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素蛋白论文_何海,郝成武,凌晨,张飞,候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毒素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毒素,蛋白,免疫,艰难,基因,磷酸酶,孔道。

毒素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何海,郝成武,凌晨,张飞,候凤[1](2019)在《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皮肤坏死毒素亚单位蛋白的制备及免疫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针对猪萎缩性鼻炎主要病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皮肤坏死毒素的高免疫原性抗原,本试验构建、表达并验证该毒素的亚单位蛋白抗原,将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基因与pMD19-T载体进行连接、转化,经序列分析鉴定后,分别使用BamHⅠ、HindⅢ与BlpⅠ限制性内切酶将其酶切为3个基因片段。将片段1(Tox1)、片段2(Tox2)和片段3(Tox3)分别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b、pET32-a和pET32-b中,构建3个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分别进行SDS-PAGE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并使用小鼠与豚鼠初步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构建的3个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776、409与410 bp,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3个蛋白片段表达正常,表达量分别达到379.95、447.62与459.82μg/mL,SDS-PAGE验证条带分别为75、77与53 ku;因3个片段位置不同,仅Tox3有Western blotting检测条带,与理论预测相符;使用3种表达蛋白免疫小鼠与豚鼠后,二免后14 d,血清经试剂盒检测阳性率达到100%,对二免后14 d小鼠攻毒保护率达到93%。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MT的3个亚单位活性片段,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尹彦力,沙君雪,张悠然,谭佳丽,孙敬[2](2019)在《应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Sip毒素蛋白处理后的大猿叶甲差异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Sip毒素蛋白(secreted insecticidal protein, Sip)是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杀虫家族中的分泌型杀虫蛋白,对鞘翅目幼虫表现出毒性。大猿叶甲(Colaphellus bowringi)是常见的十字花科害虫,Sip蛋白对大猿叶甲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本实验运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sotope relative labeling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technique, iTRAQ)分析Sip蛋白处理后大猿叶甲的差异蛋白,同时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富集分析。通过ProteinpilotTMV4.5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在基因本体数据库(Gene Ontology, GO)、蛋白相邻类的聚簇数据库(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 COG)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并对其进行KEGG通路分析,同时对所有显着性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及KEGG通路分析。与对照组比对后,在实验组中鉴定出具有定量信息的蛋白质47个,包含27个上调蛋白和20个下调蛋白。通过GO、COG功能注释和KEGG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主要涉及结合和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主要参与细胞进程和代谢进程等生物过程;预测到这些差异性蛋白可能有的功能为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周转,伴侣、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合成等。通过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主要有核核小体、非包膜细胞器、细胞内非包膜细胞器、核小体、核糖体、COPI包膜囊泡、蛋白质-DNA复合物、分泌颗粒、核染色质、高尔基体堆等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发现,在经过Sip毒素蛋白处理后,Bt毒素常见的一些受体发生了差异性表达,如钙黏蛋白(cadherin),氨肽酶N (aminopeptidase N, APN),碱式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G蛋白(G-protein)。