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论文文献综述)
向真[1](2018)在《当代网络小说中的“眩惑”性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眩惑”作为一种审美感受形式,在《国语·周语》中已经初见端倪。其基本涵义是指观赏对象过于“眩目”的形式使得观赏者耳晕目眩。古代美学重视道德性,在古代文论中,尤其是在《国语·周语》中,“眩惑”强调的是耳目之欲,有违道德,偏离了“中和”审美原则,所以受到批评。王国维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外国哲学特别是康德、叔本华等人的思想影响,首次从审美感受的层面对艺术的“眩惑”问题展开论述,他认为“眩惑”是与“优美”“壮美”相反的一种审美效应。“眩惑”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感受形式,也是指艺术中某种带有欲望的形式因素所引起的主体内心迷惑的审美感受的状态。王国维的“眩惑”观对后人影响很大,基本上沿着王国维的思路展开研究。“眩惑”问题在文艺审美感知中有正态效应和负态效应的区别,正态效应体现在文艺作品是用艺术手法去塑造对象,然后再呈现在受众面前,是对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贫乏的心态的一种补偿。读者可以从对对象的感性认知升华到高层次的审美判断。但是,负态效应更为普遍,青少年的价值观正在逐步确定,“眩惑”问题严重影响着青少年,他们很难从中得到理性升华,并且从中获得不利的影响。能否在生活中抵制各种干扰,发掘和表现具有普遍意义和本质上的真实,而非现象层面的真实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排除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回归生活的本真状态,用纯粹的诗性眼光,才能抵除欲望的漩涡,达到真正有美感的文艺作品,才能摒弃“眩惑”的负面效应,达到一种良好的审美感知力。在当代网络小说中,伴随着“坎普”、“媚俗”现象的出现,“眩惑”性问题也频频涌现且较为突出,“眩惑”作为是与“优美”、“壮美”、“古雅”等美的形态相反的审美效应,是文艺创作者和文艺欣赏者(审美主体)通过文艺文本这个中介重返欲望漩涡的具体表现形式。拥有“眩惑”原质的事物常常与生活本来的面目不一样,它常常以一种陌生化的面貌出现,有时甚至摆脱平庸的束缚,使人眼前一亮,人们往往被这样华丽的外表所蛊惑,让蛊惑者的目标利益得以满足。当代网络小说中的“眩惑”性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络小说的故事情节刻板化、语言安排浮夸化、人物形象模式化、文本意蕴空洞化等方面。本文旨在结合《甄嬛传》、《芈月传》、《琅琊榜》、《花千骨》等诸多个当下流行的网络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剧,对当代网络小说“眩惑”的文本特征、网络小说生产模式及其“眩惑”效应、网络小说接受中的“眩惑”问题进行探讨,对“眩惑”性负态效应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批判,并思考如何应对日益突出的“眩惑”负态效应,确立正确的文艺创作观及批评价值观,这也是文艺创作和批评的当务之急。论文主要选取了当代网络小说对“眩惑”性这一审美问题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在中西哲学、美学的语境中对眩惑这一范畴的理论问题加以梳理考辩,探析该范畴的理论内涵、审美特征等问题,以及其在文艺审美中的正态效应与负态效应的表现;第二部分对眩惑在艺术文本尤其是当代网络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加以考察,重点分析“眩惑”性在网络小说中的文本特征、生产模式及其“眩惑”效应、接受中的“眩惑”,在上述基础上,第三部分对网络小说中“眩惑”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心理、审美原因及其危害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就应对当下网络小说中的眩惑问题,这一问题应当引起读者、作者、批评家、监管机构的的高度重视。
李新雨[2](2012)在《浅谈在当代快餐文化下文学的发展境况》文中认为在当代快餐文化与技术的双重影响下,当代文学无论在创作还是在阅读方式上都发生了改变,及时的了解文学的最新动向,对于不适宜的文学发展进行适时的调整,这对于我国当代的文学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贾贵玲[3](2010)在《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培养的调查研究 ——以浙江部分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的今天,网络作为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利用,并已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观念。然而,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灿烂未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复杂而深刻的社会问题。作为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作为新生事物的易感人群,广大青少年学生所受到的影响尤其巨大。青少年学生处于一个心理发展很不成熟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自身价值观的不确定性,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与隐蔽性,使得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处于自发状态,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使得青少年学生在面对纷繁的“网络快餐”时具有突出的特征:好奇中存在盲目性、执着中具有片面性。这样就会不同程度地消解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导致学生在价值观上产生倾斜,进而使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并且伴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发展的局限性,很容易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的教育势在必行。