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及其培养策略

谈历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及其培养策略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历史教学

作者简介:林贵扬,男,广东省博罗县博罗中学高中部历史教师,教育硕士,中学一级职称,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和研究。

如今的学生,多数都具有优良的先天素质,具有聪明的头脑,这为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是不是有了聪明的头脑就能取得好的成绩呢?不一定。心理学研究证实,人类的任何智慧行为,归结起来都有两种心理因素参与:一种是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的智力因素;一种是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的非智力因素。学习的过程正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能以外又同智能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动机、意志、习惯、性格等等。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即动力系统,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的高涨与低落,感情的丰富与贫乏,动机的明显与模糊,意志的坚强与薄弱等,都影响着学生智能的发展,成为影响学生学业困难的重要因素。消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导致学生智能的衰退,思维的萎缩,造成学生学业的困难;而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则会促进学生认知的活跃,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业。

古人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意思是不是不会做,是不肯去做。“能”即智力因素,而“为”就是非智力因素了。“不为”则无以成才。其实,在智慧活动中,人的智力因素如果要发挥到最大效能,必须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事实上,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几分的勤奋,他的天资就发挥几分。即使是有十分天资的人,也必须加以十分的努力,才能使其天资充分得到发展。一个人,如果连一分勤奋也没有,他的天资再高也等于零,他注定不能成为学习中的佼佼者。

另外,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人在智力因素方面的某些缺憾还具有补偿的作用。“勤能补拙是良训,九分学力一分才”(华罗庚先生语),说的是,假如你有一分聪明,只要加上九分的努力,你也能取得十分的成功,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达尔文在日记中曾写道:“……不仅教师、家长也认为我是平庸无奇的儿童,在智力方面也不比其他孩子高……”而爱迪生、牛顿等大师,在幼时直接就被视作“笨人”,然而,他们矢志不渝、“笨鸟先飞”、勤奋不已,终成大器。所以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将教学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之上,以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发展。下面结合历史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能发展的几个策略:

一、非智力因素培养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情感,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不同的情感和情绪下学习,效果明显不同。在轻松、愉快、充满信心的情感和情绪下学习,学生的智力活动能顺利进行,并显著地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当学生处于紧张、忧虑、沮丧状态时,则会抑制智力活动,降低学习效果。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感情融洽愉悦。

实践证明,学生喜欢那些和蔼可亲、尊重学生、耐心指导、诲人不倦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实现师生双方始终保持知识流和情感流的畅通,并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学习历史的意境。其次,要随时注意学生面部表情的变化,及时反馈学生的情绪。当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感到满意时,会报以微微的颌首和善意的微笑,反之,表现出木然或不耐烦的神情。第三,充分利用教材中易于激发学生情感的史料。教材中有不少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叙述十分生动,加之编著者的精心编排,并辅以各种插图,更是使这些史实具体形象,易于激发情感。教师应仔细体会、善于挖掘,并要教学中努力加以体现。

二、非智力因素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般来说,学习兴趣高,学习主动性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自身学科素质要不断提高。教材内容叙述的贫乏是一个不利因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为教师在一个相对宽泛的框架之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提供了一个舞台。如果教师能够充实和深化自己的学科知识,就能摆脱乏味的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有决定性的意义。首先,通过丰富的史实和精彩的表述,给学生再现一个鲜活的历史场景,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其次,通过一些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重复教材中的内容和观点,通过这些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受到问题的魅力和解决问题的愉悦,必要时应努力通过可能的手段去营造问题的情境。如结合相关信息分析战国时期农牧业分界线向北推移的原因及利弊等。第三,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中学历史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除了少数学生由于特殊的兴趣对于过去事情有所关注以外,大多数学生主要从现实意义来接受历史,相反,与现实距离过远的知识会使学生因为缺乏意义的归属感而茫然。

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上看,应该不断更新和丰富,这主要是从某种程度提供了某些技术上处理的选择。首先是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实践证明,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调节课堂气氛,克服学生在课堂上的不投入等现象有突出的效果。对于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气氛和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课后学生所反映的自身感受和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也远远好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的情况。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恰当地选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把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刺激学生们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引入研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自主地活动起来,形成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兴趣,也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如讲到辛亥革命失败时,笔者运用假设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假设孙中山不让位给袁世凯,辛亥革命会成功吗?班上马上乱开了锅,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立即陷入了争论当中。

最后,我们应打破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走出教材,转变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当教师去讲课,让学生当演员去表演,让学生当演说家去演讲,让学生当科学家去模拟、创造,给他们以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活动。这样定能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营造和谐宽容的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在此问题上,历史学科有一定的优势。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本身的观点和结论是相对开放的,而不像自然科学结论有高度的确定性和齐一性,教师可以宽容地对待学生对于问题的各种看法,依据不同的情况予以鼓励或肯定,使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切记以教材的结论为衡量学生看法的惟一标准,将学生所不符合教材结论的看法均斥为错误或加以压制。例如,笔者教学必修1的“虎门销烟”时,曾经有一个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把处理掉的烟土倒进大海不是造成环境污染了吗?难道这不是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吗?学生的质疑是很正确的,教师应该充分给予肯定,当场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的质疑,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就更加完整了。

三、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培养坚定意志相结合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它是意识的能动表现。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坚强意志,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如讲必修三的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方撰写完成举世瞩目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其间克服了无数的艰难困苦的故事等。学生听了这些感人的事迹,无疑会受到熏陶、启发和教育。第二,创设一定的困难情境。面对困难而不畏困难、战胜困难,才能锻炼意志。为此,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困难,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让学生通过克服困难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学会用意志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学习。学习来不得半点马虎,从细微处着手,严格上课纪律和作业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一种意志品质的锻炼。

四、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学习方法指导相结合

教学的组织管理,不但要对学生严格管理,提出学习纪律要求,不断督促检查,贯彻课堂教学常规,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个别交谈、座谈会、讲座,对本学科的一些具体学习方法向同学作些介绍,比如:复习方法,一章小结整理方法,“历史用语”记忆方法,“历史概念”的比较方法,历史规律的研究方法,思维分析方法。学习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对于差生,尤其如此,这是因为非智力因素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非智力因素可以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标,并对学习活动具有维持作用,使他们可以脱离别人的督促引导,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五、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开设第历史二课堂相结合

在素质教育之下,开辟第二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提供了机会,也是提高学习历史和开拓人文视野的重要途径。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办手抄报,写一些历史论文,开展历史辩论会,演一些些历史剧,做一些历史调查,参观一些历史古迹和博物馆。如笔者曾让学生写一篇历史论文——《我听某某讲文革》。有一个学生不但把当时他们所不了解的历史调查地非常清楚,而且对文革教训也分析地精辟入里,并且还就如何借鉴文革的教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总之,非智力因素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不可忽视的。其作用实质是改变行为的潜在可能性,推陈出新。教师只有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集思广益,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创造良好的心理情境,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促进智力发展,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生存。

参考文献:

[1]张静.历史学习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雒启坤.中学历史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4]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博罗中学

邮政编码:516100

标签:;  ;  ;  

谈历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及其培养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