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52000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极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度较大,需要借助多方力量,也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运用发展的眼光,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客观地分析生态环境的现状,准确把握生物技术的特点、性质、优势等,将其优化利用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有效治理农药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全方位动态监测生态环境等。
关键词:生物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应用
一、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和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点,是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比如,微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其在改善农作物、加工食品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应用到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监测环境生物等多个方面,是新时期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生物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作为高新技术之一,它便受到世界范围各个国家乃至许多民间研究机构的关注,其发展速度非常快。
二、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片面注重GDP增长,我国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加上多方面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环境问题日渐严重。比如工业“三废”污染、农药污染,导致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日渐紧张,我国很多城市都步入缺水行列,农村地区水体、土壤污染更为严重,在有效耕地面积减少的同时,居民身体健康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亟须优化利用高新技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从根源上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污染,保护好生态环境,尤其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确保生态平衡,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现代生物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代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水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使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废水得以净化。属于生物法处理工艺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自然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等。
(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被广泛采用的传统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在防治水体污染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废水排放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对废水处理要求的日益严格,传统工艺在处理的多功能性、高效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方面已难以满足要求。开发、研究和应用新型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和技术,已成为世界水污染控制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一系列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统称,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作为介质的滤料表面,生长成一层由微生物构成的膜。污水与之接触后,其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吸附,进而被氧化分解,使污水得以净化。目前,采用这种方法的构筑物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流化床等。
(3)自然生物处理法:利用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技术,称为自然生物处理法。其特点是工艺简单,建设与运行费用低,但净化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主要处理技术是稳定塘和土地处理法。
(4)厌氧生物处埋法: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技术。用于厌氧生物处理的构筑物有消化池、厌氧滤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转盘、挡板式厌氧反应器和复合厌氧反应器等。
2.生物技术在废气净化处理中的应用。生物净化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应用于废气处理的历史则很短。目前较为成熟的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过滤、生物洗涤和生物吸附法等。生物技术法与传统有机废气处理方法比较,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好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废气生物净化处理技术多利用微生物来发挥作用,可分为吸附法和过滤法两类:吸收法主要用来处理含胺、酚和乙醛等污染物的气体,去除率高达95%;生物过滤法常用于有臭味废气的降解。
3.生物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的剩余污泥等。处理方法主要有4种:(1)固积,占用大量土地,容易发臭,已逐渐被淘汰;(2)掩埋,是将固体废弃物堆填在适当场所,然后覆土掩盖,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达到稳定;(3)焚烧,是将含有有机物的垃圾进行高温无害化处理,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高,易造成空气污染;(4)运用生物技术,将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使其成为可用于农业生产的肥料或其他有用产品,以实现变废为宝。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物约可占到总量的50%,经过生物技术处理后,可作为作物生长的优质肥料,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部分资源化,这无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步入崭新的阶段,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已成为一大社会热点问题,必须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因此,现代生物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已成为重大研究课题,是提高生态环境整体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尹琪丹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5),109-110。
[2]赵瑜田苗苗师怡硕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119。
[3]王璞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运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