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部双鱼石地区构造特征及变形机制研究

川西北部双鱼石地区构造特征及变形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川西北部地区古生界地层油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双鱼石地区位于川西北部属于山前复杂构造区,由于该地区在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次、多旋回的构造运动,致使其构造样式多解且未落实,油气勘探工作进一步开展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对川西北部双鱼石地区的构造几何特征、构造演化特征及变形机制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通过解释研究区的二维地震剖面,分析钻井资料,并结合平衡剖面恢复及构造物理模拟,对双鱼石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进行研究,并分析隐伏构造带的变形机制。取得了符合实际区域构造变形特征的认识:(1)川西北部双鱼石地区总体构造格局具有明显的“分带分层”特征。a.横向上,具有分带性。以地腹北东—南西走向的(1)号断裂为界,可划分为逆冲构造带和隐伏构造带。b.纵向上,具有分层性。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膏盐岩层及寒武系底面的泥页岩层作为滑脱层对该地区构造变形起到了控制作用。以两套滑脱层为界划分为上、中、下三个构造变形系统。其中前寒武系地层作为下构造变形系统,构造变形较弱,断层不发育;寒武系至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的中构造变形系统,变形强烈,多发育冲起构造及构造三角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之上的上构造变形系统,呈被动变形特征。(2)根据平衡剖面恢复,认为双鱼石地区隐伏构造带是多期作用的结果。a.海西期受区域拉张应力发育小型同沉积正断层;b.进入印支晚期,由于受到北西—南东向的推挤作用,构造动力学环境变为挤压环境,先期正断层发生反转且在该时期形成冲起构造雏形;c.喜山期的挤压环境又一次叠加,对先期构造进行改造,最终形成了现今的构造形态。(3)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并结合平衡剖面技术,认为双鱼石地区隐伏构造带的基本构造格局形成于印支晚期。由于松潘—甘孜高原的快速隆升,双鱼石地区受北西—南东向重力滑覆推挤作用,冲起构造带雏形形成。喜山期,由于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双鱼石地区受北西—南东向强推挤作用,对先期构造进行改造,最终定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研究区研究现状
  •     1.2.2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现状
  •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工作量
  •     1.4.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     1.4.2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1.5 主要成果、认识及创新点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构造特征
  •   2.2 区域地层概况
  •     2.2.1 前震旦系
  •     2.2.2 震旦系
  •     2.2.3 古生界
  •     2.2.4 中生界
  •   2.3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 第3章 川西北部双鱼石地区构造特征
  •   3.1 地表构造地质特征
  •   3.2 地腹构造地质特征
  •     3.2.1 A-A′地震剖面解释
  •     3.2.2 B-B′地震剖面解释
  •     3.2.3 C-C′地震剖面解释
  •     3.2.4 D-D′地震剖面解释
  •     3.2.5 E-E′地震剖面解释
  •   3.3 构造特征综合分析
  • 第4章 川西北部双鱼石地区构造演化特征
  •   4.1 研究区构造发育史平衡剖面恢复
  •     4.1.1 平衡剖面介绍
  •     4.1.2 平衡剖面恢复
  •   4.2 研究区构造演化阶段分析
  •     4.2.1 加里东期至海西期构造演化
  •     4.2.2 印支期—燕山期构造演化
  •     4.2.3 喜山期构造演化
  • 第5章 川西北部双鱼石地区构造变形机制分析
  •   5.1 构造物理模拟基本原理
  •     5.1.1 实验材料的确定方法
  •     5.1.2 实验相似理论
  •     5.1.3 实验装置
  •   5.2 研究区构造物理模拟
  •     5.2.1 实验一
  •     5.2.2 实验二
  •     5.2.3 实验三
  •     5.2.4 实验四
  •   5.3 构造物理模拟综合分析
  •   5.4 变形机制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黄晶

    导师: 李忠权

    关键词: 双鱼石地区,隐伏构造,构造样式,构造演化,构造物理模拟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分类号: P618.13

    DOI: 10.26986/d.cnki.gcdlc.2019.000203

    总页数: 74

    文件大小: 6481K

    下载量: 93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藏江孜县矿产地质构造变形序列与构造演化[J]. 世界有色金属 2018(18)
    • [2].川南綦江-赤水地区晚燕山期以来差异构造变形[J]. 地质科技情报 2016(04)
    • [3].鞍山地区南北铁矿构造变形带基本地质分析[J]. 现代矿业 2009(04)
    • [4].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滑脱构造与分层构造变形[J]. 现代地质 2009(06)
    • [5].山前断褶带构造变形与横向河道作用关系研究[J]. 科技导报 2011(31)
    • [6].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上和盐下构造变形差异及其控制因素分析[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8(02)
    • [7].龙门山北段阳平关地区构造变形序列特征[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8].龙门山南段构造变形及应力序列[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03)
    • [9].陕西省镇安县庙沟口一带梅子垭组构造期次划分及其与金矿化关系[J]. 陕西地质 2020(01)
    • [10].中国地壳结构构造与形成过程:来自构造变形的约束[J]. 地质力学学报 2019(05)
    • [11].陕西凤太拉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与动力学及金-多金属成矿[J]. 中国地质 2012(05)
    • [12].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收缩构造变形模型若干问题的讨论[J]. 中国地质 2013(01)
    • [13].大别山南缘(团陂-马垅剖面)构造变形分析及意义[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9)
    • [14].煤孔隙结构构造变形的压汞法和小角X射线散射表征[J]. 中国矿业 2015(01)
    • [15].叠合盆地差异构造变形与油气聚集[J]. 地学前缘 2009(04)
    • [16].叠合盆地关键构造变革期与分期差异构造变形[J]. 新疆石油地质 2009(02)
    • [17].扬子地块东南缘多期构造变形及其油气意义[J]. 地质学报 2008(03)
    • [18].断层活动与地层缩短共同确定构造变形期次——以吐哈盆地大河沿地区为例[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8(02)
    • [19].龙门山与四川盆地过渡带构造变形几何学、运动学及其对地震风险评估的影响[J]. 国际地震动态 2010(06)
    • [20].川滇地区现今构造变形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02)
    • [21].徐淮地区古生界与上元古界构造变形对比分析及意义[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2].郯庐断裂带肥东北部文集地区构造岩类型与构造变形分析[J]. 岩石学报 2020(02)
    • [23].豫西地区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8(04)
    • [24].从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探讨甘肃西部扭压张构造变形[J]. 甘肃地质 2015(04)
    • [25].河南省中-高煤阶构造变形煤甲烷吸附/解吸特征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15(02)
    • [26].涪陵页岩气层构造变形量化研究获新进展[J]. 录井工程 2017(01)
    • [27].鄂尔多斯西南缘活动构造几何图像、运动特征及构造变形模式[J]. 国际地震动态 2018(05)
    • [28].深部岩石力学性质及其在大陆构造变形过程研究中的作用[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03)
    • [29].文献阅读中如何寻找科学问题——以构造变形研究为例[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 [30].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构造变形历史与物理模拟[J]. 矿物岩石 2011(02)

    标签:;  ;  ;  ;  ;  

    川西北部双鱼石地区构造特征及变形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