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0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00例临床观察

吴中华(苏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215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方(真武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给予中药真武汤加减配合基础治疗(包括强心、利尿、倍他乐克、ACEI)等;对照组57例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强心、利尿、倍他乐克、ACEI)等。结果:服用中药能减少年平均住院次数,但不能增加生存时间,然而从生存曲线来看,服中药的人生存曲线高于不服中药的人,服中药的人死亡风险低于不服中药的人。结论:真武汤加减配合基础治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心力衰竭;年平均住院次数;生存分析[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73-02CombinationofChinese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TreatmentofChronicheartfailure100CasesWUZhong-hua(CardiologyofSuzhou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uzhou,215000,Jiangsu,China)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prescription(Zhenwudecoction),withEesternclinicalefficacyinchronicheartfailure(yangwaterpansyndrome)treatment.Methods:100cases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thetreatmentgroup43cases,givingmedicineZhenwudecoctionwithbasictreatment(includingcardiac,diuretic,metoprolol,ACEI),etc;57casesinthecontrolgroupgivenbasictreatment(includingcardiac,diuretic,metoprolol,ACEI)andsoon.Results:takingthemedicinecanreducetheaveragenumberofyearsofhospitalization,butcannotincreasethesurvivaltime,however,thesurvivalcurvefromthepointofview,ChineseherbsurvivalcurveishigherthanpeoplewhorefusedtoacceptChinesemedicine,Chineseherbwhorefusestoaccepttheriskofdeathislessthanmedicinepeople.Conclusion:Zhenwudecoctionwithbasictreatmentcombinationtherapyofchronicheartfailure(yangwaterpancard)asignificanteffect.Keywords:Chinesemedicaltreatment;Chronicheartfailure;Theaveragenumberofhospitalization;Survivalanalysis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既往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是各种器质性或功能性的心脏疾病使心室或射血功能受损的一种综合征。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其人群患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住院病人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近年来,笔者通过对该病的临床观察,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0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病例资料来源于苏州市中医医院2010年~2014年的住院病例,随访日期截至2014年05月01日。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力衰竭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高血压性心脏病38例,冠心病36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肺心病10例,风心病8例,扩张性心肌病4例,贫血2例,甲状腺减退性心脏病1例;使用中药者(包括持续服用与间断服用)43例,未用中药者57例。性别、年龄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心衰的诊断标准需结合临床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可参考以下标准[1],中医辨证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2研究方法2.1治疗组中药治疗:真武汤加减。西药治疗:强心、利尿、倍他乐克、ACEI。

2.2对照组西药治疗:强心、利尿、倍他乐克、ACEI。

2.3统计方法详细记录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方案,进行电话或书信随访,明确患者再入院次数、死亡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t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16.0。

3结果3.1单因素分析首先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为避免遗漏重要影响因素,将检验水准定为0.1,即P<0.1的变量进入多因素分析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表1年平均住院次数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在0.1的检验水准上,服用中药、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对平均住院次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服用中药系数为-0.391,表明服用中药(赋值=1)与不服用中药(赋值=0)相比,年平均住院次数少0.391次。

性别系数为-0.25444,表明女性(赋值=2)与男性(赋值=1)相比,年平均住院次数少0.25444次。

高血压系数为0.265,表明有高血压病患者(赋值=1)与不伴有高血压(赋值=0)相比,年平均住院次数多0.265次糖尿病系数为0.28134,表明糖尿病患者(赋值=1)比非糖尿病患者(赋值=0)年平均住院次数多0.28134次。

3.2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将这8个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服用中药的影响在0.05的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表2多因素分析影响年平均住院次数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服用中药与不服用中药两组的生存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服用中药和不服用中药两组的生存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1692)。但从生存曲线来看,服中药的人生存曲线高于不服中药的人,死亡风险比也表明,服中药的人死亡风险低于不服中药的人,但由于本研究死亡例数较少,未能显示出统计学意义,需要在以后的大样本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4讨论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喘证”、“水肿”、“心悸”等病,相关的症候论述较为丰富,主要见于《黄帝内经》、《诸病源侯论》等中医典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许多病人由于缺乏有效及时的治疗,最终导致了不良后果。中医中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中医药对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有显著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10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服用中药与否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再次住院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首先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服用中药对年平均住院次数的影响,同时校正其它可能的混杂因素。结果显示,在0.1的检验水准上,服用中药对平均住院次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服用中药系数为-0.391,表明服用中药(赋值=1)与不服用中药(赋值=0)相比,年平均住院住院次数少0.391次。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服用中药和不服用中药两组的生存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1)。但从生存曲线来看,服中药的人生存曲线高于不服中药的人,服中药的人死亡风险低于不服中药的人,但由于本研究死亡例数较少,未能显示出统计学意义,需要在以后的大样本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图5服用中药与不服用中药的生存曲线

参考文献[1]吴红金,袁国会等.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6-790[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00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