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理生态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学,生理,磷虾,长白山,苔原,臭椿,南极。
生理生态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敏[1](2019)在《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极其重视,不断加快了对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步伐。这一研究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同时对森林、草原等更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此做了深入分析,希望通过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可以使自然环境和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进而为人们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刘子俊,许柳雄,朱国平[2](2019)在《南极磷虾行为与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行为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是生态学领域的两个重要研究范畴,开展相关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探究其行为和生理生态学可以了解磷虾类等海洋生物应对极端环境的能力.本文从行为生态和生理生态两方面总结了南极磷虾的典型生态学特征.行为生态学包括其集群(规模、行为)及游泳(游泳角度、附肢摆动)等;生理生态学包括呼吸、排泄与代谢以及蜕皮与生长等.目前关于南极磷虾的生理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的研究仍较为有限,且多数研究结果基于陆基实验室的暂养.鉴于陆基实验室暂养与自然的南极磷虾栖息环境差异较大,开展南极磷虾的现场实验生态学研究迫在眉睫.(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王南南[3](2019)在《利用心理学规律提高大学生在多媒体学习中信息加工的效率——以《果树生理生态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梅耶的多媒体学习模型,从信息输入、信息传递、信息组织与整合、信息反馈等角度阐释了相关心理学规律在《果树生理生态学》多媒体授课中的应用,为提高该课程的授课效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69期)
李诗奇,李政,王仙宁,张沛东[4](2019)在《植物对氮磷元素吸收利用的生理生态学过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磷元素是限制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其存在形式多样,相互转化方式复杂,其中全球氮循环和磷循环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从氮磷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方式、植物对氮磷元素的吸收利用和转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植物对氮磷元素变化的响应过程与机理等方面,总结了植物对氮磷元素吸收利用的生理生态学过程,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植物营养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南南,赵彩平[5](2019)在《高等农业院校《果树生理生态学》授课效果调查——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授课效果调查是及时了解学生听课感受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生理生态学》课程为例,运用问卷法调查了该课程的授课效果。结果表明,本科生的主要选课原因是为了拓宽专业知识和较为轻松地获取学分;该课程的整体授课效果较好,但学生对各章节的兴趣点较为分散,更喜欢新颖的、应用型强的话题。据此,笔者提出优化教学方案、丰富教学内容、培养自学能力、改进考核制度等建议。(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21期)
顾令爽,杨小林,李义玲,刘涛,金英淑[6](2018)在《藜芦属植物(Veratrum)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藜芦属(Veratrum)植物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其化学成分以及药理学作用上,对其生理学及生态学方面研究不多。通过分析并梳理国内外文献对藜芦属植物的系统分类、生理生态、遗传及分子构成的研究情况,以期为藜芦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较为详尽的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8年06期)
邰志娟,巩振财,尹航,孟格蕾,陈庆红[7](2018)在《气候变化对长白山苔原植物生理生态学影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环境恶化,气候变暖成为不可阻的生态问题。相关调查显示,2003~2013年间,温度比1950年前上升了大概0.77℃,全球变暖对植物养分吸收和自身营养情况转变有重要影响。特别是长白山苔原植物对气候变暖反应敏感,更容易受气候变暖影响,在生长过程中营养缺乏,使其生理生态特征受到严重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气候变暖对长白山苔原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影响,以帮助长白山苔原植物有效应对气候变暖,实现可持续生长。(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22期)
王南南,赵彩平[8](2018)在《《果树生理生态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果树生理生态学》设立的缘由、课程的教学框架,指出可通过立足生产实践、反映学科前沿、分清内容主次、融入思想教育等优化教学内容,并认为注重资料库的建设、鼓励学生课前演讲、布置试验方案写作训练、强调过程考核等方法可改进教学效果。本文为《果树生理生态学》课程的进一步实践和完善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39期)
