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肌酸激酶论文_吕广新,史北辰,樊帅,杨兆勇,张志斐

导读:本文包含了线粒体肌酸激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酶,线粒体,肌酸,腺癌,直肠,抗原,定量。

线粒体肌酸激酶论文文献综述

吕广新,史北辰,樊帅,杨兆勇,张志斐[1](2019)在《人类线粒体肌酸激酶的固定化及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人源肌酸激酶u Mt CK具有良好的催化肌酸生成磷酸肌酸的活性,开发固定化u Mt CK酶法生成磷酸肌酸,实现其工业化应用价值。方法将异源表达的u Mt CK固定在纳米磁性材料Fe_3O_4@Histidine-Ni上,制备固定化酶Fe_3O_4@HistidineNi/uMtCK,并进行催化反应。与游离酶u MtCK比对酶学性质和动力学参数,测定固定化酶Fe_3O_4@Histidine-Ni/u Mt CK的重复使用次数。结果与游离酶u Mt CK相比,固定化酶Fe_3O_4@HistidineNi/u Mt CK的最适反应温度提高5℃,最适p H降低0.5个单位,在50℃、pH 7.5下孵育2 h,残余酶活为51%,而游离酶仅为27%;u Mt CK的KmCr为10.7mmol/L,为Fe_3O_4@Histidine-Ni/uMtCK的1.1倍; Fe_3O_4@HistidineNi/u Mt CK的kcat/KmCr值是5.3 L/(mmol·s),是u Mt CK的1.3倍;Fe_3O_4@Histidine-Ni/uMtCK在经历9次循环使用后,活力还能保持50%以上,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结论与u Mt CK相比,Fe_3O_4@Histidine-Ni/uMtCK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具有一定的工业化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罗喜俊,何嘉琳,梁俊杰,朱显军,梁伟雄[2](2019)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腺癌患者组织中广泛型线粒体肌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腺癌患者组织中广泛型线粒体肌酸激酶(uMtCK)基因的表达。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治疗的98例结直肠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的uMtCK mRNA的表达。结果:结直肠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均存在uMtCK mRNA表达,其范围为7.5×10~5~5.3×10~8拷贝μg RNA,平均(9.2±5.8)×10~6拷贝μgRNA;结直肠腺癌患者癌旁组织中的uMtCK基因表达为4.4×10~3~6.8×10~5拷贝μgRNA,平均(8.5±3.2)×10~4拷贝μgRN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腺癌患者组织中uMtCK mRNA含量升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腺癌患者组织中uMtCK基因的表达,其最终结果可采用绝对拷贝数表示,定量结果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兴秀,赵兴丽,郑东星,谢红霞,高建红[3](2018)在《线粒体肌酸激酶检测在中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应用线粒体肌酸激酶检测方式对病情处于中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疾病患者接受放化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放化疗的病情处于中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疾病患者153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153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放化疗前后的癌胚抗体水平和线粒体肌酸激酶水平进行测定,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和研究组在放化疗前后的上述两项指标的测定结果与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治疗前的癌胚抗体和线粒体肌酸激酶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 <0. 05);研究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后癌胚抗体和线粒体肌酸激酶水平和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内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着(P <0. 05)。结论病情处于中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疾病患者的线粒体肌酸激酶水平会呈现异常升高表现,通过放化疗技术对其进行治疗可以使这一指标水平明显降低,在病情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过程中,联合检测癌胚抗体水平可以有效提高检测阳性率,使监测的准确度更加理想。(本文来源于《泰山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孟浩毅,李丹阳,孙正阳,杨兆勇,张志斐[4](2018)在《人类线粒体肌酸激酶uMtCK的底物结合位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人类线粒体肌酸激酶u Mt CK的结合位点,将其与底物肌酸和ATP结合有关的关键氨基酸进行突变,并对突变体进行酶动力学和圆二色谱数据分析,探讨这些关键氨基酸在底物识别和催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与野生酶相比,突变体Q313A和R336A的K_m~(Cr)分别提高了2.6和2.9倍,k_(cat)下降了19%和55%;同样地,与ATP结合相关的突变体R125A和R287A分别使得K_m~(ATP)升高了3.2和4.2,k_(cat)下降了72%和38%。以上结果表明突变体R125A、R287A、Q313A和R336A影响对底物的结合,同时也降低了酶促反应的速度。利用圆二色谱比较野生酶与不同突变体的二级结构并无明显变化,但进一步的结构模拟表明底物结合位点氨基酸在与底物之间的氢键对底物的识别和酶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张宁宁,陆伟[5](2015)在《肿瘤患者血清线粒体肌酸激酶水平变化及其诊断意义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线粒体肌酸激酶(Mt CK)存在于细胞内线粒体内膜和外膜间隙,属肌酸激酶同工酶系列,其主要生理作用是在有氧情况下通过磷酸肌酸穿梭机制提供肌肉收缩所需能量。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Mt CK在肿瘤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且大多数是患有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Mt CK呈高表达,在预后不好的病人中过表达尤其明显,推测其对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Mt CK过表达可以使细胞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一定的生长优势以抵抗调亡。(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张健,简敏华,蒋玲丽,葛丹红[6](2013)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人广泛型线粒体肌酸激酶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广泛型线粒体肌酸激酶(uMtCK)浓度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应用原核表达的uMtCK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7株单克隆抗体,采用棋盘格滴定法筛选出最佳双抗体组合,其中抗体19F11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作为检测抗体,抗体3C1作为俘获抗体,建立检测人uMtCK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评价。同时采用该法检测50名健康体检者和85例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或癌胚抗原(CEA)]阳性患者的血清。结果通过筛查获得配对抗体,建立检测人uMtCK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该法的检测限为28.8 ng/mL,批内变异系数(CV)为4.5%~7.7%,批间CV为8.2%~13.5%,平均回收率为97.1%。用该法检测5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uMtCK浓度,结果均为阴性;85例肿瘤标志物阳性患者中有15例检出uMtCK,浓度为52.8~1 442.2 ng/mL。结论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可以用于测定人血清uMtCK浓度。(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3年10期)