本研究结果为Sip毒素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Sip毒素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录军,王韦华[3](2019)在《产肠毒素大肠杆菌3×STa-ovalbumin融合蛋白的血清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STa-ovalbumin化学偶联物是目前ELISA方法检测STa抗体唯一应用的包被抗原,但是它的制备复杂并且效率低。研究以3×STa-ovalbumin融合蛋白为包被抗原,检测STa抗体阳性血清,探讨该融合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和对STa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可被STa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抗原包被剂量优化试验表明,每孔25 ng的包被剂量为最佳包被剂量。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表明,选用该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ELISA检测STa抗体具有与STa-ovalbumin化学偶联物相同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STa-ovalbumin融合蛋白可以作为STa抗体ELISA检测的替代抗原,也将促进STa抗体检测的标准化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疫苗的研发。(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吴晓燕,李小四,冯雪君,李胜兵,宋国蓉[4](2019)在《艰难梭菌培养联合酶法检测毒素蛋白(A/B)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艰难梭菌培养及毒素检测方法比较,建立艰难梭菌培养联合酶法检测毒素蛋白(A/B)的检测流程,评估其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2017年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852份,采用显色培养法(ChromID~(TM))培养艰难梭菌,阳性菌株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其毒素蛋白A/B(Clostridium difficile toxins A and B,CDAB);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毒素蛋白A/B及阳性菌株,用PCR方法检测其tcdA和(或)tcdB基因进行比较,运用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效能评价。结果 852例粪便标本经显色培养共分离菌108株,粪便直接酶法A/B毒素蛋白检出率为5.99%(51/852);阳性菌株联合酶法检测A/B毒素蛋白检出率为10.92%(93/852);108株阳性菌株联合PCR方法93株表达tcdA~+tcdB~+;6株表达tcdA~-tcdB~+;9株未表达,为tcdA~-tcdB~-;阳性菌株用酶法检测毒素蛋白A/B结果93株阳性,15株阴性,且93株阳性经PCR检测基因均表达tcdA~+tcdB~+;以PCR检测艰难梭菌毒素基因作为参考方法,培养阳性菌株联合酶法、粪便直接酶法检测毒素蛋白A/B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94%、100%、100%、60%和51.52%、100%、100%、15.79%;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21和0.150。结论显色培养后阳性菌株联合酶法检测艰难梭菌毒素蛋白A/B可以提高艰难梭菌检出率,与PCR毒素基因检测有较好一致性,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熊倩倩,左学志,肖永华,李丽,赵静[5](2019)在《CAPD患者蛋白结合毒素的排出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蛋白结合毒素蓄积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且会响肾病进展,但是其体内排出水平尚不甚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以硫酸吲哚酚(IS)和硫酸对甲酚(PCS)为主要代表的蛋白结合毒素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排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至2018年十八岁以上、接受CAPD治疗超过叁个月且近期未发生感染的非糖尿病腹透患者。其中有尿/无尿为94/24(尿量<100ml视为无尿)。采集患者血样、24h尿样和24h透析样。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透析液中蛋白、白蛋白、肌酐、尿酸、尿素氮以及血前白蛋白、血糖、透析液葡萄糖、血碳酸氢根。计算出肌酐清除指数(Ccr)、尿素清除率(Kt/V)、肾小球滤过率(eGFR)。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尿、透析液中IS和PCS含量。结果有尿患者排出的IS总量为22.97(13.71-36.26)mg/d,PCS总量为7.65(3.13-15.30)mg/d。其中经尿排出IS为13.92(6.00-26.12)mg/d,PCS为3.21(1.02-8.62)mg/d;经透析液排出的IS为6.93(2.59-11.13)mg/d,PCS为3.66 (1.84-6.79)mg/d。无尿患者经透析液排出的IS为15.77(10.06-22.25)mg/d,PCS为5.09(3.06-10.45)mg/d,均高于有尿组透析液中排出量(P<0.05)。尿中IS排出与Ccr (β=0.315,P<0.01)、尿尿酸(β=0.013,P<0.01)、尿肌酐(β=0.001,P<0.01)相关。而尿PCS排出与肌酐(β=-0.001,P<0.01)、尿尿素氮(β=0.044,P<0.01)相关。透析液中IS量与血前白蛋白(β=0.038,P<0.01)、透析液葡萄糖(β=0.668,P<0.01)、透析液蛋白(β=3.103,P<0.05)相关;而PCS与白蛋白(β=0.342,P<0.01)和血糖(β=1.788,P<0.01)以及碳酸氢根(β=0.39,P<0.05)相关。