李明燕[9](2018)在《暖温带四种常见乔木幼苗对水分等生态因子的生理生态学响应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部分地区干旱和氮沉降日益严重,同时也使森林病虫害以及光异质性发生频率显着增加。目前,森林植被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干扰,正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面临退化的风险。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需顺应森林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而植被恢复物种的选择,应考虑群落的演替阶段、物种的演替地位及当地环境条件,因地制宜。本研究以中国暖温带森林中常见的演替前期的本地先锋物种臭椿(Ailanthusaltissima)、外来先锋物种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与刺槐发育距离较近的且适宜做先锋物种的本地种国槐(Sophora japonica)和演替后期优势物种麻栎(Quercus acutissima)为研究对象,筛选影响不同物种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通过测量植物的株高、基径、冠幅、叶片形态、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叶绿素含量、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分配、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等功能性状,探讨各个物种对不同主导环境因子生理及生长的响应机制,本研究有利于理解暖温带常见植物对未来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为植被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干旱和氮沉降对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涉及两种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已有较多的报道,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臭椿作为我国北方落叶阔叶林中的常见本地种,常常被用来做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本实验采用双因素处理,分别为两个水分梯度(土壤水分含量占田间持水量的35%和75%)及叁个氮添加水平(0、5以及15gNm-2y-1)。在温室中,对一年生臭椿幼苗实施了 50天的处理。本实验测量了臭椿幼苗的株高、基径、叶片生理和生物量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臭椿幼苗显着降低了其株高、基径以及部分生物量指标。生理指标也受到了干旱的影响:叶片氮含量和光化学淬灭随土壤水分的下降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则呈现增加的趋势,说明臭椿幼苗通过提高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来应对干旱环境。干旱对生物量分配指标没有产生显着的影响,这是由于土壤的干旱同时抑制了臭椿幼苗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的生长。氮沉降明显增大了幼苗的冠幅,增加了侧根、根以及整株幼苗的生物量。对于生理指标来说,在高氮沉降处理下,臭椿的净光合速率、叶片氮含量、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光系统Ⅱ有效量子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干旱和氮添加的交互作用对一年生臭椿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没有明显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我国北方地区降雨量的减少,也导致森林爆发病虫害的机率增加,极大地影响着森林植被的生长动态和恢复进程。外来先锋物种刺槐,与刺槐系统发育距离较近的且适宜做先锋物种的本地种国槐,均易遭受害虫的啃食,且均具有耐旱、耐贫瘠的特征。本实验设置了叁个水分(土壤水分含量占田间持水量的35%、55%和75%)和叁个去叶(不去叶、去除上部50%的叶片以及去除100%的叶片)水平的双因素温室控制实验,对刺槐和国槐的幼苗进行了为期57天的处理,通过对幼苗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及分配、气体交换、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分配指标进行了测量。在100%去叶条件下,刺槐和国槐的生长、生物量以及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经过57天的生长,遭受100%去叶的植物的生长水平未能恢复到对照组的生长水平;遭受50%去叶的刺槐的生长、生物量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是50%去叶处理下的国槐的指标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这表明在遭受去叶后国槐比刺槐具有更强的恢复生长能力。去叶14天后,在中度干旱下遭受50%和100%去叶的刺槐和国槐以及在正常水分处理下遭受50%和100%去叶的国槐的净光合速率均有明显上调,而在正常水分下遭受50%和100%去叶的刺槐以及在严重干旱处理下遭受50%和100%去叶的刺槐和国槐其净光合速率均没有显着上升;去叶57天后,去叶对两物种的净光合速率没有显着影响,说明在实验末期,去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去叶对生物量分配产生了显着影响。在50%和100%的去叶处理下,国槐的叶和茎生物量比以及刺槐的茎生物量比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而刺槐的叶生物量比要高于对照组,这表明两物种在遭受去叶后,均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地上部分,以此获取更多的光照用于自身的恢复生长;相比国槐,刺槐分配了更多的资源到地上部分。去叶对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分配没有显着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在秋季,落叶植物会将大部分叶中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转运到根中,从而抵消了去叶对植物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干旱明显抑制了两物种的生长,但在任何水分处理下,刺槐的大部分生长和生理指标均显着高于国槐。两物种的生物量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分配对干旱也有不同的响应机制,说明两物种对干旱有不同的适应策略。总之,刺槐虽然在我国分布广泛,但其干扰后恢复能力并不如国槐,加之其外来物种的属性,因此,在森林植被恢复中对刺槐的使用仍需慎重。经文献调研,选取氮沉降和影响植被林下更新的主要生态因子——光照为处理因素,以演替后期的物种麻栎幼苗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验。