并且和八十年代的女性写作相区别。女性写作的不同路向正是文化转型期女性精神处境的写照,同时它也以特有的方式展示了九十年代文化的成熟与贫困。 论文认为,陈染《私人生活》与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为代表的写作,体现了以女性个人生活经验的直接书写,颠覆男性社会的权威话语、规范和男性渴望的女性形象的倾向。以卫慧、棉棉等人为代表的写作,几乎被剥离了人身上的历史文化、精神因素,是所谓来自“另类生活”的“另类写作”。由女性的经验出发,发现更为广阔的天空,并超出性别的范围表达更为深广和沉痛的人的命运,正是王安忆、铁凝她们这批女作家对九十年代文学的新贡献。陈染所期待的“关于人类问题的普遍思考”在王安忆、铁凝的创作中有很好的落实。(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1-04-01)
女性写作路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因为一系列历史原因曲折发展。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的城市逐渐脱离封建时代以政治职能为主的传统模式,走向现代城市发展的道路,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代表的都市成为都市写作的宠儿;战争时期的破坏使得城市发展畸形繁荣又不断遭到破坏;1949年以后又因为政治因素,城市发展几近停滞甚至出现倒退。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和不断深化,各个城市在其原有基础上不断复苏,小城市和小县城也在不断实现城镇化乃至城市化。与此同时,1990年以来当代文学从原来的文革文学、农村文学、改革文学等等具有政治性的题材转向城市写作,而在这个转向中女性作家们的反应速度远远超过男性作家。由于女性天生与城市具有亲缘性,1990年以来女性都市写作具有题材多、主题新颖、作品多、代表作家多等一系列特征。女性主义视角、私人化写作、欲望写作、商业化写作、现代性等女性都市写作将1990年以来都市的风貌一一诉说。在整个女性都市写作都以都市繁华面为写作主题之时,有这样一群女性作家,她们关注城市平民和贫民,书写城市繁华反面的世俗平民生活,将都市底色一样却并不为作家注意的普通生活揭示出来。虹影是出生于重庆南岸贫民区的城市女儿,在游历、出国、成名等一系列人生经历过后,依旧无法忘怀故乡那城市盲肠一般重庆南岸和那里的人们经历的苦难生活;池莉一直为武汉市民阶层代言,专注于书写鸡毛蒜皮的武汉普通人生活;王安忆是上海书写的代表人物,上海这座城市是繁华的代表,王安忆却并不是简单的书写繁华、商业化、欲望和消费的上海,在她的笔下上海不再充斥着财富和光芒而是审美化的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本文主要分为绪论、主体和结语叁个部分,在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内容。主体部分分为叁个章节,第一章以虹影身世、重庆历史等为引子,以虹影作品《饥饿的女儿》、 《好儿女花》等作品为研究文本揭示虹影的重庆写作,了解虹影笔下重庆的市民性格和城市性格,了解那个充满原始野性和欲望的重庆;第二章从武汉历史、池莉与武汉的关系等出发,以池莉《所以》、《她的城》、《烦恼人生》等中篇小说及其1990年以来所写的短篇小说为研究文本,揭示武汉市民世俗的生活和性格;第叁章从王安忆的生活经历和上海历史入手,以《长恨歌》、《桃之天天》等作品为研究文本了解王安忆“审美化的日常生活”,揭示一个不一样的上海。最后一部分主要总结叁人平民视角、关注普通世俗生活等共同点下各自写作的差异性,揭示叁人平民路向写作对现代都市写作的贡献和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写作路向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晨.进入现场的写作与知识分子的自我观照——从邵丽、孙惠芬看女性作家乡村书写的一种路向[J].写作.2019
[2].瞿维.1990年以来女性都市写作的平民路向[D].长江大学.2016
[3].蒋青芳.论90年代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写作路向[D].苏州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