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绿豆论文_于崧,梁海芸,郭潇潇,张翼飞,史京京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同基因型绿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绿豆,基因型,叶片,抗旱性,衰老,墒情,活性氧。

不同基因型绿豆论文文献综述

于崧,梁海芸,郭潇潇,张翼飞,史京京[1](2018)在《不同基因型绿豆苗期耐盐碱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绿豆幼苗耐盐碱特性,筛选耐盐碱绿豆鉴定指标,建立可靠的绿豆耐盐碱性数学评价模型,以30个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按NaHCO_3与草炭、蛭石复合基质重量比设置0(CK)、0.6%胁迫两个处理水平,对不同基因型绿豆幼苗的20个形态与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碱系数(SATC)作为衡量耐盐碱性的依据,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对不同绿豆品种耐盐碱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0个单项指标转化为8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获得的各品种综合耐盐碱能力D值,利用聚类分析将30个绿豆品种划分为4类,其中中绿9号、绿丰2号、吉绿9号和洮绿3号为高度耐盐碱品种;采用逐步回归建立绿豆幼苗耐盐碱性评价数学模型,并筛选出净光合速率、相对电导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可溶性糖含量、初始荧光、地上干重、地下鲜重7个鉴定指标,可进行不同基因型绿豆耐盐碱性强弱的快速评价与预测。(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刘晨旦,张泽燕,张耀文[2](2018)在《不同基因型绿豆品种芽期抗旱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绿豆芽期抗旱指标,为绿豆品种抗旱性鉴定和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15%的PEG-6000高渗溶液对58份绿豆品种(系)进行干旱模拟胁迫,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相对根长等指标。结果表明:在15%的PEG浓度条件下,绿豆的各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发芽势受抑制最大,下降30.62%;而相对根长受抑制较小,仅下降5.63%。且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有增加,说明绿豆生理指标在干旱胁迫下变化更显着。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筛选出1份高抗和4份抗性品种。(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张丽华,姚艳荣,范保杰,董志强,田静[3](2013)在《不同基因型夏播绿豆田间耗水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夏播绿豆不同生育期的耗水特性和土壤水分变化特点,以冀绿2号、冀绿7号、冀绿9号和白绿522为试验材料,分别在足墒和欠墒条件下,对绿豆全生育期的耗水规律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绿豆生育期总耗水量仅为同期降水量的1/2;随着生育期的延后,不同品种和墒情处理的绿豆耗水量均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苗期和结荚盛期耗水量较大,绿豆相对日耗水强度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结荚盛期相对日耗水强度最大;不同品种间以冀绿2号的耗水量和相对日耗水强度最大,不同墒情处理对绿豆总耗水量影响不明显,但是足墒条件下可明显缓解由于前期干旱引起的植株生长受抑;绿豆的耗水层主要集中在0~70 cm土层,其中0~50 cm土层为强耗水层。(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高小丽,孙健敏,高金锋,冯佰利,柴岩[4](2008)在《不同基因型绿豆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绿豆主茎节位各功能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探讨绿豆叶片衰老机理,揭示绿豆产量形成的内部生理机制,为绿豆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夏播区高产绿豆品种(系)冀绿2号、安9910和低产品种(系)泰来绿豆、赤峰绿豆为试验材料,测定开花—成熟期各功能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酶促防御系统的保护酶SOD、CAT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积累量等生理指标。【结果】绿豆开花后,随着衰老进程的推移,各功能叶片自下向上依次衰老,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MDA积累量持续上升。不同基因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与低产品种(系)相比,高产品种(系)的叶片衰老缓慢,生育后期仍能维持相对较高的SOD、CAT活性。【结论】绿豆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存在着基因型差异。SOD、CAT可能参与了绿豆叶片衰老进程的调控,并通过协同作用来保护叶片减轻活性氧伤害,使其功能期延长,产量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9期)

高小丽,孙健敏,高金锋,冯佰利,柴岩[5](2007)在《不同基因型绿豆叶片光合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夏播区高产绿豆品种(系)冀绿2号、安9910和低产品种(系)赤峰绿豆、泰来绿豆为材料,对其衰老过程中开花节功能叶片的光合参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豆开花后,随着叶片的衰老,各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叶质重表现出降低—增大—降低的变化趋势,同一时期不同开花节叶片的光合性能自上而下逐渐降低。不同品种间存在显着差异,冀绿2号和安9910叶片功能期长,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降解较慢,生育后期仍具有相对较高的光合性能,这为其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提供了生理基础。进一步分析表明,绿豆产量与花后开花节叶片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呈极显着正相关,叶片净光合速率又与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在绿豆开花结荚期间,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功能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延缓叶片衰老,对籽粒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7年07期)