设计了包括两个光照(8%和80%的全光照)和叁个氮添加水平(0、6和12 gN m-2 y-1)的温室控制实验。实验处理持续87天后,测量了麻栎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叶片形态、气体交换、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分配指标。结果表明,氮添加对任何光强下的麻栎幼苗的生长等指标均没有明显的影响。遮荫明显抑制了植物的株高、基径、叶片数、总生物量、气体交换特征以及减少了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但是,在遮荫下的麻栎幼苗具有高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这说明植物通过提高其自身的光利用效率来适应低光照环境。遮荫条件下幼苗具有较低的比叶面积和较薄的叶片,说明植物通过改变叶片形态来获得更多的光资源,以维持植物的生长。遮荫环境下,麻栎幼苗具有较高的叶和茎生物量比,以及较低的根冠比以及根生物量比,这表明植物对地上部分投入更多资源,以获得更多光资源。叶片的碳水化合物分配对光照有不同的响应。首先,光照对可溶性糖比没有显着影响,这是由于植物的生长没有受到水分胁迫,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力没有发生变化;而纤维素比在遮荫条件下较高,原因是纤维素作为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遮荫条件下植物也不会减少对纤维素的资源投入;在遮荫环境中,植物将淀粉转化为其它单糖和多糖来维持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所以,淀粉比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小而呈现下降的趋势。此外,光照强度和氮添加的交互作用对麻栎幼苗的生长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总之,不同类型的胁迫条件(干旱、病虫害和低光照)均限制了植被恢复物种的生长。但是四种物种都能通过功能性状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资源获取和利用策略来应对各种不利的环境,较大程度的维持自身生长。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臭椿通过增加其水分利用效率来应对干旱;先锋物种刺槐通过增加根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比例,来提高根系的渗透压力,增强吸水能力;适宜做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国槐通过较低的地上生物量分配和较高的地下生物量分配,来减少水分的散失和增加水分的吸收;刺槐和国槐通过提高其净光合速率以及地上生物量的分配,来应对去叶的影响;演替后期物种麻栎则通过增加地上生物量分配、光合色素含量、比叶面积以及减小叶片厚度等一系列的措施,来适应低光环境。通过对演替先锋物种和后期物种的比较发现,两者对于氮沉降的响应不同,营养元素(氮元素)的添加对先锋物种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后期物种的生长没有产生显着影响。综上所述,在未来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应结合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综合考虑物种的演替阶段和物种特性,对不同植被恢复时期植物的生长进行监测管理,加速植被恢复和重建进程,使森林群落快速到达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9-04)
吴廷娟,郭俊威,陈佳乐,谢小龙[10](2018)在《《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气孔开闭实验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摸索影响气孔开闭的最佳取样时间和光照培养时间,为制定完善的实验步骤和高效完成K+影响气孔开闭的实验提供实验依据和改进意见。(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27期)
生理生态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行为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是生态学领域的两个重要研究范畴,开展相关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探究其行为和生理生态学可以了解磷虾类等海洋生物应对极端环境的能力.本文从行为生态和生理生态两方面总结了南极磷虾的典型生态学特征.行为生态学包括其集群(规模、行为)及游泳(游泳角度、附肢摆动)等;生理生态学包括呼吸、排泄与代谢以及蜕皮与生长等.目前关于南极磷虾的生理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的研究仍较为有限,且多数研究结果基于陆基实验室的暂养.鉴于陆基实验室暂养与自然的南极磷虾栖息环境差异较大,开展南极磷虾的现场实验生态学研究迫在眉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理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亚敏.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与展望[J].种子科技.2019
[2].刘子俊,许柳雄,朱国平.南极磷虾行为与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9
[3].王南南.利用心理学规律提高大学生在多媒体学习中信息加工的效率——以《果树生理生态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
[4].李诗奇,李政,王仙宁,张沛东.植物对氮磷元素吸收利用的生理生态学过程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9
[5].王南南,赵彩平.高等农业院校《果树生理生态学》授课效果调查——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
[6].顾令爽,杨小林,李义玲,刘涛,金英淑.藜芦属植物(Veratrum)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8
[7].邰志娟,巩振财,尹航,孟格蕾,陈庆红.气候变化对长白山苔原植物生理生态学影响探究[J].现代园艺.2018
[8].王南南,赵彩平.《果树生理生态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
[9].李明燕.暖温带四种常见乔木幼苗对水分等生态因子的生理生态学响应机制[D].山东大学.2018
[10].吴廷娟,郭俊威,陈佳乐,谢小龙.《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气孔开闭实验的改进[J].教育现代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