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温低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应急处置,锑,低温低浊,混凝
低温低浊论文文献综述
冯立师,王骥,潘超逸,陈尧,黄大伟[1](2019)在《混凝法应急处置低温低浊含锑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低温低浊条件下,研究了聚合硫酸铁(PFS)、硫酸铁(FS)、氯化铁(FC)、硫化钠、聚丙烯酰胺(PAM)等单一混凝剂以及经该5种混凝剂自由排列组合形成的二级复合混凝剂对锑的去除效果;选取硫化钠+PAM复合混凝剂,考察了pH、硫化钠投加量、PAM投加量及搅拌时间4个因素对锑去除效果的影响。以期为突发性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07期)
周强[2](2019)在《高密度沉淀池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库水的技术改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高效沉淀池,对原水水量、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库水。文章介绍了高密度沉淀池用于处理西北地区某低温低浊水库水的工程案例,并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实的分析,提出了技术改造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提出了高密度沉淀池运行中重点关注的要素,如配水均匀性、加药系统、污泥回流比、污泥排放等,对后期类似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工艺用于处理北方地区低温低浊水库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20期)
苏晓明[3](2019)在《低温低浊水处理工艺的改进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低温低浊水通常的处理工艺往往达不到水处理的标准,给水资源处理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本文针对低温低浊水处理难的原因,从低温低浊水的特性、处理工艺的改进、优化和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比较了各种水处理的方法及效果,为低温低浊水处理工艺的改进与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03期)
王珊,张克峰,任杰[4](2019)在《低温低浊进水条件下壳聚糖助滤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温低浊水为研究对象,进行壳聚糖(CTS)微絮凝强化过滤试验。结果表明,投加CTS可有效降低砂滤出水浊度、颗粒物和有机物浓度;当CTS投加量为0.7 mg/L时,砂滤出水浊度可降至0.2 NTU;进水pH较低时,CTS对腐殖酸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酸性条件下,CTS强化过滤机理以电中和和吸附架桥作用为主;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则以高分子聚合物吸附架桥作用为主。(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02期)
闫晓涛,席春晓,李杰,冯淑琪,靳宇辉[5](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微絮凝法处理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微絮凝法对冬季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中浊度、有机物、氨氮的最优去除效果,采用响应面中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混凝剂(PFAC)与助凝剂(PAM)投加量、絮凝转速、絮凝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微絮凝工艺去除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絮凝法对低温低浊水中浊度、有机物、氨氮去除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混凝剂投加量8. 16mg/L、助凝剂投加量6. 04mg/L、絮凝时间35. 03min、絮凝转速90. 24r/min。在此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浊度去除率为77. 95%、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为55. 22%、氨氮去除率为94. 62%。研究结果为兰州城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处理工艺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4期)
王珊,张克峰,张英芹,刘欢,任杰[6](2019)在《低温低浊进水下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助滤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黄河下游水库水质冬季呈现低温低浊、处理难度大的特点,采用壳聚糖(CTS)、低聚合度壳聚糖(LCTS)、质子化壳聚糖(HCTS)和羧甲基壳聚糖(CMCS)助滤剂进行二次微絮凝过滤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低温低浊水质下CTS、LCTS、HCTS可有效降低滤池出水浊度,当CTS投加量为0.6 mg/L时,浊度可将至0.1 NTU;质量分数0.2%的稀盐酸代替质量分数1%的冰乙酸溶液溶解CTS可有效解决滤池出水因投加CTS助滤剂引起水中pH降低、滤池出水TOC含量升高等问题;降低进水pH,可提高CTS强化过滤效果;pH为6时,出水浊度降至0.1 NTU左右,颗粒数降至320 CNT/m L。(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陈齐玮,陈思莉,常莎,陈鼎豪,易仲源[7](2018)在《低温低浊水中聚硫氯化铝应急处置Cr(Ⅵ)的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频发水环境突发污染事件,给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在低温低浊条件下探究了不同混凝剂对Cr(Ⅵ)的去除效果,并以聚硫氯化铝(PACS)为混凝剂,考察pH、PACS投加量、PAM投加量、静置时间、Cr(Ⅵ)初始质量浓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PACS的去除效果优于其他混凝剂,在pH为8、PACS投加量为200 mg/L、PAM投加量为6 mg/L、静置时间为30 min条件下,Cr(Ⅵ)去除率可达91.7%,PACS的混凝效果随Cr(Ⅵ)质量浓度的增大而下降。投加PACS可实现对Cr(Ⅵ)的快速混凝沉淀。(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8年12期)