首先,论文在对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状况进行概括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文化素养的概念,并对信息素养和信息文化素养的概念进行了严格的区分。信息文化素养侧重于从“文化、人文、精神”的角度来解释信息素养,即人们在享用信息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的思维能力、人格心理、人文情感以及语言表达等人文精神方面的素养。为了切实了解我国青少年学生信息文化素养发展状况和教育状况,笔者首先对中学生上网情况作了预调查,然后选取浙江部分城市的高中生进行了正式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从中学生的网络道德、辨别信息能力、网络快餐文化、浅阅读、读图快餐、网络艺术审美能力、信息搜索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这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创新部分。论文对对学生教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师、学校和家长也进行了调查,主要了解教师、学校和家长对学生信息文化素养教育状况。教师方面主要从教师观念、教师专业化、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调查。学校方面主要从校长的观念和政策方面进行调查。家长方面主要从家长对孩子上网态度、对网络的认识、对孩子网络素养教育的观念、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然后,论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概括出了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对教师、学校、家长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出教师、学校、家长对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教育状况和存在的不足。最后,论文在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教育的教学、教师专业化、国家政策、家长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体包括开设信息文化素养教育课程;在美术、音乐、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文化素养教育;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文化素养培养;在职教师信息文化素养的提高;国家宏观政策;学校管理者的认识和策略;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概括了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并对研究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做了简要介绍,以期为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封英锋[4](2004)在《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文中研究指明网络文学是互联网与文学的嫁接儿。其自由化的理念、速食化的语言、开放化的文本体现出网络文学独有的魅力;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再到文学交流互动的一系列变异则为它的发展开辟了新空间。网络文学也有其缺陷,需要向文学本体回归,需要关心和扶植。
二、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网络小说中的“眩惑”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一、“眩惑”的理论内涵及相关理论观念 |
(一) “眩惑”的理论内涵 |
1.“眩惑”的内在本质 |
2.“眩惑”的审美效应 |
(二) 中国古代的‘眩惑’观 |
1.“眩惑”:“中和”审美原则的背离 |
2.王国维的“眩惑”观 |
(三) 西方与“眩惑”相关的理论观念 |
1.古希腊的“文艺有害论” |
2.叔本华的“媚美”论 |
3.后现代文化中的“坎普”与“媚俗” |
二、当代网络小说的“眩惑”问题 |
(一) 网络小说“眩惑”的文本特征 |
1.故事情节刻板化 |
2.语言安排浮夸化 |
3.人物形象模式化 |
4.文本意蕴空洞化 |
(二) 网络小说生产模式及其“眩惑”效应 |
1.市场的运作模式 |
2.作者的写作模式 |
3.读者的消费模式 |
(三) 网络小说接受中的“眩惑” |
1.共鸣的肤浅化 |
2.审美领悟的缺席 |
3.审美延留的缺失 |
4.情感价值观的迷失 |
三、对网络小说“眩惑”问题的批判反思 |
(一) ‘眩惑’问题的产生原因 |
1.社会原因 |
2.文化原因 |
3.心理原因 |
4.审美原因 |
(二) “眩惑”问题的危害 |
1.文本价值观的畸形 |
2.审美理想的困惑 |
3.评判机制的紊乱 |
4.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迷失 |
四、当代网络小说“眩惑”问题的应对策略 |
(一) 作者:提升道德修养与审美素质 |
(二) 批评家:倡导“剜烂苹果”的批评精神 |
(三) 读者:提高对“眩惑”的甄别力与警觉性 |
(四) 监管机构:加强监督审查力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 及科研情况等 |
(2)浅谈在当代快餐文化下文学的发展境况(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1. 文学的“快餐化”趋势 |
2. 网络文学的繁荣 |
3. 文学作品流行时间的短暂性以及娱乐性 |
三 |
(3)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培养的调查研究 ——以浙江部分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选题的提出 |
1 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 |
2 网络道德和网络防范意识弱化 |
3 相应网络文化素养教育的滞后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 国内外信息文化研究现状与进展 |
2 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进展 |