结论机体在无尿时经透析液排出的蛋白结合毒素增多,但总排出量仍低于有尿状态;蛋白结合毒素在尿中的排出与残肾功能相关,而其在透析液中的排出与机体营养状态和腹膜丢失蛋白相关。保护残肾功能,合理营养对蛋白结合毒素清除影响重大。(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张云[6](2019)在《细菌毒素类似孔道形成蛋白调控细胞内吞溶酶体的功能和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膜系统对于界定细胞与环境的边界及维持细胞内活动的区域化是必需的。膜蛋白是细胞膜执行众多功能的最重要的载体和参与者。经典的膜蛋白如膜受体、离子通道以及转运体等在合成后直接被运往并整合到特定的细胞膜区域。另一方面,"非经典"的孔道形成蛋白(PFPs)通常是以分泌的,水溶性的单体形式存在,但特定的条件下发生一系列的构象改变而能够在膜上形成不同大小(2-50 nm)的跨膜孔道。除了目前比较明确的孔道形成蛋白在细胞死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孔道形成蛋白在生物体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生理病理功能。气单胞菌溶素aerolysin属于典型的细菌分泌的β桶状孔道形成毒素。包含aerolysin跨膜结构域的蛋白质称为气单胞菌溶素类似蛋白(ALPs),目前在包括脊椎动物在内的动植物中发现的ALPs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然而,关于宿主来源的ALPs的功能和机制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始期"。前期研究中我们以两栖动物大蹼铃蟾为研究对象,在其皮肤分泌物中鉴定到一个由ALP(BmALP1)和叁叶因子(BmTFF3)组成的复合物蛋白,将其命名为βγ-CAT。研究进一步揭示细胞膜脂筏中的酸性糖鞘脂(神经节苷脂或硫糖脂)可与βγ-CAT相互作用进而介导了其内吞入胞。药理学阻断或RNA干扰降低细胞膜表面酸性糖鞘脂含量后会显着抑制βγ-CAT的上膜、寡聚化、入胞及活性,而当细胞重新获取这些酸性糖鞘脂后,βγ-CAT的活性又得以恢复。βγ-CAT的ALP结构域与神经节苷脂相互作用,而其TFF结构域与硫糖脂相互作用,表明βγ-CAT与酸性糖鞘脂的结合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双结合"模式(Commun Biol,2019)。当其内吞后βγ-CAT的BmALP1亚基沿着内吞溶酶体通路在内吞囊泡的膜上寡聚化并形成孔道,从而调控了内吞溶酶体的生化特性和物质交换,如胞内囊泡pH的改变,取决于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状态,该作用可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例如:①激活炎症小体,保护大蹼铃蟾和老鼠免受细菌的感染(PNAS,2014,cover story);②许多胞内病原体能够通过内吞小体入侵细胞,并且在内吞途径中已经适应了p H的下降。βγ-CAT可以通过阻止内吞体的酸化从而抑制胞内病原体的感染,同时激发细胞外排驱逐出病原体(J Infect Dis,2017);③该复合物不仅可以通过加快皮肤组织损伤的再上皮化来促进伤口愈合,还具有减轻创伤水肿,促进无疤痕愈合的特征(FASEB J,2019)。上述发现揭示脊椎动物ALP和TFF的蛋白复合物在保持粘膜屏障防御功能,促进物质交换和宿主免疫中发挥重要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邵光威[7](2019)在《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抗体阳性Hp感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CagA)抗体阳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发病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AMI组(n=82)和非AMI组(n=52)。采集患者血液并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等血清项目,收集患者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CagA)抗体、尿素酶A亚单位抗体、尿素酶B亚单位抗体、重组细胞空泡毒素抗原抗体数据,并按照不同分组类别对比各组AMI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AMI家族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占比、高血压史、长期吸烟史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非AMI组LDL-C、Hcy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HDL-C指标水平为(1.10±0.11)mmol/L,低于非AMI组(3.67±0.46)mmol/L,CRP指标水平为(89.16±20.34)mg/L,高于非AMI组(3.24±0.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共检测出88例患者发生Hp感染,感染率为65.67%;根据Hp感染分组,Hp阳性组AMI发病率为64.29%,高于Hp阴性组18.75%;Hp阳性患者中CagA抗体阳性组AMI发病率为75.86%,高于CagA抗体阴性组AMI发病率4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agA抗体阳性、长期吸烟史是造成AM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MI患者HDL-C及CRP水平变化较非AMI患者明显,CagA抗体Hp感染与AMI发病密切相关,且CagA抗体阳性、长期吸烟史是造成AM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agA抗体阳性可以作为预测AMI发病的有效指标。(本文来源于《青岛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04期)