闫晓涛,李杰,冯淑琪,李玉皎[8](2018)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混凝法对冬季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中浊度、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混凝剂(PFAC)投加量、助凝剂(PAM)投加量、絮凝转速与絮凝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浊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法的最佳控制参数为混凝剂投加量7. 87 m L、助凝剂投加量6. 06 m L、絮凝时间37 min、絮凝转速90 r/min。在此最佳反应条件下,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去除率分别为16. 3%、19. 7%、14. 7%。混凝出水再经砂滤后,出水浊度为0. 76 NTU、CODMn为2. 72 mg/L、氨氮为0. 44 mg/L,达到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研究结果为兰州城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处理工艺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肖燕[9](2018)在《低温低浊水处理工艺的改进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石嘴山市黄河水厂对低温低浊水处理工艺进行的改进与设计,设计水量为80000m3/d,对其资料进行了给水工艺设计和单体构筑物计算。以期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22期)
于兴海,王迅,刘玉灿,李伟,段晋明[10](2018)在《PTS的温控优化制备及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低温低浊水的混凝效果,制备了聚硅酸钛(PTS)助凝剂,并分析了活化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当活化温度由15℃增加至40℃时,制备的PTS在水中的分散物粒径由11. 09μm增大至13. 5μm,而Zeta电位由-15 m V降低至-17. 5 m V。同时,在较高的活化温度(40℃)条件下,研究了金属钛对活化硅酸(PS)的影响,通过对粒径、Zeta电位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可知,金属钛提高了PS的聚合反应速度,生成PTS的聚合度及Zeta电位均高于PS。将制备的PTS与Al2(SO4)3共同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结果表明,当Al2(SO4)3投加量为2 mg Al/L时,投加7. 5 mg/L的PTS就能使浊度去除率达到95%以上,残留的浊度小于0. 5 NTU。此外,pH值对PTS的助凝效果有明显影响,当pH值为6、7和8时,PTS对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66. 7%、91. 0%、81. 5%,较使用PS分别提升了3. 1%、7. 6%、6. 6%。因此,PTS是处理低温低浊水的高效无机高分子助凝剂,对浊度的去除效果优于PS。(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19期)
低温低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高效沉淀池,对原水水量、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库水。文章介绍了高密度沉淀池用于处理西北地区某低温低浊水库水的工程案例,并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实的分析,提出了技术改造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提出了高密度沉淀池运行中重点关注的要素,如配水均匀性、加药系统、污泥回流比、污泥排放等,对后期类似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工艺用于处理北方地区低温低浊水库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温低浊论文参考文献
[1].冯立师,王骥,潘超逸,陈尧,黄大伟.混凝法应急处置低温低浊含锑废水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9
[2].周强.高密度沉淀池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库水的技术改造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3].苏晓明.低温低浊水处理工艺的改进与设计[J].节能与环保.2019
[4].王珊,张克峰,任杰.低温低浊进水条件下壳聚糖助滤效果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9
[5].闫晓涛,席春晓,李杰,冯淑琪,靳宇辉.响应面法优化微絮凝法处理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6].王珊,张克峰,张英芹,刘欢,任杰.低温低浊进水下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助滤效果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9
[7].陈齐玮,陈思莉,常莎,陈鼎豪,易仲源.低温低浊水中聚硫氯化铝应急处置Cr(Ⅵ)的实验[J].工业水处理.2018
[8].闫晓涛,李杰,冯淑琪,李玉皎.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8
[9].肖燕.低温低浊水处理工艺的改进与设计[J].绿色科技.2018
[10].于兴海,王迅,刘玉灿,李伟,段晋明.PTS的温控优化制备及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J].中国给水排水.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