高小丽[6](2007)在《不同基因型绿豆开花结荚期生理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豆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豆,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作为医食兼用的重要资源,绿豆在现代功能型食品开发中的地位迅速上升。然而,由于绿豆科研起步较晚,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尤其是对产量和品质形成起决定作用的花后植株代谢生理特性缺乏系统研究,大田生产缺乏适栽品种,加之栽培管理粗放,单产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探索绿豆生育特性,提高产量和品质成为绿豆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近年来各地选育的绿豆品种(系)或地方名优品种为材料,在绿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开花结荚期,测定、分析了植株代谢的相关生理参数—叶片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根系活力等指标;并采用石蜡切片法,从解剖学角度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绿豆功能叶片在开花结荚期的结构差异及其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开花结荚期间,各品种(系)主茎开花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主茎不同开花节位叶片的光合性能在同一生育阶段表现为第9叶>第8叶>第7叶>第6叶。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光合性能存在着显着差异。从开花到成熟,高产品种(系)主茎开花节位叶片的平均净光合速率高出低产品种(系)16.1-21.3%,且高产品种(系)叶片功能期持续时间长,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降解较慢,生育后期仍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表现出明显的高光效特性。2.开花结荚期间,各品种(系)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自下向上依次衰老;叶片SOD和CAT活性呈下降趋势,而POD活性和MDA含量持续上升,导致膜结构和生理机能受到破坏,光合性能下降。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存在着显着差异。高产品种(系)叶片SOD和CAT活性高且后期衰减较慢,平均衰减速率分别为28.6 U·g-1·d-1、18.6 U·g-1·d-1,而低产品种(系)平均衰减速率分别为35.1 U·g-1·d-1、21.3 U·g-1·d-1;生育后期高产品种(系)仍能维持相对较高的SOD和CAT活性,有效延缓了叶片衰老进程。3.各品种(系)主茎开花节位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随着花后生育进程的推进均趋于减小;花荚盛期后,叶片结构自下向上逐渐衰老,叶肉细胞开始解体,栅栏组织排列趋向紊乱。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以及叶片结构存在着显着差异。高产品种(系)叶片平均厚度为224.2-235.3μm,低产品种(系)叶片平均厚度为211.8-223.0μm;高产品种(系)栅栏组织较发达,栅栏组织占叶片厚度的比值平均为53.8%,高出低产品种(系)4.7%;高产品种(系)叶片结构衰老缓慢,叶肉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使其生育后期仍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光合生产力较高。相关分析表明,开花结荚期间,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均与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呈极显着正相关。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绿豆植株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一致性。4.各品种(系)开花后,植株根系伤流强度随着花后生育进程的推进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开花初期,根系活力逐渐升高,花荚盛期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下降。植株根系活力的变化趋势与主茎开花节位叶片光合功能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根系活力的衰退始期晚于叶片功能的衰退始期。主茎开花节位叶片在花后15 d左右开始自下向上衰老,而根系活力可维持到花后30 d左右,才迅速衰退。不同基因型品种间根系活力存在着显着差异。叶片衰老较慢的高产品种(系),其根系伤流强度较大,生育后期根系活力衰退较慢。5.开花结荚期间,各品种(系)地上部总干物质积累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籽粒干物质积累呈近“S”型的增长趋势;干物质积累过程表明,花后16-31 d是绿豆生物产量和籽粒“库”形成的关键时期。绿豆的叶片、茎秆、荚壳干物质积累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均是向籽粒提供同化物的“源”,其中主茎开花节位叶片是籽粒充实的主要源器官。不同基因型绿豆植株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存在着显着差异。高产品种(系)各器官在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强,尤其是开花节位叶片干物质积累多,具有较大的“源”,后期向籽粒运转量高,其平均干物质运转量为2.85 g/单株,而低产品种(系)只有1.94 g/单株;加之高产品种(系)单株结荚数较多,具有较大的库容,最终获得了较高的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7-04-01)