3 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进展 |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
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1 信息文化 |
2 素养 |
3 信息素养 |
4 信息文化素养 |
5 信息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区别 |
6 为何使用"信息文化素养"一词 |
(五)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二、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的调查与分析 |
(一) 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的评价依据 |
1 国外对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研究 |
2 国内对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研究 |
(二)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1 预调查 |
2 调查依据的标准 |
3 问卷设置的主要特点 |
4 调查问卷的设置 |
5 调查问卷的生成 |
6 问卷实施调查 |
(三) 信息文化素养的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1 调查问卷的信度 |
2 信息文化素养总体水平分析 |
3 信息文化素养五个层面的描述性分析 |
4 信息文化素养各个方面的详细统计分析 |
(四) 对学生的访谈及其分析 |
三、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缺失及成因分析 |
(一) 缺少自律意识,网络道德行为不规范 |
(二) 喜欢沉溺于网络,却不能有效辨别网络信息 |
(三) 对网络的使用处于自发状态,学生人文精神缺失 |
1 快餐文化导致学生个人文化素质修养下降 |
2 "浅阅读"使学生丧失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
3 读图快餐使学生审美素养下降 |
(四) 喜欢"看"网络,却缺少相应的信息审美能力 |
(五) 信息搜索能力有待提高 |
四、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 教师的调查结果分析 |
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2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二) 家长的调查结果分析 |
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2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3 对家长调查问卷开放性题目的分析 |
(三) 校长的调查结果分析 |
1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2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五、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缺失的教育成因分析 |
(一) 教师存在问题分析 |
1 教师观念需要转变 |
2 教师专业化需要加强 |
3 教师培训内容需要完善 |
(二) 家长存在问题分析 |
1 对孩子上网认识不一致 |
2 对孩子网络文化素养教育方式参差不齐 |
3 缺乏网络文化素养教育知识 |
(三) 校长存在问题分析 |
1 校长的信息文化素养需要提高 |
2 校长的信息领导力需要加强 |
六 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培养的对策 |
(一) 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教育的教学改革 |
1 开设信息文化素养教育课程 |
2 在美术、语文等教学中融入信息文化素养教育 |
(二)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 |
1 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文化素养培养 |
2 在职教师信息文化素养的提高 |
(三) 国家政府和学校相关政策 |
1 国家宏观政策 |
2 学校管理者的认识和策略 |
(四) 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
七、总结与展望 |
(一) 本研究解决得问题 |
(二) 本研究的不足与后续研究工作 |
1 研究不足之处 |
2 本论文的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英文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美国图书馆协会1998年版《学生学习的信息素养标准》 |
附录2: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3: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访谈提纲 |
附录4: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5:家长调查问卷 |
附录6:校长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4)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
二、网络文学的特征 |
1.文学运行机制奏响的自由乐章 |
2.文学语言的狂欢交响 |
3.超文本的胜利呐喊 |
三、网络文学开辟的文学新空间l.文学价值理念的革命 |
四、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网络小说中的“眩惑”性问题研究[D]. 向真. 江西师范大学, 2018(12)
- [2]浅谈在当代快餐文化下文学的发展境况[J]. 李新雨.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6)
- [3]中学生信息文化素养培养的调查研究 ——以浙江部分中学为例[D]. 贾贵玲. 浙江师范大学, 2010(03)
- [4]一道色香诱人但余味不足的文学快餐——网络文学刍论[J]. 封英锋.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