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吴德重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吴德重

广东华利建设有限公司广东省510000

摘要:在建筑行业内,混凝土是最为关键的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伴随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用越来越多,同时裂缝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为此,在充分了解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工程概况

引言

近年来,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应用较为广泛。相比普通混凝土构件,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具有更大水化热现象,且混凝土导热性较差,如施工控制不当,极易产生裂缝问题。此类裂缝主要包括两类,即表面裂缝与贯穿裂缝,此类裂缝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设计不当、材料质量不佳、施工工艺差等。除此之外,由于筏板基础大部分位于地下水位下方或潮湿环境,当产生裂缝后,顺着裂缝将有水等渗入,进而腐蚀结构内的钢筋,导致混凝土渗漏现象出现,进而降低整个结构的强度,对建筑物使用性能、耐久性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在施工中必须重视裂缝控制问题。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产生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具有综合性及复杂性,有可能是一种类型的裂缝,也有可能是多种类型的结合物。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大体积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应力大于该值时,则会有裂缝产生于混凝土表面。除此之外,因收缩、膨胀和约束间的作用力呈反比关系,则会出现应力,从而产生裂缝。在众多原因中,最主要的还是由于水泥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变化。

水泥水化反应是混凝土强度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其特点为早期快、后期慢,这种情况下混凝土内部温度增长也会呈现为由快至慢的过程。通过研究表明,升温、降温、稳定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三个变化阶段。因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及水泥用量大,在完成浇筑混凝土之后,将有大量水化热在水泥水化过程中被释放,此时将会增加混凝土内部温度。同时,因混凝土导热性能不佳,且体积较大,散热能力不足等原因,致使混凝土水化热不断聚集,且无法快速散发,这样会不断增加其温度。当外界温度低于该温度过多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热量会持续传递给周围土壤及大气。在温度上升过程中,相比内部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较低,根据热胀冷缩的理论,混凝土膨胀速度方面,高温部位速度将快于低温部位,这种情况下两者间可互相约束。如该部位拉应力在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以上,则会有裂缝出现于混凝土表面。在水泥水化热不断释放过程中,如混凝土硬化,则会降低其弹性模量与徐变量,此时将无法释放这部分应力,就会有裂纹产生于其内部。为达到施工和易性需求,必须增加水量,相比水泥水化所需水量,所加水量在其5倍左右。待完成水化过程,多余的水分将被蒸发掉,此时混凝土体积会产生收缩现象,且属于干缩类型。当干缩和混凝土温降过程出现冷缩相互结合,混凝土内的拉应力会大幅度增加,这种情况下将促使裂缝发展,导致结构裂缝问题严重化。

2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为4.6万m²,以桩基础结合筏板作为基础形式,地上共19层,地下1层。本工程通过后浇带分隔主楼和裙楼,2380m²为筏板占地面积,2m为主楼筏板基础厚度,部分电梯井下卧位置具有2.6m厚,5100m³为其一次性混凝土浇筑方量,由此可见,该工程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选取C15混凝土作为筏板混凝土底模垫层,砖模为侧模。在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合理控制裂缝。

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3.1结构设计方面

3.1.1设置隔离层

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原设计筏板混凝土依次为保护层、防水层与垫层。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当新浇筑混凝土结合保护层混凝土之后,经混凝土降温收缩,三层间的摩擦力较大,将对筏板混凝土产生强大约束力,这于筏板自身及防水层施工影响较大。作为变形变化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约束力的减弱及消除,都将降低变形产生的应力。为避免裂缝产生,决定将一层塑料薄膜隔离层设置到垫层之上,厚度为0.4mm,降低底板受到的约束作用,在变形变化影响下,给予底板更大伸缩自由度,防止底板变形破坏防水层。

3.1.2混凝土掺外加剂UEA

相比常水位,该工程底板筏板底标高较低,基于抗渗规定,原设计选取C35P6作为混凝土标号,且将4%UEA掺加至混凝土内,这种组合模式即可满足P6抗渗等级要求。因本工程为大体积混凝土,抗裂要求高,为此,决定掺加8%UEA-W,以此在满足抗渗要求时,混凝土还富余2%膨胀率,以此有效预防裂缝出现。

3.1.3后浇带设置

该工程地上主楼共19层,C35混凝土筏板为相应的主楼基础,厚度为2m;裙楼地上2~3层,选取C30防水混凝土底板结合下反梁,厚度为300mm。因荷载作用,极易在完成主体工程后出现结合部裂缝问题,或在施工阶段产生裂缝。为此,原设计将后浇带(宽度800mm)布设于主楼结合裙楼附近。为避免裂缝产生,应在浇筑完两侧混凝土及主楼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进行后浇带施工,这样可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也能够在降温过程中减少对主楼侧大体积混凝土的约束,减小应力。因工期短,任务重,后期决定选用后浇式加强带替代后浇带。相比后浇带,加强带混凝土标号更高,可选取C40P6,并选取12%外加剂UEA-W掺量。

3.2材料选择方面

1)选取P.O42.5水泥。本工程可选取C35标号混凝土,水泥标号高,可起到减小水泥用量的目的。相比P.O32.5水泥,可大幅度减小单位体积混凝土内产生的水化热。因当地更低水化热矿渣水泥销售较少,为此选择有限。2)掺入粉煤灰及高效减水剂。水泥可通过少量粉煤灰替代,这样可通过减少水泥用量的方式,达到减小水化热的作用,同时还能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加以改善。除此之外,还能适量增加胶凝材料,以此降低水分蒸发后产生的孔隙量,且能起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高效减水剂的掺加,可降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与设计稠度要求相符。同时混凝土和易性的有效提升,不仅符合泵送需求,还能增加凝结时间,减少水化热,避免裂缝产生。

3.3施工工艺控制

1)较低气温下浇筑,可对混凝土入模温度有效控制。该工程在11底实施浇筑,平均气温在12℃左右。通过一系列施工,混凝土自然散热理想,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相适宜。2)分层浇筑混凝土,在完成浇筑作业后,可进行2次抹面施工,预防产生表面裂缝。在对混凝土初凝时间充分考虑的前提下,要求完成振捣混凝土4h后,选取长刮尺根据标高进行刮平,且在初凝前,选取抹面机进行磨平、压实,从而闭合收水裂纹。3)养护选用保温隔热法,保温可选取草袋,保湿可选用塑料薄膜。通过上述措施对水化热的温度上升及降低速度加以有效控制,将其控制在温度指标允许范围内。同时,为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浇水,做好养护工作。

4结语

本文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展开叙述,证明了对混凝土温度裂缝加以控制极为必要,并结合具体案例,从设计、材料及施工三方面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通过该控制措施,可有效预防裂缝产生,提高结构抗裂能力,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云山.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施工技术控制要点[J].河南科技,2017(19):117-118.

[2]孙静.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浅析[J].科技风,2018(1):239-240.

标签:;  ;  ;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吴德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