钱,于嘉屏,王爱华,顾鹏飞,邓安梅[7](2008)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腺癌患者组织中广泛型线粒体肌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检测人广泛型线粒体肌酸激酶(ubiquitous mitochondrialc reatine kinase,uMtCk)mRNA荧光定量的方法,并检测了结直肠腺癌病人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MtCk基因表达的水平。方法基于TaqMan荧光探针技术,以GAPDH作为内参,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检测了30名结直肠腺癌病人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uMtCk mRNA的表达。结果3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有uMtCk mRNA的表达,范围为7.4×105~5.3×108拷贝/μgRNA,均值为(9.4±5.7)×106拷贝/μgRNA;30例癌旁组织uMtCk表达为4.5×103~6.9×105拷贝/μgRNA,均值为(8.6±3.4)×104拷贝/μgRNA。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人uMtCk基因表达含量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可用绝对拷贝数表示,定量准确可靠。且结直肠腺癌病人肿瘤组织uMtCk mRNA的含量是升高的,提示uMtCk mRNA含量的检测有助于结直肠腺癌病人临床诊断。(本文来源于《现代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08年02期)

蒋丽敏,魏兵,李薇[8](2007)在《以胸闷、盗汗、血清肌酸激酶显着增高为特征的线粒体脑肌病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儿,男,12岁,因胸闷、盗汗5 d入院。入院前5 d出现胸闷、盗汗,伴周身不适,双腿和肩部肌肉酸痛,无明显消瘦,无心前区疼痛,无头晕及晕厥,无咳嗽,无吐泻,病来精神不振,面色潮红,食欲欠佳,二便正常。患儿近两年时有胸闷,10 d前患腹泻病,经口服止泻药(本文来源于《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期刊2007年05期)

顾鹏飞,张建,仲人前,王爱华[9](2006)在《结直肠腺癌患者血清线粒体肌酸激酶检测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结直肠腺癌患者血清线粒体肌酸激酶(M tCK)的检测,探讨其在结直肠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腺癌患者107例和同期非肿瘤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用电泳法检测血清M tCK,同时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检测癌胚抗原(CE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糖抗原(CA)242。结果结直肠腺癌患者组中M tCK、CEA、CA242的阳性率分别为59.8%、55.1%和63.5%,非肿瘤对照组为3.7%、5.7%和3.7%。M tCK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9.8%和96.2%,与CEA、CA242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4.8%和100.0%。结论血清M tCK检测有助于结直肠腺癌的诊断,与CEA和CA242联合检测可显着提高对结直肠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06年02期)