马玲玲,马臣杰,史客松,曾瑾[8](2019)在《绿色荧光蛋白示踪产气荚膜梭菌Beta1毒素重组表达菌株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以及产气荚膜梭菌Beta1毒素基因(cpb1),并将egfp融合至cpb1基因的3'端,构建CPB1-EGFP重组质粒。为保证绿色荧光蛋白以及Betal毒素两个蛋白各自的功能,两者之间以柔性蛋白linker (Gly4Ser1)相连。结果表明,携带CPB1-EGFP重组载体的BL21(DE3)大肠杆菌具有绿色荧光,同时SDS-PAGE显示CPB1-EGFP蛋白是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的,分子量约为63KD,与理论值大小一致。本实验为利用绿色荧光蛋白示踪技术对Beta1毒素的组织嗜性以及亚细胞定位研究提供实验材料,为深入理解Beta1毒素对动物细胞以及机体的毒性机理奠定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生物毒素毒理学术大会暨第一届生物毒素——从生存适应到转化医学专题学术会议会刊》期刊2019-08-16)

徐庆强,孙铭学,师文文,孟文琪,陈永春[9](2019)在《小窝蛋白-1在黄曲霉毒素B1引发的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菌(Aparasiticus)等产毒菌株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毒性、致癌性,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目前,针对AFT中毒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只能进行保肝、排毒治疗和对症治疗。因此,亟需寻找AFT引发肝细胞损伤的关键分子,为AFT中毒治疗提供靶点。课题组前期通过基因组筛选发现,黄曲霉毒素B1 (AFB1)作用于肝细胞后能够促进小窝蛋白(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生物毒素毒理学术大会暨第一届生物毒素——从生存适应到转化医学专题学术会议会刊》期刊2019-08-16)