张嵩午,张宾,冯佰利,王长发,高小丽[7](2006)在《不同基因型小麦与绿豆冠层冷温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小麦与绿豆冠层冷温现象的研究表明,小麦与绿豆冠层冷温现象的显着特征是小麦和绿豆中某些基因型材料冠层温度持续偏低,且不因年份更迭和天气的变化而异,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与植株的冷温相伴随,一些重要生物学性状如叶片功能期、叶绿素和蛋白质N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等也较冠层温度持续偏高的基因型材料明显为佳,这为进一步提高产量奠定了坚实的代谢基础。小麦与绿豆的亲缘关系很远,但共同的冷温特性使它们之中的某些基因型材料在一些重要生物学性状上具有相通的特性,且有利于作物生产能力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张宾[8](2003)在《不同基因型绿豆冠层温度及其生理特性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两个绿豆品种——安9204和保942-34冠层温度以及一系列生理代谢参数的研究发现,在大气、土壤、栽培措施完全一致的一个小尺度范围内,在开花结荚至成熟期间,保942-34的冠层温度持续偏高,而安9204的冠层温度总的较低,且有“冷尾”表现。 在植株外部表现和内部生理活性上,两绿豆品种表现出明显差异。安9204各个叶位的叶片功能期均长于保942-34,叶片衰老进程较保942-34迟缓;在连续测定中,安9204叶片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保942-34;SOD活性也以安9204为高。在结荚中、后期,安9204叶片中MDA含量低于保942-34;安9204叶片全氮含量、蛋白质氮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保942-34;安9204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也保持较大的优势。上述说明,冠层温度低的绿豆品种,生理代谢活性比较旺盛,具有较强的清除活性氧伤害的能力,植株内部MDA积累缓慢,限制了进一步的危害,从而,有利于作物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有利于籽粒的充实和产量的提高。这对于高产、稳产绿豆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对于生产者收入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两绿豆品种进行切片观察发现,两品种叶片叶肉组织细胞存在明显差异,安9204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比保942-34的要规则和紧密,这可能是两品种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及光合速率不同的结构方面的原因之一。 两年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品种冠层温度表现稳定,初步判定自然界中存在不同基因型绿豆冠层温度分异现象。我国绿豆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性状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利用冠层温度积极选育和推广冠层温度较低的绿豆品种,将有助于绿豆生产规模的扩大,绿豆产量的稳定增长,从而进一步推动绿豆产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3-05-01)

不同基因型绿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绿豆芽期抗旱指标,为绿豆品种抗旱性鉴定和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15%的PEG-6000高渗溶液对58份绿豆品种(系)进行干旱模拟胁迫,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相对根长等指标。结果表明:在15%的PEG浓度条件下,绿豆的各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发芽势受抑制最大,下降30.62%;而相对根长受抑制较小,仅下降5.63%。且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有增加,说明绿豆生理指标在干旱胁迫下变化更显着。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筛选出1份高抗和4份抗性品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同基因型绿豆论文参考文献

[1].于崧,梁海芸,郭潇潇,张翼飞,史京京.不同基因型绿豆苗期耐盐碱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

[2].刘晨旦,张泽燕,张耀文.不同基因型绿豆品种芽期抗旱性鉴定[J].作物杂志.2018

[3].张丽华,姚艳荣,范保杰,董志强,田静.不同基因型夏播绿豆田间耗水特性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3

[4].高小丽,孙健敏,高金锋,冯佰利,柴岩.不同基因型绿豆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8

[5].高小丽,孙健敏,高金锋,冯佰利,柴岩.不同基因型绿豆叶片光合性能研究[J].作物学报.2007

[6].高小丽.不同基因型绿豆开花结荚期生理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7].张嵩午,张宾,冯佰利,王长发,高小丽.不同基因型小麦与绿豆冠层冷温现象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

[8].张宾.不同基因型绿豆冠层温度及其生理特性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4 不同基因型绿豆叶片超氧化物歧...2 不同基因型绿豆叶片可溶性蛋白...1 不同基因型绿豆叶片叶绿素含量...5 不同基因型绿豆叶片过氧化氢酶...3 不同基因型绿豆叶片丙二醛含量...一19保942一34第5叶叶肉组织(20x3.3)

标签:;  ;  ;  ;  ;  ;  ;  

不同基因型绿豆论文_于崧,梁海芸,郭潇潇,张翼飞,史京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