张建,王爱华,顾鹏飞,于嘉屏[10](2004)在《人线粒体肌酸激酶广泛型亚型的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其临床应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人线粒体肌酸激酶广泛型亚(uMtCK)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uMtCK的多克隆抗体,检测胃肠肿瘤组织中uMtCK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从培养的肿瘤细胞(HeLa细胞)中成功扩增出1062bp的uMtCK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QE30-uMtCK,转化大肠杆菌表达酶融合蛋白,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Western印迹鉴定及酶活性测定。纯化的uMtCK蛋白免疫家兔制备了抗uMtCK多抗。免疫组化法检测59例胃及直肠肿瘤组织切片中uMtCK的表达。结果:RT-PCR扩增出的片段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为uMtCK的基因;在大肠杆菌M15中实现了高效、可溶性的融合表达。免疫家兔制备的抗uMtCK多抗经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适合作uMtCK的进一步分析。免疫组化检测临床病理标本结果显示,59例胃及直结肠肿瘤标本uMtCK的阳性率为76.5%。结论:成功克隆了人uMtCK的编码基因,并将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制备了抗uMtCK多抗,免疫组化检测临床病理标本的结果提示uMtCK有助于胃肠肿瘤的诊断。(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12期)

线粒体肌酸激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腺癌患者组织中广泛型线粒体肌酸激酶(uMtCK)基因的表达。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治疗的98例结直肠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的uMtCK mRNA的表达。结果:结直肠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均存在uMtCK mRNA表达,其范围为7.5×10~5~5.3×10~8拷贝μg RNA,平均(9.2±5.8)×10~6拷贝μgRNA;结直肠腺癌患者癌旁组织中的uMtCK基因表达为4.4×10~3~6.8×10~5拷贝μgRNA,平均(8.5±3.2)×10~4拷贝μgRN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腺癌患者组织中uMtCK mRNA含量升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腺癌患者组织中uMtCK基因的表达,其最终结果可采用绝对拷贝数表示,定量结果准确可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粒体肌酸激酶论文参考文献

[1].吕广新,史北辰,樊帅,杨兆勇,张志斐.人类线粒体肌酸激酶的固定化及酶学性质研究[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9

[2].罗喜俊,何嘉琳,梁俊杰,朱显军,梁伟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腺癌患者组织中广泛型线粒体肌酸激酶基因的表达[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3].陈兴秀,赵兴丽,郑东星,谢红霞,高建红.线粒体肌酸激酶检测在中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

[4].孟浩毅,李丹阳,孙正阳,杨兆勇,张志斐.人类线粒体肌酸激酶uMtCK的底物结合位点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8

[5].张宁宁,陆伟.肿瘤患者血清线粒体肌酸激酶水平变化及其诊断意义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

[6].张健,简敏华,蒋玲丽,葛丹红.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人广泛型线粒体肌酸激酶方法的建立[J].检验医学.2013

[7].钱,于嘉屏,王爱华,顾鹏飞,邓安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腺癌患者组织中广泛型线粒体肌酸激酶基因的表达[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

[8].蒋丽敏,魏兵,李薇.以胸闷、盗汗、血清肌酸激酶显着增高为特征的线粒体脑肌病一例[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

[9].顾鹏飞,张建,仲人前,王爱华.结直肠腺癌患者血清线粒体肌酸激酶检测的意义[J].检验医学.2006

[10].张建,王爱华,顾鹏飞,于嘉屏.人线粒体肌酸激酶广泛型亚型的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其临床应用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

论文知识图

心肌能量代谢3步第l步(红色部分)是底...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示意图:(A)传统...点356人线粒体肌酸激酶广泛型...):①能量底物的利用,这一过化和葡萄糖...一3RuMtCK抗体检测阳性结果A为结肠癌B为...一11%琼脂糖凝胶双扩实验结果

标签:;  ;  ;  ;  ;  ;  ;  

线粒体肌酸激酶论文_吕广新,史北辰,樊帅,杨兆勇,张志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