王茜,王小宁,张书菡,宗万松[10](2019)在《微囊藻毒素抑制蛋白磷酸酶PP1生物活性种间差异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由于2和4号位处的氨基酸残基不同,微囊藻毒素(MCs)的多样化异构体具有不同的毒性。为了评估它们毒性的差异,本研究选择了五种典型微囊藻毒素异构体(在4号位具有不同的氨基酸残基)。[方法]借鉴MCs毒性评价的经典方法,通过测定蛋白磷酸酶PP1活性的方式来评价MCs对PP1的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差异毒性的分子机制,在MOE分子模拟的帮助下评估了MCs和PP1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实验结果得到的抑制顺序如下:MCLR (IC_(50)=2.6μg/L)>MCLF (IC_(50)=4.4μg/L)>MCLA (IC_(50)=5.5μg/L)>MCLY (IC_(50)=7.9μg/L)>MCLW (IC_(50)=13.6μg/L)。分子模拟实验结果显示:疏水相互作用(Adda~5与PP1)和氢键(特别是Z~4→Glu_(275))与微囊藻毒素毒性正相关,而氢键(Leu~2←Arg_(96),IsoAsp~3←Arg_(96)和IsoAsp~3←Tyr_(134))和离子键(Mn~(2+)和His_(173)/Asn_(124)/Asp_(92))与微囊藻毒素毒性呈负相关。然而,氢键(Ala~1→Glu_(275),Mdha~7←Gly_(274),Z~4←Arg_(221)和Adda~5←His_(125)),共价键(Mdha~7和Cys_(273)之间)和离子键(Mn~(2+)和His_(248)/Asp_(64)/His_(66)之间)与毒性弱相关。[结论]通过进一步分析,不同Z~4残基引入的空间位阻和疏水作用会影响MC-PP1复合物的结合面积和能量的变化,从而导致MCs毒性的差异。(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毒素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Sip毒素蛋白(secreted insecticidal protein, Sip)是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杀虫家族中的分泌型杀虫蛋白,对鞘翅目幼虫表现出毒性。大猿叶甲(Colaphellus bowringi)是常见的十字花科害虫,Sip蛋白对大猿叶甲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本实验运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sotope relative labeling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technique, iTRAQ)分析Sip蛋白处理后大猿叶甲的差异蛋白,同时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富集分析。通过ProteinpilotTMV4.5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在基因本体数据库(Gene Ontology, GO)、蛋白相邻类的聚簇数据库(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 COG)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并对其进行KEGG通路分析,同时对所有显着性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及KEGG通路分析。与对照组比对后,在实验组中鉴定出具有定量信息的蛋白质47个,包含27个上调蛋白和20个下调蛋白。通过GO、COG功能注释和KEGG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主要涉及结合和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主要参与细胞进程和代谢进程等生物过程;预测到这些差异性蛋白可能有的功能为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周转,伴侣、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合成等。通过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主要有核核小体、非包膜细胞器、细胞内非包膜细胞器、核小体、核糖体、COPI包膜囊泡、蛋白质-DNA复合物、分泌颗粒、核染色质、高尔基体堆等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发现,在经过Sip毒素蛋白处理后,Bt毒素常见的一些受体发生了差异性表达,如钙黏蛋白(cadherin),氨肽酶N (aminopeptidase N, APN),碱式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G蛋白(G-protein)。本研究结果为Sip毒素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Sip毒素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毒素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何海,郝成武,凌晨,张飞,候凤.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皮肤坏死毒素亚单位蛋白的制备及免疫原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9

[2].尹彦力,沙君雪,张悠然,谭佳丽,孙敬.应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Sip毒素蛋白处理后的大猿叶甲差异蛋白[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3].王录军,王韦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3×STa-ovalbumin融合蛋白的血清学评价[J].陕西农业科学.2019

[4].吴晓燕,李小四,冯雪君,李胜兵,宋国蓉.艰难梭菌培养联合酶法检测毒素蛋白(A/B)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索[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5].熊倩倩,左学志,肖永华,李丽,赵静.CAPD患者蛋白结合毒素的排出及其影响因素[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张云.细菌毒素类似孔道形成蛋白调控细胞内吞溶酶体的功能和机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7].邵光威.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抗体阳性Hp感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影响的研究[J].青岛医药卫生.2019

[8].马玲玲,马臣杰,史客松,曾瑾.绿色荧光蛋白示踪产气荚膜梭菌Beta1毒素重组表达菌株的构建[C].第十四届生物毒素毒理学术大会暨第一届生物毒素——从生存适应到转化医学专题学术会议会刊.2019

[9].徐庆强,孙铭学,师文文,孟文琪,陈永春.小窝蛋白-1在黄曲霉毒素B1引发的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C].第十四届生物毒素毒理学术大会暨第一届生物毒素——从生存适应到转化医学专题学术会议会刊.2019

[10].王茜,王小宁,张书菡,宗万松.微囊藻毒素抑制蛋白磷酸酶PP1生物活性种间差异机制研究[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论文知识图

六株新型Cry蛋白对小菜蛾LC50Fig.7-...免疫毒素的作用机理Figure1.2.1Mec...毒素蛋白CrylA(a)结构模型(...靶向高尔基体的逆向运输途径[13]志贺毒素结构示意图志贺毒素内化进入细胞的两种途径[34...

标签:;  ;  ;  ;  ;  ;  ;  

毒素蛋白论文_何海,郝成武,凌晨,张飞,候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